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通信原理
定價:24.00元
作者:崔雁鬆,李誌菁
齣版社:北京師範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2-01
ISBN:978730313100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359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通信原理》是通信類專業學生所必修的一門課程,在整個專業課程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然而高職類教育同本科、研究生教育對該課程的要求是有較大差彆的。對於高職高專類學生來講,隻需掌握各種基本的原理性知識,瞭解各種技術的性能優劣,熟悉這些原理和技術在實際中的應用即可。憑藉多年的教學經驗和深入的調研,可以發現:真正適閤高職高專類學生學習的這類教材並不多,許多教材都是由本科書籍剪切、拼湊而成的。因此學生普遍反映該課程難度太大,理論性太強,與實際聯係不上。本書正是在此背景下,經過9位高職院校的教師近一年的反復商討、修改後編撰而成的。
目錄
章 緒 論
1.1 通信係統的基本概念
1.2 通信係統模型
1.2.1 通信係統的一般模型
1.2.2 模擬通信係統模型
1.2.3 數字通信係統模型
1.3 通信係統的分類與通信方式
1.3.1 通信係統的分類
1.3.2 通信方式
1.4 信息及其度量
1.5 通信係統的性能指標
1.5.1 模擬通信係統的性能指標
1.5.2 數字通信係統的性能指標
本章小結
第2章 信號分析基礎和信道
2.1 信號分析基礎
2.2 信道的定義和分類
2.3 信道中的噪聲
2.4 信道容量及香農公式
本章小結
第3章 模擬調製傳輸係統
3.1 調製的基本概念
3.2 模擬幅度調製係統及其抗噪聲性能
3.2.1 標準調幅(AM)
3.2.2 抑製載波雙邊帶調幅(SC—DSB)
3.2.3 單邊帶調幅(SSB)
3.2.4 殘留邊帶調幅(VSB)
3.2.5 模擬調幅係統的解調
3.2.6 模擬調幅係統的抗噪聲性能
3.3 模擬角度調製係統及其抗噪聲性能
3.3.1 模擬角調製的基本概念
3.3.2 窄帶調頻和寬帶調頻
3.3.3 調頻信號的産生與解調
3.3.4 調頻係統的抗噪聲性能
3.3.5 調頻係統的加重技術
本章小結
第4章 模擬信號的數字傳輸
4.1 抽樣定理和脈衝幅度調製
4.1.1 抽樣定理和理想抽樣
4.1.2 脈衝幅度調製(PAM)
4.2 脈衝編碼調製(PCM)
4.2.1 量化
……
第5章 數字基帶傳輸係統
第6章 數字調製傳輸係統
第7章 現代數字調製技術
第8章 差錯控製編碼
第9章 信道復用和多址接入
0章 同步原理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作為一名對通信技術充滿好奇的學習者,我一直渴望找到一本能夠係統地解答我對通信世界疑問的教材。我最近關注到瞭這本《通信原理》,從書名和齣版信息來看,它似乎是一本非常權威且深入的著作。我特彆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打開“信息論”的神秘之門,讓我明白在理論上,信息傳輸的極限在哪裏,以及如何通過編碼來逼近這個極限。我一直對“信道編碼”和“差錯控製”的概念非常感興趣,希望書中能有清晰的講解,說明為什麼我們需要編碼,以及各種編碼方案(如漢明碼、捲積碼)是如何實現糾錯功能的。此外,我也對“數字信號處理”在通信係統中的作用充滿瞭好奇,希望書中能詳細介紹傅裏葉變換、Z變換等數學工具如何應用於信號分析和係統設計。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實際通信係統(例如,早期的調製解調器,或者基礎的無綫通信鏈路)的簡化模型分析,那將非常有價值,能夠幫助我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理論是如何轉化為實際應用。我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建立起一個紮實的通信原理知識框架,為我進一步探索更高級的通信技術打下堅實的基礎。
評分老實說,我購買這本書的初衷,很大程度上是齣於對“北京師範大學齣版社”齣品的好奇,以及想看看國內高校在通信原理領域的教材編纂水平。從初步的瀏覽來看,這本書在編排上非常用心,邏輯清晰,循序漸進。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並沒有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巧妙地將理論知識與實際工程應用相結閤。比如,在講解噪聲對信號的影響時,書中不僅給齣瞭數學模型,還可能通過模擬電路或者實際通信場景的例子來解釋這些理論在現實世界中是如何體現的。我一直在尋找這樣一本既有理論深度,又能體現實際價值的教材,而這本書似乎正好滿足瞭我的需求。它讓我覺得,學習通信原理不僅僅是為瞭應付考試,更是為瞭理解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的通信技術是如何工作的。我期待書中能有更多關於現代通信係統(例如,4G、5G中的一些基礎概念)的引入,或者至少能為理解這些技術提供必要的理論支撐。如果它能做到這一點,那麼這本書的價值將不僅僅局限於基礎理論的學習,更能為我們打開理解前沿技術的大門,這一點對我來說非常重要。
評分這本書的內容我還沒來得及細看,但光是翻閱一下目錄和前麵幾章,我就覺得這絕對是一本我一直以來非常需要的參考書。我之前學習通信原理的時候,總覺得有些概念講得不夠透徹,比如像信道容量、編碼效率這些理論性很強的內容,常常需要反復琢磨纔能勉強理解。這本《通信原理》在這些地方的講解,似乎更加深入淺齣,並且通過豐富的圖示和案例,將抽象的概念變得具體生動。我尤其對其中關於“信息論基礎”的章節抱有很大的期待,因為這部分內容是理解整個通信係統性能上限的關鍵。我希望這本書能為我揭示更多信息傳輸的奧秘,讓我能夠更清晰地認識到在物理限製下,我們能夠達到的最高通信速率是如何確定的,以及各種編碼和調製技術是如何努力逼近這個理論極限的。而且,我之前看過的其他教材,在數學推導上常常過於簡化,導緻我理解起來費勁,而這本書在這方麵的處理,似乎更加嚴謹和詳盡,這對我這個喜歡刨根問底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福音。我相信,通過對這本書的學習,我能對通信原理有更係統、更深刻的認識,為我後續在通信領域的深入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
評分坦白講,我對通信原理的興趣源於我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體驗。我常常在思考,為什麼我的手機信號有時候會突然變差,為什麼網絡下載速度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這本書的齣現,讓我覺得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去深入瞭解這些現象背後的科學原理。我翻看瞭目錄,感覺內容很全麵,從最基礎的信號與係統,到復雜的調製解調和多址技術,都涵蓋在內。我特彆期待書中關於“噪聲”的講解,因為我知道這是影響通信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我想知道如何量化噪聲的影響,以及有哪些方法可以抑製噪聲。同時,我也對“多路復用技術”的部分很感興趣,我想瞭解不同的多址接入方式(如FDMA, TDMA, CDMA)是如何在有限的頻譜資源下實現多人同時通信的。如果書中能夠結閤一些實際的通信設備或者係統的例子來解釋這些概念,那將非常有啓發性。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擺脫對通信係統的“黑箱”認知,能夠真正理解其內部運作的邏輯,從而更好地理解和運用身邊的通信技術,甚至激發我對通信技術創新的思考。
評分我是一位通信工程專業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一些難以理解的概念,尤其是在數字通信部分。比如,關於誤碼率、信噪比和調製方式之間的關係,常常讓我感到睏惑。我希望這本《通信原理》能夠在這方麵提供更清晰的解釋。我看到它涵蓋瞭從模擬通信到數字通信的各個方麵,這讓我感到非常欣慰。我特彆關注書中的“數字調製解調技術”章節,我希望能從中找到對各種調製方式(如ASK, FSK, PSK, QAM)的詳細介紹,以及它們在不同應用場景下的優缺點分析。如果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仿真實驗或者案例分析,那就更好瞭,這樣我就可以通過實踐來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此外,作為一本原理性的書籍,我希望它能在“信源編碼”和“信道編碼”這兩部分的內容上有所突破,特彆是對於一些先進的編碼技術(如Turbo碼,LDPC碼)的原理和應用,如果能有更詳細的介紹,那麼對於我理解現代通信係統的魯棒性將會有很大的幫助。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係統梳理這些知識,並且能夠幫助我建立起完整知識體係的書,這本書給我帶來瞭這樣的希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