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现代信息材料导论
定价:28.00元
作者:吕银祥,袁俊杰,邵则淮著
出版社: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9-01
ISBN:9787562824350
字数:269000
页码:21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全书共分12章,主要介绍了各种信息材料,包括有机信息传输材料,有机信息探测材料,有机信息处理材料,有机信息显示材料,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有机信息存储材料,分子电子材料,有机电子封装材料等内容,采用以点带面的方式,结合实际,选取重要的信息材料应用实例着手,详细介绍了它们的结构、功能、制备方式及应用,同时介绍了信息材料的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
本书适用于材料类专业本科学生作为教材,也可供从事信息材料研究工作者作为参考书。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是一个对光学技术非常着迷的爱好者,尤其喜欢研究光纤通信和激光技术背后的材料秘密。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它系统地梳理了各种用于信息传输和处理的光学材料,从传统的石英光纤到新兴的非线性光学材料,都进行了详尽的介绍。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光子晶体和超材料的章节印象深刻。这些人工设计的具有周期性结构的新型材料,能够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操控光,比如实现负折射、超高分辨率成像,甚至是隐形技术。作者们不仅解释了这些材料的物理原理,还列举了它们在光通信、光计算、传感和生物医学成像等领域的潜在应用,这让我对光学科学的未来发展充满了无限遐想。书中关于LED和激光器的材料选择与性能提升的讨论,也让我更清晰地理解了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其背后蕴含的精妙材料设计。可以说,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光的世界的大门,让我从一个普通爱好者,变成了一个对光材料有更深入理解的“半个专家”。
评分我从事的是一名基层技术支持工作,平时工作中接触最多的就是各种通信设备和存储设备。对于这些设备的内部构造和材料性能,我一直知之甚少,常常只能被动地解决问题,而无法从根本上理解。这本《现代信息材料导论》的到来,简直是一场及时雨。书中对于金属材料、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在电子封装、电路板制造、屏蔽技术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让我恍然大悟。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某些设备会更容易受静电干扰,为什么有些连接器需要特定的合金材质,为什么高温会影响电子元件的性能。书中对材料失效分析和可靠性设计方面的讨论,更是让我对设备的设计原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为我在日常工作中排查故障提供了更科学的思路。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材料性能与工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分析,这让我认识到,理解材料不仅仅是了解它的性质,更要理解它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以及在实际应用中会面临哪些挑战。这本书极大地提升了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我从一个“换零件”的技术员,逐渐向一个“懂原理”的工程师转变。
评分坦白说,我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接触到这本书的,我原本对“信息材料”这个概念并不十分清晰,以为它仅仅局限于电子元器件的制造。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不仅涵盖了半导体材料、磁性材料、介电材料等传统信息材料,更将目光投向了生物信息材料、量子信息材料等前沿领域。尤其是在生物信息材料的部分,我了解到DNA、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在信息存储、处理和传感方面的巨大潜力,这让我不禁惊叹于大自然的智慧,以及人类如何将其转化为科技力量。书中对生物传感器、基因测序等技术的材料基础进行了深入剖析,让我看到了生命科学与信息科学深度融合的未来图景。此外,关于量子信息材料的讨论,虽然较为抽象,但也让我对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的未来充满了好奇与期待。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其前瞻性和包容性,它不仅梳理了现有信息材料的现状,更引领读者展望了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是一本极具启发性的读物。
评分我最近对材料科学在储能领域的应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抱着了解一下“现代信息材料”是否涵盖这方面内容的心态翻开了这本书。虽然书中并未将储能材料作为重点,但其对导电材料、介电材料以及新型复合材料的深入探讨,无不间断地触及了储能技术的核心。例如,书中关于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的介绍,虽然原文可能侧重于其在信息存储或气体吸附方面的应用,但我立刻联想到了它们在电池电极材料上的巨大潜力,其巨大的比表面积和可调控的孔道结构,对于提升离子传输效率和电荷存储密度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另外,书中对于纳米材料在信息传输和传感方面的阐述,也让我看到了材料微观结构如何直接影响宏观性能的惊人之处。我特别注意到关于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的讨论,它们卓越的导电性和机械强度,不仅仅是电子元件的宠儿,在设计更高效、更轻便的电池和超级电容器方面也大有可为。虽然未能找到直接针对储能材料的章节,但这本书所构建的材料科学知识框架,为我理解和探索储能材料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其广阔的视野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这本《现代信息材料导论》对我来说,简直是一场知识的盛宴!作为一名对信息技术发展一直抱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常常为那些构成我们数字世界基石的材料感到好奇。从手机屏幕的细腻触感到数据中心的高速传输,背后都蕴藏着多么神奇的科学原理?这本书恰好填补了我的这块知识空白。作者们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将那些原本高深莫测的半导体、磁性材料、光学材料等一一展现,并详细阐述了它们在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关键作用。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新型显示技术的部分,原来我们每天盯着的那些屏幕,不仅仅是玻璃和像素,背后还有液晶、OLED等一系列复杂的材料科学和工程技术的结晶。书中对材料的结构、性能、制备工艺以及未来发展趋势都做了细致的介绍,让我对“信息材料”这个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即便是我这样没有专业背景的读者,也能在其中找到乐趣,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是一扇通往未来科技大门的光明指引,让我对即将到来的信息革命充满了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