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峭峰、虞钢、李少霞著的《激光束二元光学变 换及其应用》以作者科研团队的*新研究成果为基础 ,结合**外研究进展编写而戍。本书共分为六章。
第1章为绪论,介绍激光柬的传输和变换,以及二元 光学在激光束变换领域的优势。第2章介绍二元光学 相关理论及其优化设计方法。第3章介绍包括等强度 和非等强度分布的点阵、条形及圆环光栅及应用。第 4章介绍大尺寸非等强度光斑的实现及其应用。第5章 介绍双光子加工、超分辨元件的设计方法、超分辨实 验等内容。第6章介绍柱矢量光束的生成方法、聚焦 特性及应用。
本书可供从事二元光学的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 员参考,也可以作为光学类、光学工程类、物理类等 相关学科的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的参考书。
第1章 绪论
1.1 激光束的传输
1.1.1 激光束的传输特性
1.1.2 激光束的应用需求
1.2 激光束的变换
1.2.1 基于折射原理的激光束变换
1.2.2 基于衍射原理的激光束变换
1.3 二元光学及其优势
参考文献
第2章 二元光学基础理论及优化算法
2.1 二元光学基础理论
2.1.1 亥姆霍兹-基尔霍夫积分定理
2.1.2 索末菲辐射条件
2.1.3 基尔霍夫边界条件
2.1.4 菲涅尔衍射
2.1.5 夫琅和费衍射
2.2 二元光学元件优化设计
2.2.1 几何变换法
2.2.2 优化算法
2.2.3 精细化设计
2.2.4 衍射超分辨元件的全局优化
2.2.5 非夫琅和费衍射系统的二元光学元件优化
2.3 光束变换性能的空间频谱分析
2.3.1 空间频谱
2.3.2 性能参数定义
2.3.3 滤波性能
参考文献
第3章 二值相位光栅及其应用
3.1 达曼光栅设计原理
3.1.1 一维达曼光栅设计原理
3.1.2 达曼光栅二维优化编码原理
3.2 点阵型准达曼光栅(Quasi-Dammann Grating)
3.2.1 QDG的编码方式
3.2.2 QDG的描述参数
3.2.3 QDG目标函数定义
3.2.4 QDG优化设计
3.3 圆环形达曼光栅
3.3.1 宽带圆环形达曼光栅
3.3.2 窄带圆环形达曼光栅
3.4 二值相位光栅的制作和检测
3.4.1 二值位相光栅的制作
3.4.2 二值相位光栅的检测
3.4.3 误差分析
3.5 二值相位光栅的应用
3.5.1 点阵型二值相位光栅的应用
3.5.2 点阵光斑与激光表面强化
3.5.3 条带达曼光栅及其应用
参考文献
第4章 多阶二元光学元件与激光束整形
4.1 多圆环二元光学整形元件
4.1.1 设计方法
4.1.2 设计实例
4.1.3 多台阶光束整形元件制作
4.2 任意二维分布二元光学激光束整形元件
4.2.1 不同衍射场数值计算方法的采样范围
4.2.2 发散球面波入射情况下的二次采样数值计算方法
4.2.3 折衍混合元件实现大衍射场激光束整形
4.3 二维精细化设计
4.3.1 光束整形衍射图案中的激光散斑
4.3.2 抑制激光散斑的光束整形优化算法
4.4 二元光学激光束整形元件的应用
4.4.1 多圆环光束整形元件的应用
4.4.2 非对称光束整形元件的应用
4.4.3 精细化设计光束整形元件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5章 双光子衍射超分辨率加工
5.1 双光子加工简介
5.1.1 双光子激发原理和技术特点
5.1.2 双光子微细加工研究现状
5.2 衍射超分辨元件设计方法
5.2.1 衍射超分辨性能参数
5.2.2 小数值孔径下衍射超分辨元件设计方法
5.2.3 大数值孔径下衍射超分辨元件设计
5.3 双光子加工的分辨率增强实验
5.3.1 横向超分辨仿真实验
5.3.2 横向超分辨实验
5.4 径向偏振光入射下衍射超分辨元件设计与性能
5.4.1 二维衍射超分辨元件设计与性能
5.4.2 三维衍射超分辨元件设计与性能
参考文献
第6章 柱矢量光束及应用
6.1 柱矢量光束简介
6.1.1 基本概念
6.1.2 自由空间传播特性
6.2 柱矢量光束的生成方法
6.2.1 生成方法综述
6.2.2 基于亚波长金属光栅的生成方法
6.3 柱矢量光束的聚焦特性
6.3.1 相位均匀分布的柱矢量光束的聚焦特性
6.3.2 柱偏振涡旋光束的聚焦特性
6.3.3 **次轴对称偏振光束的聚焦特性
6.4 柱矢量光束在材料加工中的应用
6.4.1 光束偏振态对材料加工效率的影响
6.4.2 聚焦整形技术在材料加工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尽管我对激光和光学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接触二元光学变换的经历并不多。阅读这本书,让我感觉像是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作者并没有假设读者已经具备了深厚的基础,而是从头开始,一步步引导读者进入二元光学的世界。书中对于一些关键概念的阐释,比如衍射效率、衍射级次控制等,都用了非常形象的比喻和直观的图示,让我很快就抓住了核心要点。同时,书中对于各种衍射元件的设计方法和优化策略的介绍,也让我对如何“设计”光学元件有了全新的认识。我原本以为二元光学只是个理论概念,但读完后发现它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如此广泛的空间,这极大地激发了我对这个领域的探索欲望。
评分本书在应用案例的选取上非常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这一点让我非常兴奋。它不仅仅是介绍了一些理论,而是真正将二元光学变换的潜力在实际场景中展现出来。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微纳光学器件制造的部分,作者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二元光学设计与现代微纳加工技术相结合,制造出体积小、集成度高的光学系统,这对于未来的便携式光谱仪、生物传感器乃至AR/VR显示设备都有着巨大的启示意义。书中对于生物医学成像应用的讨论也相当精彩,例如利用二元光学元件提升显微镜的分辨率和信噪比,这让我看到了光学技术在疾病诊断和科学研究中的无限可能。虽然有些应用我目前还无法完全理解其技术细节,但作者的描述已经成功激发了我进一步探索这些前沿领域的兴趣。
评分这本书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其严谨的数学推导和严密的逻辑结构。对于那些希望深入理解二元光学变换背后数学原理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宝藏。作者在讲解每一个概念时,都会从基本的物理定律出发,逐步推导出相关的数学模型。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推导过程中对每一步的解释都非常详细,并且会引用相关的文献来佐证其严谨性。这使得我在阅读过程中,即便遇到一些复杂的数学公式,也能凭借清晰的逻辑梳理和严谨的推导过程,逐渐理解其含义和物理意义。对于我来说,这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过程,更是一种思维训练,帮助我建立起对复杂光学问题的分析框架。
评分从排版和设计上来说,这本书也做得相当出色。我个人非常看重书籍的阅读体验,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纸张的质量很好,翻阅起来手感舒适,不易反光。字体大小适中,间距合理,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书中的公式和图表都经过精心排版,清晰易读,与正文的结合也非常融洽。我尤其注意到作者在引用参考文献时,格式统一规范,这体现了作者的专业素养和对细节的关注。整体而言,这本书给人的感觉是非常专业、严谨且富有品质的,这无疑会提升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学习效率。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惊喜在于它对基础理论的讲解深入浅出,虽然标题听起来有点技术性,但作者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晦涩难懂的公式和推导。相反,他从光束的传播性质、衍射原理等最根本的概念讲起,循序渐进地引入了二元光学元件的设计思想。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像差校正部分的阐述,通过模拟不同形状和参数的二元光学元件,清晰地展示了如何有效地补偿传统光学系统中的缺陷。书中的图示也恰到好处,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让人更容易理解。读完这部分,我对于“什么是二元光学”以及“它为什么重要”有了非常扎实的认识,这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者在文字表达上也非常严谨,但又不失生动,即便是我这样的非专业读者,也能在其中感受到光学世界的奇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