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整機原理與維修實訓——彩色電視機 9787115222053 人民郵電齣版社

電子整機原理與維修實訓——彩色電視機 9787115222053 人民郵電齣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王國平 著
圖書標籤:
  • 電子整機原理
  • 電視機維修
  • 彩色電視
  • 實訓
  • 電路分析
  • 故障診斷
  • 維修技術
  • 電子技術
  • 人民郵電齣版社
  • 9787115222053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花晨月夕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人民郵電齣版社
ISBN:9787115222053
商品編碼:29436559402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0-06-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電子整機原理與維修實訓——彩色電視機

定價:22.50元

作者:王國平

齣版社:人民郵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06-01

ISBN:978711522205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599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采用“項目任務”教學方式,共有12個項目,內容包括彩色電視機的基礎知識、彩色電視機的整機結構和電路闆、檢測開關穩壓電源、變頻調諧電路的原理和維修、中頻通道、彩色解碼器、視放輸齣級和顯像管供電電路、掃描電路的檢測維修方法、伴音通道的檢測維修、遙控係統工作原理和常見故障維修、彩色電視機整機故障檢測和維修、新型電視機等。本書還對我國當前市場占有率較高的幾種I2C總綫控製單片機、超級芯片電視機進行講解。教材的內容規劃充分考慮瞭學生的接受能力,教材以實踐、直觀教學為主要教學手段,以實用為重點,以夠用為邊界,重在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本書可作為中等職業學校的電子技術應用專業、傢電維修專業等電類專業的“彩色電視機維修”課程的教材,也可作為傢電維修培訓用書。

目錄


項目一 彩色電視機的基礎知識 
項目二 彩色電視機的整機結構和電路闆 
項目三 開關穩壓電源的檢測與維修 
項目四 變頻調諧電路的原理與維修 
項目五 中頻通道的檢測與維修 
項目六 彩色解碼電路的檢測與維修 
項目七 視放輸齣級和顯像管供電電路的檢測與維修 
項目八 掃描電路的檢測與維修 
項目九 伴音通道的檢測與維修 
項目十 遙控係統工作原理和常見故障維修 
項目十一 彩色電視機整機故障判斷、 檢測和維修 
 任務一 彩色電視機維修基礎 
 任務二 光柵方麵故障的檢測與維修 
 任務三 圖像方麵故障的檢測與維修 
 任務四 彩色方麵故障的檢測與維修 
 任務五 綜閤故障的檢測與維修 
 任務六 偏轉綫圈的更換與調整 
項目十二 新型電視機的技術特點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數字視聽技術導論》 第一章 視聽信號基礎 本章將深入探討視聽信號的基本原理,為後續章節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我們將從信號的産生、傳輸和接收三個核心環節展開。 1.1 信號的定義與分類: 1.1.1 模擬信號與數字信號: 詳細闡述模擬信號和數字信號的本質區彆,包括信號的連續性、離散性、精度等。通過實際例子,如老式廣播和現代流媒體,直觀展示兩者在錶現形式和信息承載能力上的差異。 1.1.2 視聽信號的特性: 分析視聽信號所包含的視覺和聽覺信息。視覺信息包括亮度、色度、分辨率、幀率等關鍵參數,聽覺信息則涵蓋音頻頻率、響度、動態範圍、聲道等要素。我們將探討這些參數如何影響最終的視聽體驗。 1.1.3 信號的數字化過程: 介紹模擬信號如何轉換為數字信號,包括采樣、量化和編碼等關鍵步驟。我們會詳細解釋奈奎斯特定理在采樣中的作用,量化誤差對音質和畫質的影響,以及各種編碼技術(如PCM、AC-3、DTS等)的原理和應用。 1.2 視聽信號的傳輸原理: 1.2.1 傳輸介質: 探討各種視聽信號傳輸介質的特點,包括有綫傳輸(同軸電纜、光縴、雙絞綫)和無綫傳輸(射頻、微波、衛星)。分析不同介質的帶寬、損耗、抗乾擾能力等,以及它們在不同應用場景下的適用性。 1.2.2 調製解調技術: 講解信號在傳輸過程中如何進行調製,以適應傳輸介質的特性。重點介紹幅度調製(AM)、頻率調製(FM)、相位調製(PM)以及更復雜的正交幅度調製(QAM)等。同時,也會闡述在接收端如何進行解調,還原原始信號。 1.2.3 信號的編碼與解碼: 深入研究視聽信號的壓縮編碼技術,這是實現高效傳輸和存儲的關鍵。我們將介紹各種視頻編碼標準,如MPEG-2、H.264(AVC)、H.265(HEVC),並分析它們在幀間預測、變換編碼、熵編碼等方麵的技術細節。對於音頻,我們將探討MP3、AAC、Opus等編碼格式的原理。 1.2.4 傳輸中的失真與噪聲: 分析信號在傳輸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失真,如頻率失真、相位失真、幅度失真,以及噪聲的來源和類型,如熱噪聲、散粒噪聲、乾擾噪聲。探討這些因素對視聽質量的影響,並介紹一些基本的信號處理方法來減輕失真和噪聲。 1.3 視聽係統組成與工作流程: 1.3.1 信號源: 介紹各種視聽信號源的構成,包括攝像機、錄音設備、媒體播放器、網絡流媒體等。 1.3.2 傳輸與處理單元: 講解視聽信號在傳輸過程中所經過的各個處理環節,如信號放大、濾波、混閤、切換等。 1.3.3 顯示與發聲設備: 深入分析各種視聽終端設備的原理,如液晶顯示器(LCD)、有機發光二極管顯示器(OLED)、等離子顯示器(PDP)的成像原理;揚聲器、耳機等音頻發聲器件的工作方式。 1.3.4 係統協同工作: 繪製並講解視聽係統的整體架構圖,分析信號從産生到最終呈現給用戶的完整流程,強調各環節之間的緊密配閤與數據流的交互。 第二章 數字視聽編碼與解碼技術 本章將聚焦於現代數字視聽領域至關重要的編碼與解碼技術,解析其核心原理和關鍵算法,從而理解高清、超高清視聽內容的實現基礎。 2.1 視頻編碼技術: 2.1.1 冗餘分析: 深入探討視頻信號中存在的時域冗餘(幀間相關性)和空域冗餘(幀內相關性)。解釋為何視頻比靜態圖像更適閤壓縮,以及如何利用這些冗餘來降低數據量。 2.1.2 預測編碼: 2.1.2.1 幀內預測 (Intra-prediction): 詳細介紹幀內預測的概念,即利用同一幀圖像的已編碼像素信息來預測當前像素。分析不同方嚮的預測模式,以及如何選擇最優預測模式以達到最佳壓縮效果。 2.1.2.2 幀間預測 (Inter-prediction): 闡述幀間預測的核心思想,即利用前一幀或後一幀的相似圖像塊來預測當前塊。重點講解塊匹配算法(Block Matching Algorithm, BMA),包括搜索算法(如全搜索、快速搜索)和運動估計(Motion Estimation, ME)與運動補償(Motion Compensation, MC)的過程。 2.1.3 變換編碼 (Transform Coding): 2.1.3.1 離散餘弦變換 (DCT): 解釋DCT為何適用於視頻信號,它如何將圖像塊的像素值轉換到頻率域,使得能量集中在少數幾個低頻係數上。分析不同尺寸的DCT(如4x4, 8x8)及其優缺點。 2.1.3.2 其他變換: 簡要介紹整數變換、小波變換等,並分析它們在特定場景下的應用。 2.1.4 量化 (Quantization): 2.1.4.1 標量量化與矢量量化: 講解量化是將變換後的係數映射到有限個值的過程。分析標量量化(逐個係數量化)和矢量量化(將一組係數作為一個整體量化)的區彆。 2.1.4.2 量化步長與比特率控製: 探討量化步長對壓縮率和失真的影響,以及如何通過自適應量化和比特率控製技術來平衡視頻質量和碼率。 2.1.5 熵編碼 (Entropy Coding): 2.1.5.1 遊程長度編碼 (RLE): 介紹RLE如何編碼連續齣現的相同值的序列。 2.1.5.2 哈夫曼編碼 (Huffman Coding): 詳細講解哈夫曼編碼的原理,如何根據符號齣現的概率構建最優前綴碼,實現無損壓縮。 2.1.5.3 算術編碼 (Arithmetic Coding): 介紹算術編碼,它能夠更高效地利用符號的概率信息,通常能獲得比哈夫曼編碼更好的壓縮率。 2.1.5.4 上下文自適應二進製算術編碼 (CABAC): 重點講解CABAC,它是H.264/AVC和H.265/HEVC中使用的先進熵編碼技術,通過利用上下文信息顯著提高編碼效率。 2.1.6 視頻編碼標準概覽: 2.1.6.1 MPEG係列 (MPEG-1, MPEG-2): 迴顧早期視頻編碼標準的特點和應用。 2.1.6.2 H.264/AVC (Advanced Video Coding): 深入分析H.264/AVC的結構和關鍵技術,如多個參考幀、環路濾波、IA/IB/IP幀等。 2.1.6.3 H.265/HEVC (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 介紹HEVC在H.264基礎上進行的改進,如更靈活的編碼單元(CU)、預測單元(PU)、變換單元(TU)結構,以及更高效的幀間預測和環路濾波。 2.1.6.4 VP9, AV1等新興標準: 簡要介紹這些開放標準在性能上的提升和應用前景。 2.2 音頻編碼技術: 2.2.1 人類聽覺係統模型 (Psychoacoustic Model): 講解音頻編碼的核心在於利用人耳的感知特性,去除人耳聽不到或不敏感的聲音信息。詳細介紹遮蔽效應(掩蔽閾值)、聽覺頻率範圍、最小可聞差(MDL)等概念。 2.2.2 頻域變換: 2.2.2.1 離散傅裏葉變換 (DFT) / 快速傅裏葉變換 (FFT): 介紹如何將時域音頻信號轉換為頻域,以便進行分析和處理。 2.2.2.2 修改離散餘弦變換 (MDCT): 講解MDCT在音頻編碼中的關鍵作用,它能夠實現重疊-添加(Overlap-Add)和重疊-保留(Overlap-Save)操作,解決DCT的邊界效應問題。 2.2.3 量化與編碼: 2.2.3.1 頻率域量化: 根據人耳的聽覺模型,對不同頻率的音頻分量進行不同程度的量化。 2.2.3.2 熵編碼: 介紹用於音頻數據的熵編碼方法,如霍夫曼編碼、算術編碼等。 2.2.4 音頻編碼標準: 2.2.4.1 MP3 (MPEG-1 Audio Layer III): 迴顧MP3的原理和普及過程。 2.2.4.2 AAC (Advanced Audio Coding): 介紹AAC的優勢,如更高的編碼效率、更好的音質,以及其在不同版本中的發展。 2.2.4.3 AC-3 (Dolby Digital): 講解AC-3在環繞聲編碼中的應用。 2.2.4.4 DTS (Digital Theater Systems): 介紹DTS在影院和傢庭影音係統中的應用。 2.2.4.5 Opus: 介紹Opus作為一種通用、高效的音頻編解碼器,在網絡通信和流媒體中的廣泛應用。 2.2.5 多聲道音頻編碼: 探討立體聲、5.1聲道、7.1聲道等環繞聲格式的編碼原理和實現方式。 2.3 視聽信號的復用與解復用: 2.3.1 流媒體技術: 講解如何將視頻、音頻、字幕等多個數據流打包成一個統一的數據流進行傳輸和存儲。 2.3.2 封裝格式: 介紹常見的封裝格式,如MP4、MKV、TS(Transport Stream)、FLV等,分析它們在結構、元數據支持、應用場景上的差異。 2.3.3 解復用過程: 闡述在接收端如何從復用後的數據流中分離齣獨立的視頻、音頻、字幕等Elementary Streams。 第三章 數字電視廣播技術 本章將深入探討數字電視廣播係統的技術細節,從信號的生成、傳輸到接收,全麵解析現代電視信號是如何實現高效、高質量傳輸的。 3.1 數字電視廣播標準: 3.1.1 DVB (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係列: 詳細介紹DVB-T/T2(地麵數字電視廣播)、DVB-S/S2(衛星數字電視廣播)、DVB-C/C2(有綫數字電視廣播)等標準的技術特點、調製方式、編碼方案及其在全球的應用情況。 3.1.2 ATSC (Advanced Television Systems Committee): 講解ATSC標準,特彆是ATSC 1.0和ATSC 3.0,及其在美國、加拿大等國傢和地區的普及情況。 3.1.3 DTMB (Digital Terrestrial Multimedia Broadcast): 介紹中國自主研發的地麵數字電視廣播標準,包括其關鍵技術和在中國的發展。 3.1.4 其他標準: 簡要介紹ISDB-T(日本)等其他區域性數字電視廣播標準。 3.2 調製與信道編碼: 3.2.1 調製技術: 3.2.1.1 QPSK, 8PSK, 16QAM, 64QAM等: 詳細解釋這些調製方式的原理,以及它們如何在有限的帶寬內傳輸更多的數據。分析不同調製方式在星座圖、傳輸效率、抗乾擾能力上的權衡。 3.2.1.2 OFDM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深入講解OFDM技術,它如何將寬帶信號分割成多個窄帶子載波進行傳輸,從而有效對抗多徑衰落和頻率選擇性衰落。介紹OFDM的符號映射、IFFT/FFT過程,以及保護間隔(Guard Interval, GI)的作用。 3.2.2 信道編碼: 3.2.2.1 捲積碼 (Convolutional Codes): 介紹捲積碼的基本原理,包括生成多項式、編碼器結構、Viterbi譯碼算法等,並分析其糾錯能力。 3.2.2.2 裏德-所羅門碼 (Reed-Solomon Codes): 講解RS碼作為一種糾刪碼,其強大的糾錯能力,尤其擅長糾正突發錯誤,在數字電視廣播中的應用。 3.2.2.3 LDPC (Low-Density Parity-Check) Codes: 介紹LDPC碼作為一種先進的糾錯碼,其接近香農極限的性能,以及在DVB-S2、DVB-T2等標準中的應用。 3.2.2.4 Turbo Codes: 簡要介紹Turbo碼的原理和性能。 3.3 節目復用與傳輸流: 3.3.1 MPEG-2 Transport Stream (TS): 詳細分析MPEG-2 TS的結構,包括包頭、PID(Packet Identifier)、PSI/SI(Program Specific Information / Service Information)錶(如PAT, PMT, SDT等)。解釋PID如何標識不同的數據流(視頻、音頻、數據),PSI/SI錶如何幫助接收機解析節目信息。 3.3.2 節目捆綁與多節目傳輸: 講解在一個TS流中如何承載多個電視頻道節目,以及節目導視(EPG)信息是如何組織和傳輸的。 3.4 數字電視廣播接收端: 3.4.1 天綫與調諧器: 介紹不同類型的電視天綫(如偶極子天綫、八木天綫),以及調諧器的工作原理,如何選擇特定的頻率頻道。 3.4.2 解調與信道譯碼: 講解接收機如何進行OFDM解調,以及各種信道譯碼算法(如Viterbi譯碼、RS譯碼、LDPC譯碼)如何恢復齣原始數據。 3.4.3 TS解復用與節目解析: 描述接收機如何解析PSI/SI錶,識彆所需的節目,並從TS流中分離齣視頻、音頻等Elementary Streams。 3.4.4 視頻與音頻解碼: 解釋接收機如何調用相應的視頻和音頻解碼器(如H.264解碼器、AAC解碼器)來還原原始的視聽信號。 3.4.5 圖像顯示與聲音播放: 介紹最終的視聽信號如何被送到顯示器和揚聲器進行呈現。 3.5 數字電視的高級功能: 3.5.1 高清晰度電視 (HDTV) 與超高清晰度電視 (UHDTV): 探討HDTV和UHDTV在分辨率、幀率、色彩深度等方麵的要求,以及對編碼和傳輸帶來的挑戰。 3.5.2 交互式電視與數據廣播: 介紹通過數字電視平颱提供的交互功能,如投票、點播、電子報紙等,以及如何通過數據廣播實現信息服務。 3.5.3 HDR (High Dynamic Range) 與 WCG (Wide Color Gamut): 講解HDR和WCG技術如何顯著提升畫麵的動態範圍和色彩錶現力。 第四章 IP網絡上的視聽傳輸 本章將聚焦於如何在互聯網協議(IP)網絡上傳輸視聽內容,這是現代流媒體、視頻會議、在綫遊戲等應用的基礎。 4.1 IP網絡基礎: 4.1.1 TCP/IP協議棧: 簡要迴顧TCP(傳輸控製協議)和UDP(用戶數據報協議)在視聽傳輸中的作用。分析TCP的可靠性、流量控製和擁塞控製機製,以及UDP的低延遲、不可靠傳輸特性,並討論在不同視聽場景下選擇TCP還是UDP的考量。 4.1.2 IP地址與端口: 解釋IP地址如何標識網絡上的設備,以及端口號如何區分同一設備上的不同應用服務。 4.1.3 網絡帶寬與延遲: 分析網絡帶寬對視聽傳輸速率的限製,以及網絡延遲(包括傳輸延遲、處理延遲、排隊延遲)對實時視聽體驗的影響。 4.2 流媒體技術: 4.2.1 流媒體協議: 4.2.1.1 RTSP (Real-Time Streaming Protocol): 講解RTSP如何用於控製媒體流的播放(如播放、暫停、停止),但本身不傳輸媒體數據。 4.2.1.2 RTP (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 / RTCP (RTP Control Protocol): 詳細闡述RTP如何承載實時媒體數據,包括包序列號、時間戳等信息,以及RTCP如何提供服務質量(QoS)反饋、同步等控製功能。 4.2.1.3 HTTP Live Streaming (HLS): 介紹HLS協議,它基於HTTP,通過將媒體流分割成小的媒體片段(.ts文件)並通過M3U8播放列錶進行索引,實現廣泛的設備兼容性和適應性。 4.2.1.4 MPEG-DASH (Dynamic Adaptive Streaming over HTTP): 講解DASH協議,作為一種通用的自適應流媒體標準,它與HLS類似,但更加靈活,支持更多的編碼格式和內容保護。 4.2.2 內容分發網絡 (CDN): 分析CDN的原理,即通過在全球各地部署大量的緩存服務器,將內容分發到離用戶最近的位置,從而顯著降低延遲、提高加載速度、減輕源服務器壓力。 4.2.3 自適應比特率流 (Adaptive Bitrate Streaming, ABS): 深入解釋ABS技術,它如何根據用戶的網絡狀況實時選擇不同分辨率和比特率的媒體流,確保流暢的觀看體驗。 4.3 視頻會議與實時通信 (RTC): 4.3.1 WebRTC (Web Real-Time Communication): 介紹WebRTC的技術架構,包括getUserMedia(訪問攝像頭和麥剋風)、RTCPeerConnection(建立點對點連接)、RTCDataChannel(傳輸任意數據)等,以及它如何在瀏覽器中實現低延遲的實時音視頻通信。 4.3.2 編解碼器的選擇與優化: 討論在RTC場景下,對編解碼器(如VP8, VP9, H.264, Opus, G.711)的要求,以及如何根據網絡條件動態調整編解碼參數。 4.3.3 網絡穿越與NAT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講解STUN (Session Traversal Utilities for NAT) 和TURN (Traversal Using Relays around NAT) 協議在實現NAT穿越中的作用,確保P2P連接的建立。 4.4 IP視頻監控與傳輸: 4.4.1 IP攝像機與協議: 介紹IP攝像機的基本工作原理,以及常用的傳輸協議,如RTSP/RTP/RTCP,ONVIF(Open Network Video Interface Forum)標準。 4.4.2 視頻流的存儲與管理: 探討IP視頻監控係統中視頻流的存儲方式(本地存儲、網絡存儲、雲存儲),以及如何進行視頻檢索和迴放。 4.4.3 視頻分析技術: 簡要介紹視頻監控中的智能分析技術,如人臉識彆、物體檢測、行為分析等。 4.5 IP傳輸中的挑戰與解決方案: 4.5.1 丟包與抖動: 分析IP網絡不可避免的丟包和抖動問題對實時視聽的影響,以及如何通過抖動緩衝器(Jitter Buffer)、丟包隱藏(Packet Loss Concealment, PLC)等技術來緩解。 4.5.2 網絡擁塞控製: 講解TCP的擁塞控製機製,以及一些針對實時媒體的擁塞控製算法。 4.5.3 安全性與加密: 討論在IP網絡上保護視聽數據安全的重要性,介紹SRTP(Secure RTP)等加密技術。 第五章 視聽設備硬件原理與故障分析 本章將深入探討現代視聽設備的核心硬件構成,解析其工作原理,並結閤實際經驗,提供常見故障的診斷與維修方法。 5.1 顯示設備硬件原理: 5.1.1 液晶顯示器 (LCD): 5.1.1.1 背光係統: 介紹CCFL(冷陰極熒光燈)和LED(發光二極管)背光技術的原理、優缺點及在現代顯示器中的應用。 5.1.1.2 TFT-LCD麵闆: 詳細講解薄膜晶體管(TFT)陣列的工作原理,如何控製每一個像素的液晶分子偏轉,進而控製光的通過量。分析液晶材料的特性和驅動電路。 5.1.1.3 彩色濾光片與偏振片: 闡述彩色濾光片如何實現紅、綠、藍三原色,以及偏振片在控製光綫方嚮和強度中的作用。 5.1.1.4 驅動電路與控製信號: 分析LCD麵闆的掃描驅動電路(行驅動、列驅動)和時序控製(T-CON)闆的工作原理,以及視頻信號如何轉化為驅動麵闆所需的電信號。 5.1.2 有機發光二極管顯示器 (OLED): 5.1.2.1 有機發光材料: 解釋OLED像素如何自發光,以及不同有機材料的發光原理(電緻發光)。 5.1.2.2 像素結構與驅動: 分析OLED麵闆的像素結構,包括TFT驅動層和RGB三色發光層。介紹主動式(AMOLED)和被動式(PMOLED)驅動方式的差異。 5.1.2.3 OLED的優勢與挑戰: 討論OLED在對比度、響應速度、視角、能耗等方麵的優勢,以及其麵臨的燒屏、壽命等挑戰。 5.1.3 其他顯示技術: 簡要介紹等離子顯示器(PDP)、激光電視等技術的原理。 5.2 音頻設備硬件原理: 5.2.1 揚聲器 (Speaker): 5.2.1.1 動圈式揚聲器: 詳細講解動圈式揚聲器的基本結構(磁鐵、音圈、紙盆、懸邊),以及電信號如何通過音圈在磁場中産生力的作用,從而驅動紙盆發聲。 5.2.1.2 揚聲器單元類型: 介紹不同類型的揚聲器單元,如低音炮(Woofer)、中音單元(Mid-range)、高音單元(Tweeter),以及它們各自的頻率響應範圍和設計考量。 5.2.1.3 喇叭箱體設計: 分析喇叭箱體(音箱)對聲音迴放效果的影響,包括密閉式、倒相式、傳輸綫式等結構。 5.2.2 耳機 (Headphones): 介紹動圈式、動鐵式、靜電式等不同類型的耳機發聲原理,以及它們在音質、佩戴舒適度上的差異。 5.2.3 音頻功放 (Audio Amplifier): 講解音頻信號在功率放大器中的放大過程,包括前級放大(電壓放大)和後級放大(功率放大)。介紹A類、B類、AB類、D類等不同功放的電路結構和工作特點。 5.3 信號處理與電源部分: 5.3.1 主闆與芯片組: 介紹視聽設備主闆上的關鍵芯片,如視頻處理芯片(Scaler)、音頻解碼芯片、主控芯片(SoC)、存儲芯片等,以及它們之間的互聯和協同工作。 5.3.2 接口電路: 分析HDMI、USB、AV、分量、網口等各種視聽接口的電路構成和信號傳輸原理,以及它們在連接外部設備中的作用。 5.3.3 電源管理與供電模塊: 講解開關電源(SMPS)的工作原理,如何將市電轉換為設備所需的直流電壓。介紹電源模塊的穩壓、濾波、保護等功能。分析不同電壓軌的作用。 5.4 常見故障現象與維修思路: 5.4.1 無圖像/黑屏: 分析可能的原因,如電源問題、背光故障、T-CON闆故障、主闆視頻處理電路故障、接口信號異常等。提供逐級排查的思路。 5.4.2 無聲音/聲音異常: 探討電源供電問題、音頻解碼芯片故障、功放電路故障、揚聲器單元損壞、音頻接口接觸不良等。 5.4.3 圖像異常(偏色、雪花、綫條、閃爍): 分析可能原因,如信號源問題、連接綫接觸不良、麵闆驅動電路問題、內部信號傳輸乾擾、主闆信號處理電路故障等。 5.4.4 按鍵失靈/遙控器無效: 檢查按鍵本身、紅外接收頭、主控芯片的輸入處理電路。 5.4.5 開機睏難/不定時關機: 重點排查電源模塊的穩定性和過載保護,以及主闆元器件的老化問題。 5.4.6 維修工具與檢測方法: 介紹萬用錶、示波器、信號發生器、邏輯分析儀等常用維修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信號注入法、替換法等故障診斷技巧。 5.4.7 元器件識彆與更換: 講解常見電子元器件(電阻、電容、二極管、三極管、IC)的識彆、參數讀取和焊接更換技巧。 第六章 智能視聽技術發展趨勢 本章將展望未來視聽技術的發展方嚮,探討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興技術如何賦能視聽體驗,以及由此帶來的産業變革。 6.1 人工智能在視聽領域的應用: 6.1.1 智能圖像處理: 6.1.1.1 AI超分辨率 (Super-Resolution): 講解AI如何通過深度學習算法,將低分辨率圖像或視頻提升到更高分辨率,實現畫質的顯著增強。 6.1.1.2 AI畫質增強: 分析AI如何用於降噪、去僞影、色彩優化、動態範圍擴展(HDR化)等,全麵提升畫麵質量。 6.1.1.3 智能內容識彆與分析: 探討AI在物體識彆、人臉識彆、場景理解、內容分類、自動剪輯等方麵的應用。 6.1.2 智能語音處理: 6.1.2.1 智能語音助手: 分析語音識彆(ASR)和自然語言理解(NLU)技術如何實現用戶與設備的自然語音交互。 6.1.2.2 智能音頻增強: 講解AI如何用於語音去噪、人聲增強、聲紋識彆、場景音效閤成等。 6.1.3 個性化推薦與內容生成: 探討AI如何根據用戶偏好進行個性化視聽內容推薦,以及AI在自動生成簡單視聽內容(如新聞播報、音樂片段)方麵的潛力。 6.2 物聯網 (IoT) 與智能傢居: 6.2.1 智能電視與互聯互通: 分析智能電視作為智能傢居的中心節點,如何與其他智能設備(如音箱、攝像頭、傢電)進行聯動,實現場景化控製。 6.2.2 視聽設備間的無縫連接: 探討Matter等新興互聯標準如何簡化智能視聽設備的配網和互操作性。 6.2.3 遠程控製與監控: 講解如何通過智能手機App或語音助手遠程控製和監控傢中的視聽設備。 6.3 沉浸式視聽體驗: 6.3.1 虛擬現實 (VR) 與增強現實 (AR): 深入分析VR/AR技術的核心原理,包括頭戴式顯示器(HMD)、光學追蹤技術、空間計算等,以及它們如何為用戶帶來全新的視聽沉浸感。 6.3.2 全息顯示與裸眼3D: 探討全息顯示和裸眼3D技術的最新進展和應用前景。 6.3.3 空間音頻 (Spatial Audio): 介紹空間音頻技術如何模擬聲音在三維空間中的傳播,為用戶提供更具方位感和沉浸感的聽覺體驗。 6.4 新一代視聽傳輸與顯示技術: 6.4.1 8K超高清視頻: 討論8K視頻在分辨率、數據量、編碼挑戰以及顯示技術上的要求。 6.4.2 5G/6G網絡對視聽的影響: 分析5G及未來6G網絡如何通過高帶寬、低延遲特性,賦能超高清直播、雲遊戲、XR(擴展現實)等高對視聽要求的新應用。 6.4.3 新型顯示材料與技術: 簡要介紹Micro-LED、量子點(QD)等新型顯示技術的發展趨勢。 6.5 行業挑戰與未來展望: 6.5.1 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 探討在智能視聽時代,數據安全和用戶隱私保護所麵臨的嚴峻挑戰,以及相應的應對策略。 6.5.2 技術標準與互操作性: 分析不同技術標準之間的融閤與競爭,以及如何推動視聽産業的健康發展。 6.5.3 可持續發展與綠色技術: 關注視聽設備在能源消耗、材料迴收等方麵的可持續發展問題。 6.5.4 視聽技術與社會文化的融閤: 思考視聽技術的進步如何深刻影響人們的溝通方式、娛樂模式和信息獲取途徑。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價四 “說實話,我現在用的智能電視功能太多瞭,反倒覺得有點眼花繚亂,有時候懷念以前那種功能單一但操作直觀的電視。這本書《電子整機原理與維修實訓——彩色電視機》偶然被我看到,就覺得挺有意思的。我雖然不是技術人員,但一直對傢電的‘後颱’運作方式比較感興趣。我希望這本書能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把我從一個‘小白’變成一個對電視機有基本瞭解的人。我最想知道的是,電視機裏麵到底是怎麼把畫麵和聲音‘變’齣來的?那些閃爍的屏幕、悅耳的聲音,背後的技術原理是什麼?我希望這本書能用我能理解的語言,把這些復雜的電子信號、電路闆、元器件之間的聯係講清楚。而且,‘維修實訓’這個詞吸引瞭我,雖然我不打算真的去當維修工,但瞭解一些基本的故障判斷和處理方法,感覺挺實用的。比如,電視機突然黑屏瞭,或者聲音消失瞭,是不是有什麼簡單的自己就能處理的辦法?這本書能給我提供一些這樣的‘小技巧’嗎?我希望它能讓我對傢裏的電器有更深的認識,而不是僅僅把它當成一個‘黑盒子’。”

評分

評價三 “作為一個從小就對各種電器著迷的‘技術宅’,我對電子設備的內部構造和工作原理一直充滿好奇。這本書《電子整機原理與維修實訓——彩色電視機》簡直就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覺得,瞭解一個東西的內部是怎麼運作的,纔是真正掌握它的精髓。彩色電視機,雖然現在看來是比較老的技術瞭,但它曾經是那個時代最先進的傢用電器之一,它的原理和設計,蘊含著很多智慧。我拿到書之後,迫不及待地就想深入研究。我特彆期待書中的‘原理’部分,希望能詳細瞭解顯像管的電子束偏轉、色彩還原的原理、高壓部分的構成等等,這些都是我一直很好奇的地方。當然,‘維修實訓’更是讓我興奮,我希望能看到詳細的故障分析和維修步驟,最好能配上清晰的圖片或圖示,這樣我就能跟著一步步學習。我希望通過這本書,不僅能滿足我的求知欲,更能提升我的動手能力,將來遇到類似的電子設備問題,也能有信心去嘗試解決。我甚至在想,會不會這本書裏麵還有一些關於老式電視機收藏和修復的建議,那就更棒瞭。”

評分

評價二 “最近有點懷舊,總覺得現在的智能電視雖然方便,但總少瞭點什麼,懷念以前守著一颱老彩電,全傢人圍在一起看節目的那種溫馨感。所以,我鬼使神差地就想買本關於彩色電視機的書,而且是那種講原理和維修的,感覺這樣纔能真正理解它的‘靈魂’。這本書《電子整機原理與維修實訓——彩色電視機》剛好滿足瞭我的這個想法。拿到書的那一刻,我腦子裏就充滿瞭各種畫麵,想象著那些復雜的電路闆,密密麻麻的元件,還有那些需要耐心和技巧的維修過程。我不是電子專業齣身,對這些東西可以說是完全的外行,但我覺得通過學習這本書,或許能打開一個新世界的大門。我希望它能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將那些復雜的原理講解清楚,讓我這個門外漢也能聽懂。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學到一些實實在在的維修技巧,哪怕是修不好,至少也能明白電視機到底是怎麼工作的,遇到問題該怎麼去判斷。我覺得,學習維修,不僅僅是為瞭省錢,更是對一種動手能力的培養,對解決問題能力的鍛煉,也是對電子技術的尊重。我希望這本書能成為我的‘啓濛老師’,讓我對老傢那颱還能偶爾響一響的彩電,能有更深的瞭解和情感連接。”

評分

評價五 “我對老物件有著特彆的感情,覺得它們承載著曆史的印記和曾經的輝煌。彩色電視機,在我小時候可是非常高端的傢電,那時候能夠擁有一颱彩電,絕對是件瞭不起的事情。這本書《電子整機原理與維修實訓——彩色電視機》讓我有機會重新審視這項曾經的‘科技奇跡’。我購買這本書,更多的是齣於一種對技術發展曆程的好奇和對過往時光的懷念。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瞭解到,在上個世紀,工程師們是如何剋服重重睏難,將復雜的電子技術轉化為大眾能夠享用的産品。我特彆想知道,當年那些電視機是如何工作的,有哪些經典的設計理念,以及它們是如何一步步演進到今天的。‘維修實訓’部分,我雖然可能不會實際操作,但我願意花時間去瞭解其中的過程,體會那種解決問題的樂趣。我希望這本書能給我一種‘穿越’的感覺,讓我不僅僅是作為一個讀者,而是作為一個曆史的觀察者,去感受那個時代電子技術的魅力。我期待它能給我帶來知識上的收獲,更能帶來情感上的共鳴,讓我對曾經的輝煌有更深刻的理解。”

評分

評價一 “啊,這本書!我最近剛開始摺騰傢裏的老電視,想著趁著這個機會好好學習一下,畢竟現在好多新玩意兒都弄得我雲裏霧裏,還是實體東西實在。我挑瞭好幾本書,最終選瞭這本《電子整機原理與維修實訓——彩色電視機》。拿到手的時候,說實話,感覺挺厚實的,紙張也還可以,不是那種特彆光滑的反光的那種,看起來比較舒服。我翻瞭翻目錄,感覺講得挺細緻的,從最基礎的原理開始,然後到具體的故障排查,再到實際操作,感覺一步步都是為我這種新手準備的。我特彆看重實訓這兩個字,畢竟看再多理論,不如自己動手搗鼓一下來得實在。我有點擔心自己基礎太差,看不懂那些電路圖什麼的,但又覺得這本書應該會從淺入深,不會一下子就把人嚇跑。我最期待的是能真的學會怎麼修電視,以後傢裏有個小毛病,也不用花錢請人,自己就能搞定瞭,那該多有成就感啊!而且,我總覺得,瞭解這些老舊的電子設備,也是一種對過去技術的緻敬,感覺挺有意思的。這本書能不能達到我的預期,我還需要時間來驗證,但至少目前來看,它給我一種踏實和希望的感覺,希望它真的能帶我走進電視機維修的世界。”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