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别说你不懂数学 |
| 作者 | 胡兵 |
| 定价 | 39.00元 |
| 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302496137 |
| 出版日期 | 2018-02-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以纪录片式创作手法、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有趣的文字,从数学如诗、数学之趣、数学之巧、数学之美、数学之音、数学之语、数学之奇七个篇章提供了一条了解数学的小径,介绍了斐波那契数列、毕达哥拉斯的音阶表、复利、图论、线性规划、数独、概率应用、密码、拓扑、分形图、混沌理论等的数学思想和系统。从中不仅可以了解诸多数学趣味知识,而且可以学到不少诗歌、音乐、绘画、建筑、设计、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这是一本趣味性极强的“数学入门”科普书。书中避开深奥难懂的概念和推导过程,力求从日常生活或历史典故中引出数学知识,通过深入浅出的阐述,培养读者对数学的兴趣。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章数学如诗 1 节寓数于诗 3 一、数字入诗 3 二、以数解意 6 三、融数字与运算为一体的诗歌 8 第二节融诗于数 10 一、百羊问题 11 二、宝塔装灯 12 三、李白打酒 13 四、百馍百僧 13 五、僧侣人数 14 第三节诗情数意 15 一、诗中蕴含的数学思想 15 二、诗中蕴藏的几何构图 18 第二章数学之趣 23 节数字游戏 26 一、迷人的幻方 26 二、数独30 三、天煞魔格31 第二节拼图游戏 33 一、七巧板33 二、十五子棋34 三、福斯特的遗嘱37 第三节概率游戏 42 一、庄家会输吗?42 二、我们的生日相同吗? 45 三、蓝睛会消失吗?47 第三章数学之巧 49 节我们该如何理财 50 一、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50 二、金钱也是“越老越值钱” 55 三、你的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了吗? 57 第二节我们如何分配食物 59 一、如何省钱又保证营养60 二、切蛋糕也有学问63 第三节我们如何规划出行 68 一、怎样散步才能不重复地走过每座桥? 68 二、我应该先去哪里,再到哪儿?69 三、只用四种颜色可以为地图着色吗?72 第四章数学之美 77 节美的奥秘——0.618 78 一、“窈窕淑女”与“三庭五眼”79 二、无处不在的黄金比例80 三、军事中的0.618 81 第二节建筑的数学之美 83 一、帕特农神庙与黄金分割83 二、几何图形在建筑中的运用85 三、抽象数学与建筑 88 第三节艺术的数学之美 89 一、绘画与数学89 二、设计与数学91 三、雕塑与数学93 第四节自然界的数学之美 96 一、“天才设计师”96 二、“精算师”97 三、花瓣与数列98 四、生命的螺旋线99 第五章数学之音 103 节音乐与数学的内在联系 104 一、三角函数与音乐 104 二、音程与音阶 106 三、节拍 109 第二节毕达哥拉斯与音乐的不解之缘 110 一、琴弦定律110 二、毕达哥拉斯音差常数114 第三节斐波那契数列与音乐 116 一、钢琴与斐波那契数列116 二、斐波那契数列117 三、斐波那契数列在音乐中的应用119 四、数字在音乐中的寓意 121 第六章数学之语 125 节文明的载体 126 一、二进制 126 二、十六进制 129 三、七进制 130 四、十二进制 131 五、二十进制 132 六、六十进制 133 七、定位原理与0的发明 134 第二节信息的使者 135 一、莫尔斯码 135 二、RSA算法 137 第三节数学悖论 139 一、三次数学危机 140 二、的数学悖论 143 第七章数学之奇 149 节神奇的克莱因瓶 150 第二节迷人的自相似图形 154 一、科赫曲线 156 二、康托尔集 156 三、皮亚诺曲线 157 四、谢尔宾斯基衬垫、地毯、海绵 157 五、维数与分维 159 六、分形图是高效率的 161 第三节美丽的蝴蝶 162 思考题参考答案 166 参考文献167 |
| 编辑推荐 | |
| 这是一部趣味盎然的数学科普著作,从古诗、游戏、理财、艺术、音乐、自然等诸多方面挖掘数学的趣、巧、、美、奇,打开本书你将发现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享受那些曾被忽视的生活乐趣。 |
| 文摘 | |
| |
| 序言 | |
这本书的出现,可以说是给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数学的认知。我一直觉得,数学是一门严谨且冷峻的学科,它由冰冷的数字、符号和公式构成,似乎与我所追求的“人文关怀”和“艺术情怀”格格不入。然而,当我真正深入阅读《别说你不懂数学》时,我才意识到,自己过去的观念是多么的狭隘和片面。胡兵老师在这本书中,并没有像传统的数学教材那样,上来就堆砌一堆定理和证明,而是用一种非常亲切、生动的语言,将那些看似高深莫测的数学概念,剥离出其最核心的逻辑和最迷人的魅力。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基础概念的阐述方式,比如,它并没有直接给出定义,而是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提问和引导,让读者自己去思考,去发现,去得出结论。这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我记得书中有一个章节,用非常形象的比喻解释了“函数”的概念,我之前对函数一直是一知半解,但通过书中的描述,我仿佛一下子就明白了它在描述事物变化规律中的重要作用。这种“顿悟”的感觉,是我在其他数学书籍中从未有过的。总的来说,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引路人,它不仅仅告诉我“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为什么”以及“如何去理解”。它让我明白,数学并非是少数天才的专利,而是每个人都能够理解和欣赏的思维工具。
评分当我翻开《别说你不懂数学》这本书时,我带着一种“重拾旧爱”的心情。我曾经在学生时代对数学有过浓厚的兴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业的压力和现实的琐事,让我对数学的理解逐渐变得模糊和浅薄。然而,这本书的名字就像一句温暖的召唤,提醒我数学的美丽和重要性从未消失。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是,它不仅仅是在讲解数学知识,更是在传递一种数学的思维方式。胡兵老师通过对一些经典数学问题的深入剖析,以及对数学史的精彩回顾,让我看到了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强大力量,以及它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对“证明”的探讨,它不仅仅是展示了一个结论的正确性,更重要的是它展现了逻辑推理的严谨性和优雅性。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场智力的盛宴,与伟大的数学家们一同探索真理的奥秘。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数学不仅仅是冰冷的数字和符号,它更是一种艺术,一种语言,一种思考世界的方式。它教会我如何用逻辑的眼光去审视问题,如何用严谨的态度去分析事物,如何用创新的思维去解决挑战。
评分这本书我拿到的时候,其实是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我一直觉得数学这东西,学到后面就越来越抽象,越来越难懂,尤其是那些高深的理论,感觉离我的生活太远了。但又总觉得,数学是科学的基石,如果完全不懂,是不是就像生活在信息茧房里一样,错过了很多有趣的视角?这本书的书名《别说你不懂数学》就正好击中了我的痒点,它承诺的是一种“懂”,一种不再是填鸭式、死记硬背的理解,而是一种能够触及本质、体会其魅力的“懂”。拿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它的排版和设计,我必须说,清华大学出版社在这方面做得相当不错,纸张的质感很好,印刷清晰,而且整体布局不显得拥挤,留白也恰到好处,这让我一开始就有了不错的阅读体验。胡兵老师的名字我之前虽然不熟悉,但看到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并且书名如此直白地挑战“不懂数学”的现状,我就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位耐心且睿智的朋友,带我一点点地揭开数学神秘的面纱,让我不再对那些符号和公式感到畏惧,而是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逻辑美和创造力。我尤其关注的是,书中是否能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现象联系起来,例如,通过一些生活化的例子来解释概率、统计,甚至是更复杂的代数或几何原理。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么这本书的价值就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点燃我对数学的兴趣,让我愿意主动去探索,去思考,去理解那些曾经让我头疼不已的数学问题。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讲述数学家们的探索历程,或者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我相信,一个好的科普读物,不仅仅是知识的搬运工,更是思想的启迪者。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思维的启迪。我一直认为,数学是一门独立于现实世界的学科,但《别说你不懂数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胡兵老师在书中,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展示了数学如何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微积分”的介绍印象深刻,它并没有像教科书那样,上来就讲导数和积分的定义,而是通过一些生动的例子,比如速度的变化、曲线的长度,来展现微积分在描述运动和变化中的重要性。这种“化繁为简”的叙述方式,让我对那些曾经让我望而却步的数学概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本书让我明白,数学并非是脱离实际的理论,而是我们理解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它教会我如何用数学的视角去观察世界,如何用数学的思维去解决问题,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更多的可能性。
评分这本书让我对数学的认识,不再局限于“计算”和“解题”,而是上升到了“理解”和“欣赏”的层面。胡兵老师在书中,用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将那些复杂的数学思想,转化成了读者能够理解的语言。我特别喜欢书中对“逻辑学”的阐述,它不仅仅是数学的基础,更是我们思考问题的核心。书中通过对一些经典的逻辑谬误的剖析,让我对如何进行清晰、严谨的思考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之前总是容易被一些表面的现象所迷惑,但读完这本书,我学会了如何去辨别信息的真伪,如何去分析问题的本质。这本书还让我看到了数学在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等前沿领域中的重要作用,让我对科技的未来充满了好奇和期待。它不仅仅是一本数学科普读物,更是一本能够启发我们思考、拓展我们视野的智慧之书。它让我明白,掌握数学思维,就是掌握了一把开启无限可能的钥匙。
评分阅读《别说你不懂数学》,就像是进行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思想旅行,我跟随胡兵老师的笔触,在数学的广阔天地里遨游。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没有试图将读者塑造成一个数学家,而是致力于让每一个普通人都能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并掌握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我特别赞赏书中对“统计学”的解读,它不再是枯燥的数字游戏,而是变成了一门揭示世界真相的有力工具。例如,书中关于“相关性”和“因果性”的区分,就让我对数据分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避免了许多常见的误区。我之前总是觉得,统计学离我的生活很遥远,但读完这本书,我才发现,无论是新闻报道中的民意调查,还是生活中的消费决策,都离不开统计学的影子。这本书还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例子,让我理解了“概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比如,书中讨论了如何用概率来评估风险,如何做出更明智的决策。这种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的方式,让我觉得数学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触手可及。我从中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对生活更深刻的理解和洞察。
评分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能够将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转化为一种充满趣味性和启发性的体验。我一直认为,数学学习的难点不在于智商,而在于方法和心态。很多人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都会遇到“瓶颈期”,感觉自己怎么也无法理解,从而产生畏难情绪,最终放弃。而《别说你不懂数学》这本书,恰恰就解决了这个问题。胡兵老师在书中,巧妙地运用了大量生动的例子和有趣的类比,将那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具象化”,让读者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和接受。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无限”的讨论,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通过一些富有想象力的场景,比如“希尔伯特旅馆”的故事,来展现无限的奇妙之处。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无限”这个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是模糊不清,而是有了更清晰的轮廓。另外,这本书在逻辑结构的安排上也做得非常出色。它并非杂乱无章地堆砌知识点,而是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进入数学的殿堂。这种清晰的逻辑脉络,让我在阅读过程中始终能够保持专注,不会迷失方向。我能够感受到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是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思考如何才能最有效地传递数学的智慧。
评分《别说你不懂数学》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它让我对数学的恐惧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深的着迷。胡兵老师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将原本晦涩的数学概念,变得生动有趣,如同在欣赏一幅幅精美的画卷。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概率统计”的章节所吸引,它不再是枯燥的数字堆砌,而是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如彩票中奖的几率,甚至是对天气预报的解读,让我领略到统计学在预测和决策中的强大力量。这种将抽象概念具体化的手法,让我更容易理解和记忆。这本书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它能够点燃读者的好奇心,并激发他们主动去探索数学的奥秘。它并没有设定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而是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一步一步地揭开数学的面纱。我从中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自信,一种敢于面对和理解数学的自信。它让我明白,数学并非高不可攀,而是人人都可以触及的智慧之源。
评分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它敢于打破陈规,用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解读数学。很多时候,我们对数学的恐惧,源于学生时代被强制灌输的枯燥概念和无尽的习题。而《别说你不懂数学》则恰恰相反,它用一种轻松、有趣、引人入胜的方式,将数学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几何学”的讲解,它不再是死板的定理和公式,而是通过一些奇妙的空间想象和视觉化的图解,让读者领略几何之美。我记得书中有一个章节,探讨了“分形”的概念,它通过一些自然界的奇妙图案,比如雪花、海岸线,来展现分形几何的无限复杂和迷人之处。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开始用一种全新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世界。这本书让我明白,数学并非是脱离实际的象牙塔,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它教会我如何用数学的语言去描述和分析现象,如何用数学的思维去解决问题。
评分这本书是一次奇妙的旅程,我跟随胡兵老师的指引,深入探索数学的内在逻辑和美感。我一直对数学抱有一种敬畏之心,但同时又感到它与我的生活有些距离。而这本书,却巧妙地拉近了这种距离。书中对“代数”的阐述,让我不再视变量和方程为畏途,而是理解了它们在描述和解决未知问题中的强大作用。比如,书中用一个简单的例子,解释了如何通过代数方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让我看到了数学在解决日常困扰上的实用价值。我之前一直觉得,数学是关于“计算”的,但这本书让我明白,数学更是一种“建模”的艺术,它能够帮助我们用抽象的语言来描述现实世界。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对我来说意义重大。它不仅仅是学习了数学知识,更是掌握了一种更高效、更严谨的思考方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