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400余种手绘多肉植物图谱 |
| 作者 | 朱亮锋 |
| 定价 | 188.00元 |
| 出版社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568034104 |
| 出版日期 | 2017-10-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朱亮锋研究员爱好多肉植物50余年,期间行程几十万公里,走遍世界各地多肉植物的主要分布地区和各大植物园,收集多肉素材临摹,再经多年整理,终于在80岁时完成600余种多肉植物的手绘创作(含仙人掌科 、百合科、景天科、番杏科),配以拉丁学名和中英文描述,图文并茂,为珍藏之佳品。 |
| 作者简介 | |
| 朱亮锋,教授,研究员,汉族,1937年1月出生于广州,1960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化学系,1964年就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从事植物化学和植物资源学的研究,曾任华南植物研究所植物资源研究室副主任、主任,从1987年开始从事芦荟和中药材研究开发工作,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药用植物和芳香植物情报网络(APINMAP)联络员和中国国家中心负责人。1989年获有突出贡献科学家津贴;1999年获国际精油和香料行业联盟(IFEAT)成就奖章。1999年退休。 |
| 目录 | |
| 目录章 仙人掌科.................1 |
| 编辑推荐 | |
| 感受多肉的美丽,感受手绘的魅力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的插画,真的让我看到了多肉植物的另一种美。我一直以为多肉植物就是圆滚滚、胖乎乎的,但看了这本书,我才发现它们的世界原来如此丰富多彩。作者用他精湛的手绘技艺,将各种多肉植物的独特形态、叶片纹理、色彩变化,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我尤其喜欢那些细致到毛孔的描绘,例如叶片边缘的细小锯齿,叶片表面那如同薄霜般的白粉,甚至是叶片上的细微脉络,都得到了生动而真实的呈现。这不仅仅是绘画技巧的展示,更是作者对植物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深刻理解的体现。我甚至觉得,这本书的插画,比很多摄影作品更能传达出多肉植物的生命力。
评分读这本书的过程,对我来说,更像是一种冥想。我喜欢在午后,泡上一杯茶,然后静静地坐在窗边,翻开这本书。每一页的手绘图都像是一个小小的世界,让我暂时忘却外界的喧嚣。我会被那些精巧的叶片形状所吸引,想象它们在原生地是如何生长的,经历了怎样的风雨。有时,我会对着某一张插画,久久不能移开视线,仿佛能感受到那种植物蓬勃的生命力。作者的笔触轻柔而有力,既有细腻的线条勾勒,又有微妙的色彩晕染,将多肉植物的质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我特别喜欢那些叶片边缘的细微变化,还有那些如同蜡质一般的光泽感,这些细节都通过作者的画笔得到了完美的呈现。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植物的知识,更是一种审美的享受,一种与自然对话的方式。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关于多肉植物的知识,更是一种对生活态度的启发。我喜欢它那种“慢”的节奏,那种对细节的关注,那种对生命力的赞美。每一幅手绘图都凝聚了作者的心血,每一笔都充满了情感。我能够感受到作者对多肉植物的深厚情感,以及他希望将这份美好分享给大家的愿望。我经常会把这本书放在我的书桌上,每天工作之余,翻开一页,欣赏一下那些精美的插画,顿时就会觉得心情舒畅。我甚至开始尝试自己动手画多肉,虽然我的技艺远不及作者,但这个过程本身,就让我感到非常有趣和放松。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生活中的“美”,让我学会了用更细致的眼光去观察和欣赏周围的一切。
评分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温度”。在如今这个充斥着批量化、工业化产品的时代,一本完全由手工绘制、充满艺术气息的图谱,显得尤为珍贵。我能感受到作者在每一幅画作中投入的心血和热情。那些线条的勾勒,色彩的运用,都透露出一种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我尤其喜欢书中的一些小细节,比如有些多肉叶片上的斑点,有些品种花序的造型,这些在其他图鉴中可能被忽略的地方,在这里都得到了细致而生动的描绘。这让我觉得,作者不仅仅是在画植物,更是在讲述它们的故事。我每次翻阅这本书,都会有一种被温暖的感觉,仿佛是和大自然的一次亲密接触,让我感到平静和愉悦。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纸张的质感很好,印刷也很清晰,手绘插图的色彩还原度非常高。封面采用了一种柔和的色调,配合着精致的插图,给人一种非常舒服的感觉。当我翻开书本,你会发现,每一页都经过了精心编排,留白的设计恰到好处,让每一幅插画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这种用心的设计,不仅仅是让这本书看起来更美观,更重要的是,它提升了阅读体验,让我在翻阅的过程中,感受到一种宁静和愉悦。我喜欢把它放在茶几上,在休闲的时候随手翻一翻,每一页都能带给我惊喜。这本书,已经不仅仅是一本图鉴,更像是一件可以摆在家里的艺术品,让我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自然的美好。
评分作为一名初涉多肉坑的爱好者,我常常感到信息爆炸的焦虑。市面上的资料太多,良莠不齐,很容易让人迷失方向。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给我指明了一条清晰的道路。它没有过多冗杂的理论介绍,也没有那些让人望而却步的专业术语,而是直接以最直观、最美的方式,将那些令人惊叹的多肉植物呈现在我面前。每一种多肉都有一个清晰的手绘图,配以简洁易懂的文字信息,让我能够快速地认识和了解它们。我特别喜欢这种“以图为主,以文为辅”的编排方式,对于我这样的新手来说,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更重要的是,这本书传递给我一种“慢下来,静心欣赏”的态度,让我不再急于追求数量,而是开始关注每一株植物的独特之处。我甚至会尝试根据书中的手绘图,来描绘我自己的多肉,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互动学习方式。
评分自从我开始喜欢上多肉植物,就一直在寻找一本既能满足我的求知欲,又能带来审美享受的图鉴。终于,这本书出现了!它的手绘插图简直是太惊艳了。那种细腻的笔触,那种恰到好处的色彩搭配,让我一度以为是在欣赏艺术品。我之前也看过不少多肉图鉴,但很多都过于写实,缺乏灵魂,或者过于概念化,不够具体。这本书的插画,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既有写实的严谨,又有艺术的灵动,准确地捕捉到了每一种多肉植物的形态和神韵。我甚至觉得,这本书的插画本身,就已经是一部值得收藏的艺术作品了。每当我看到一幅精美的插画,我都会忍不住仔细端详,然后去寻找现实中的同款多肉。
评分我一直对植物的形态之美有着莫名的痴迷,而多肉植物更是以其独特的肥厚叶片和奇妙的生长姿态,俘获了我的心。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它不仅仅是一本图鉴,更像是一部视觉的盛宴。作者的绘画功底可见一斑,每一笔都充满了情感和对自然的敬畏。我记得我曾花了好几个小时,仅仅是沉浸在对那些错落有致的叶片、精致的花纹、以及它们之间微妙色彩变化的欣赏中。书中的排版也非常讲究,留白恰到好处,让每一幅插画都得到了足够的空间展示,不会显得拥挤。这种设计感,让阅读体验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我经常会随手翻开一页,然后就被其中的一株多肉所吸引,开始仔细研究它的每一个细节。有时,我会对照着现实中的多肉植物,对比书中的手绘图,惊叹于作者捕捉到的神韵。这不仅仅是对植物的描绘,更是对生命形态的一种诠释。
评分我对多肉植物的喜爱,源于它们那与众不同的生命力。在贫瘠的土地上,它们依然能够繁茂生长,叶片肥厚,形态各异。这本书,正是将这种顽强的生命力,用最艺术的方式展现了出来。每一幅手绘图都充满了生命的气息,仿佛能听到多肉植物在低语。我注意到,作者在描绘不同品种的多肉时,会特别强调它们的个性特征,比如某些品种叶片边缘的锯齿,某些品种叶片上的绒毛,还有某些品种那如同宝石般的光泽。这些细节的刻画,都体现了作者对多肉植物的深入观察和热爱。我常常会把这本书放在案头,时不时地翻阅一下,每次都能发现新的惊喜。它不仅仅是一本植物图鉴,更像是一部视觉的诗篇,让我沉醉其中,忘却时间。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深深吸引了我,一种复古又清新的感觉扑面而来。当我翻开第一页,就被那精美的插画所震撼。每一株多肉植物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笔触细腻,色彩淡雅,却又精准地捕捉到了它们最迷人的特征。我尤其喜欢作者对叶片纹理和色彩变化的描绘,那种渐变的效果,仿佛真的能感受到植物的生长过程。作为一个多肉爱好者,我一直觉得市面上很多图鉴要么过于写实,缺乏艺术感,要么过于写意,不够准确。这本书恰好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它既有学术上的严谨性,又充满了艺术家的灵动。每一幅手绘图旁边,都配有简洁而实用的文字说明,例如它的拉丁文名、科属、原产地、以及一些基础的养护要点。这些信息虽然简短,但都非常有价值,对于想要深入了解某种多肉的读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帮助。我甚至可以想象,如果我遇到一株从未见过的多肉,光凭这本书的插画,我就能辨认出它的基本特征,并初步判断它是否适合我的养护环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