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滔沧海——环大西洋760天》 初滔沧海 林静 环大西洋760天

《初滔沧海——环大西洋760天》 初滔沧海 林静 环大西洋760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林静 著
图书标签:
  • 航海日记
  • 环球航行
  • 冒险
  • 游记
  • 自传
  • 海洋
  • 旅行
  • 个人经历
  • 林静
  • 大西洋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义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清华大学
ISBN:9787302494577
商品编码:29509586445

具体描述




书名: 《初滔沧海——环大西洋760天》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
 ISBN号: 9787302494577





你是否想过和爱人一起,面对无边无际的大海,与海浪畅谈,与海风起舞?可当出行不再指向惬意,当大海不再象征浪漫,你又会如何选择?《初滔沧海——环大西洋760天》书中,作者林静夫妇为了共同的“航海梦”,一齐踏上心爱的 “同道者号”,正式开启了他们的环球航海之旅。历经25个月760天,途径20多个国家,只为生命与海洋对话。在这属于他们的航程7万里中,又会发生怎样令人称奇的故事?让我们跟随“同道者号”一起,从法国出发,探寻大西洋深处的秘密。




林静,原名李麟静,天津人,1981年考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先后从清华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1990年远赴加拿大留学,在多伦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再获硕士学位。从2005年起,林静选择了一种很多人一直向往却没有勇气开始的生活——和法籍丈夫克里斯一起驾驶帆船周游世界,在蔚蓝的大海里寻找生命的自由与蓬勃。林静夫妇十多年来分别驾驶帆船“同道者号”和“海友号”两次航海帆游。




目 录

自序 爱他,就帮助他实现梦想


一章 准备出航 …………  001

002 “同道者号”

005 试航成功

007 哈罗德的航海梦

     

二章 出师不利 …………  011

012 首航失控撞墙

018 英国朋友雪中送炭

021 滞留西班牙

024 葡萄牙印象

027 大海并不浪漫

030 世外桃源马德拉

033 纪念特拉法加战役200周年

036 人杰地灵的兰萨罗特岛


三章 23天征服大西洋 …………  039

040 大西洋横越大行动

043 发令枪响

047 通信设备

050 日常起居

054 海上读书会

056 陆地——甜甜的味道

四章 加勒比群岛 …………  061

062 老乡见老乡

067 装神弄鬼的小山村

070 海盗的传说

074 东西方文化的差别

078 以色列爱国者

084 男人不在家,女人在行动

088 独享天堂

091 与暴风雨搏斗三天三夜

097 漫漫朝圣路


五章 美国东海岸 …………  103

104 “我可以逮捕你们!”

108 肯尼迪航天中心

112 飓风一号“阿尔伯特”

116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123 静谧教堂里的激烈斗争

126 船不见了!

131 纽约,纽约

137 “你别老跟着我”

142 我们都辞职了

145 候鸟南飞

150 还是外海跑长航痛快

154 人算不如天算

160 亡命徒保罗

六章 巴哈马至哥伦比亚 …………  169

170 月夜琴声

176 会游泳的猪!

179 中餐烹饪讲座

186 穿丁字泳裤的男子

190 牙买加人爱饶舌

195 中学课堂搬到古帆船上

198 掉转船头回美国

205 摩门教牧师

208 重返职场的转折点

211 梦幻蓝水洞

219 万事俱备,只欠南风


七章 再跨大西洋回法国 …………  223

224 百慕大三角

227 暴风雨中修马桶

232 田园牧歌亚速尔

237 雪泥鸿爪去留痕

240 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244 难说再见


后记 …………  247




初滔沧海——环大西洋760天 海风拂过,浪花卷起,这是一场跨越七百多个日夜的征途,一次深入骨髓的洗礼。 《初滔沧海——环大西洋760天》并不仅仅是一次地理上的环绕,更是一次对自我、对世界、对生命的一次深度探索与回归。它收录的,是林静女士在长达两年零一个月的时光里,用脚步丈量、用眼睛捕捉、用心灵感悟的,关于大西洋两岸那些壮丽的风景、独特的人文、以及那些在旅途中悄然生长的内在力量。 这本书,如同一张缓缓展开的古老海图,带领读者沿着古老的航线,穿越时空的迷雾,抵达那些令人神往的海岸线。从北欧维京人曾经的渔港,到西非广袤的沙漠边缘,再到南美洲热带雨林的神秘入口,乃至北美洲的现代都市与古老的地质奇观,每一个停靠点,都镌刻着地球的呼吸与人类文明的印记。 这是一次视觉的盛宴。 林静女士的笔触细腻而富有画面感,她描绘的不仅仅是地貌的起伏,更是光影的变幻,色彩的碰撞。她会让你感受到爱尔兰海岸边,海雾如纱般笼罩着翡翠般的大地,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海水的混合气息;她会让你看见巴西里约热内卢,基督像在日暮时分被染成金色,海风中夹杂着桑巴的热情与海浪的呢喃;她会让你体会加拿大东海岸,冰山在午后的阳光下闪耀着晶莹的光芒,海狮在礁石上慵懒地晒着太阳,仿佛亘古不变的风景。她对细节的捕捉,从海边小镇色彩斑斓的屋顶,到当地市集上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再到海面上破浪而行的帆影,都力求真实还原,让你仿佛身临其境,能闻到海盐的味道,听到海鸥的叫声。 这更是一次心灵的对话。 760天,是一段足够长的时间,让一个人沉淀、思考、蜕变。在这漫长的旅途中,林静女士不仅仅是一位匆匆的过客,她深入当地的生活,与形形色色的人们交流。她会与古巴的老渔夫攀谈,听他们讲述世代相传的捕鱼技艺与对大海的敬畏;她会与摩洛哥的柏柏尔人分享一杯薄荷茶,感受他们朴实的生活哲学与对传统的坚守;她会与阿根廷的探戈舞者交流,体会音乐与身体的对话,以及生命的热情与张力;她会与纽芬兰的居民一起,在寒冷的夜晚围炉而坐,听他们讲述关于海难、关于勇气、关于家园的故事。这些交流,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情感的共鸣,是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类共通情感的碰撞与融合。她从这些经历中,逐渐剥离了都市生活的浮躁,重新认识了“生活”本身,以及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连接。 《初滔沧海——环大西洋760天》展现了一个宏大的地理全景,却又聚焦于每一个微小的瞬间。 作者并没有将目光局限于著名的景点,而是更侧重于那些被忽略的角落。她会花上一整天的时间,漫步在葡萄牙海岸线上,观察潮汐的涨落,感受海浪拍打礁石的力量;她会深入苏格兰高地的荒野,感受那种原始而苍茫的孤独;她会花上数天时间,在巴塔哥尼亚的冰川间徒步,与自然的伟大力量对话。这些体验,让她对“沧海”有了更深的理解,不再是简单的地理名词,而是孕育生命、承载历史、蕴含着无尽可能性的巨大存在。 这本书,也记录了在漫长旅途中,一个人如何与孤独为伴,又如何与世界和解。 旅途中的许多时刻,是独自一人面对广阔的天地。这种孤独,并非是凄凉,而是一种沉静的陪伴,一种深刻的自我审视。在一次又一次的日出日落中,在一次又一次的远眺与凝望中,林静女士与内心的自己进行着对话,梳理着过往,审视着当下,也展望着未来。她学会了在寂静中聆听,在行走中思考,在观察中成长。这种内在的成长,是这场旅程中最宝贵的收获。 《初滔沧海——环大西洋760天》的叙事,并非简单的流水账,而是充满了作者对生命、对世界、对人文深刻的思考。 她会从一座古老的灯塔,联想到人类文明发展中,那些指引方向、守护家园的象征;她会从一次偶然的市集交易,感悟到全球化浪潮下,不同文化之间的交融与碰撞;她会从当地的歌谣,体会到人民的情感与寄托。她的文字,时而激昂,时而沉静,时而带着一丝淡淡的忧伤,时而又充满了对生命的热情。她用她独特的视角,解读着大西洋两岸的每一个故事,串联起一个又一个关于人、关于自然、关于历史的宏大叙事。 这是一本关于“遇见”的书。 遇见壮丽的自然风光,遇见淳朴的人民,遇见不同的生活方式,更遇见了那个在旅途中不断丰满、逐渐清晰的自己。760天,从“初滔”到“沧海”,不仅仅是时间的堆砌,更是心灵的洗礼与升华。林静女士将她这段非凡的旅程,化为笔下的文字,呈现给读者,邀请我们一同踏上这场充满未知与惊喜的探索之旅。 翻开《初滔沧海——环大西洋760天》,你或许会看到自己对远方的渴望,或许会找到内心深处的共鸣,或许会重新审视生活的意义。 它是一张邀请函,邀请你走进那片广阔的蔚蓝,去感受那份荡气回肠的壮丽,去体验那份与自然和解的宁静,去发现那份在行走中获得的智慧与力量。这七百多个日夜的足迹,化作了纸上的星辰大海,等待着与同样渴望远方的你,进行一次灵魂的对话。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略带古典主义色彩的庄重感,但同时又饱含现代探险家的敏锐和活力。作者在描述自然现象时,尤其擅长运用色彩和光线的对比,构建出令人屏息的意境。例如,对清晨海雾那种“铅灰色的寂静”的描绘,或是夕阳下海面“燃烧的琥珀色”的瞬间捕捉,都显示出作者非凡的艺术感知力。这种对感官细节的捕捉,使得读者能够轻松地将自己投射到那个特定的时空中。此外,全书的语气保持着一种恒定的、令人信赖的权威感,但这种权威感并非源于自夸,而是来源于对实践的深刻理解。书中对于准备工作、设备维护、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描述,详尽得近乎教科书级别,这使得整部作品在浪漫主义的探险外衣下,包裹着一颗严谨的实用主义内核。对于那些追求“真实感”的读者而言,这种平衡是至关重要的,它证明了宏伟目标背后,是无数次谨慎的规划和修正。

评分

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结构复杂性远超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是一部探险游记,更像是一部关于毅力和坚持的史诗。作者在文本中展现出的那种近乎偏执的细节记录,对于那些对海洋科学或航海历史感兴趣的读者来说,无疑是巨大的福音。每到一个新的海域,无论是墨西哥湾的暖流,还是北大西洋的寒流,作者都用严谨的笔触描述了其对航行安全和船体状态的影响,这种严谨性赋予了作品极强的可信度和知识性。更难得的是,在处理这些技术细节时,作者的文字并未变得晦涩难懂,而是融入了对挑战的坦然接受。这种将专业知识与个人情感完美融合的处理方式,是许多同类作品难以企及的。特别是书中对孤独感的描绘,不煽情,不回避,而是将它视为漫长旅途中不可或缺的同伴,这种成熟的心态处理,让人在钦佩其完成壮举的同时,也对其精神世界的丰富性感到由衷的敬佩。阅读过程中,我不断被这种对目标的纯粹执着所感染和激励,深切体会到“完成”本身就是一种无与伦比的荣耀。

评分

这部作品的叙事手法着实引人入胜,它巧妙地将宏大的地理跨越与细腻的个人心境变迁编织在一起。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航行日志或沿途风光,而是通过一系列极富画面感的场景,带领读者沉浸于那片变幻莫测的蓝色世界。读罢掩卷,我仿佛还能感受到海风咸湿的触感,听到船帆在不同纬度下发出的独特声响。这种高超的叙事技巧,使得原本枯燥的旅程记录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尤其欣赏作者在描绘特定港口人文风貌时所展现出的洞察力,那些转瞬即逝的眼神交流、市井间的烟火气,都被捕捉得丝丝入扣,远超一般旅行文学的肤浅描摹。它更像是一场深入灵魂的对话,探讨着人与自然、已知与未知之间的永恒张力。那些关于时间、距离和记忆的哲学思考,穿插在对航海技术的精确描述之中,提供了一种多维度的阅读体验,让人在享受探险乐趣的同时,也获得了深刻的内省空间。整本书的节奏控制得当,时而激昂如暴风雨前的压抑,时而宁静如月光洒满平静海面的温柔,这种张弛有度的叙事节奏,是支撑其长篇幅叙事不显冗长的关键所在。

评分

这部作品的文学价值在于它对“边界”概念的不断模糊与重新定义。从地理上的环绕,到心理上的突破,作者带领我们审视了人类在面对广阔天地时的渺小与伟大。不同于那些充满好莱坞式戏剧冲突的冒险故事,这里的冲突往往是内在的、细微的、且更具普遍性的——比如与自我极限的拉锯,与时间流逝的抗争。作者的笔触非常克制,但正是这种克制,使得那些关键时刻的情绪爆发更具穿透力。阅读体验中,我惊喜地发现,书中对不同文化交汇点的观察,充满了同理心与文化敏感度。作者没有以一个高高在上的观察者姿态去评判沿途遇到的社群,而是带着一种学习者的谦卑去记录和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这极大地提升了作品的深度和包容性。这本书成功地将个人挑战提升到了一个关于人类经验的广义层面,让人在合上书本后,思考的已不再是航线本身,而是我们每个人如何面对自己生命中的“大西洋”。

评分

真正让我对这本书产生强烈共鸣的,是作者在旅程后期对“归属”这一主题的反思。当漫长的旅途接近尾声,那些原本遥不可及的彼岸逐渐清晰时,一种微妙的失落感似乎也随之而来。作者极其细腻地捕捉了这种“完成恐惧症”——对目标达成后生活将如何重塑的迷茫。这种情感上的复杂性,远比单纯的成功叙事要深刻得多。全书的篇幅虽然宏大,但作者成功地避免了叙事的松散,每一次停靠、每一次转向,似乎都服务于一个更深层次的主题:寻找一个能让自己安放灵魂的稳定点。我特别喜欢书中那些穿插的、对历史航海家的致敬,那是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让这部现代探险具有了史诗般的厚重感。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范本——展示了如何将一个看似不可能的梦想,分解成可执行的步骤,并最终实现它,同时又不失对过程中所见所闻的深度记录和人文关怀。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