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电工电子技术(第3版)(工业和信息化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立项项目)
定价:36.00元
作者:曾令琴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8-01
ISBN:9787115248930
字数:
页码:
版次: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9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高等职业院校机电类“十二五”规划教材:电工电子技术(第3版)》共分电工技术基础和电子技术基础两篇。其中电工技术基础篇包括电路分析部分、磁路变压器和电机及其控制电路部分;电子技术基础篇包括半导体基础知识,共射放大电路、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功率放大器、差分放大电路等基本放大电路,集成电路的线性和非线性应用,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
全书内容体系新颖,内容先进,概念清楚,注重实际,行文流畅。不仅可作为高职高专、高级技工学校的教材,也可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和电工电子爱好者学习参考。
目录
篇 电工技术基础
第1章 电路分析基础
1.1 电路分析基础知识
1.2 电气设备的额定值及电路的工作状态
1.3 线性电路元件及其伏安特性
1.4 电路定律及电路基本分析方法
1.5 电路中的电位及其计算
1.6 叠加定理
1.7 戴维南定理
检测题
第2章 正弦交流电路
2.1 单相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
2.2 正弦交流电的相量表示法
2.3 单一参数的正弦交流电路
2.4 多参数组合的正弦交流电路
检测题
第3章 三相交流电路
3.1 三相电源的连接方式
3.2 三相负载的连接方式
3.3 三相电路的功率
检测题
第4章 磁路与变压器
4.1 铁芯线圈、磁路
4.2 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4.3 实用中的常见变压器
检测题
第5章 异步电动机及其控制
5.1 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知识
5.2 异步电动机的电磁转矩和机械特性
5.3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控制
5.4 常用低压控制电器
5.5 基本电气控制线路
5.6 可编程控制器与传感器简介
检测题
第二篇 电子技术基础
第6章 半导体及其常用器件
6.1 半导体的基本知识
6.2 半导体二极管
6.3 特殊二极管
6.4 双极型三极管
6.5 单极型三极管
检测题
第7章 基本放大电路
7.1 基本放大电路的概念及工作原理
7.2 基本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
7.3 基本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7.4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7.5 功率放大器和差动放大电路
7.6 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
检测题
第8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
8.1 集成运算放大器
8.2 集成运放的应用
检测题
第9章 组合逻辑电路
9.1 门电路
9.2 逻辑代数及其化简
9.3 常用的组合逻辑电路器件
检测题
第10章 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
10.1 触发器
10.2 计数器
10.3 寄存器
10.4 555定时电路
检测题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实用”。它不是一本只停留在理论层面的书,而是真正能够指导我们进行实际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 书中对于电路设计部分的讲解,尤为突出。作者并没有仅仅给出一些现成的电路图,而是详细讲解了设计思路、元器件的选择原则以及电路的调试方法。例如,在设计一个放大电路时,作者会从增益、带宽、输入输出阻抗等多个方面进行考量,并给出相应的计算公式和设计步骤。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好的电路设计不仅仅是堆砌元器件,更是对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对工程实践的深刻理解。 书中还包含了一些关于故障诊断和排除的内容。这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宝贵的经验。作者列举了许多常见的电路故障现象,并分析了可能的原因,给出了相应的检测和排除方法。我曾经遇到过一个棘手的电路问题,当时束手无策,后来翻到这本书中相关的章节,才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线索,最终成功修复了故障。 而且,这本书的附录部分也非常实用。里面包含了许多常用的电路符号、元器件型号对照表、以及一些重要的公式和常数。这些信息虽然零散,但在实际工作中却能够大大提高我们的效率。我经常会翻阅附录,查找我需要的信息。 这本书还有一个我很欣赏的地方,就是它鼓励读者动手实践。书中提到了许多可以通过动手实验来验证的原理,并给出了实验电路图和实验步骤。我按照书中的指导,动手搭建了一些简单的电路,亲身感受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这让我对电工电子技术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 总的来说,这本书是一本非常“实在”的书。它把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了可操作的实践指南,让学习电工电子技术变得不再困难,充满了乐趣。对于所有对电工电子技术感兴趣的朋友,我都强烈推荐这本书。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我深刻体会到了作者的用心良苦。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朴实,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但每一句话都直击要害,直指问题的核心。这对于我这样想要快速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精髓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及时雨。 书中对于电路分析的讲解,循序渐进,逻辑性极强。从最基础的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开始,一步步引入更复杂的电路结构和分析方法。每个章节的知识点都衔接得非常自然,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新的内容。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讲解节点电压法和网孔电流法时,给出的典型例题。这些例题的解析过程非常详细,步骤清晰,甚至连一些容易出错的细节都给出了提示,让我能够举一反三,熟练运用这些分析方法。 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的介绍,虽然篇幅不长,但却能让我们了解这项技术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到今天的,这不仅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也让我们对电工电子技术有了更宏观的认识。我了解到一些早期重要的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这让我觉得这项技术背后有如此深厚的积淀,更加激发了我深入学习的动力。 此外,书中关于元器件特性的描述也相当详尽,包括它们的工作原理、参数指标以及在使用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对于一些关键的元器件,比如二极管、三极管、运算放大器等,作者都花了大量的篇幅来阐述它们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特性曲线,并结合实际应用案例来解释这些特性是如何影响电路设计的。这对于理解这些“心脏”般重要的元器件至关重要。 总的来说,这本书的特点在于它的实在和扎实。它不会给你虚无缥缈的概念,而是让你脚踏实地地去理解每一个原理,掌握每一种方法。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能够真正帮助读者建立起牢固的知识体系。
评分我一直觉得,一本好的技术书籍,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与时俱进的实践指导。这本书在这两方面都做得相当不错,让我受益匪浅。 书中对于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比如嵌入式系统、单片机应用等,都有所涉猎。虽然不是重点,但这些内容的加入,能让我们了解到电工电子技术在当下的应用广度和深度,为我们未来的学习方向指明了道路。我特别感兴趣的是关于微控制器接口的讲解,这让我看到了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可能性。 书中还引入了一些实际工程中的案例分析,这些案例的选择非常贴合工业生产和实际应用的场景。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剖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是如何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应用的,以及在实际工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又该如何去解决。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关于电源稳压电路的设计案例,作者详细讲解了从元器件选型到电路调试的全过程,这让我感觉自己仿佛亲身参与了一次工程实践。 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很接地气,即使是涉及到一些比较高深的理论,作者也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力求让每一个读者都能理解。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复杂电路的简化处理,作者能够抓住关键,去除不必要的干扰,从而清晰地展示出电路的核心功能。这对于我这样需要快速理解电路逻辑的人来说,非常重要。 此外,书中还包含了一些常用的测量仪器和调试技巧的介绍。这些内容虽然看似基础,但在实际操作中却至关重要。了解如何正确使用示波器、万用表等仪器,以及掌握一些基本的调试方法,能够大大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的来说,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它不仅传授知识,更教会我们如何思考,如何实践。它能够帮助我们建立起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能培养我们的工程实践能力。
评分一本好书,总能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这次偶然翻到这本《电工电子技术(第3版)》,真是一点意外之喜。书的整体设计风格非常稳重,纸张的质感也很不错,拿在手里有分量,阅读起来也比较舒适,不会有廉价感。 打开第一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作者团队的介绍,可以看出他们都是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这为后续内容的深度和准确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书的排版布局清晰明了,重点知识用醒目的颜色和字体标注出来,对于初学者来说,能快速抓住核心要点。 书中对基础概念的讲解,个人觉得非常到位。比如,在介绍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元器件时,不仅仅是简单地给出定义和公式,还穿插了大量生动形象的比喻和实际应用场景,让人一下子就能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是如何在现实世界中发挥作用的。我特别喜欢作者对“电势差”的解释,用了水流的类比,一下子就茅头顿点了,之前一些似懂非懂的地方都豁然开朗。 而且,书中还包含了许多图示和电路模型,这些图示都绘制得非常规范,不仅美观,而且信息量巨大,有助于我们直观地理解复杂的电路原理。我以前看一些教材,图示画得模糊不清,或者不够专业,经常需要自己重新绘制才能看懂,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大大节省了我的学习时间。 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留下了一个非常好的第一印象。它在内容编排、图文结合、概念解释等方面都做得相当出色,完全符合一本优秀教材应有的标准。即使是作为一本参考书,它的价值也显而易见。
评分作为一名在电工电子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从业者,我对这类技术书籍的要求一向很高。而这本《电工电子技术(第3版)》,确实给我带来了不小的惊喜。 首先,这本书的理论深度令人印象深刻。它在讲解基础概念的同时,也深入探讨了一些更高级的理论,例如关于信号的傅里叶分析、拉普拉斯变换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等等。这些内容虽然对初学者来说可能有些挑战,但对于想要深入理解电子原理的读者来说,无疑是宝贵的财富。作者在处理这些复杂理论时,思路清晰,条理分明,能够引导读者一步步地去理解和掌握。 书中对各种元器件的特性分析,也做到了细致入微。对于一些关键的半导体器件,如MOSFET、IGBT等,作者不仅给出了详细的伏安特性曲线,还对其工作原理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结合实际应用场景,分析了不同工作模式下的性能表现。这对于理解这些器件的功耗、开关速度、导通压降等关键参数,以及如何根据应用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器件,非常有帮助。 此外,本书在内容编排上也颇具匠心。每个章节的学习目标都非常明确,并在章节开头进行阐述,这使得读者在开始阅读之前就能对本章的学习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章节结尾的习题也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既有巩固基础的题目,也有挑战思维的应用题,能够有效检验学习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还包含了一些关于电磁兼容性(EMC)和安全性的讨论,这些内容在传统的电工电子教材中并不常见,但却是实际工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作者在这些方面的引入,体现了其对技术前沿的关注和对读者全面发展的考量。 总而言之,这本书对于有一定基础的读者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进阶读物。它能够帮助我们巩固和深化已有的知识,并为我们打开更广阔的技术视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