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高等学校教材:电路基础(上册)
定价:27.50元
作者:付永庆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2-01
ISBN:9787040230086
字数:
页码:37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高等学校教材:电路基础(上)》共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中主要介绍了电路的基本知识、概念、定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采取先直流后交流、先单相后三相、先单频后多频、先稳态后动态的编写顺序,由浅入深、逐层深入地介绍直流电路、正弦交流电路、谐振电路、非正弦周期电路、动态电路、非线性电路等内容。
目录
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1-1 电路与电路模型
§1-2 电路变量及电压与电流的参考方向
§1-3 电功率和能量
§1-4 基尔霍夫定律
§1-5 电路元件
习题
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与化简
§2-1 等效电路的概念
§2-2 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2-3 电阻的星形和三角形联结及其等效互换
§2-4 电源的串联与并联
§2-5 含源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2-6 简单电阻电路的分析
工程应用例
习题
第三章 电路分析方法和电路定理
§3-1 支路电流法
§3-2 回路电流法
§3-3 节点电压法
§3-4 叠加定理
§3-5 替代定理
§3-6 戴维宁定理与诺顿定理
§3-7 特勒根定理
§3-8 特勒根定理的应用互易定理
工程应用例
习题
第四章 正弦电路的基本概念
§4-1 正弦量的有关概念
§4-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4-3 电路元件方程的相量形式
§4-4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4-5 复阻抗与复导纳
习题
第五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5-1 串并联电路的分析
§5-2 复杂电路的分析
§5-3 正弦电路的功率
§5-4 大功率传输
工程应用例
习题
第六章 三相电路
§6-1 对称三相电源
§6-2 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6-3 不对称三相电路的概念
§6-4 三相电路的功率及其测量
工程应用例
习题
第七章 互感电路
§7-1 互感系数与耦合系数
§7-2 互感电压及同名端
§7-3 互感元件的连接及去耦等效电路
§7-4 含有互感元件的正弦电路的分析
§7-5 空芯变压器
工程应用例
习题
第八章 谐振电路
§8-1 RLC并联电路的谐振
§8-2 谐振曲线和通频带
§8-3 RLC串联电路的谐振
§8-4 感耦合电路的谐振
工程应用例
习题
第九章 非正弦周期电路
§9-1 周期函数的傅里叶级数展开式
§9-2 非正弦周期电压和电流的有效值
§9-3 非正弦周期电路的平均功率
§9-4 线性电路对非正弦周期激励的稳态响应
§9-5 滤波电路的概念
工程应用例
习题
第十章 一阶电路
§10-1 动态电路的换路与初始条件
§10-2 一阶电路的全响应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
§10-3 恒定输入下一阶电路的全响应
§10-4 弦输入下一阶电路的全响应
§10-5 三要素法
§10-6 阶跃响应和冲激响应
§10-7 卷积积分
§10-8 电容电压和电感电流的跃变
工程应用例
习题
第十一章 二阶电路
§11-1 RLC串联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11-2 RLC串联电路对恒定输入的响应
工程应用例
习题
附录A 非线性电路
§A-1 非线性电阻元件及其约束关系
§A-2 非线性电阻元件的串联与并联
§A-3 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图解分析法
§A-4 小信号分析法
§A-5 分段线性化方法
§A-6 -阶分段线性电路
§A-7 非线性振荡电路
§A-8 混沌现象与混沌电路
工程应用例
习题
附录B 电阻、电容、电感元件值的国家标准和色码
§B-1 电阻元件值的国家标准和电阻器色码
§B-2 电容元件值的国家标准和电容器色码
§B-3 电感元件值的国家标准和电感线圈色码
部分习题答案
索引
主要参考书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教材的排版实在是一言难尽,看着就让人头疼。字体大小不一,行间距时而局促时而松散,仿佛是不同时期不同人员拼凑出来的草稿合集。更别提那些理论推导过程了,常常是几个关键步骤直接跳跃,中间的逻辑链条断得让人摸不着头脑。我花了大量时间在补习高中数学和基础物理上,试图去填补这些知识断层,但教材本身对此毫无提示或指导。很多公式的推导过程,即便是最基础的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也写得含糊不清,仿佛默认读者已经精通了所有相关的数学工具。等到做习题时,才发现很多题目需要的知识点在正文中根本没有提及,只能靠翻阅其他参考书来艰难理解。这样的编排方式,对于初次接触电路理论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场噩梦,极大地挫伤了学习的积极性,让人感觉这本书与其说是“基础”,不如说是“拦路虎”。我真希望出版方能在再版时,对内容的逻辑连贯性和详尽度进行一次彻底的重构,让知识的传授过程更加平滑自然,而不是现在这种支离破碎、令人困惑的状态。
评分该书的习题设置,只能用“机械化”来形容。大量的计算题占据了绝大部分篇幅,目的似乎只是为了考察读者对公式的熟练记忆和代入能力,而对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和故障排查能力几乎没有帮助。很多题目的背景设置极其脱离实际,仿佛是为了凑数量而硬编出来的电路拓扑,计算过程冗长乏味,解出答案后也让人感觉不到任何成就感或知识的升华。真正有价值的、需要综合运用多个知识点来分析的开放性问题,寥寥无几。对比其他学科的优秀教材,它们会设计一些“设计一个小型的电源管理系统”或“分析一个常见家用电器的电路故障”这类贴近工程实际的题目。这本书的习题库更像是上个世纪的考纲残留,严重脱离了当前工程教育对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如果只是照着做这些题,学生们在踏入工作岗位时,依然会感到强烈的“水土不服”。
评分这本书在实验指导部分的设计,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反面案例。理论和实验的割裂感极其严重,读完一章理论,紧接着的实验指导却像是另一个完全不相关的文档。所有的实验器材描述都非常简略,对于那些初次接触面包板、示波器的新手来说,根本不知道如何正确连接电路,更别提如何进行精确的测量和数据分析了。例如,涉及三相交流电的实验,教材只给出了一个看起来很美的接线图,却完全没有提及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相位顺序错误、负载不平衡等实际问题,更别提安全注意事项了。我的第一次实验课因此搞得一团糟,不是因为我笨,而是因为教材没有提供足够的“实操剧本”。很多环节都需要依赖实验老师在现场反复口头讲解,一旦老师稍有疏忽,学生们就只能对着一堆元器件面面相觑。一本好的基础教材,应该能让学生在自习时也能大致把握实验流程,而不是把所有关键信息都藏在课堂演示中,这极大地削弱了教材自身的教育价值。
评分装帧和纸张质量的选用,给我的阅读体验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纸张偏薄,墨水渗透性很强,尤其是在一些涉及深色背景图示或复杂波形图的地方,背面经常能看到明显的印迹,这使得在需要对照前后页内容时,视觉干扰非常大,严重影响了长时间阅读的专注度。更不用说封面设计了,那种老旧的蓝色调和僵硬的字体组合,让人感觉这本书仿佛是从图书馆角落里被遗忘多年的陈旧版本。在如今数字化和高质量印刷普及的时代,一本国家级出版社的高等教材,在最基础的物理载体上却如此敷衍,实在令人费解。教材是陪伴学生度过数个学期的重要工具,其物理质量理应得到应有的重视,毕竟良好的阅读载体是高效学习的前提,差劲的装帧设计,无疑也是对学习过程的一种隐形拖累和浪费。
评分从作者的学术背景来看,这本书显然是倾注了深厚的理论功底的,这一点毋庸置疑。然而,这种深厚的功底在“高等教育教材”的定位下,反而成了它的一个巨大障碍。作者似乎难以跳出研究者的视角,去体会一个刚入门学习者需要什么样的“翻译”。全书充斥着大量的专业术语和高度抽象的数学表达,即便是首次出现的概念,也常常是直接抛出定义,缺乏生动形象的类比或实际应用场景的引入。比如对“复频域分析”的解释,用的是一套严谨但冰冷的数学语言,没有用任何日常可见的例子去佐证其物理意义,导致我花了很长时间才勉强建立起一个模糊的认识。这种“高冷”的叙事风格,虽然保证了内容的准确性,却严重牺牲了可读性。它更像是一本写给同行看的参考手册,而非一本面向广大学生群体的入门读物,希望未来的修订能够增加更多的“人情味”和教学技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