一席.在似水流年里-二十四节气的饮食与餐桌美学

一席.在似水流年里-二十四节气的饮食与餐桌美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浜裕子 著
图书标签:
  • 二十四节气
  • 饮食文化
  • 餐桌美学
  • 传统美食
  • 时令菜肴
  • 中国文化
  • 生活美学
  • 健康饮食
  • 美食
  • 节气养生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新网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313775
商品编码:29383278927
出版时间:2018-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一席.在似水流年里-二十四节气的饮食与餐桌美学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5-01
作者:浜裕子 译者:陈杨 开本: 16开
定价: 68.00 页数: 印次: 1
ISBN号:9787122313775 商品类型:图书 版次: 1

编辑推荐

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下称“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原来越多的人远离了自然,对节气的感知也越来越迟钝。要在新的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下,将二十四节气的宝贵文化传承和保护和保护下去,就要积极的将二十四节气的文化融入到现代人的生活中。 本书的作者充分发挥自身丰富的季节感、纤细的感性与审美意识,将古老的二十四节气的历法与相应的时令食材引入日常的餐桌设计,让人们在一日三餐中感受到二十四节气的魅力。 顺应二十四节气的餐桌设计,让久居都市的人们从一日三餐中体悟季节的变迁与生活的真谛

内容提要

农历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祖先对一年四季变化的观察与总结,以非常美丽的词汇概括了一年之中不同时间的自然特征。时至今日,更多的成为城市中人们感悟自然、感悟生活的文化通道。在日子越来越雷同的现代,久居都市的人们越来越难以感受细微的季节变化,本书作者充分发挥自身丰富的季节感、纤细的感性与审美意识,将古老的二十四节气的历法与相应的时令食材引入日常的餐桌设计,让人们在一日三餐中感受到季节感、文化感与幸福感,成就了一本让人们对餐桌设计进行再认识的珍贵餐桌设计书。

作者简介

浜 裕子,Flower & Table Coordinator花艺设计师、餐桌设计师曾任英语、日语老师。后致力于以花艺、室内装潢、餐桌设计为主的饮食空间的设计,以及各种派对和大型活动等的项目企划等。现阶段主要研究日本的生活文化与岁时风俗,以及如何使和风与欧风更好地融合,如何提升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造型设计的精神境界。并创办了以探索生活美学、生活空间艺术化为主旨的工作室“花生活空间”。 在日本出版多种书籍,其中《四季和风茶席设计:茶与点心的风雅物语》《餐桌美学:现代风的时尚餐桌设计》等被翻译成中文出版。现任幸商事株式会社董事长。 陈杨生活美学策划师日本一般社团法人生活美学协会理事长;全美Association of Bridal Consultants(ABC协会)认证婚礼策划师;日本TALK食空间设计协会认证餐桌设计师;色彩策划师;习修池坊花道与欧式花艺。 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经济学部毕业,赴美留学深造取得MBA硕士学位。后返回日本创办颍鑫商事株式会社(Eikin Corporation)。致力于中日美三国间各种花道、茶道、香道、餐桌设计、婚礼策划、文化礼仪等相关领域的文化艺术交流,以及生活美学的普及。

目录

感受季节变迁的生活 二十四节气七十二物候 002 二十四节气七十二物候 日历 004 四季器皿 006 基本器皿 007 花材搭配的乐趣 010 使用布制品的乐趣 012 餐巾的折叠法 013 春 立春 —— 东风解冻 016 黄莺睍睆 019 鱼上冰 021 雨水 —— 土脉润起 022 霞始叇 022 草木萌动 023 启蛰 —— 蛰虫启户 028 桃始笑 030 菜虫化蝶 032 春分 —— 雀始巢 033 樱始开 034 雷乃发声 039 清明 —— 玄鸟至 040 鸿雁北 041 虹始见 042 谷雨 —— 葭始生 044 霜止出苗 044 牡丹华 045 夏 立夏 —— 蛙始鸣 048 蚯蚓出 049 竹笋生 054 小满 —— 蚕起食桑 056 红花荣 057 麦秋至 059 芒种 —— 螳螂生 062 腐草为萤 062 梅子黄 063 夏至 —— 乃东枯 064 菖蒲华 065 半夏生 067 小暑 —— 温风至 068 莲始开 068 鹰乃学习 068 大暑 —— 桐始结花 071 土润溽暑 071 大雨时行 072 秋 立秋 —— 凉风至 074 寒蝉鸣 075 蒙雾升降 075 处暑 —— 棉柎开 076 天地始肃 079 禾乃登 080 白露 —— 草露白 084 鹡鸰鸣 088 玄鸟去 088 秋分 —— 雷乃收声 089 蛰虫坯户 090 水始涸 095 寒露 —— 鸿雁来 096 菊花开 096 蟋蟀在户101 霜降 —— 霜始降 103 霎时施 103 枫茑黄 104 冬 立冬 —— 山茶始开 106 地始冻 109 金盏香 109 小雪 —— 虹藏不见 110 朔风拂叶 111 橘始黄 115 大雪 —— 闭塞成冬 116 熊蛰穴 118 鳜(鲑)鱼群 118 冬至 —— 乃东生 119 麋角解 120 雪下出麦 120 小寒 —— 芹乃荣 128 水泉动 131 雉始雊 131 大寒 —— 款冬华 132 水泽腹坚 133 鸡始乳 133 四季时令食材与料理 134 结语 138 五大传统节日 上巳节(偶人节、女儿节、雏祭、桃花节) 024/ 端午节 050/ 七夕节 069/ 重阳节 100/ 人日节(七草节) 130 专栏 春彼岸 032/ 品味秋季的和果子 095


《一席.在似水流年里》 二十四节气的饮食与餐桌美学 内容简介 在中国深邃的文化长河中,二十四节气不仅仅是指导农耕生产的智慧结晶,更是渗透进中国人生活脉搏的独特韵律。从春耕秋收,到夏长冬藏,每一个节气都蕴含着天地的能量转换,影响着万物生长,也自然而然地塑造着我们的饮食习惯与餐桌上的美学追求。 《一席.在似水流年里》旨在带领读者穿越时光,深入探索二十四节气与中国饮食文化之间那份密不可分的情感联结。本书并非仅仅罗列食谱,而是以一种更具人文关怀和生活美学的视角,细腻地勾勒出节气变幻中,餐桌上的故事与情味。 春之始,万物复苏的餐桌 当冰雪消融,大地回春,惊蛰的雷声唤醒了沉睡的生命。此时,餐桌上便开始显露出春天的气息。本书将细致描绘如何从食材的选择上体现“应季而食”的古老智慧。例如,春分时节,嫩芽初生,野菜的鲜美成为餐桌上的主角,一道道清淡雅致的素菜,如何能最恰当地展现食材的原味?立夏来临,气温攀升,身体需要补充水分和能量,本书将探索这时节的饮食特点,从食材的属性到烹饪的技法,如何做到既滋养身体又不失清爽? 夏之盛,热情奔放的飨宴 盛夏时节,骄阳似火,万物生长至鼎盛。此时的饮食,既要顺应时令,又要抵御暑热。《一席.在似水流年里》将深入浅出地解析夏至、小暑、大暑等节气下的饮食宜忌。我们如何通过食物来“消夏解暑”?清凉的汤品,富含水分的水果,以及能够“以热制热”的巧妙烹饪,都将在这部分得到生动的展现。餐桌上的色彩,是否也随着夏日的浓烈而变得更加鲜艳?本书将探讨夏季餐桌布置的巧思,如何用鲜花、绿叶,以及餐具的选择,营造出清凉而充满活力的用餐氛围。 秋之韵,收获与感恩的滋味 金风送爽,硕果累累,秋天是中国人最期待的收获季节。从立秋的“贴秋膘”到寒露的“食润”,秋季的饮食充满了对丰收的感恩和对健康的关注。《一席.在似水流年里》将带您领略秋日食材的丰富多样。比如,白露时节,空气干燥,我们该如何通过饮食来“润燥”?霜降前后,天气转凉,热腾腾的炖菜、暖胃的粥品,又是如何成为餐桌上的温暖慰藉?本书还会着重探讨秋季餐桌的美学,如何在摆盘中体现秋色的斑斓,如何通过器皿的质感,衬托出秋天的沉静与成熟。 冬之藏,温润与宁静的享受 数九寒天,万物潜藏,冬季是养精蓄锐、积蓄力量的季节。此时的饮食,讲究“藏”与“养”,注重温热滋补。《一席.在似水流年里》将为您揭示冬至、小寒、大寒等节气下的饮食智慧。为何在寒冷的冬日,我们会更倾向于选择红烧、炖煮等烹饪方式?暖身的汤品,如滋补的羊肉汤、温性的鸡汤,它们是如何在寒冷中给予身体最直接的温暖?本书还将探索冬季餐桌的布置,如何营造出温馨、宁静的用餐氛围,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享受冬日的静谧与家的温暖。 餐桌美学的延伸 除了围绕节气展开的饮食探索,《一席.在似水流年里》更将餐桌美学提升至一个更广阔的维度。本书相信,真正的餐桌美学,不仅仅在于摆盘的精致,更在于一种生活态度和文化传承。 食材的本真之美: 每一道菜肴,从食材的选择到最终的呈现,都应遵循“不时不食”的原则,最大限度地保留食材的天然风味和营养。本书将引导读者去观察、去感受食材本身的颜色、形状和质地,从而在烹饪和摆盘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美学潜力。 烹饪的艺术与温度: 烹饪不仅仅是制作食物,更是一种充满创造力和情感的艺术。本书将探讨不同节气下,适合的烹饪技法,无论是清蒸的鲜嫩,还是慢炖的醇厚,都承载着厨者对食材的尊重和对食客的关怀。 器皿的语汇与情境: 餐具是餐桌上无声的语言。本书将深入探讨不同材质、造型、色彩的器皿,如何与时令、菜肴,乃至用餐的心情相互呼应,共同营造出独特的用餐情境。从粗陶的质朴到瓷器的温润,从古朴的木制餐具到精致的金属器皿,每一种选择,都在诉说着不同的故事。 氛围的营造与人文情怀: 餐桌的美学,最终指向的是一种整体的用餐氛围。本书将分享如何在餐桌上巧妙运用灯光、鲜花、绿植,甚至音乐,来营造出符合节气特点和个人喜好的用餐空间。更重要的是,它鼓励读者在每一次用餐中,注入人文情怀,分享生活点滴,让餐桌成为家人朋友情感交流的温馨港湾。 《一席.在似水流年里》是一本关于时间、关于自然、关于生活的书。它邀请您放慢脚步,倾听节气的低语,品味四季的馈赠,并在每一次精心布置的餐桌上,感受那份流淌在似水流年里的,中国人独有的饮食文化与生活美学。它不仅是一本指导您如何吃得更健康、更有仪式感的指南,更是一次关于重新连接自然、回归生活本真的心灵之旅。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觉得,传统文化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是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了忽略。《一席.在似水流年里-二十四节气的饮食与餐桌美学》这本书,就像一位温厚的长者,轻轻地拨开迷雾,让我看到了隐藏在寻常日子里的诗意与智慧。它将古老的二十四节气,与我们的饮食起居相结合,让我体会到,原来古人的生活,并非如我们想象的那般枯燥,而是充满了对自然的顺应和对生活的热爱。 书中关于“秋收”的章节,我印象特别深刻。作者没有仅仅罗列出秋季的丰收食材,而是通过描绘农人在秋日里的辛勤劳作,以及如何将收获的果实烹饪成美味佳肴,再到如何用秋叶、谷穗来点缀餐桌,呈现出一幅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这让我感受到,食物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的营养,更在于它背后所承载的辛劳、感恩和对自然的馈赠的珍惜。这本书,让我觉得,我的餐桌,也可以成为一个连接过去与现在,连接自然与人文的小小舞台。

评分

我一直对中国传统的节日和节气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往往只是停留在概念层面。《一席.在似水流年里-二十四节气的饮食与餐桌美学》这本书,将这些概念具象化,让我看到了它们是如何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行走的“生活日历”,带着我穿越一年四季,感受时光的流转。 书中关于“立夏”的描写,让我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告诉我要吃什么,而是让我联想到,在炎热的夏季,如何通过食物来调养身体,如何通过餐桌布置来营造清凉的氛围。比如,书中提到的用绿叶蔬菜搭配,以及用浅色系的餐具,这些细节都充满了智慧。它让我明白,即使是在平凡的日子里,也可以通过一些小小的改变,让生活变得更加有趣和有品质。这本书,让我觉得,我也可以成为自己生活的设计师。

评分

我一直认为,真正的生活美学,不是物质的堆砌,而是精神的升华。《一席.在似水流年里-二十四节气的饮食与餐桌美学》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将中国古老的二十四节气,与人们的饮食习惯、餐桌美学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我看到了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深厚底蕴。 书中对“惊蛰”的解读,让我耳目一新。它不仅仅是关于春雷的震动,更是关于生命的觉醒和万物的复苏。书中推荐的春季食谱,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同时,书中对于餐桌布置的建议,也让我意识到,美学是可以融入生活的点滴之中。一束简单的野花,一块精致的餐巾,都能为餐桌增添一份雅致。这本书,让我觉得,我的生活,也可以充满艺术气息。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着迷的地方,在于它所传达的那种“慢生活”的理念。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我们似乎总是匆匆忙忙,忘记了停下来,去品味生活。《一席.在似水流年里-二十四节气的饮食与餐桌美学》这本书,就像一股清流,让我放慢脚步,去感受四季的变化,去体会食物的本味,去欣赏餐桌上的美学。 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小雪”节气的描绘。书中提到,在寒冷的冬天,人们会围炉而坐,享受着热气腾腾的食物,那种温暖和惬意,仿佛就在眼前。同时,书中也强调了,在冬天,我们更应该注重食物的营养和养生,这是一种对身体的关怀,也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它让我觉得,即使是在最寒冷的季节,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温暖和诗意。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也更加珍惜眼前的点滴美好。

评分

《一席.在似水流年里-二十四节气的饮食与餐桌美学》这本书,光听名字就有一种穿越时空的韵味,仿佛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草木清香,又夹杂着家常饭菜的温润气息。翻开书页,我首先被那精心设计的封面所吸引,质朴的色彩,古朴的字体,搭配着一幅水墨晕染的仕女图,瞬间勾起了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食物的指南,更像是一本关于生活美学的百科全书。它将中国古老而智慧的二十四节气,与人们的饮食习惯、餐桌摆设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呈现出一种别样的东方韵味。 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诗意的农家小院,看着日升月落,感受着四季更迭。每一个节气都像一位老朋友,带着它特有的故事和味道来到我面前。例如,立春时,书中娓娓道来如何用春天的嫩芽制作出唤醒味蕾的菜肴,那些看似简单的食材,在作者的笔下却充满了生命力。又如夏至,浓烈的阳光洒满大地,书中描绘的清淡解暑的饮食,以及如何用翠绿的叶片点缀餐桌,让人在炎热中感受到一丝清凉和雅致。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不仅仅告诉你“吃什么”,更告诉你“怎么吃”、“如何享受吃”。它让我意识到,饮食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更是一种与自然对话,与生活共舞的方式。

评分

读了《一席.在似水流年里-二十四节气的饮食与餐桌美学》,我才真正明白,原来“家常”并非等于“粗糙”。它是一种温暖,一种亲切,一种源自内心深处的平和与满足。这本书,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饮食和美学的精髓,让我觉得,这些古老的智慧,并没有过时,反而与现代生活产生了奇妙的共鸣。 书中对“雨水”节气的描述,让我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关于春雨的到来,更是关于食物的复苏和生命的萌发。书中推荐的春季时令菜肴,都充满了清新的气息,让人仿佛闻到了泥土的芬芳和春天的气息。同时,书中也提到了如何用简单的花草来点缀餐桌,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这让我意识到,原来美学并不需要昂贵的装饰,只需要一点点心思,就能让生活充满情趣。这本书,让我觉得,我的餐桌,也可以是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小天地。

评分

读完《一席.在似水流年里-二十四节气的饮食与餐桌美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让我重新认识了“家”。不是那个由砖瓦水泥构成的物理空间,而是那个充满爱与温情,由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共享美食,分享生活点滴而形成的温暖港湾。书中对二十四节气的解读,都紧密地联系着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和传统习俗。 比如,书中描述冬至饺子的场景,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饺子的做法,更是描绘了全家人围在一起包饺子、煮饺子的温馨画面,那些谈笑声,那些期盼,都通过文字生动地展现在我眼前。又比如,在清明时节,书中提到用野菜制作的时令点心,也勾起了我对小时候跟随长辈去野外挖野菜的记忆,那种纯粹的快乐,那种亲近自然的体验,都随着食物的味道一同涌上心头。这本书,让我觉得,饮食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更是连接亲情、传承文化的重要纽带。它让我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找到了一个停下来,去感受生活,去珍惜家人的理由。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在品一杯陈年的佳酿,初入口时清淡,细细品味,却能感受到那悠长的回甘。它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刻意的煽情,却用一种温润如玉的方式,将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与我们的饮食起居,与餐桌上的美学,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大寒”节气的描写。它不仅仅是对一年中最后一个节气的总结,更是对过去一年的感恩,以及对新的一年的期盼。书中推荐的冬季食谱,都充满了暖意和滋养,让人在寒冷的冬日里感受到家的温暖。同时,书中对于餐桌布置的建议,也让我意识到,即使是在最朴素的餐桌上,也能营造出一种温馨而雅致的氛围。它让我觉得,我的生活,也可以因为这些点滴的美好而变得更加有意义。

评分

我一直觉得,真正的生活美学,藏在那些细微之处,藏在寻常百姓家的烟火气里。《一席.在似水流年里-二十四节气的饮食与餐桌美学》这本书,恰恰捕捉到了这一点。它没有故作高深地谈论那些遥不可及的艺术,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我们最熟悉不过的餐桌。从食物的选取,到烹饪的方式,再到摆盘的点缀,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巧思。书中对不同节气的饮食解读,不仅仅是简单的食材推荐,更是对时令的尊重,对自然的敬畏。 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餐桌美学的描绘。它不像一些家居杂志那样,展示的是昂贵而冷冰冰的摆设,而是充满了人情味和生活气息。比如,书中提到如何在立秋时节,用落叶和野果来装饰餐桌,营造出一种丰收的喜悦和秋天的静谧。又比如,在冬至这样寒冷的节日,如何通过温暖的色彩和质感的器皿,让餐桌充满家的温馨。这些细节,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餐桌,发现原来只需要一点点心思,就能让日常的饮食变得更加有仪式感,更加令人愉悦。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深厚美学底蕴,也激发了我动手去实践的欲望。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它让我明白,生活的美,是可以被创造,也可以被发现的。我们常常羡慕那些光鲜亮丽的生活方式,却忽略了身边那些触手可及的美好。《一席.在似水流年里-二十四节气的饮食与餐桌美学》这本书,就像一本生活美学的启蒙读物,它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着最动人的生活智慧。 我喜欢书中对“时令”的强调。在当今这个反季节蔬菜随处可见的时代,书中提醒我们要尊重自然的规律,顺应时令而食。比如,在小暑时节,书中推荐的清淡爽口的菜肴,不仅仅是为了解暑,更是为了养护身体,这是一种多么有智慧的生活态度。同时,书中对于餐桌布置的建议,也让我意识到,美学并非遥不可及。一束简单的野花,一块别致的餐垫,都能让原本普通的餐桌焕发光彩。这本书,让我觉得,即使是平凡的生活,也能被赋予精致的仪式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