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物联网的触点—RFID技术及的案例应用
定价:40.00元
作者:汪浩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2-01
ISBN:978703029533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物联网技术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协议,将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RFID技术是物联网重要的感知触点之一,本书重点围绕作者多个RFID相关,向读者详细展示物联网RFID技术在智能交通、物流、零售、服装、图书等多个领域的应用实例。
本书适合物联网技术相关研究人员、物流供应链管理人员、高校物流专业及信息技术专业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选读。
目录
前言
章 绪论
节 信息产业的新浪潮——物联网
第二节 物联网的触点——RFID技术
参考文献
第二章 RFID在图书管理中的技术与应用案例
节 RFID技术在图书及资料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第二节 监测图书在书店中关注度分级的方法
第三节 图书馆内各种图书利用率的监测跟踪方法
参考文献
第三章 RFID在服饰零售卖场的技术与应用案例
节 RFID在纺织服装供应链中的应用现状
第二节 监测衣裤在零售市场中关注度分级的方法
第三节 监测服饰产品在零售市场中的组合搭配的方法
参考文献
第四章 RFID在旅游服务业中的技术与应用案例
节 RFID在酒店旅游服务业中的应用现状
第二节 游览车自动识别景点的方法
第三节 语音导游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RFID在智能交通管理中的技术与应用案例
节 RFID在智能交通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第二节 基于RFID的公交优先信号的实时控制方法
第三节 基于无线射频的公交车实时调度方法
参考文献
第六章 RFID在现代仓储物流管理中的技术与应用案例
节 RFID在现代物流(运输/仓储等)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第二节 基于RFID技术的液压手推车归位装置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相关说明书
1.发明:监测图书在书店中关注度分级的方法(号:2Q0810162565.4发明人:汪浩)
2.发明:图书馆内各种图书利用率的监测跟踪方法(号:200810163116.1发明人:汪浩)
3.发明:监测衣裤在零售市场中关注度分级的方法(号:200810162555.0发明人:汪浩)
4.发明:监测服饰产品在零售市场中的组合搭配的方法(号:201010101038.X发明人:汪浩)
5.发明:监测鞋类产品在销售终端的关注度分级的方法(号:200810163118.0发明人:汪浩)
6.发明:利用RFID技术监测帽类产品在市场中关注度的方法(号:200810163119.5发明人:汪浩)
7.发明:游览车自动识别景点的方法(号:200810164229.3发明人:汪浩)
8.发明:基于RFID的公交优先信号的实时控制方法(号:200810164230.6发明人:汪浩)
9.发明:基于无线射频的公交车实时调度方法(号:200910096528.2发明人:汪浩)
附录二 授权书
附录三 项目获奖证书
后记
作者介绍
汪浩,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清华大学硕士、大连理工大学学士。宁波市政协特邀委员,浙江大学硕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管理学院副院长。曾历任日本福冈MAEDA株式会社工程师(研修)、新加坡国立大学科研工程师、新加坡IDSC咨询公司高级咨询顾问兼大中国区首席代表、TOPASIA咨询公司总经理。在日本、新加坡、中国的智能交通和工程物流领域有多年的工作经验,还活跃于外供应链管理的教学与培训领域,是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ITC)推出的IPSCM认证及国际的高级培训师。
2005年回国后,获得国家授权30余项,主持中国社科院重点课题1项、浙江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2项、浙江省社科规划一般课题1项、宁波市社科规划课题2项、宁波市软科学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SCI收录3篇,EI收录9篇。2007年,主持完成的雅戈尔物流配送中心自动化物流系统项目,是我国自行研究开发的座服饰成品仓储智能化物流系统。该项目在吸收国际*物流理念和物流装备技术的基础上,研究并应用了多项智能化仓储及配送新技术,代表了我国当前服饰成品物流仓储领域的*技术水平,并获得2009年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相当合理,循序渐进,引人入胜。它不是一本枯燥的技术手册,而更像是一次关于物联网前沿技术的深度导览。作者在讲解RFID技术原理的同时,非常巧妙地穿插了大量的行业洞察和发展趋势分析。在对RFID基础知识进行铺垫之后,便开始聚焦于其在物联网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我了解到,RFID并非孤立的技术,而是与其他物联网技术,如传感器、网络通信、云计算等紧密结合,共同构建了庞大的物联网体系。书中对这些技术之间的协同作用进行了清晰的阐释,让我能够更全面地理解物联网的运作模式。此外,作者还对RFID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例如在芯片的小型化、成本的降低以及安全性提升等方面,都进行了前瞻性的探讨。这使得我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当下,更能窥探未来的无限可能,对于我这个希望紧跟科技发展潮流的读者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评分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对RFID技术案例应用的深入剖析,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作者并没有停留在泛泛而谈的介绍,而是精心挑选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行业案例,将RFID技术在实际场景中的落地应用展现得淋漓尽致。从制造业的供应链管理,到医疗行业的资产追踪,再到公共交通领域的票务系统,每一个案例都经过细致的梳理和分析。书中详细描述了RFID技术是如何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如在物流环节,如何通过RFID实现货物的实时追踪和可视化管理,从而减少延误、降低损耗。在图书馆管理中,RFID又是如何实现图书的快速借阅、归还和盘点,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最让我惊叹的是,书中还探讨了RFID技术在一些新兴领域的应用,例如智慧农业中的溯源管理,以及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展览。这些鲜活的案例,让我深刻地体会到RFID技术并非遥不可及的尖端科技,而是已经切实地融入到我们生产生活的各个角落,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革。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踏上了一场由浅入深的探索之旅。一开始,作者用非常平实的语言,将RFID技术的基本原理娓娓道来,仿佛一位耐心的老师,引导着我这个技术小白一步步理解磁场、电磁波、标签、读写器这些概念。他没有一开始就抛出晦涩的专业术语,而是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解释,让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RFID是如何工作的。例如,他将RFID标签比作一个微小的“电子身份证”,而读写器则像是能够“读取”这些身份证的“扫描仪”。这种接地气的讲解方式,极大地降低了技术门槛,让我能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逐步建立起对RFID技术的整体认知。随后,文章的笔锋一转,开始深入探讨RFID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具体应用。我尤其对其中关于智慧零售和智能物流的案例印象深刻。想象一下,商品不再需要人工一一扫描,而是可以被RFID标签轻松识别,这不仅大大提高了效率,还为库存管理和防伪溯源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读到这里,我仿佛看到了未来的商店和仓库,它们将变得更加智能、高效、透明。
评分抛开技术细节不谈,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所传递的“连接”的理念。RFID技术,作为物联网的“触点”,其核心价值在于打破信息孤岛,实现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 seamless connection。书中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应用场景,展示了这种连接所带来的巨大价值:无论是商品的精准追踪,让消费者能够清晰了解产品的来源和去处,还是设备的智能监控,让管理者能够及时掌握运行状态,亦或是身份的快速识别,让出行和支付变得更加便捷高效。这种无处不在的连接,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重塑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模式。它让“万物互联”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触手可及的现实。我从中看到了技术赋能的巨大潜力,也感受到了科技进步所带来的便利和效率提升。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一项技术的介绍,更是关于一种未来生活方式的描绘,一种更加智能、互联、高效社会的蓝图。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一种科技感与未来感交织的视觉冲击。封面上那抽象却又充满力量的线条,仿佛是数据在无形中流动,勾勒出“物联网”的无限可能。书名“物联网的触点—RFID技术及的案例应用”更是精准地指明了核心内容,让人立刻联想到那些隐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小小标签,它们如何悄无声息地连接起万物,驱动着这个智能时代的运转。作为一个对新技术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我一直对物联网这个概念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它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智能家居到智慧城市,但陌生的是其背后支撑的强大技术体系。而“RFID技术”这个关键词,更是点燃了我深入了解的兴趣。RFID,射频识别技术,这个听起来有些专业化的名词,究竟是如何成为物联网的“触点”,又是如何将一个个孤立的物体变成可以被感知、被管理、被互动的智能单元?这本书似乎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这个神秘世界的大门,我迫不及待地想去探索那些隐藏在“触点”背后的故事,去理解那些看似平凡的技术如何汇聚成改变世界的洪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