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电路实验技术
定价:14.00元
作者:薛同泽,李翠英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08-01
ISBN:978711511465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共分两部分。部分为实验内容,主要包括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系统时域分析、系统频域分析及可编程控制器等方面的综合性实验。第二部分为仪器仪表及使用,主要包括常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本书可作为《电路》、《电工技术》的配套实验教材,也可作为《电路实验》独立设课教材。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说实话,我接触过不少号称“实战”的工程书籍,但很多到头来还是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纯粹的理论堆砌,读完后感觉知识点是零散的,串联不起来,一到实际操作环节就立马抓瞎。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真的把“实验”这个环节放在了核心位置。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实验项目,而是构建了一个完整的、逻辑严密的实验体系。从最基础的万用表使用、示波器操作这些基本功开始,逐步过渡到对复杂集成电路性能的测试与分析。书中对每一个实验的背景介绍都非常充分,让你明白做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什么,解决了什么实际问题。更值得称赞的是,它对测量误差的讨论非常坦诚和深入。作者毫不避讳地指出,任何测量都是有误差的,并教授我们如何量化这些误差、如何通过多次测量来减小不确定性,这才是真正工程思维的体现。我记得有一章讲到滤波器设计与调试,书中不仅提供了理论计算公式,还用图形化方式展示了不同参数对频率响应曲线的影响,那种直观的冲击力,比死记硬背公式有效得多。读完这一部分,我感觉自己对信号处理的基础概念都有了质的飞跃。
评分这套书的排版和插图质量也绝对是行业内的上乘之作。在技术类书籍中,清晰的图文对应是至关重要的,很多时候一个复杂的电路图胜过千言万语的描述。这本书的插图清晰度极高,线条干净利落,即便是最复杂的并联电路或反馈网络图,也能一眼看出各个元件的连接关系和信号流向。我最头疼的是那些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图,常常因为线条过于密集而眼花缭乱,但这本书在讲解PN结、晶体管等核心器件时,总是能把关键的工作区域用不同的颜色或高亮方式区分出来,使得学习过程中的“视觉负担”大大减轻。再者,书中对特定实验仪器的操作流程描述,简直可以作为标准操作规程(SOP)来使用。比如,讲解如何校准一个老式的信号发生器,它会细致到告诉你旋钮应该转到哪个刻度,屏幕上应该显示什么波形。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我深切体会到出版方在编辑和校对环节上所投入的巨大精力。这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本装帧精美的技术手册。
评分我个人在学习电子技术时,最大的瓶颈往往在于理论知识与动手能力之间那道鸿沟。很多大学教材偏重于理论的推导和证明,而操作手册又过于偏重于设备功能介绍,缺乏对背后原理的深入剖析。这本书巧妙地跨越了这一鸿沟。它在讲解电路分析方法时,会立刻关联到一个具体的实验场景。比如,在讨论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时,它会马上引出一个简单的电阻分压电路的测量实验,并引导读者思考,如果实际测量值偏离理论值,可能是哪些外部因素(如导线电阻、仪表内阻)导致的。这种“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哺理论”的良性循环,极大地增强了我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甚至会主动带着书本去实验室,对照着书上的步骤进行操作,发现新的疑问点,再回来翻阅书中的理论解释,这种互动式的学习体验,是传统灌输式教育无法比拟的。这本书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的最高境界。
评分对于希望在电子工程领域深耕的人来说,工具书的价值在于其参考性和权威性。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令人印象深刻。它不仅涵盖了基础的直流/交流电路实验,还涉及到了数字电路的基础逻辑门测试,甚至对一些常用的传感器接口和数据采集也有所涉猎。这说明作者群的知识体系非常全面,能够为读者构建一个完整的电子技术知识地图。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故障排除”这一环节的重视。在每一个关键的实验模块结束时,作者都会设置一个“常见故障与排除”的章节。这部分内容简直是救命稻草,它列举了诸如“器件烧毁”、“信号失真”、“接地噪声”等一系列真实世界中经常遇到的难题,并提供了系统性的排查思路。这不仅仅是教你如何搭好电路,更是教你如何成为一个能独立解决问题的工程师。这种前瞻性和实用性,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普通实验指导书的范畴,更像是一本陪伴工程师职业生涯的良师益友。
评分这本书拿到手里沉甸甸的,光是翻阅一下就能感觉到作者的用心。封面设计简约又不失专业感,一看就是那种能让人静下心来啃硬骨头的教材。我一开始还担心内容会过于晦涩难懂,毕竟是跟“电路”这种核心技术打交道,但读了几页后就发现我的顾虑完全是多余的了。它没有直接一头扎进那些复杂的公式和理论推导,而是从非常基础的概念入手,用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的类比来解释一些抽象的电气现象。这种循序渐进的讲解方式,对于我们这种非科班出身,但又想对电子工程领域有所了解的‘斜杠青年’来说,简直是福音。特别是它对一些关键实验步骤的描述,细致到连需要准备的工具、注意事项甚至是可能出现的错误情况都一一列举,仿佛作者就坐在我旁边手把手指导一样。很多教科书只会给出标准答案,但这本书却花了大量篇幅去探讨“为什么”会出错,以及如何通过现象反推问题所在,这种实战导向的思维训练,比单纯记住知识点要重要得多。我特别欣赏作者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找到的那个绝妙的平衡点,既保证了科学的严谨性,又不至于让人望而却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