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店所售圖書均為正版書籍
| 書 名: | 【正版】射頻微電子學(原書第2版·精編版)|4974306 |
| 圖書定價: | 99元 |
| 作 者: | (美)畢查德·拉紮維(Behzad Razavi) |
| 齣 版 社: | 機械工業齣版社 |
| 齣版日期: | 2016/8/1 0:00:00 |
| ISBN 號: | 9787111543961 |
| 開 本: | 16開 |
| 頁 數: | 0 |
| 版 次: | 2-1 |
| Behzad Razavi,1985年獲得謝裏夫科技大學電子工程學士學位,1988年與1992年分彆獲得斯坦福大學電子工程碩士和博士學位,在AT&T;貝爾實驗室和Hewlett-Packard實驗室工作至1996年。自1996年開始,他擔任UCLA電子工程係副教授,隨後晉升為教授。目前,他的研究領域主要包括無綫收發機、頻率器、高速數據通信的鎖相與時鍾恢復以及數據轉換器。 1992~1994年,Razavi教授還在普林斯頓大學任兼職教授,而1995年在斯坦福兼職。1993~2002年在國際固態電路會議(ISSCC)技術程序委員會任職,並齣席瞭1998~2002年的超大規模集成電路(VLSI)研討會。除此之外,他還擔任瞭《IEEE Journal of Solid-State Circuits》《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igh Speed Electronics》的客座編輯與副主編。 在1994年ISSCC上,Razavi教授獲得瞭Beatrice主筆奬;同年在ESSCC上,獲得論文奬;1995年和1997年在ISSCC上獲得專題小組奬;1997年獲得TRW創新教學奬;1998年在IEEE的CICC上獲得論文奬;2001年獲得McGraw-Hill首版年度奬。同時,他也是2001年ISSCC的Jack Kilby學生論文奬和Beatrice主筆奬的共同得主。他曾獲得2006年洛剋希德馬丁傑齣教學奬,2007年UCLA教師評議會的傑齣教學奬,2009年CICC的邀請論文奬。此外,他還被公認為ISSCC 50年曆史中十位作者之一。2012年,他還獲得瞭固態電路的IEEE Donald Pederson奬。 Razavi教授是IEEE的特聘講師、IEEE Fellow(會士),以及《Principles of Data Conversion System Design》、《RF Microelectronics, First Edition》(被翻譯成中文、日文、韓文)、《Design of Analog CMOS Integrated Circuits》(被翻譯成中文、日文、韓文)、《Design of Intergrated Circuits for optical Communications》、《Fundamentals of Microelectronics》(被翻譯成韓語和葡萄牙語)的作者。除此之外,他還是《Monolithic Phase-Locked Loops》和《Clock Recovery Circuits and Phase-Locking in High-Performance Systems》的編輯。 |
| 本書全麵係統地介紹瞭射頻電路的核心原理和基礎理論,講述瞭多種無綫收發機結構,以及收發機的核心模塊電路,包括低噪聲放大器、無源和有源混頻器、壓控振蕩器、無源器件、鎖相環、頻率器、功率放大器等,給齣瞭一個完整的雙波段收發機的設計過程,讓讀者從係統規格要求開始學習,直至設計齣晶體管級電路。 本書可作為普通高校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係統、微電子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等相關專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從事射頻集成電路設計的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
齣版者的話 譯者言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緻謝 作者簡介 第1章 射頻和無綫技術簡介1 1.1 無綫的世界1 1.2 射頻電路設計的挑戰2 1.3 概述與總結2 參考文獻4 第2章 射頻設計中的基本概念5 2.1 概述5 2.2 非綫性的影響9 2.3 噪聲21 2.4 靈敏度和動態範圍35 習題38 參考文獻40 第3章 通信技術概述41 3.1 概述41 3.2 模擬調製42 3.3 數字調製46 3.4 移動射頻通信55 3.5 多址技術58 3.6 無綫標準62 習題66 參考文獻67 第4章 收發機結構68 4.1 概述68 4.2 接收機結構71 4.3 發射機結構104 習題116 參考文獻118 第5章 低噪聲放大器119 5.1 總體考慮因素119 5.2 輸入匹配問題124 5.3 LNA拓撲結構126 5.4 增益切換149 5.5 頻帶切換153 5.6 高IP2 LNA154 5.7 非綫性計算161 習題166 參考文獻167 第6章 混頻器168 6.1 混頻器概述168 6.2 無源下變頻混頻器175 6.3 有源下變頻混頻器179 6.4 改進型混頻器拓撲結構193 習題198 參考文獻199 第7章 無源器件200 7.1 概述200 7.2 電感201 7.3 可變電容224 習題228 參考文獻228 第8章 振蕩器230 8.1 性能參數230 8.2 基本原理233 8.3 交叉耦閤振蕩器238 8.4 三點式振蕩器242 8.5 壓控振蕩器243 8.6 具有寬調頻範圍的LC壓控 振蕩器247 8.7 設計流程254 8.8 本振接口256 8.9 壓控振蕩器的數學模型258 8.10 正交振蕩器260 習題265 參考文獻265 第9章 鎖相環267 9.1 基本概念267 9.2 Ⅰ型鎖相環269 9.3 Ⅱ型鎖相環275 9.4 PFD/CP的非理想特性284 習題291 參考文獻292 第10章 功率放大器293 10.1 概述293 10.2 功放的分類298 10.3 高效率功放304 10.4 共源共柵輸齣級308 10.5 基本的綫性化技術310 習題315 參考文獻315 第11章 收發機設計實例317 11.1 接收機設計317 11.2 發射機設計325 11.3 頻率器的設計330 習題339 參考文獻340 |
最近在啃《射頻微電子學》,不得不說,它的一些章節真的讓人眼前一亮,特彆是關於功率放大器設計的分析。書中對於不同類型的功率放大器,比如AB類、B類、C類,甚至是D類和E類,都進行瞭非常深入的探討。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綫性度失真和效率權衡的章節,作者通過詳細的分析,闡述瞭如何在保證信號質量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提高功率放大器的效率,這對於設計通信係統至關重要,因為能耗和散熱是限製小型化和移動設備性能的關鍵因素。它不僅給齣瞭理論模型,還結閤瞭仿真軟件的輸齣結果,讓我能夠直觀地看到不同設計參數對性能的影響。此外,它在講解非綫性效應時,引入瞭各種諧波和互調失真的概念,並且給齣瞭抑製這些失真的各種技術,比如預失真技術。這些內容讓我對射頻係統的非綫性問題有瞭更清晰的認識,也為我今後在實際電路設計中規避和處理這些問題提供瞭寶貴的經驗。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就像是在進行一場智力上的探險,每一次深入,都能發現新的風景。
評分我最近在研讀《射頻微電子學》的幾個特定章節,對其中關於天綫和傳播的介紹印象深刻。雖然這本書的核心是微電子學,但它並沒有迴避與射頻係統密切相關的天綫理論和電波傳播特性。它從基本的天綫參數,如方嚮性、增益、極化、帶寬等開始,然後深入講解瞭各種常見天綫的原理,比如偶極子天綫、單極子天綫、偶極子天綫、環形天綫以及微帶天綫等。讓我驚喜的是,書中還加入瞭一些關於陣列天綫和智能天綫的內容,這讓我看到瞭天綫技術在未來通信中的發展方嚮。更重要的是,它將天綫理論與實際的電波傳播環境相結閤,分析瞭信號在自由空間、陸地、海上等不同環境下的傳播損耗和衰落特性,並且介紹瞭多徑效應、瑞利衰落等概念。這對於理解無綫通信係統的鏈路預算和覆蓋範圍至關重要。這本書沒有把內容僅僅局限於電路,而是將整個射頻係統設計都考慮在內,這種全局觀讓我覺得非常有價值。它確實是一本需要細細品味的“硬菜”。
評分讀完《射頻微電子學》的這幾章,我腦子裏充斥著各種麯綫、公式和抽象的概念,感覺像是進入瞭一個全新的、高度工程化的世界。它關於各種射頻器件的建模,從MOSFET到MESFET,再到HBT和HEMT,每一種都有詳盡的物理模型和電路模型講解。我特彆關注瞭它在講解噪聲模型時,是如何一步步推導齣各種噪聲係數的錶達式,並且如何通過優化偏置點和器件參數來降低噪聲的。這一點對於我目前正在進行的一個低噪聲放大器項目來說,簡直是至關重要。它讓我明白,噪聲不僅僅是一個數字,而是由多種因素疊加的結果,而理解這些因素的根源,纔能找到有效的抑製方法。另外,書中的一些關於匹配網絡的章節,也給我帶來瞭不少啓發。除瞭傳統的史密斯圓圖法,它還介紹瞭更現代的基於優化算法的匹配方法,這讓我看到瞭射頻設計在自動化和智能化方麵的潛力。雖然有些數學推導讓我頭疼,但每次剋服一個難點,都有一種巨大的成就感。這本書絕對不是一本輕鬆的讀物,它需要你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理解,去思考,但迴報也是巨大的,它讓你對射頻世界的“內在機製”有瞭前所未有的洞察力。
評分這本《射頻微電子學》真是一本讓我又愛又恨的寶藏。首先,我得說,它的內容深度和廣度絕對是夠的,那些關於S參數、阻抗匹配、LNA設計、混頻器原理的論述,簡直是把射頻領域的精髓一點一點地剝開來展示。我尤其喜歡它在講解各種電路拓撲時,不僅給齣瞭理論公式,還穿插瞭大量的實際案例分析,這點對於我這種更偏嚮工程實踐的人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每次讀到那些關於如何在高頻下優化噪聲係數、如何抑製寄生振蕩的章節,都感覺自己像是親身經曆瞭一次復雜的設計挑戰,然後一步步跟著作者的思路去解決問題。有時候,真的會因為一個微小的細節,一個公式推導的巧妙之處而拍案叫絕。但與此同時,這本書的理論門檻也是真的高。我承認,在某些章節,特彆是關於電磁場理論與電路理論的結閤部分,確實需要反復鑽研,甚至要結閤一些更基礎的微波工程教材纔能完全消化。它不會手把手教你每一個細節,更多的是提供一個框架和深入的理解路徑。所以,如果你是初學者,可能需要做好打硬仗的心理準備,但一旦你跨過瞭這個門檻,你獲得的將是對射頻係統設計更深刻、更係統性的認知,這是其他入門級書籍難以比擬的。
評分不得不說,《射頻微電子學》這本書的內容真的非常紮實,而且非常適閤那些想要深入理解射頻係統設計底層原理的工程師和學生。我最近在研究裏麵的關於射頻收發機架構的章節,真是讓我大開眼界。它詳細地講解瞭超外差接收機、零中頻接收機以及低中頻接收機等不同架構的優缺點,並且深入分析瞭各自在鏡像抑製、動態範圍、功耗等方麵的挑戰。我尤其喜歡它在對比不同架構時,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還結閤瞭實際的性能指標和設計考慮,比如如何選擇閤適的中頻頻率,如何設計高效的濾波器來抑製雜散信號。此外,書中關於頻率閤成器和鎖相環(PLL)的章節,也讓我受益匪淺。它不僅解釋瞭PLL的基本原理,還講解瞭各種環路濾波器設計、抖動分析以及相位噪聲抑製的技術。這些內容對於設計高性能的無綫通信係統是必不可少的。這本書的知識密度很高,需要仔細閱讀和反復思考,但如果你能消化吸收,你將會對整個射頻收發係統的設計有一個非常全麵的認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