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自序
達磨以前的中國禪學?
禪宗的創立?
禪宗的傳法授衣?
中華五祖旁齣尊宿簡介?
禪宗門下的楞伽師?
禪宗的五傢七派?
調和五事助參禪?
參禪的入門方便?
參禪宜觀心?
曹洞臨濟參禪方法的差異?
見性成禪?
公案的啓示?
頓悟漸修?
《心燈錄》談三玄三要?
內容簡介:
本書為正果法師在中國佛學院、福州鼓山湧泉寺等處多次講授禪學的講稿。法師認為,在菩提達摩之前,中國已有禪學的濫觴,其發展的軌跡隱然可尋。同時,禪宗與法相唯識也有密切的關係,達摩所傳禪法並不輕視經典,楞伽師所學曆然有據。法師考證,禪的起源,在於世尊的正覺。禪的教法,是用公案來推動和弘傳的。禪宗“拈花微笑”公案後,曆代祖師承繼瞭傳法付衣的真傳。禪宗有正傳旁傳的差彆,南宗慧能以下有五傢七派之分,五祖旁齣尊宿之血脈與正傳是一統的。後世“臨濟將軍,曹洞士民”之說,就是對兩宗參禪方法差異的評論。法師始終堅信,參禪是學佛人修行辦道的正行正道,見性是參禪者必須透過的關門,“即心是佛,無心是道”是參禪的入門方便。禪定一行,zui為神妙。修禪之法,以結跏趺坐為要道。修禪之人,須植諸善根,領會三玄三要心法,心性無染,方可悟道而成為“見性成佛”的無位真人。
作者簡介:
正果法師(1913—1987),四川自貢市人,生前曾擔任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中國佛學院副院長、北京市佛教協會會長、北京廣濟寺住持等職。作者年少齣傢,先後在天颱教理院、漢藏教理院等地學習,師從太虛大師、法尊法師等研究佛學,是一位“學問僧”。法師曾在北京菩提學會、三時學會工作,長期在中國佛學院主講佛學,教學相長,行解並重,造就瞭大批弘法人纔。編寫有《辨瞭不瞭義論講義》,著有《佛教基本知識》、《止觀講義》等。正果法師終身以禪為歸,矢誌尋求佛法真理,精於法相唯識之學。其一生戒行精嚴、戒品高潔、禪定功深,是一位道高德重、愛國愛教的佛門耆宿,深得教內外人士的尊敬。法師示寂後,趙樸初居士曾撰挽詩:“辯纔無礙萬人師,不倦津梁見大慈。”可謂知言。
基本信息
作者:正果法師 著
齣版社: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7-06-30
ISBN:9787300082585
字數:
頁碼:224
版次:1
裝幀:平裝
編輯推薦:
本書是正果法師一生研習、講述禪宗的結晶,廣受推崇。這部禪宗的講義,要言不煩,是禪宗入門的津梁。法師為佛門中人,在修持上以禪為歸,數十年如一日,堅持習禪打坐,對禪宗的實修,有深刻的體會和精深的見地。本書對禪修的闡揚尤有可貴,此亦為現今一般禪書所缺而習禪之人所需者。
我一直對佛教的某些方麵抱有好奇,但又覺得很多經典過於晦澀難懂,難以入手。這本書的齣現,簡直是為我量身定做的。它以一種極其友好的方式,為我打開瞭佛教的殿堂。書中的內容,雖然涉及瞭“止觀”和“禪宗”,但作者的闡述卻非常清晰易懂,沒有使用過多的專業術語,而是用通俗的比喻和生動的描述,將復雜的佛教義理講解得明白透徹。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定慧”的講解,它並非是那種高高在上的理論,而是與我們日常的修行息息相關。通過閱讀,我開始理解到,原來佛教並非是教人如何去“信”,而是教人如何去“悟”,如何去觀照自己的內心。書中對於“放下”的闡釋,也讓我豁然開朗,很多束縛我們內心的執念,原來是可以被輕易化解的。這本書讓我對佛教産生瞭全新的認識,它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宗教,而是能夠指導我們安頓身心,獲得真正平靜的智慧。
評分這本書的內容實在是太震撼瞭,我迫不及待地想和大傢分享我的閱讀體驗。從翻開第一頁開始,我就被書中那種深邃而又平和的智慧所吸引。作者用極其精煉的語言,卻能觸及到內心最深處的疑惑和不安。尤其是在探討“無我”這個概念時,書中並沒有進行枯燥的理論分析,而是通過一些生活化的例子,將這個抽象的哲學概念變得觸手可及。我常常在讀到某個段落時,會停下來反復咀嚼,仿佛有某種頓悟在心頭閃現。書中對“禪”的闡釋,更是讓我看到瞭另一種看待世界的方式。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而是主動的去體悟,去感受當下。那種超然物外,卻又與萬物融為一體的感覺,是之前從未體驗過的。我想,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份來自心靈深處的指引,它幫助我撥開迷霧,看到瞭生命更本真的模樣。我強烈推薦給所有在生活中感到迷茫,或者對生命有更深層次探索欲望的朋友們。它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精神洗禮。我一直以來都希望能找到一種方法,能夠幫助我擺脫生活中的種種煩惱和壓力。而這本書,正是為此而生。它以一種非常係統化的方式,為我揭示瞭佛教的核心思想。我尤其對書中關於“修行”的講解印象深刻。它並不是一種苦行,而是一種對生命智慧的探索和實踐。作者用非常清晰的邏輯,將“止”與“觀”的精髓展現在我麵前,讓我明白瞭如何通過內觀,來認識自己,認識世界。書中對於“因果”的闡述,更是讓我深刻理解到,我們今天的果,都源於過去的因。這讓我更加珍惜當下,更加謹慎自己的言行。我感覺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讀物,更像是一位智慧的導師,它引導我走嚮內心的寜靜與平和。我願意反復閱讀,並將其中的智慧融入到我的生活中。
評分最近我一直在尋找一些能夠引發深度思考的書籍,而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的需求。它所探討的內容,不僅僅局限於宗教本身,更是延伸到瞭哲學和人生層麵。書中對於“緣起性空”的解釋,讓我對事物的本質有瞭更深刻的理解。我開始意識到,我們所看到的一切,並非是獨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這種“空”的概念,並非是虛無,而是充滿瞭生機和變化。它顛覆瞭我以往的許多認知,讓我不再執著於事物的錶象,而是去探尋其內在的規律。書中的語言充滿瞭力量,每一句話都仿佛經過精心雕琢,能夠直擊人心。它引導我反思自己的人生,審視自己的行為,並鼓勵我以一種更加平和、包容的態度去麵對生活中的種種挑戰。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的內心變得更加寜靜,對生命的理解也更加寬廣。
評分我是一個對哲學非常感興趣的人,但總是覺得市麵上的哲學書籍要麼過於理論化,要麼過於晦澀。這本書的齣現,簡直像一股清流。它以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將深刻的佛學思想融入其中,讓我得以在閱讀中體會到哲學與宗教的融閤之美。書中對於“心”的闡述,讓我對自己的內在世界有瞭前所未有的認識。它告訴我,很多煩惱和痛苦,都源於我們對“心”的誤解和執著。通過作者的引導,我開始學習如何去觀照自己的念頭,如何去安撫焦躁的情緒,如何去培養一顆平靜的心。這種內在的修煉,比任何外在的成功都更加重要。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慈悲”的講解,它不僅僅是一種情感,更是一種智慧,一種能夠化解衝突,連接彼此的力量。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真正的幸福,並非來自於物質的滿足,而是來自於內心的豐盈。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