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跟生物学家去探索:斑斓昆虫
定价:29.80元
作者:杨军著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8-01
ISBN:978751132434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是:我们这个星球,没有人类照样存在,没有昆虫却不行!
昆虫的历史之久、数量之多、分布面之广是其他动物所望尘莫及的,目前已知的昆虫种类近100万种,约占动物界已知种类的85%,然而,按*保守的估计,世界上至少应有300万种昆虫,也就是说还有约200万种昆虫有待我们去探索发现。
现在,人们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人类的生存依赖于对生物多样性的深刻理解和保护,人类只有与动植物相互协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而昆虫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的范本。
《跟生物学家去探索:斑斓昆虫》条理清晰、图文并茂地介绍昆虫的外形、色彩、自然栖息地、生命周期和生活习性等知识,将读者们带入一个斑斓多彩、充满启迪的昆虫世界。
内容提要
《跟生物学家去探索:斑斓昆虫》内容涵盖了全球对昆虫的*研究成果,并撷取了关于昆虫的专业刊物的精华,是一部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的昆虫百科。
◆全书首先对昆虫进行整体介绍,然后按照昆虫纲包含的28个不同的目及其代表物种进行阐述,结合昆虫学的*发现及研究成果,详细介绍了昆虫的形体、结构、行为、生活习性等方面的内容,将读者们带入一个斑斓多彩、充满启迪的昆虫世界。
◆附有相关的“知识档案”“分类列表”“特别专题”“照片故事”等特色栏目,多层次、全方位地展现庞杂而生动的昆虫世界。
◆同时,本书语言生动流畅、通俗易懂,并有大量精美照片和手绘图穿插其间。这些幅照片和手绘图生动地再现了昆虫那令人眼花缭乱的外形、色彩和生活习性,既有关于昆虫自然栖息地的,也有关于其生命周期和习性的细节,比如从虫卵到幼虫阶段、蜕皮成为成虫、求偶、、喂食,再到防御、飞翔和死亡等。对照片和手绘图的解说拓展了正文的主题,并且便于我们辨别种类。
目录
昆虫概述
外表皮的多种用途
自由呼吸
和
数据处理器
眼睛和化学受器
广阔的生活空间
吃光残余物
石蛃和衣鱼
石蛃
衣鱼、家衣鱼和其他
蜉蝣
朝生暮死的昆虫
连续地蜕皮
为后代而冲刺
环境污染的警钟
蜻蜓和蟌
蜻蜓和蟌
捕猎高手
为了而战斗
消失的栖息地
蟑螂
吃住在任何地方
用声音和气味求爱
非同一般的照顾
老练的生存者
白蚁
社区的建立
特殊的食物消化方法
御敌于家园外
好胃口的循环专家
螳螂
伪装大师
出乎意料的袭击者
保护弱小的子女
蠼螋
有钳子的小偷
细心的母亲
石蝇
3个星期的成年生活
招徕伴侣
蟋蜢
直翅膀的跳跃者
咀嚼式口器
用声音求偶
把卵藏起来
叶虫和竹节虫
夜间的食叶者
变色
用附肢模仿树叶
甩掉麻烦
交为
书虱和足丝蚁
书虱
足丝蚁
寄生虱
以皮肤为家
把卵固定起来
处于危险中的虱子
臭虫
生理构造
两性
鞘喙椿象
蚜虫和介壳虫
蝉和跳虫
蝽
蛇蛉和泥蛉
蛇蛉
泥蛉
草蜻蛉
吃肉的幼虫
在夜晚飞翔的四翅昆虫
甲虫
30万种
贪婪的食客
求偶的信号
朋友和敌人
蝎蛉
苗条的食肉动物
偏爱凉爽潮湿的环境
用礼物求偶
跳蚤
执著的吸血者
跳蚤是如何叮咬的
等候宿主
传播鼠疫
蝇
多种多样,从不离得太远
蛆和其他
采花的蝇
猎手和吸血者
依靠其他动物生活
食腐者
蝇群和求偶舞蹈
危机中的庄稼
石蚕蛾
毛茸茸的翅膀
在幼虫期的生活
蝴蝶和蛾
翅膀上的鳞片
毛虫和蝶蛹
越过植物的防线
保护卵
潜叶虫和拟态
飞舞的巨人
美丽的昆虫
黄蜂、蚂蚁和蜜蜂
蜂腰是如何形成的
为卵钻洞
幼虫杀手
昆虫世界中的极权主义者
尾巴上的刺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最让我称赞的一点在于,它并非仅仅罗列昆虫的种类和特征,而是真正地引导读者去“探索”。作者通过分享自己作为生物学家的观察经验和研究心得,让我们感受到科学研究的乐趣和魅力。他不仅仅是告诉你“这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告诉你“为什么是这样”,以及“如何去发现”。书中包含了一些关于如何观察昆虫、如何记录数据、甚至如何保护昆虫的小贴士,这些实用的信息对于想要亲身实践的读者来说,无疑是宝贵的财富。我曾经尝试过按照书中提到的方法,在自家的小花园里进行一次简单的昆虫调查,虽然发现的种类不多,但整个过程却充满了新奇和乐趣。这本书让我明白,科学探究并非遥不可及,它就隐藏在我们身边,只需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颗乐于探索的心。这本书所传递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科学精神,一种对未知世界永不停止的好奇心。
评分这本《跟生物学家去探索:斑斓昆虫》确实是一本让人爱不释手的科普读物。作为一个对自然世界充满好奇的人,这本书就像给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微观世界的大门,让我以前所未有的视角去审视那些在我们身边悄然存在却又充满生命力的微小生物。作者杨军用他那生动幽默的笔触,将枯燥的昆虫知识变得鲜活有趣,读起来一点都不会感到乏味。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不同种类昆虫的详细介绍,从它们独特的外形特征、精妙的生存策略,到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都描绘得栩栩如生。书中的插图更是点睛之笔,那些色彩鲜艳、细节丰富的昆虫照片,让我仿佛置身于它们的世界,亲眼目睹它们的每一次蜕变,每一次迁徙。我曾一度认为自己对昆虫的了解仅限于蜻蜓、蝴蝶和蚂蚁,但读完这本书,我才意识到昆虫的世界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和精彩得多。书中提及的许多我从未听过的昆虫,如扁角蛉、竹节虫,它们的伪装能力、生活习性都让我惊叹不已。这本书不仅满足了我对知识的渴望,更激发了我探索大自然的热情,我开始留意身边的每一片叶子,每一朵花,希望能发现更多隐藏其中的小生命。
评分阅读《跟生物学家去探索:斑斓昆虫》的过程,仿佛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生物学探险。作者杨军以一种非常亲切的口吻,带领我们这些“菜鸟”读者,穿越丛林、潜入水底,甚至爬到高高的树冠,去近距离观察那些令人着迷的昆虫。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膜翅目”昆虫的介绍,书中对蜜蜂、蚂蚁等社会性昆虫的群体行为进行了细致的描绘,让我惊叹于它们高度组织化的社会结构和令人佩服的合作精神。那些为了群体生存而牺牲个体利益的行为,不禁让我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深的思考。此外,书中还涉及了一些看似“凶猛”但实际上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掠食性昆虫,比如某些种类的甲虫和螳螂,它们的捕食技巧和生存策略,展现了自然界残酷而又和谐的一面。杨军的文字功底非常了得,他能够用最简练、最形象的语言,将复杂的生物学概念解释得通俗易懂,即使是我这样的非专业人士,也能从中获得极大的乐趣和启发。这本书绝对是青少年乃至成年人了解昆虫世界、培养科学素养的绝佳选择。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编排设计非常贴心,对于像我这样初次接触昆虫科普的读者来说,简直是量身定做。它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大量的专业术语,而是循序渐进,从最常见、最容易观察到的昆虫入手,逐步深入到一些更具特色和研究价值的类群。作者在介绍每一种昆虫时,都会穿插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或者“冷知识”,比如某种昆虫为了躲避天敌而进化出的奇特形态,或是它们之间令人难以置信的共生关系。这些细节让冰冷的科学知识充满了人情味,也让我更容易记住和理解。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不仅介绍了昆虫的“是什么”,还深入探讨了“为什么”,比如它们为什么会在特定的季节出现,它们是如何找到食物的,它们又是如何进行繁殖的。这种追根溯源式的讲解,让我不再满足于表面的认知,而是开始思考昆虫行为背后的生物学原理。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昆虫“伪装术”的章节,那些与环境融为一体的昆虫,它们的生存智慧让我由衷地感到敬佩。这本书让我明白,即使是最小的生物,也拥有着最伟大的生命力。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在视觉呈现上也是极为出色的。高清、精美的昆虫图片,占据了相当大的篇幅,每一张都仿佛一幅精心绘制的艺术品,细节丰富,色彩饱满,将昆虫的斑斓色彩和独特形态展现得淋漓尽致。我经常会停下来,反复欣赏这些图片,从中发现书中文字未能完全传达的奇妙之处。例如,书中对于某种蝴蝶翅膀上鳞粉的描绘,文字描述可能很精彩,但配合上高清图片,那种金属般的光泽和细腻的纹理,才真正令人震撼。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自然界的美丽并不只存在于宏伟的风景,也蕴藏在这些微小的生命之中。而且,图片的质量直接影响了科普的吸引力,对于想要了解昆虫的读者来说,好的图片是第一道门槛,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我甚至会把一些特别喜欢的昆虫图片打印出来,贴在书桌旁,时刻提醒自己,这个世界充满了值得我们去探索的奇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