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常见天牛野外识别手册
定价:38.00元
作者:林美英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9-01
ISBN:978756249015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以天牛生态图片及简短的文字介绍天牛,对昆虫爱好者和从事林业和检疫相关工作的读者会有比较大的帮助。本书以昆虫爱好者在野外拍摄的照片为基础,配合专业鉴定打造了这本观赏型、综合性的天牛生态图鉴。同时介绍了如何寻找天牛、各种分布区域和观察时间。文字通俗易懂,以便昆虫爱好者和收藏者能够参照图片和描述对自己的天牛图片或标本作出初步的鉴定,并提高野外寻找天牛的热情和分辨能力。是一本非常适合昆虫爱好者入门、鉴定天牛和野外参考的工具书。
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什么是天牛、天牛的雌雄区别、到哪里观察天牛、种类识别,对300种中国常见天牛的大小、特征、观察时间及分布作了简要说明和描述。共涉及中国分布的3科和天牛科里的7亚科的代表类群。
目录
前言
什么是天牛
天牛分类系统
容易被认错的天牛
容易被错人的“天牛”
天牛的雌雄区别
到哪里观察天牛
天牛的中文名
种类识别
芫天牛
音天牛
蔗狭胸天牛
瘦天牛科
黑须天牛
卡巴石瘦天牛
天牛科
锯天牛亚科
毛角天牛
中华裸角天牛
脊婴翅天牛
黄角扁角天牛
胫刺胸薄翅天牛
樟扁天牛
海南异胸天牛
本天牛
竹土天牛
蔗根土天牛
沟翅土天牛
多节锯天牛
齿跗锯天牛
花天牛亚科
截翅刺尾花天牛
滇毛角花天牛
灰绿真花天牛
刺尾纤花天牛
横带纤花天牛
云南大头花天牛
曲纹花天牛
十二斑花天牛
纳西花天牛
红斑花天牛
康定花天牛
裸花天牛
肿腿花天牛
双条异花天牛
长尾花天牛
黑角伞花天牛
蚤瘦花天牛
黄胫胖花天牛
小截翅眼花天牛
凹缘金花天牛
黑胸瘤花天牛
双斑厚花天牛
猫厚花天牛
松厚花天牛
黑胸驼花天牛
山地驼花天牛
肩花天牛
东北脊花天牛
藏特勒天牛
椎天牛亚科
弧凹梗天牛
脊鞘幽天牛
塞幽天牛
椎天牛
膜花天牛亚科
察隅膜花天牛
雅鲁藏布膜花天牛
黄腹蜂花天牛
锯花天牛亚科
台突花天牛
天牛亚科
短脊扁腿天牛
云南纹虎天牛
孔纹虎天牛
邻纹虎天牛
斯拟虎天牛
白角拟虎天牛
滇拟虎天牛
桃红颈天牛
杨红颈天牛
皱绿柄天牛
中华柄天牛
黄颈柄天牛
松长绿天牛
网点长绿天牛
红缘长绿天牛
黄带黑绒天牛
双带多带天牛
昆明多带天牛
多带天牛
云南施华天牛
双条杉天牛
粗鞘杉天牛
褐蜡天牛
白斑蜡天牛
斑胸华蜡天牛
拟蜡天牛
黄茸缘天牛
铜色肿角天牛(72)
咖啡皱胸天牛(74)
红角皱胸天牛(74)
粗脊天牛(74)
黄点棱天牛(76)
松红胸天牛(76)
绿虎天牛(78)
缺环绿虎天牛
槐绿虎天牛
纯绿虎天牛
半环绿虎天牛
短绿虎天牛
尖纹刺虎天牛(82)
滇刺虎天牛(82)
弱刺虎天牛(82)
散愈斑格虎天牛(84)
鼎纹艳虎天牛(84)
连环艳虎天牛(84)
窄筒虎天牛(86)
桑脊虎天牛(86)
核桃脊虎天牛(86)
连纹脊虎天牛(88)
咖啡脊虎天牛(88)
曲纹脊虎天牛(88)
爪哇脊虎天牛(90)
红黑头脊虎天牛(90)
白蜡脊虎天牛(90)
红尾脊虎天牛(92)
宽带脊虎天牛(92)
额天牛(92)
长角凿点天牛(94)
锯纹锐天牛(94)
圆眼天牛(94)
长胸长柄天牛(96)
大茶色天牛(96)
台湾茶色天牛(96)
台岛茶色天牛(98)
裸纹长跗天牛(98)
中黑肖亚天牛(98)
红缘亚天牛(100)
五瘤天牛(100)
帽斑紫天牛(100)
中华竹紫天牛(102)
油茶红天牛(102)
沟翅珠角天牛(102)
川折天牛(104)
突肩折天牛
蓝丽天牛
茶丽天牛
贵州台岛丽天牛
厚角丽天牛
印度半鞘天牛
保山半鞘天牛
琼台半鞘天牛
黄斑多斑锥背天牛
咖啡双条天牛
双条天牛
沟胫天牛亚科
小灰长角天牛
刻角干天牛
拟棘天牛
项山晦带方额天牛
苜蓿多节天牛
多节天牛
绒脊长额天牛
羽角天牛
糙额驴天牛
毛角蜢天牛
地衣天牛
斜顶天牛
白星瓜天牛
愈斑南瓜天牛
俏天牛
黑翅短节天牛
黑角短节天牛
线纹粗点天牛
蓝翅重突天牛
粒肩天牛
皱胸粒肩天牛
灰绿锈色粒肩天牛
圆八星白条天牛
云斑白条天牛
密点白条天牛
白条天牛
丛角天牛
白网污天牛
树纹污天牛
双簇污天牛
污天牛
多脊草天牛
密条草天牛
白腹草天牛
黄角草天牛(134)
粉天牛
条饰粉天牛
八星粉天牛
黄星粉天牛
榕指角天牛
三带拱翅天牛
棘翅天牛
双带长毛天牛
三斑长毛天牛
粒翅天牛
桑拟象天牛142)
双带拟象天牛
麻点瘤象天牛
橡胶麻点瘤象天牛
圆尾长臂象天牛
瘦象天牛
哈朗瘦象天牛
四点象天牛
异斑象天牛
黑点象天牛
峦纹象天牛
斑腿象天牛
灰锦天牛
奢锦天牛
宁陕锦天牛(152)
金绒锦天牛(152)
中华安天牛(154)
绿绒星天牛(154)
华星天牛(154)
嘉氏星天牛(156)
光肩星天牛(156)
楝星天牛(158)
黑星天牛(158)
槐星天牛
桔斑簇天牛
毛簇天牛
龟背簇天牛
云纹灰天牛
灰天牛
V线灰天牛
豹天牛
拟鹿天牛
带天牛
长颈鹿天牛
白星鹿天牛
缨角枚天牛
密缨天牛
松墨天牛
二斑墨天牛
红足墨天牛
缝刺墨天牛
蓝墨天牛
宽带墨天牛
云杉大墨天牛
云杉花墨天牛
异鹿天牛
大理石异鹿天牛
弧斑齿胫天牛
蜡斑齿胫天牛
眼斑齿胫天牛
瘦齿胫天牛
中斑齿胫天牛
橄榄梯天牛
黄星天牛
伪鹿天牛
宛氏伪迷天牛
灰拟居天牛
双斑糙天牛
斜带泥色天牛
白斑泥色天牛
肖墨天牛
红浑天牛
伪粒肩天牛
黑肩瘤筒天牛
黑瘤瘤筒天牛
黑翅脊筒天牛
短足筒天牛
台湾筒天牛(190)
暗翅筒天牛
灰尾筒天牛
菊小筒天牛
二点小筒天牛
云南小筒天牛
白点勾天牛
白腰天牛
窝天牛
弧线皱额天牛
刻额皱额天牛
侧斑吉丁天牛
环角坡天牛
环斑突尾天牛
二斑突尾天牛
条胸突尾天牛
弱筒天牛
拟修天牛
眉斑并脊天牛
桑并脊天牛
拟蜥并脊天牛
越并脊天牛
莫氏并脊天牛
新宽肩并脊天牛
蝶斑并脊天牛
红角并脊天牛
小星并脊天牛
黑色复纹并脊天牛
拟莫氏并脊天牛
丽并脊天牛
四斑并脊天牛
榆并脊天牛
弧纹并脊天牛
颚天牛
培甘弱脊天牛
突肩拟鹿岛天牛
双脊天牛
刺筒天牛
刺楔天牛
海南刺楔天牛
黄纹刺楔天牛
麻竖毛天牛
桑小枝天牛
密点毡天牛
蓑天牛
主要参考文献
图片摄影
作者介绍
林美英,中国知名天牛分类研究学者。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2004年始进入天牛分类领域, 在世界的法国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进修一年,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分类基础扎实,科研态度严谨。至今发表相关论文60余篇,发表(含合作发表)新属4个,新亚属3个,新种42个,新亚种4个,属级新异名1个,种级新异名13个,新组合8个,新地位8个。
林美英一直以来是天牛分类学者中的佼佼者,她淡泊名利,不随大流,喜欢野外工作,在昆虫标本的收集、制作、管理、利用方面努力与国际接轨。除了天牛工作,还发表了中国新记录科3个。除了科研工作,也从事部分科普工作,2012年项目“Cerambycidae from China”获得全球网络生命大百科鲁宾斯坦伙伴计划资助,是个获得该资助的中国籍科学家。2013年荣获中国昆虫学会第六届青年科学技术奖。2014年荣获第十七届周尧昆虫分类学奖二等奖。
文摘
序言
我的业余时间,很大一部分都投入到了对自然世界的探索中。我喜欢徒步,喜欢露营,喜欢在任何能够亲近自然的机会里,去发现那些不为人知的细节。在这些探索中,我与各种各样的昆虫有过不期而遇。而天牛,它们长长的触角,如同触须般灵动,它们坚固的鞘翅,如同金属般闪耀,总是让我驻足观望,心生赞叹。然而,我始终面临一个尴尬的局面:我能“看见”它们,却不能“认识”它们。每一次的观察,都像是在欣赏一幅精美的画作,却不知道作者是谁,更不知道这幅画的真正含义。这种知识上的鸿沟,让我觉得非常遗憾。所以,当《常见天牛野外识别手册》这本书的信息映入我眼帘时,我感到一阵久违的激动。这本手册专注于“野外识别”,这恰恰是我最需要的。我希望它能提供清晰的图片,详细的文字描述,能够帮助我在复杂的野外环境中,快速准确地辨认出不同种类的天牛。重庆大学出版社的名字,本身就代表着一种品质保证,我相信他们出版的书籍一定不会让我失望。而林美英教授,作为该领域的权威,她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成果,一定会为这本书提供坚实的内容支撑。我期待着这本书能成为我户外探索的得力助手,让我在每一次与天牛的相遇中,都能有所收获,都能感受到知识带来的乐趣。
评分我最近对户外活动的热情简直是前所未有地高涨,每一次的郊游,都像是进行一次寻宝探险。而我最大的“宝藏”目标,就是那些小小的,却又闪闪发光的生灵——天牛。它们坚硬的鞘翅,长长的触角,还有那些奇形怪状的斑纹,都充满了神秘的吸引力。然而,现实是,每次我看到一只天牛,只能惊叹于它的美丽,却无法说出它究竟是哪一个家族的成员。这种知识的空白,让我觉得很可惜。我尝试过在网上搜索一些资料,但零散的信息往往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而且很多图片质量不高,辨识度也很差。当我无意中得知有《常见天牛野外识别手册》这本书时,简直就像在沙漠里找到了绿洲。一本专注于天牛野外识别的书,这简直是为我这样的爱好者量身打造的。我尤其看重“野外识别”这个词,这意味着这本书的内容会非常贴近实际的观察环境,而不是那种只在实验室里才能用到的专业术语。我设想,这本书里应该会有详细的图文对照,清晰的分类,以及一些关于如何区分不同种类的关键特征。而且,重庆大学出版社的名字,也让我对这本书的学术严谨性和内容的权威性充满了信心。我曾经接触过一些由知名高校出版社出版的科普读物,它们的质量通常都非常高,内容翔实,讲解细致。林美英教授的名字,更是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期待,我了解到她在这个领域有着深入的研究,相信她的专业知识会为这本书增色不少。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真正地认识那些在我眼前翩翩起舞的天牛,让我的每一次户外探索都充满知识的惊喜。
评分我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就像是一团永远不会熄灭的火焰,尤其是在看到那些小小的,却又充满了生命力的昆虫时,这团火焰更是会熊熊燃烧。天牛,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神秘感,它们坚硬的外壳,长长的触角,还有那在阳光下闪耀的光泽,都让我着迷。然而,我的问题在于,每次我看到一只天牛,我只能感叹它的美丽,却无法将它与任何具体的物种联系起来。这种知识上的局限,让我觉得在享受大自然的美妙时,总是缺少了一些深入的理解。因此,当我偶然得知《常见天牛野外识别手册》这本书即将出版时,我内心的激动难以言表。一本专注于“野外识别”的天牛手册,这简直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东西!我设想,这本书一定会有大量的精美插图,能够清晰地展示各种天牛的外形特征,而且会提供易于理解的区分方法,帮助我在实际的野外环境中,快速而准确地辨认出我所见到的天牛。重庆大学出版社的名字,让我对这本书的学术性和权威性有了充分的信任,毕竟这是一家有着悠久历史和良好声誉的出版社。而林美英教授的名字,更是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质量充满了期待,我知道她在这个领域是权威专家,她的知识和经验将是这本书最宝贵的财富。我迫不及待地想通过这本书,学习到更多关于天牛的知识,让我的每一次户外探索,都充满发现的惊喜和知识的收获。
评分作为一个从小就喜欢在田野间、山林间奔跑的孩子,我对大自然中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尤其是那些小小的,却又在各自的世界里忙碌着生命的昆虫,它们总能引起我极大的关注。天牛,这个名字对我来说,就代表着一种独特的魅力——它们长长的触角,仿佛是大自然赋予的“触角”,去感知着周围的一切;它们坚硬的外壳,如同披上了精密的铠甲,在阳光下闪耀。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这些小生命的了解却始终停留在“看到”的层面,无法深入到“认识”的阶段。我常常在野外,看着一只只天牛在眼前爬过,却只能模糊地辨认出它们是天牛,而无法区分它们究竟是哪一种。这种感觉,就像是在一座巨大的宝库前,却找不到一把钥匙,无法打开宝藏的大门。所以,当我得知《常见天牛野外识别手册》这本书即将问世时,我感到无比兴奋。这本书的名字就直接点明了它的核心价值——“野外识别”,这正是困扰我多年的难题的解药。重庆大学出版社的声誉,让我对这本书的出版质量和内容严谨性充满了信心,他们出品的书籍往往都非常有分量。而林美英教授,作为该领域的专家,她的名字更是让我对这本书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有了极高的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清晰、易懂的识别指南,让我能够真正地走进天牛的世界,了解它们的种类,它们的特征,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评分终于收到盼了好久的《常见天牛野外识别手册》了!说实话,拿到书的那一刻,心里真是说不出的激动。这本厚实的书,沉甸甸的,感觉里边装满了关于那些在野外闪耀着金属光泽的小生命的秘密。我一直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尤其是那些在枝头、在草丛间飞来飞去的昆虫。天牛,那种有着长长触角的甲虫,更是让我着迷。每次在山里或者郊外散步,看到一只天牛,都会停下来,仔细地观察它。但是,说实话,我对外面的天牛种类知之甚少,最多只能模糊地辨认出它们的大致形态。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从书名上就能感受到它的专业性和实用性,"野外识别手册"这几个字,直接点出了它的核心价值。我知道,要真正了解一个物种,仅仅依靠零散的观察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系统性的知识,需要能够区分不同种类的方法,需要了解它们的生态习性,这样才能真正地走进它们的世界。重庆大学出版社的名字,也让我对这本书的出版质量有了很高的期待,毕竟这是一家有着深厚学术底蕴的出版社。而林美英教授的名字,更是我之前在一些昆虫学相关的资料里看到过的,她的研究成果一直让我敬佩。所以,这本书还没打开,我就已经充满了信心,相信它会是一次充满知识和乐趣的探索之旅。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开它,去认识那些我从未真正了解过的天牛,去学习它们的世界。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在自然界中辛勤劳作的小生命充满了敬意,它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构成了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天牛,以其鲜明的特征——长长的触角,坚固的外壳,以及那些有时闪耀着金属光泽的色彩,总能轻易地吸引我的目光。然而,我对它们却知之甚少,每次看到一只,都只能停留在“这是一只天牛”的认识上。我迫切地希望能够突破这种表面的认知,了解它们究竟有多少种类,每一种又有什么样的特点。正是这种渴望,让我对《常见天牛野外识别手册》这本书充满了期待。一本以“野外识别”为核心的书籍,这意味着它将非常贴合实际的观察需求,能够帮助我在户外环境中,真正地辨认出我所见到的天牛。重庆大学出版社的名字,让我对这本书的出版质量和内容的准确性非常有信心,他们一直以严谨治学、精良出版而闻名。而林美英教授,作为该领域的知名学者,她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成果,无疑为这本书提供了最坚实的学术保障。我期待这本书能成为我的一本“百科全书”,让我能够自信地在野外识别各种天牛,并且能够从这本书中,深入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生态作用,以及它们在大自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评分我一直认为,大自然是最伟大的老师,而那些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微小生物,更是蕴含着无穷的奥秘。天牛,以其独特的形态和生活习性,一直是我特别感兴趣的昆虫类群。我喜欢在户外活动时,留意它们的身影,观察它们在枝叶间穿梭,或者在树干上爬行。但是,我一直苦于自己无法准确地辨认出它们具体的种类。我尝试过阅读一些网络资料,但信息碎片化,图片质量参差不齐,很难形成一个系统的认识。因此,当我听说《常见天牛野外识别手册》即将出版时,我感到非常欣喜。这本书的名字本身就非常有吸引力,“常见天牛”意味着它会涵盖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容易遇到的种类,而“野外识别手册”则直接点明了它的实用价值。我设想,这本书里一定会有大量的高质量图片,配合详细的文字描述,能够清晰地展示各种天牛的关键识别特征,甚至可能还会有一些关于它们的生态习性、分布区域等信息。重庆大学出版社的名字,也让我对这本书的品质有了很高的期待,我知道他们出版的书籍通常都比较严谨和专业。同时,作者林美英教授,作为知名的昆虫学家,她的专业知识无疑是这本书最宝贵的财富。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成为我进行野外观察时的重要参考,让我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欣赏这些美丽的昆虫。
评分我是一个对自然怀有强烈好奇心的人,尤其喜欢在生活中寻找那些隐藏的惊喜。当我在户外,看到那些长着长长触角,有着坚硬外壳的甲虫时,我总是忍不住会停下来,仔细地观察它们。我知道它们是天牛,但仅此而已。我渴望能够更进一步,能够区分出它们的不同种类,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这种知识上的空白,一直让我觉得在欣赏它们的时候,总少了那么一点点深入的理解。所以,当《常见天牛野外识别手册》这本书出现在我的视野中时,我感到非常振奋。一本专注于“野外识别”的指南,这正是我的迫切需求。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清晰、准确的图文信息,让我能够快速地在野外将我所见的各种天牛区分开来。重庆大学出版社的名字,也让我对这本书的出版质量和内容的权威性充满信心,我知道他们出版的书籍通常都非常专业和严谨。而作者林美英教授,她的名字本身就代表着在这个领域的专业性和影响力,我相信她撰写的这本书,一定充满了宝贵的知识和深入的见解。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户外探索的好伙伴,让我的每一次观察,都能充满发现的乐趣和知识的收获,让我能够以更专业的眼光,去欣赏这些大自然中的精灵。
评分作为一个长年混迹于户外,喜欢观察自然细节的爱好者,我对昆虫世界一直怀有深深的敬畏和好奇。特别是那些拥有着金属般光泽、触角长得如同丝线一般灵巧的天牛,它们的身影总是能轻易地吸引我的目光。然而,当我站在一棵树旁,看到一只天牛停在树皮上,我脑海中涌现的往往只有“一只天牛”这个模糊的认知。我渴望能够更进一步,能够准确地说出它的名字,了解它属于哪个科,有什么样的生活习性,甚至它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这种渴望驱使我去寻找能够系统性解答这些问题的资源。当《常见天牛野外识别手册》这本书出现在我视野中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指引我走向知识彼岸的灯塔。书名就足够吸引人,“常见天牛”说明它涵盖了我们日常最可能遇到的种类,这对于野外爱好者来说至关重要,不必一开始就去面对那些极其稀有或专业的物种。“野外识别手册”则进一步强调了它的实用性,这意味着它不会是纸上谈兵,而是真正能够帮助我们在实际环境中进行辨认。我非常欣赏重庆大学出版社的眼光,选择出版这样一本面向大众、又兼具专业性的书籍。同时,林美英教授的名字,也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质量有了极高的信心,我知道她的学术声誉,相信她倾注心血编写的书籍,一定会有着扎实的学术功底和深入的实践经验。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带领我走进天牛的微观世界,让我能够用更专业的眼光去欣赏它们,去发现它们隐藏在平凡之下的非凡。
评分我的生活离不开大自然,尤其是那些藏在绿叶间、爬行在枝头的小生命,它们总能带给我无尽的乐趣和灵感。我尤其喜欢观察天牛,它们独特的体型,长长的触角,还有那令人惊叹的硬壳,都像是大自然精雕细琢的艺术品。可是,我发现自己对天牛的认识实在是太肤浅了,每次看到一只,都只能惊叹,却无法进一步辨认。我尝试过阅读一些昆虫图鉴,但它们往往信息量太大,而且对野外识别的指导性不强,很难在实际观察时派上用场。所以,当我了解到《常见天牛野外识别手册》这本书的存在时,我感到非常惊喜。这本书的名字就非常直观地表明了它的内容和定位,一本专注于在野外环境中识别天牛的手册,这正是我所需要的。重庆大学出版社的名字,也让我对这本书的质量有了很高的信心,我知道他们出版的书籍通常都比较严谨和权威。更何况,作者是林美英教授,我知道她在昆虫学领域有着很高的造诣,她的著作一定充满了专业的知识和宝贵的经验。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清晰的图例,详细描述每种天牛的关键识别特征,以及它们的生活习性、分布范围等信息。我希望通过这本书,我能够真正地成为一名“天牛观察者”,能够自信地在野外识别我所遇到的每一只天牛,并且能够从中获得更深层次的知识和乐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