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外生命的365个问题

地外生命的365个问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焦维新 著
图书标签:
  • 地外生命
  • 外星人
  • 宇宙
  • 天文学
  • 科学
  • 探索
  • 未知
  • 生命起源
  • 行星科学
  • 科幻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智博天恒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ISBN:9787513036368
商品编码:2942233772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5-11-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地外生命的365个问题
作者 焦维新
定价 38.00元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ISBN 9787513036368
出版日期 2015-11-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地球以外有生命吗?这是一个与人类同样古老的问题。本书按什么是生命、地球**环境下的生命、UFO与外星人、寻找地外文明计划、太阳系天体存在生命的证据、向外星人发送地球人的信息、寻找太阳系外的行星和未来的寻找活动等8个方面,解答了广大青少年关注的365个问题。

   作者简介
焦维新,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成员。1965年考入北京大学,1970年毕业后,一直在北京大学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研究的主要领域为空间探测技术、行星科学、空间天气学。
  经常应邀倒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以及央视网等新闻媒体作关于太空问题的专家访谈节目;每年到中小学作近百场科普讲座。

   目录
1/ 章 你好,外星人!
2/ 什么叫UFO ?
2/ 谁*早发现了UFO ?
2/ 全世界每年有多少UFO 事件?
3/ 发现UFO *多的国家是哪些?
3/ UFO 与外星人有什么关系?
3/ 中国古代*早的UFO 记录在什么年代?
3/ 苏东坡见过UFO 吗?
4/ “洛杉矶之战”是怎么回事?
4/ 幽灵火箭事件到底是什么?
5/ “绿火球”是怎么回事?
5/ 罗斯威尔飞碟坠毁事件是怎么回事?
7/ 罗斯威尔事件报告说了些什么?
8/ 世界上**个死于UFO 的人是谁?
9/ 什么是“蓝皮书计划”?
9/ 华盛顿不明飞行物事件是怎么回事?
10/ 美国成立“罗伯森调查小组”的目的是什么?
10/ 美国“空军规则200-2”讲了什么内容?
11/ 什么是迪亚特洛夫事件?
11/ 外星人绑架地球人事件是怎么回事?
12/ 什么是瓦兰索UFO 事件?
12/ 什么是凯克斯伯格UFO 事件?
13/ 什么是猎鹰湖事件?
13/ 柯拉瑞斯岛神秘光束是怎么回事?
14/ 泰勒事件是怎么回事?
15/ 美国的51 区是怎么回事?
16/ 什么是蓝道申森林事件?
18/ 什么是普罗旺斯事件?
18/ 比利时不明飞行物事件是怎么回事?
19/ 伊尔克利沼泽的外星人是怎么回事?
20/ 凤凰城之光事件是怎么回事?
22/ 航天飞机发现过UFO 吗?
23/ 双子星座7 号飞船飞行时遇到了UFO 吗?
23/ 在月球上发现过UFO 吗?
23/ 在月球上发现过外星人的迹象吗?
25/ 好奇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发现的金属物体是什么?
25/ 火星上的“蜥蜴”是怎么回事?
26/ 有哪些关于外星人的科幻影片和电视?
27/ 与地球人友好的外星人是什么样的?
28/ 有哪些描述外星人的科幻小说?
30/ 什么是费米悖论?
30/ 什么是“生命种源传播”假设?
31/ 怎样科学解释UFO 现象?
32/ 外星人存在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
33/ 怎样认识UFO 与外星人?
35/ 第2 章 生命只有一种形式吗
36/ 什么是生命?
36/ 生命是怎样起源的?
37/ 地球上的生命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37/ 什么叫自然选择?
37/ 什么是进化论?
38/ 生命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38/ 什么是遗传物质?
39/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
39/ 维持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39/ 维持生命存在需要有哪些元素?
39/ 液体水对维持生命起什么作用?
39/ 维持生物体可用的能源有哪些类型?
40/ 生命对环境的稳定性有什么要求?
40/ 米勒- 尤列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40/ 怎样定义地外生命?
40/ 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有多大?
40/ 地外生命存在的条件与地球相同吗?
43/ 地外生命可能有哪些类型?
43/ 地外生命也离不开水吗?
43/ 为什么要寻找地外生命?
43/ 为什么说寻找地外生命能推动太空探索?
43/ 存在外星生物的物质基础是什么?
44/ 默奇森陨石的发现有什么意义?
44/ 彗星在地球生命起源中发挥什么作用?
45/ 地外生命的演化也遵循自然选择吗?
45/ 人类是否考虑将地球的微生物发送到其他星球?
45/ 维持地外生命的元素要与地球上的一样吗?
45/ 砷元素能构筑生命分子吗?
46/ 什么是嗜极生物?
47/ 低温环境对生命有什么影响?
48/ 缺氧对人类有什么影响?
49/ 地外生命能否在缺氧的情况下生存?
49/ 地外生命能否存在于冻土层中?
49/ 什么叫冰虫?
49/ 什么叫热液喷泉?
49/ 什么叫海底黑烟囱?
50/ 研究海底黑烟囱有什么意义
50/ 热液喷泉附近有动物吗?
50/ 海底火山附近有动物吗?
50/ 研究地球的**生命与寻找地外生命有什么联系?
51/ 为什么我们优先在可能有水的地方寻找生命?
51/ 太阳系内的天体有哪些与地球的**环境类似?
51/ 太阳系哪些天体有水存在?
53/ 第3 章 “给他们打个电话”――寻找地外文明计划
54/ 与地外文明沟通有哪些方法?
54/ 为什么还无法将飞船发射到其他恒星附近?
54/ 寻找地外文明计划是怎样产生的?
54/ 怎样辨别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是来自外星人的?
54/ SETI 计划需要什么的设备?
55/ 什么是德瑞克方程?
55/ SETI 计划发现过外星人发出的信号吗?
56/ “阿雷西博信息”是怎么回事?
58/ 中国参与了SETI 计划吗?
60/ SETI 计划中的微波频率是根据什么选择的?
60/ 艾伦望远镜阵有多大?
60/ 参与SETI 计划的望远镜还有其他用途吗?
61/ 人类还有其他的METI 行动吗?
61/ 向太空发出的信息有商品广告吗?
61/ 为什么发送特殊酶的信息?
61/ 对SETI 计划有不同意见吗?
63/ 第4 章 投向太空的“漂流瓶”
64/ 旅行者计划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64/ 旅行者号探测器是按什么路线飞行的?
65/ 旅行者1 号在太阳系进行了哪些探测活动?
65/ 旅行者2 号在太阳系进行了哪些探测活动?
65/ 旅行者号星际飞行的任务是什么?
66/ 旅行者号探测器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66/ 旅行者号探测器携带了哪些仪器?
67/ 旅行者号怎样与地球通信?
67/ 深空通信网的天线有多大?
67/ 《暗淡蓝点》是一张什么样的照片?
68/ 旅行者号拍摄到的太阳系全家福是什么样的照片?
69/ 旅行者用什么方式携带地球人的名片?
69/ 旅行者携带的金唱片中含有哪些信息?
69/ 联合国秘书长的录音祝辞是什么内容?
70/ 美国总统卡特签署的电文是什么内容?
70/ 金唱片中有中国人的问候吗?
70/ 金唱片中自然的声音有哪些类型?
70/ 金唱片中有哪些世界名曲?
71/ 金唱片中有中国的音乐作品吗?
71/ 金唱片中图画和照片主要有哪些类型?
72/ 金唱片中有哪些来自中国的图像?
72/ 旅行者号现在飞行到了什么区域?
73/ 旅行者号上的仪器能用多久?
73/ 还有哪些航天器携带了人类的信息?
75/ 第5 章 寻找“太阳之家”的兄弟姐妹
76/ 火星上有哪些利于生命存在的条件?
77/ “火星人”是真的吗?
77/ 真的有火星运河吗?
78/ 火星甲烷与生命有什么联系?
78/ 火星上的黏土矿与生命有联系吗?
79/ 在火星陨石中发现生命了吗?
80/ 火星表面存在生命的可能性有多大?
80/ 在火星表面以下是否容易维持生命?
80/ 火星的洞中可能有生命吗?
81/ 海盗号着陆器在火星上发现过生命吗?
81/ 好奇号发现了火星过去有生命的证据吗?
8 2 / 哪些证据可说明火星过去曾是温暖潮湿的气候?
83/ 金星大气层中的紫外斑与生命有什么关系?
83/ 太阳系中哪些卫星上有大气层?
84/ 什么叫潮汐加热?
85/ 潮汐加热能否作为维持生命存在的能源?
85/ 皮威尔陨石坑的不同颜色表示什么成分?
85/ 木卫二存在地下海洋的说法有什么证据?
87/ 木卫二地下海洋可能有生命吗?
87/ 木卫二地下海洋中可能有鱼类吗?
87/ 未来人类能直接探测木卫二的地下海洋吗?
88/ 木卫四具有维持生命的条件吗?
88/ 土卫六有什么特点?
88/ 土卫六表面有液体湖吗?
88/ 土卫六可能下雨吗?
89/ 土卫六有地下海洋吗?
90/ 土卫六具有哪些适合生命存在的条件?
90/ 土卫六含有生命的两个推测是什么?
90/ 土卫六的大气层能够生成有机分子吗?
91/ 土卫六的大气层能生成生命的基本单元吗?
91/ 土卫六表面下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吗?
91/ 土卫二是一颗什么样的天体?
92/ 土卫二的虎纹区是由什么物质构成的?
92/ 土卫二的喷发现象位于什么区域?
93/ 土卫二会有一颗温暖的心吗?
94/ 土卫二的喷发物中含有机物吗?
94/ 土卫二可能有液体海洋吗?
95/ 太阳系有多少小行星?
96/ 在小行星上发现过机物吗?
96/ 在陨石中发现过有生命存在的证据吗?
97/ 在陨石中发现过DNA 吗?
97/ 什么叫流星体?
97/ 流星体主要有哪些成分?
98/ 什么是彗星?
99/ 彗星有哪些类型?
100/ 彗核内有哪些物质?
100/ 在哪颗彗星上发现了有机分子?
100/ 在彗星中观测到哪些原始分子?
100/ 在哪颗彗星上发现了氨基酸?
101/ 研究彗星有哪些意义?
103/ 第6 章 “喂,有人在吗?”――寻找系外行星
108/ 目前发现*小的太阳系外行星有多大?
109/ 离地球*近的系外行星是哪颗?
109/ 目前所知**的系外行星有多大?
110/ *热的太阳系外行星表面温度是多少?
110/ 至今*古老的太阳系外行星年龄是多少?
110/ 至今*年轻的太阳系外行星年龄是多少?
111/ 密度**的太阳系外行星是哪颗?
111/ 钻石样的太阳系外行星有什么特征?
111/ *暗的太阳系外行星是由什么构成的?
111/ *冷的太阳系外行星表面温度是多少?
111/ 哪颗行星与母恒星的距离接近1AU ?
112/ 什么叫适居区?
113/ 恒星是如何分类的?
114/ 银河系有多大?
115/ 银河系有多少行星?
115/ 银河系的适居区有多大?
116/ 银河系内类地行星与类木行星哪种数量多?
116/ 已发现的系外行星中是否有表面温度与地球接近的?
116/ 太阳附近的恒星周围有类地行星吗?
116/ 在含有甲烷的适居区内可能有地外生命吗?
116/ 为什么说在双星周围更容易维持生命?
116/ 地外生命为什么要求有合适的小行星带?
125/ 第7 章 未来的寻找活动
126/ 欧洲极大望远镜有哪些新功能?
126/ 巨大望远镜有多大?
126/ 30 米望远镜有哪些特点?
127/ 主动搜寻地外文明计划包含哪些内容?
127/ 从哪里可以获得太阳系外行星的信息?
127/ 有哪些SETI 计划中的设备将投入使用?
127/ 空间干涉仪有什么特点?
128/ 韦伯空间望远镜有哪些特点?
130/ 什么是类地行星发现者?
130/ 在太阳系内将重点探测哪些天体?
130/ 在火星上重点探测哪些区域?
130/ 在火星上重点探测的方向是什么?
130/ 火星地外生物学任务有哪些功能?
130/ 火星微量气体探测器有什么特点
131/ 火星-2020 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131/ 未来寻找火星生命对仪器有什么要求?
131/ 取样返回探测的意义是什么?
131/ 对木卫二的探测重点是什么?
133/ 木星木卫二轨道器有哪些功能?
133/ 对土卫六的探测重点是什么?
133/ 对土卫六的探测将采取哪些新的方式?
134/ 对土卫二的探测有哪些方式?
134/ 未来的彗星探测有什么特点?
134/ 未来的小行星探测有什么特点?
134/ “苔丝”任务有什么特点?
134/ 自动行星发现者望远镜有哪些功能?
135/ 木星冰月探测器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137/ “基奥普斯”的任务是什么?
137/ 高技术大孔径望远镜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138/ 系外行星特征观测台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138/ 系外行星快速红外谱仪观测者的目标是什么?
138/ “新世界”任务的目标是什么?
139/ “柏拉图”的任务是什么?
140/ 编辑手记

   编辑推荐



  


外星人来了!

  神秘的绿光、三角形的飞船、像吸尘器一样的传送装置,
  这已经成为外星人造访地球的标准配置。
  茫茫宇宙,真的有外星人吗?他们在哪儿?
  本书将带领大家寻找答案。
  我们要在宇宙深处着陆,问一下:“喂,有人在吗?”

   文摘

   序言

宇宙低语:一场关于“我们是否孤单”的探索之旅 自古以来,仰望星空,人类便对那无垠的黑暗中是否隐藏着其他生命充满了好奇。这份好奇,穿越了地域与时代的界限,成为我们探索宇宙最原始也最深刻的动力之一。 《宇宙低语:一场关于“我们是否孤单”的探索之旅》并非一本陈列已知事实的百科全书,而是一场邀您一同踏上的、关于宇宙生命可能性的深度思辨与想象之旅。它回避了任何关于“地外生命存在与否”的断言,而是以一种开放、求索的态度,引领读者穿越科学前沿、哲学思考以及人类文明的脉络,去审视这个问题可能蕴含的方方面面。 本书的出发点,是那古老而又永恒的疑问:在这个浩瀚无边的宇宙中,我们,地球上的生命,是否是唯一的幸运儿?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却触及了人类存在意义、宇宙法则以及我们自身认知边界的根本。本书试图从多个维度,编织起一个关于“外星生命”这个宏大概念的图景,但其核心并非寻找证据,而是理解“为什么我们要问这个问题”,以及“这个问题本身是如何塑造我们思考宇宙的方式”。 第一部分:宇宙的尺度与生命的条件——我们从何而来? 在深入探讨地外生命的可能之前,我们必须先理解我们所处的宇宙。本书的第一部分,将带您回顾天文学的最新发现,但不是罗列望远镜捕捉到的奇观,而是从“我们是如何认识宇宙的”这一角度出发。我们会探讨宇宙的起源与演化,恒星的诞生与死亡,以及行星系统的形成。理解这些基础知识,是为了让我们认识到,生命并非凭空出现,它需要特定的环境与恰到好处的条件。 这里,我们将不会直接告诉你“外星生命可能存在于XXX星球”,而是引导你思考: 宇宙的尺度意味着什么? 恒星的数量、星系的规模、宇宙的年龄——这些数字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概率?当数字大到我们难以想象时,它是否改变了我们对“独特性”的认知? 生命的构成要素真的稀有吗? 从最基本的化学元素,到复杂的有机分子,宇宙中这些“生命基石”的丰裕程度,是如何被我们观测和理解的?我们是否过度局限于地球生命的认知范式? “宜居带”的局限性是什么? 我们总是习惯性地寻找与地球相似的行星,寻找液态水的存在。但本书将引导你跳出这个框架,思考生命是否可能以我们完全无法想象的形式存在,在远超我们传统定义下的“宜居”环境中繁衍?例如,深海热泉中的极端微生物,是否为我们打开了新的想象空间? 第二部分:文明的低语与信号的追寻——我们倾听什么? 在浩瀚的宇宙中,如果我们不是孤单的,那么其他文明是否会发出信号?又或者,我们能否捕捉到他们的存在痕迹?本书的第二部分,将深入探讨人类在寻找外星文明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但重点并非是那些著名的“搜寻地外文明计划”(SETI)的成果,而是他们所采用的“哲学”与“策略”。 我们为什么选择“倾听”? SETI项目的出发点,是基于一个朴素的假设:智能文明可能会主动发射信号,或者其技术活动会留下可被探测的痕迹。本书将探讨这种“主动寻找”的逻辑,以及它所折射出的,人类渴望与宇宙同伴交流的深层心理。 我们如何“解码”宇宙的信号? 从无线电波到光学信号,我们尝试用各种方式去捕捉可能的信息。但如果这些信号并非以我们熟悉的方式呈现,我们又该如何解读?本书将讨论信号的性质,以及“理解”一个完全陌生的文明信息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费米悖论”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这个著名的悖论——“为什么我们还没有看到任何外星文明的证据?”——并非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是引发无数猜想的起点。本书将深入剖析费米悖论的各种解释,从“技术筛选器”到“宇宙的寂静”,引导读者思考,这些解释背后,是否反映了我们对宇宙、对文明发展路径,甚至是自身命运的某种担忧与洞察? 第三部分:哲学与想象的疆界——我们如何理解? 超越了科学的探测与技术的限制,关于地外生命的问题,最终触及了我们最根本的哲学思考。本书的第三部分,将带领读者进入一个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探讨“外星生命”这个概念,如何挑战我们对“生命”、“智能”、“文明”乃至“存在”本身的定义。 “生命”的定义是否过于狭隘? 我们是否将地球生命的碳基、水基模型,视为宇宙生命的唯一可能?硅基生命、能量生命、甚至我们无法想象的其他形式,是否存在?本书将鼓励读者打破思维定势,重新审视“生命”这一概念的边界。 “智能”的标准是什么? 我们如何界定一个文明是否“智能”?是逻辑思维能力,还是情感交流能力?是工具制造能力,还是宇宙探索能力?本书将探讨不同文明可能存在的智能形态,以及我们自身作为“智能”标准的局限性。 “文明”的演进路径有多样性? 如果存在其他文明,他们的发展轨迹会与我们相似吗?是技术进步,还是精神升华?是走向扩张,还是走向内省?本书将通过对人类文明历史的反思,引申出对其他文明可能性的多角度猜想。 与“他者”相遇的意义是什么? 即使我们从未找到确凿的证据,但“可能存在”这件事,本身就足以深刻地改变我们。本书将探讨,对地外生命的想象,如何影响人类的科学发展、哲学观念、宗教信仰,甚至我们对自身在宇宙中地位的认知。它是一种激励,也是一种反思,让我们更加珍视地球的独特性,或者更加渴望与宇宙建立联系。 本书的独特之处: 《宇宙低语》不提供答案,而是激发问题。它不以“揭秘”为目的,而是以“探索”为导向。本书的每一章节,都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对话,邀请读者参与其中。我们不会用晦涩难懂的科学术语充斥篇幅,而是以清晰、流畅的语言,引导您进行逻辑推理与想象。 书中充满了引人入胜的案例,从对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最新解读,到对量子力学在理解生命本质方面可能作用的探讨;从古老神话中对“天外来客”的隐晦记载,到现代科幻作品中对外星文明的丰富想象;从生物学中对极端环境下生命顽强生存的案例,到哲学史上关于“人为何存在”的深刻追问。这些看似分散的元素,在本书的叙述中,被巧妙地串联起来,共同指向那个核心问题——“我们是否孤单?” 本书旨在成为您的一次精神漫游,一次对宇宙奥秘的温柔叩问。它不要求您拥有深厚的科学背景,只需要您拥有一颗好奇的心。在阅读的过程中,您可能会惊叹于宇宙的宏大,可能会思考生命的奇妙,也可能会对人类自身的存在产生新的理解。 最终,《宇宙低语:一场关于“我们是否孤单”的探索之旅》希望传递的,是一种超越个体、超越地球的视角。它提醒我们,无论我们是否找到答案,对未知世界的追寻,本身就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财富。而这趟旅程,才刚刚开始,宇宙的低语,仍在继续,等待着我们去倾听,去理解,去继续探索。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让我看到了一个充满可能性的宇宙,一个比我们想象中更加奇妙、更加宏大的世界。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想象力,他能够将抽象的科学理论,转化为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例如,在描绘“系外行星”时,他不仅仅列举了它们的物理参数,更是为它们赋予了生命的气息,想象着那里可能存在的奇特景象和未知的生命形式。 书中关于“地外文明的形态”的探讨,更是让我大开眼界。从宏观的“宇宙文明等级”到微观的“信息传递方式”,作者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这让我意识到,我们对“智能生命”的定义,可能过于狭隘。宇宙中可能存在着我们完全无法理解的生命形式,他们的存在方式,他们的思维模式,都可能与我们截然不同。这本书,让我对宇宙的敬畏之情,又增添了几分。

评分

我一直对宇宙充满了好奇,总觉得我们人类并不孤单。这本书就像是我一直以来内心深处疑问的集合,而且是以一种非常系统、非常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出来的。它不是那种填鸭式的知识灌输,而是通过一个个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你去思考,去探索。比如,当作者提出“宇宙有多大”的时候,我感觉自己渺小得像一粒尘埃,但同时又被这种宏大的尺度所震撼。书中对宇宙膨胀、暗物质、暗能量的解释,虽然是科学前沿的课题,但作者用了非常形象的比喻,比如将宇宙比作一个不断膨胀的气球,将暗物质比作“看不见的手”,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大致理解其中的原理。 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寻找地外生命的各种方法的介绍。从射电望远镜的“聆听”宇宙,到探测系外行星大气成分的“嗅探”,再到未来可能实现的“星际探测器”,每一种方法都让我感受到人类探索宇宙的决心和智慧。作者还详细讲解了“德雷克方程”,这个著名的公式,它不仅仅是一个数学公式,更像是一个关于宇宙生命概率的哲学思考。通过对这个方程的解析,我开始认真地去思考,我们与其他文明相遇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而这种可能性背后又蕴含着怎样的意义。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它提供给了我多少关于地外生命的“事实”,更在于它在我心中种下了多少“问题”。作者的提问方式非常巧妙,总是能够触及到我内心深处的好奇。例如,当读到“宇宙的尺度究竟有多大?”时,我脑海中会立刻浮现出那些令人目眩神迷的星云图片,以及那无边无际的黑暗。而当作者进一步追问“我们是否能够真正理解宇宙的尺度?”时,我才意识到,我们感官所能触及的,可能只是宇宙的冰山一角。 书中关于“生命演化”的章节,更是让我对生命本身产生了新的认识。我们所熟悉的 DNA 结构,是否是唯一的生命蓝图?是否存在其他更为高效、更为奇特的遗传物质?作者通过对比地球上极端环境下的生命,比如深海热泉的微生物,让我看到了生命惊人的适应能力和多样性。这些思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生命在宇宙中的普遍性,以及我们对生命定义可能存在的局限性。

评分

这本书的知识密度很高,但阅读体验却异常轻松。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他善于将复杂的科学概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来解释。例如,在谈论“宇宙的尺度”时,他用了“将地球比作一颗沙粒,而整个宇宙则是一个无边无际的沙滩”来形容,瞬间就让这个抽象的概念变得具象化。这让我这个对天文学了解不多的读者,也能够轻松地跟上他的思路。 更重要的是,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思维的启迪。作者提出的“地外生命是否存在?”这个问题,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选择题,而是引出了一系列更深层次的思考。比如,“如果存在,他们会是什么样子?”“他们是否拥有比我们更先进的技术?”“我们应该如何与他们沟通?”这些问题,都让我开始重新审视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

评分

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以为只是泛泛而谈的科普读物。但事实给了我一个巨大的惊喜。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扎实,语言生动有趣,即使是涉及到一些复杂的科学概念,也能够化繁为简,让读者轻松理解。比如,在谈论“系外行星”时,作者并没有直接给出数据和参数,而是先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一颗绕着红矮星旋转的行星,一个被双星系统照亮的夜晚,一个可能拥有液态水的“超级地球”。这些场景的构建,瞬间就将我带入了那个遥远的宇宙空间。 书中关于“生命迹象”的讨论更是让我拍案叫绝。除了我们熟悉的氧气、甲烷等,作者还列举了一些更为奇特的生命信号,比如特定的同位素比例,或者某些有机分子的异常富集。这让我意识到,寻找地外生命,不仅仅是寻找“另一个地球”,更重要的是要打开思路,拥抱各种可能性。书中对于“费米悖论”的讨论,更是将本书的思考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为什么我们还没有发现地外文明?是他们不存在?还是他们隐藏得太深?亦或是我们还没有找到正确的“钥匙”?这些问题,都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之广博,让我惊叹。从行星科学到天体生物学,从物理学到化学,几乎涵盖了与地外生命相关的方方面面。作者的知识储备之深厚,可见一斑。尤其值得称赞的是,作者在讲解过程中,并没有回避那些尚无定论的科学难题,反而鼓励读者去思考,去质疑。比如,在谈到“生命是否是宇宙普遍现象”时,作者并没有给出确切的答案,而是列举了支持和反对的各种观点,让读者自行判断。这种开放式的探讨方式,反而更能激发读者的求知欲。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宇宙大过滤器”的章节。这个概念听起来有些沉重,但却是理解我们自身在宇宙中位置的一个重要视角。如果生命普遍存在,那么是什么阻止了它们发展到能够进行星际旅行的程度?是技术瓶颈?还是自我毁灭?这本书让我开始认真思考,人类文明的未来,以及我们在宇宙中的独特性。作者还引用了大量的科学研究成果和专家的观点,使得这本书的论证过程非常严谨,可信度极高。

评分

这是一本读起来让人欲罢不能的书,每一次翻开,都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看到了一个更广阔的世界。作者的叙述风格非常吸引人,他能够将枯燥的科学概念,转化成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比如,在讲述“系外行星探测技术”时,作者并没有直接列举望远镜的参数,而是描绘了科学家们如何从点点星光中捕捉到行星经过的微弱信号,那种充满毅力和智慧的探索过程,让我为之动容。 书中关于“星际文明接触”的设想,更是让我充满了无限遐想。如果真的有一天,我们收到了来自宇宙深处的信息,我们该如何回应?我们应该抱持怎样的态度?是谨慎戒备,还是热情拥抱?作者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引导我们去思考,去预演。这种开放式的结尾,反而让这本书的讨论更加深刻,更有回味。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我了,星空、行星、模糊的不明飞行物剪影,一股浓浓的科幻神秘感扑面而来。翻开书页,并没有立刻被晦涩的科学理论轰炸,而是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我进入了一个关于地外生命的宏大思考。作者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着我穿越浩瀚的宇宙,从最基础的“生命是什么”开始,层层剥茧,探讨构成生命的必要条件,比如水、碳元素,以及适宜的温度范围。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宜居带”的解释,它不仅仅是一个冰冷的科学概念,作者通过生动的比喻,比如“宇宙中的黄金地段”,让我瞬间理解了这个词汇的深层含义。 更让我着迷的是,作者并没有止步于地球生命的定义,而是大胆地设想了其他生命形式的可能性。比如,如果生命不以碳为基础,而是以硅为基础,会是什么样子?如果生命存在于液态甲烷的海洋中,又会面临怎样的挑战?这些天马行空的问题,却都被作者用严谨的科学逻辑一一剖析,让我既能体验到想象的乐趣,又不失对科学的敬畏。书中还涉及到了关于“生命起源”的各种理论,从米勒实验的经典,到外星生命“播种”地球的假说,每一种理论都让我茅塞顿开,对宇宙的奥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

这是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书,每一页都充满了惊喜。作者的知识体系之庞大,让我惊叹,他能够将如此多的前沿科学知识,融会贯通,并以如此清晰、如此吸引人的方式呈现出来。书中对于“生命起源”的讨论,从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发生”到现代的“化学演化”,再到“胚种论”,每一个假说都让我耳目一新,让我对生命的诞生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搜寻外星文明”(SETI)的章节。作者详细介绍了科学家们是如何利用射电望远镜监听宇宙中的信号,以及他们在搜寻过程中遇到的种种挑战和趣事。这让我看到了科学家们不懈的努力和坚定的信念。而作者对“费米悖论”的深入剖析,更是让我对“宇宙寂静”这一现象产生了更深刻的思考,究竟是宇宙真的没有其他生命,还是我们还没有找到正确的“探寻工具”?

评分

我一直对宇宙奥秘充满向往,这本书无疑是一本极好的向导。它没有冗长的哲学探讨,也没有虚无缥缈的科幻想象,而是用严谨的科学知识,搭建起一座通往地外生命世界的桥梁。作者在书中对“生命存在的先决条件”的分析,让我对“宜居星球”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不再是简单的“有水就够了”的认知。书中对行星大气成分、磁场保护、恒星活动等因素的详细解读,让我明白了生命孕育和演化所面临的复杂环境。 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探讨“地外生命的可能性”时,并没有仅仅局限于我们已知的碳基生命形式。书中对硅基生命、甚至是以其他更为奇特的元素为基础的生命形式的猜想,极大地拓展了我的思维边界。这种不拘泥于现有认知的探索精神,正是科学的魅力所在。而作者对于“生物标志物”的讨论,也让我看到了科学家们是如何试图在遥远的星空中寻找生命的蛛丝马迹,这种充满智慧和勇气的努力,让我肃然起敬。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