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识图填图完全手册
定价:¥24.50元
作者:郭迎霞 编
出版社:中华地图学社
出版时间:2009年1月第1版 2015年4月修订
ISBN:9787800314940
版 次:1
页 数:193
印刷时间:2015年9月第28次印刷
开 本:大16开
纸 张:胶版纸
内容推荐
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是一所国内驰名、世界知名的示范性高中,已走过了85个春秋。她以治学严谨、校风优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和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而誉满华夏。
多年来,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考本科升学率一直保持100%,重点大学升学率在95%以上。自1 995年起,每年约有10%的毕业生升入北大、清华,成为全国除北京地区外升入北大、清华人数多的学校之一。
作为 “黑龙江省教研组”,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地理组与历史组、政治组共同创造并保持了自2001年以来高考文科综合全省的辉煌成绩,并培养出多名省、市文科状元。
近年来,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地理教研组以科研为先导,不断优化教学过程,形成了“以图带文”的教学特色。陆续主编出版了《中学地理复习考试地图册》、《中学地理复习考试地图册(综合版)》、《中学生地理复习考试地图册(精华版)》、《高考地理填图宝典》等系列丛书,这些书贴近高考.实用性强,成为全国文科考生工具书。
目录
课前学案
第1部分 地球和地图
章 地球、地球仪和时间的计算
第二章 地图
第2部分 世界地理概论
章 世界陆地和海洋
第二章 世界地形
第三章 世界气候
第四章 世界洋流
第五章 世界自然资源
第3部分 世界地理分区
章 亚洲
节 东亚
第二节 东南亚
第三节 南亚
第四节 中亚
第五节 西亚和北非
第二章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第三章 欧洲
节 欧洲西部
第二节 欧洲东部和北亚
第四章 北美
第五章 拉丁美洲
第六章 大洋洲
第七章 南极洲
第4部分 中国地理概论
章 中国地理概况
第二章 中国的人口与民族
第三章 中国的地形
第四章 中国的气候
第五章 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第六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七章 中国的交通
第八章 中国的农业
第九章 中国的工业
第十章 中国的商业和旅游业
第5部分 中国地理分区
章 北方地区
第二章 南方地区
第三章 西北地区
第四章 青藏地区
第五章 台湾、香港和澳门
课堂填图
课后检测
参考答案
..........
从教辅书的“耐用性”和“可维护性”角度来看,这本书的设计同样展现了对用户体验的深度考量。它采用的开本适中,既方便携带放入书包而不会过度弯折,又保证了地图展示的足够视野。更关键的是,它的装订在多次大幅度翻阅和横向对折后,依然保持了极高的稳定性,书页没有出现松动或脱落的迹象,这对于我这种习惯于把书摊开,边看笔记边对照地图的重度使用者来说,是衡量一本工具书能否长期服役的重要标准。此外,它在一些关键区域,比如关于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划分图上,采用了特殊的覆膜工艺,使其能够抵抗日常使用中不可避免的轻微泼溅或手指油污的侵蚀,保持了图面信息的长期清晰。这表明出版方在选材和制作工艺上,是真正从一个长期备考者的使用频率和环境考虑的,而非仅仅追求低成本的一次性展示效果。
评分我个人对于地理图册类书籍的实用性要求极高,主要看重的是地图的清晰度和信息的详尽程度,而这本手册在这方面表现得相当出色。首先,所有呈现的中国地图都是经过精心绘制和现代测绘标准校准的,地貌轮廓、河流走向、行政区划边界的线条都极其锐利、准确无误,丝毫没有那种粗糙的、影印模糊的感觉。其次,图例系统的构建逻辑非常清晰。它没有采用一味堆砌符号的方式,而是根据地理要素的性质进行分类,比如气候图例用了冷色调渐变,而人口密度图则使用了深浅不同的网格填充,不同图层之间的信息叠加也处理得非常巧妙,互不干扰却又相互关联。最让我称道的是它对局部重点区域的放大处理,比如对长江三角洲或者西南喀斯特地貌的专题地图,细节的丰富程度甚至超过了一些专业的地理大百科。这种对细节的执着,对于需要精准定位和理解空间关系的考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得分点。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让人眼前一亮,首先,它的封面采用了哑光处理,拿在手里有一种沉稳又不失质感的感觉,不像有些教辅书那样光溜溜的,很容易留下指纹。色彩搭配上,主色调选择了沉稳的深蓝色和代表知识的米白色,既专业又不失活力。更让我惊喜的是,书的内页纸张的厚度控制得非常好,即便是用荧光笔做了大量的标记和勾画,也不会轻易透到下一页去,这对需要反复研读和勾画重点的考生来说简直是福音。装订方面,采用的是线胶装结合的方式,翻开时可以完全平摊,无论是在课桌上还是抱在怀里阅读,都能保证视野的开阔,不用费力去按着书脊。细节之处见真章,比如每章的开头都有一个专门的“知识结构导图”速览区,用图标和简洁的线条将本章的知识脉络一目了然地展现出来,这对于考前快速回顾知识体系非常有帮助。而且,书脊上的字体印刷清晰有力,即便是放在高高的书架上,也能一眼找到它。整体来看,这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精心制作的阅读器,从拿起的瞬间就让人感到物有所值。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和编排思路体现出一种严谨而又不失亲和力的教育理念,这与我之前接触过的一些刻板说教型的资料截然不同。在文字阐释部分,作者显然花了很多心思去避免使用过于晦涩的学术术语,而是用非常口语化、逻辑清晰的叙述来解释复杂的地理现象。比如在讲解“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时,它没有直接抛出“热力性质的差异”,而是先用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冬天里海洋的暖流就像给沿海地区盖了一层看不见的棉被”,这样生动的比喻一下子就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同时,对于那些必须掌握的专业术语,如“地处暖温带向暖热带过渡地带”这类表述,它会用小框特别标注出来,并配上简明的注释,确保了科学性和易懂性的完美平衡。这种“亦师亦友”的讲解方式,极大地减轻了阅读时的心理负担,让我感觉学习地理知识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任务,而是一场有趣的探索之旅。
评分作为一名在备考过程中追求效率和针对性的学生,我非常看重教辅资料的“实战导向性”。这本书最能体现其“完全手册”价值的,就是它在每个版块后都紧跟着的“高频考点专项训练”模块。它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练习,而是直接抓住了近几年的高考真题中反复出现的设问方式和陷阱设置。例如,在处理某河流的流域面积和流向判断题时,它会列出三种不同考察角度的图示,并分别标注出“易错点提醒:注意季风气候影响下的支流水量变化”,这种直击痛点的解析,比单纯的知识点讲解有效得多。而且,它的填图练习区域设计得非常人性化,留白充足,边缘留有足够的涂写空间,不像有些试卷做得很局促,让人下笔都有压力。总而言之,它提供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如何高效地将知识转化为高考分数的方法论,从出题人的思路出发,进行反向的训练和巩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