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时间简史(人人都可以读懂的霍金) (英)霍金

图解时间简史(人人都可以读懂的霍金) (英)霍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霍金 著
图书标签:
  • 物理学
  • 宇宙学
  • 时间
  • 霍金
  • 科普
  • 图解
  • 科学
  • 畅销书
  • 英国
  • 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盛德伟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16495
商品编码:29469700384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3-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图解时间简史(人人都可以读懂的霍金)

定价:49.90元

售价:36.9元,便宜13.0元,折扣73

作者:(英)霍金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3-08-01

ISBN:978755021649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99kg

编辑推荐


简单有趣的《时间简史》,让你瞬间秒懂《星际穿越》,即使你只是个左脑发达的人,看了本书再也不会为“黑洞”“虫洞”“五维”、“时间弯曲”而发愁!“人人都可以读懂的霍金 ”

内容提要


  在霍金的著作中,首先要提到的就是他在1988年出版的代表作《时间简史》,这是一部无可争议的宇宙学著作。此书中,霍金以浅显的语言解读了许多深奥的宇宙问题,如空间和时间的本质。
  时间到底是什么?时间可逆转吗?可以穿越时间隧道去旅行吗?宇宙有没有边缘?宇宙起源于哪里,未来会怎样?……这些问题困住了众多的哲学家和科学家。而在霍金这里,这些难题迎刃而解。他的《时间简史》在科学界、出版界都鼎鼎有名。因为他清晰地解读了宇宙学的很多问题,将高深的理论物理学通俗化,向大众普及。尽管如此,书中的一些复杂概念、逻辑关系还是有些难度,没有物理学基础很难真正读懂,所以说,此书有很大的简化空间。为此,《图解时间简史》对《时间简史》进行了通俗的阐释,增配了大量图片、示意图、图解,为更好地理解霍金的思想提供了捷径,带给你一个人人都可以读懂的霍金!

目录


导读霍金与《时间简史》
1.霍金:有史以来杰出的科学家之一
2.霍金的作品:从《时间简史》到《大设计》
3.量子宇宙论:霍金讲述宇宙的由来

章我们的宇宙
1.与生产生活休戚相关:人类开始关注宇宙
2.种种宇宙模型的出现:古希腊的宇宙观
3.地球是静止的宇宙中心:16世纪前欧洲的地心说
4.以太阳为中心的宇宙模型:哥白尼的日心说
5.地动说被证实:行星运动三大定律
6.宇宙没有中心:布鲁诺的悲剧
7.地球的能量源是太阳:我们居住在太阳系
8.离太阳近的恒星:半人马座的嵝荂
9.宇宙的度量单位:光年
10.望远镜犹如时间机器:我们看到的是宇宙的过去
11.美丽而神秘的天河:无数恒星的集合
12.一个巨大的铁饼:银河系的形状和大小
13.为数众多的旋涡星系:美丽的猎犬座M51
14.仙女座星云在银河系中吗:关于仙女座大星系的争论
15.使用亮度变化的恒星:测量天体的距离
16.仙女座星云在银河系之外:哈勃的发现
17.宇宙广阔无垠:到仙女座星系的距离
18.旋涡星系、椭圆星系和不规则星系:星系的形状
19.错综复杂的星系世界:星系的大小和间距
20.星系聚集成群:星系团和超星系团
21.宇宙空洞的发现:难解的宇宙之谜
22.从照片到CCD:天文学的技术革新
23.向宇宙的尽头探索:宇宙学的发展
24.巧合还是神奇:金字塔的奥秘

第二章相对论:空间和时间
1.爱因斯坦:20世纪的物理学家
2.光速:亘古不变的速度
3.永恒不变:时间与空间
4.空间:一直在找却没有找到的空间
5.爱因斯坦之前的解释:运动中的物体长度会缩小
6.光速不变原理:爱因斯坦的破空之解
7.相对性原理:伽利略提出的相对论
8.四维:时间与空间的集合
9.何谓同时:同时也是相对的
10.钟表变慢:光速恒定带来的奇特现象之一
11.测定值会缩小:光速恒定带来的奇特现象之二
12.验证时间变慢:穿过大气层的中微子流
13.再度相逢时谁更年轻:双子吊诡之谜
14.男孩更年轻:双子吊诡的解答
专题水桶实验:牛顿寻找的空间

第三章膨胀的宇宙
1.世纪大发现:宇宙在膨胀
2.初的观测:斯莱弗的发现
3.光谱分析的应用:光的波长和颜色
4.远去的声音会变低:多普勒效应
5.星系在远离的证明:红移和退行速度
6.天文学的超级:埃德温哈勃
7.越远的星系远离速度越快:哈勃定律
8.为了观测更远的星系:变大的望远镜
9.宇宙没有边界:无边的宇宙
10.宇宙没有中心:我们不在宇宙的中心
11.不断地加速:空间是怎样膨胀的
12.所有的星系重叠在一起:初的宇宙很小
13.宇宙的起源:爆炸性的宇宙
14.地球比宇宙更古老:宇宙的年龄
15.哈勃的错误:两种造父变星
16.以光速远离的星系:人类看不到的宇宙
17.宇宙会永远膨胀吗:宇宙的未来
18.热寂还是大坍塌:宇宙的终结
19.“空荡荡”的宇宙:宇宙的物质
20.暗物质发现的经过:扎维奇的发现

第四章大爆炸、黑洞和宇宙演化
1.宇宙膨胀和光的波长:拉长的光波
2.物质构成的基本单位:原子核和电子
3.原子核的构成:质子和中子
4.制造原子核的能量:汤川秀树的发现
5.热宇宙的物质形态:没有结构的宇宙
6.热平衡下的均匀温度:宇宙开始的状态
7.元素是什么时候生成的:伽莫夫的困扰
8.大爆炸的闪现:氢弹实验和伽莫夫
9.从一到无穷大:宇宙开始的3分钟
10.与大爆炸相对立的理论:稳恒态宇宙模型
11.大爆炸理论的先驱:弗里德曼和勒梅特
12.电话公司发现的电波噪音:大爆炸理论的证据
13.空中交织着各种电磁波:光波的伙伴
14.电波的温度:热辐射
15.电波杂音带来的诺贝尔奖:关于宇宙背景辐射的两次获奖
16.充满整个宇宙的电磁辐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17.原子的形成使宇宙透明化:宇宙放晴
18.宇宙开始的波动:COBE的发现
19.由微小的波动引发的:星系的形成
20.暗物质的重要作用:星系由暗物质的波动产生
21.初形成的天体有多大:初天体的大小之争
22.远的天体类星体:类星体的能量之谜
23.连光也逃不出来的地方:神秘的黑洞
24.类星体的能量之源:活动星系核模型
25.类星体的探索:恒星诞生于类星体
26.大爆炸之父:伽莫夫的生涯

第五章宇宙的开始和未来
1.更细微的宇宙开端:质子和中子是否也会瓦解
2.比质子和中子更小的粒子:物质由夸克构成
3.宇宙间的隐者:中微子
4.反物质哪里去了:磁单极概念的引入
5.大爆炸的又一谜团:磁单极疑难
6.宇宙的势力范围:视界疑难
7.解决诸多疑难:暴胀理论的提出
8.什么是暴胀:暴胀是加速膨胀
9.引起暴胀的原因:与引力相反的作用力
10.恒星、星系的生成:量子波动引起密度波动
11.探寻暴胀的直接证据:重力波背景辐射
12.创造宇宙的时间:普朗克时间
13.取代粒子的小存在:超弦理论
14.十维、十一维的时空:膜宇宙论
15.大爆炸以前宇宙就存在:两种流行的模型
16.未来的宇宙图景:宇宙加速膨胀
17.地球的未来:彗星向地球倾注而来
18.太阳的未来:后变成白矮星
19.星系的未来:恒星从星系中蒸发
20.星系的继续演变:巨大的黑洞

第六章时间箭头
1.时间箭头:时间的单一方向性
2.普遍的物理法则:时间不会从过去流向未来
3.硬币实验:过去和未来的区别
4.时间本质:时间是一种可能性的流逝
5.硬币试验的发现:熵增大法则
6.两种状态:宏观状态与微观状态
7.玻耳兹曼:深受哲学困扰的物理学家
8.不同的时间箭头:宇宙论的时间箭头
专题意识中的时间:我们如何觉察时间
9.时间指向的标志:熵增大与宇宙创始
10.宇宙创始状态:宇宙膨胀与收缩
专题生物赖负熵为:薛定谔与负熵?
11.进化的起源:宇宙的起点
12.彭罗斯的假说:用奇异点区分过去和未来

第七章虫洞和时间旅行
1.真的可能吗:神奇的时间机器
2.封闭的时间轴:时间的特质
3.旋转黑洞:另一种黑洞
4.时光隧道:连接平行宇宙的通道
5.虫洞:连接时间的隧道
6.使用虫洞:时光机器的制造原理
7.宇宙绳:宇宙中的绳状能源群
8.能源的低状态:真空的互相转换
9.缺口:宇宙绳周围的时空
10.使用宇宙绳:制造时光机器
11.保存历史:霍金关于历史保存的假说
12.反粒子:朝过去行走的粒子
13.使用反物质:相对生成与相对消灭
14.答案:回答“时光机器可能吗”
附录一:我们如何感受空间和时间
附录二:不可不知的物理名词

作者介绍


  史蒂芬·霍金,被誉为“在世的的科学家”、“宇宙”、“爱因斯坦之后杰出的思想家、理论物理学家”。1942年,他生于英国牛津。毕业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并获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21岁患上了会使肌肉萎缩的卢伽雷氏症,被禁锢在轮椅上,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1985年,因患肺炎做了穿气管手术,无法说话,只能通过语音合成器来说话。但他的贡献正是在轮椅上的20年做出的,这是真正的*。他在1988年出版的《时间简史》被翻译成40种文字,至今已出售逾2500万册,成为全球畅销的科普著作之一,对人类的观念有深远的影响。

文摘


序言



穿越时空的思辨之旅:从古至今的宇宙认知演变 在浩瀚的宇宙面前,人类的智慧如同星辰中的微光,却从未停止过仰望与求索。这不仅仅是对眼前星空的赞叹,更是对自身存在根源的追问,是对万物运行规律的探寻。本书旨在带领读者踏上一场穿越时空的思辨之旅,回顾人类在认识宇宙过程中留下的辉煌足迹,展现不同文明、不同时代思想家们如何以其独特的视角,构建对宇宙的理解,以及这些理解如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革新。 第一章:远古的星语——神话与早期天文学 在文字尚不发达的时代,人类对头顶的星空充满了敬畏与好奇。那些闪烁的星辰,在古人眼中,是神灵的居所,是命运的指引。不同的文明孕育出了丰富多彩的神话故事,将宇宙的诞生、星辰的运行与人类的命运紧密相连。 古埃及的宇宙观: 尼罗河畔的古埃及人,观察着太阳的东升西落,将太阳神拉视为宇宙的创造者和维持者。他们的宇宙模型,以地平线为界,太阳船在昼夜间穿越天空与冥界,象征着生命的循环与永恒。他们的天文学知识,主要服务于农业和宗教仪式,精密的历法便是其智慧的体现。 古巴比伦的星象学: 幼发拉底河畔的巴比伦人,是早期最杰出的天文学家和占星家。他们记录了大量的星象数据,发现了行星的周期性运动,并将其与人类的命运联系起来,发展出了一套复杂的占星术。他们的宇宙模型,虽然充满神话色彩,但其对天体观测的精确性,为后来的天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古希腊的哲学与几何: 希腊文明,则将对宇宙的认识推向了哲学与数学的理性殿堂。从泰勒斯最早提出“万物皆水”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到毕达哥拉斯学派对数与和谐的崇拜,再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构建的,以地球为中心的,分层级的宇宙模型,都体现了对宇宙秩序与和谐的追求。亚里士多德的“天体永恒不变”、“圆形运动”等思想,更是深刻影响了西方思想界长达千年。 中国古代的宇宙学: 在东方,中国古代的宇宙观同样丰富多元。从“天圆地方”的朴素认知,到阴阳五行学说的宇宙生成理论,再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都展现了古人对宇宙与人关系的独特理解。干支纪年、二十八宿等天文学成就,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这一时期,虽然宇宙的图像与我们今天的认知大相径庭,但正是这些充满想象力与朴素观察的早期探索,播下了人类探索宇宙的种子。 第二章:革命的黎明——哥白尼到牛顿的宇宙新篇章 随着观察工具的进步和数学理论的发展,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开始发生颠覆性的变革。一场由哥白尼发起的“日心说”革命,彻底打破了统治千年的“地心说”宇宙观,将人类的目光从地球中心引向了更广阔的宇宙。 哥白尼的日心说: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勇敢地挑战了古希腊以来的地心说。他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围绕太阳运转。虽然他的理论在当时并未得到普遍接受,但它开启了宇宙研究的新纪元。 第谷的观测与开普勒的定律: 丹麦天文学家第谷,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精确天体观测,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实测数据。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在对第谷数据的分析中,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揭示了行星运动的椭圆轨道和速度变化规律,为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铺平了道路。 伽利略的望远镜与力学: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利用他改进的望远镜,观测到了月球的环形山、木星的卫星、金星的相位变化等,这些观测结果直接支持了日心说,并动摇了亚里士多德的“天体完美”观念。同时,他在力学上的研究,如自由落体定律,为经典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英国物理学家牛顿,集前人智慧之大成,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他解释了行星为何围绕太阳运转,也解释了苹果为何会落地,将天上的运动与地上的运动统一起来,构建了一个精确、和谐、机械的宇宙模型。牛顿力学和万有引力定律,标志着经典物理学的诞生,成为了人类理解宇宙的强大工具。 这一时期,人类从对宇宙的哲学遐想,走向了严谨的科学观测和数学描述,宇宙的宏伟图景开始以一种全新的、可预测的方式展现在人们面前。 第三章:边界的拓展——从相对论到量子力学的宇宙新视野 进入20世纪,物理学迎来了新的革命,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诞生,再次深刻地改变了我们对宇宙的认知,将我们带入了时间和空间不再绝对、粒子行为充满概率的奇妙世界。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揭示了时间、空间、质量和能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著名的质能方程 E=mc²。广义相对论则将引力解释为时空的弯曲,极大地拓展了我们对引力和宇宙结构的理解。黑洞、引力波等概念,都源于广义相对论的预测。 量子力学的奇点: 量子力学,则揭示了微观世界的奇异景象。普朗克提出的能量量子假说,爱因斯坦对光电效应的解释,玻尔的原子模型,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薛定谔的波动方程,都描绘了一个充满概率、不确定性和粒子波二象性的微观世界。量子力学成为了理解原子、分子和基本粒子的基石。 宇宙的膨胀与大爆炸: 哈勃的观测发现,宇宙并非静止不变,而是在不断膨胀。这一发现,与广义相对论的预测相结合,催生了“大爆炸”宇宙模型。该模型认为,宇宙起源于一个密度极高的奇点,并一直在膨胀至今。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更是为大爆炸模型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基本粒子与统一场论的探索: 现代物理学还在不断探索宇宙最基本的组成单元和作用力。标准模型描述了除引力以外的四种基本粒子和三种基本相互作用。科学家们也在不懈努力,试图构建一个能够统一所有基本力(包括引力)的“万有理论”或“统一场论”,以期更全面地理解宇宙的运行机制。 第四章:遥远的星系与未知的奥秘——宇宙探索的当下与未来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从未止步。望远镜的口径越来越大,探测器的精度越来越高,我们的目光也投向了越来越遥远的宇宙深处。 星系的形成与演化: 我们已经知道,宇宙中存在着亿万个星系,它们各自拥有数千亿颗恒星。科学家们正在研究星系的形成机制,以及它们是如何在引力作用下聚集、碰撞、演化的。 黑洞与暗物质、暗能量: 黑洞,作为广义相对论的极端预言,其神秘的引力吞噬着一切,吸引着科学家的目光。而宇宙学观测发现,我们目前所知的普通物质只占宇宙总质能的一小部分,大部分的宇宙被神秘的暗物质和暗能量所占据。它们是什么?它们如何影响宇宙的演化?这些都是当前宇宙学研究中的重大谜团。 系外行星的发现与生命的可能性: 随着天文技术的进步,我们已经发现了成千上万颗围绕其他恒星运行的系外行星。其中一些行星可能位于“宜居带”,具备孕育生命的条件。寻找地外生命,成为了人类探索宇宙的终极目标之一。 宇宙的终极命运: 宇宙最终会如何?是永远膨胀下去,还是最终走向“大挤压”?抑或是经历“大撕裂”?这些都取决于暗能量的性质和宇宙的未来演化。 结语:永恒的求知之旅 从古老的星语到现代的量子理论,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历程,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智慧史诗。每一个时代,都有先驱者们以其非凡的洞察力和勇气,挑战旧有的观念,拓展认知的边界。我们今天的宇宙图景,是无数代人辛勤探索、理性思辨的结晶。 然而,宇宙的奥秘远未被完全揭开。暗物质、暗能量、宇宙的起源与终结、地外生命的存在,依然是等待我们去解答的巨大谜题。这场穿越时空的思辨之旅,将随着人类的不断求知,永不止息。本书,正是希望点燃读者心中对宇宙的好奇之火,激发对未知的好奇心,一同踏上这场充满惊奇与启迪的宇宙探索之旅。

用户评价

评分

最后,我想说的是,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入门读物,更是一本关于如何看待世界、如何思考宇宙的哲学启迪书。它让我明白,我们所处的宇宙是如此宏大和复杂,而人类又是其中如此渺小的一部分。但恰恰是这种渺小,让我们更加珍视当下,更加渴望去了解我们所生存的环境。这本书点燃了我对未知的好奇,也让我对人类智慧的伟大有了更深的认识。我将这本书视为一次精神的洗礼,它让我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重新审视这个我所熟悉又陌生的宇宙。

评分

这本书中关于“时间旅行”的讨论,更是让我大开眼界。虽然目前听起来像是科幻,但霍金通过对相对论的阐述,让我看到了时间旅行在理论上的某些可能性。这让我不禁联想到,在遥远的未来,人类是否真的能够实现时间旅行?如果真的能够实现,那将对我们今天的世界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本书让我开始跳出当下,去思考人类的未来,去畅想那些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场景。这种将科学理论与人类命运相结合的叙述方式,让我感到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宇宙的,更是关于人类自身的。

评分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并没有回避科学研究中的争议和不确定性。霍金以一种坦诚的态度,向我们展示了科学探索的真实面貌——它是一个不断试错、不断修正的过程。他会介绍不同的理论,也会指出它们的局限性。这种真实性,让我觉得这本书更加可靠,也更加值得信赖。它让我明白,即使是伟大的科学家,也并非全知全能,科学的进步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和探索。这种对科学精神的传递,是我在这本书中收获的最宝贵的东西之一。

评分

我尤其喜欢书中对“黑洞”的描述。以往我对黑洞的印象,仅仅是宇宙中一个吞噬一切的巨大漩涡,充满了危险和未知。但通过这本书,我了解到黑洞并非完全“黑”的,它也遵循着物理学的定律,甚至可能隐藏着宇宙演化的重要线索。书中对黑洞视界、奇点等概念的解释,配合着震撼人心的视觉效果,让我对这个宇宙中最神秘的天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甚至开始思考,我们对黑洞的认知,是否也只是冰山一角?宇宙中是否还存在着我们尚未发现的、更奇特的天体和现象?这种对未知的好奇心,被这本书彻底点燃了。

评分

一本封面设计大胆而充满想象力的书,立刻就抓住了我的眼球。那深邃的宇宙背景,点缀着若隐若现的星系和行星,配合着标志性的“时间简史”几个字,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宇宙的宏大与神秘。翻开扉页,作者的名字——史蒂芬·霍金,更是给我一种莫名的敬畏感,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他的思想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恒星,照亮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边界。我一直对浩瀚的宇宙充满好奇,但专业的科学书籍往往晦涩难懂,让我望而却步。而这本《图解时间简史》,光是“人人都可以读懂”这几个字,就足以让我燃起探索的希望。我期待它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配合精美的插图,为我揭开宇宙的奥秘,让我不再只是仰望星空,而是能真正理解其中的一些原理和故事。这本书的出现,不仅仅是一次阅读的开始,更像是一次与宇宙对话的邀请,我迫不及待地想要踏上这段奇妙的旅程。

评分

我一直认为,阅读一本优秀的科普读物,应该能够点燃我对科学的热情,而不是熄灭它。这本《图解时间简史》无疑做到了这一点。它用生动的语言,将那些原本高高在上的科学理论,变成了触手可及的知识。每一个插图,每一张图表,都仿佛是我探索宇宙过程中的得力助手,帮助我理解那些复杂的概念。我甚至会把书中的一些图画临摹下来,反复琢磨,试图从中找到更多的信息和灵感。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是一种智力与感官的双重享受。

评分

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思考。读完关于宇宙大爆炸的章节,我不再仅仅是知道“宇宙是从一个点爆炸开来的”,而是开始思考“那个点是什么?爆炸的原因是什么?在此之前又是什么?”这些看似“无解”的问题,恰恰是科学探索的动力所在。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科学的边界是不断拓展的,我们对宇宙的认知,也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它鼓励我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去接纳新的理论,去质疑已有的观念,去享受探索未知的过程。这种思维方式的培养,比单纯记住几个科学名词更为重要。

评分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不自觉地开始重新审视许多曾经习以为常的观念。例如,关于时间的概念。我们总以为时间是线性的,一去不复返,但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时间更深层次的含义,它可能与空间交织,甚至可能存在不同的维度。这种思维上的颠覆,让我感到既兴奋又有些许不安,仿佛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认知领域。霍金的叙述方式,非常巧妙地平衡了科学的严谨性和大众的理解力。他没有回避那些核心的科学理论,但却用最贴近生活、最易于理解的比喻来解释它们。比如,当他谈到量子力学时,他可能会用一些日常生活中“不确定性”的例子来类比,让我们更容易把握其中的精髓。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方式,让我觉得学习科学不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而是一种充满乐趣的探索。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一开始就以一种极具亲和力的方式展现在我面前。它没有上来就抛出复杂的物理公式和天文学术语,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娓娓道来。从最基础的宇宙起源,到恒星的诞生与死亡,再到黑洞的神秘面纱,每一个概念都被拆解得清晰明了。图文并茂的设计是这本书最大的亮点之一,那些精美的插画,不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理解抽象概念的绝佳辅助。想象一下,当我在阅读关于宇宙膨胀的章节时,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宇宙如同一个不断膨胀的气球,星系如同气球上的点点,它们之间的距离在不断拉远。这种形象化的表达,让原本遥不可及的科学原理,变得触手可及。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参与到对宇宙的探索过程中。每一个章节的结尾,都给我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仿佛又点亮了一盏通往宇宙深处的小路。

评分

在阅读这本书的某个章节时,我被书中对于“多重宇宙”的设想深深吸引。虽然这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里的情节,但书中却用严谨的科学逻辑来解释其可能性。想象一下,在宇宙之外,还存在着无数个平行宇宙,它们可能拥有不同的物理常数,甚至不同的生命形式。这种宏大的想象空间,让我感到自己的渺小,同时也让我对生命的意义和宇宙的本质有了更深的思考。这本书成功地将我从一个被动的观察者,变成了一个主动的思考者,让我开始去探索那些关于存在、关于现实的终极问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