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英对照】读名著,学英语---汤姆叔叔的小屋
:25元
作者:(美)斯托夫人(Stowe,H.B.) 著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日期:2013-9-1
ISBN:9787553433400
字数:200000
页码:21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暂无相关内容
目录
部(Part 1)
Chapter 1 章
Chapter 2 第二章
Chapter 3 第三章
Chapter 4 第四章
Chapter 5 第五章
Chapter 6 第六章
Chapter 7 第七章
第二部(Part 2)
Chapter 1 章
Chapter 2 第二章
Chapter 3 第三章
Chapter 4 第四章
Chapter 5 第五章
Chapter 6 第六章
内容提要
本书讲述了一位美国黑人奴隶,在惨无人道的奴隶制的压迫下艰难的生活终死去的故事。一经出版就犹如平地一声震雷,震撼了美国社会,从而使得美国南北矛盾日趋尖锐,促使了废奴运动的发展以及美国南北战争的爆发。
文摘
暂无相关内容
作者介绍
美国作家。l811年出生于北美一个牧师家庭。斯托夫人生活的年代,废奴制问题正成为美国进步舆论的中心议题,许多的美国作家都站在废奴的一边,为解放黑奴而呼吁。斯托夫人便是其中杰出的一位。1850年,斯托夫人随丈夫迁至缅因州,那里关于反奴隶制的讨论使她无比激动,于是利用空闲时间写出了《汤姆叔叔的小屋》,于l852年出版,使她一举成名。
《汤姆叔叔的小屋》发表的头一年里,在美国本土便销售了30万册。在南北战争爆发的初期,当林肯接见斯托夫人时,曾说道:“你就是那位引发了一场大战的小妇人。”后来,这句话为众多作家竟相引用。
我必须提到这本书在文本选择上的独到眼光。选择这样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经典名著进行改编和翻译,本身就具备了极高的教育价值。名著往往是语言的宝库,它汇集了特定时代最精炼、最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范式。通过阅读这样的作品,我们接触到的不仅是简单的日常会话,而是更丰富、更具张力的文学语言。我发现,很多在现代英语中已经比较少见的、但依然保持着强大表现力的词汇和句式,都在书中得到了很好的保留和展现。这对于那些希望将自己的英语水平从“日常交流”提升到“高级理解和表达”层次的学习者来说,无疑是提供了绝佳的跳板。它拓宽了我的词汇广度,更重要的是,它训练了我的“语感深度”,让我开始欣赏语言本身的韵律和力量。
评分从整体使用体验来看,这本书的“耐读性”和“复习价值”非常高,远超一般快餐式的英语读物。我不是那种读完一遍就束之高阁的人,这本书我已经带在身边反复翻阅了几个月,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感悟和收获。初读时,我可能更关注情节和基本理解;二读时,我会开始对比译文,分析原文的句法结构;到了三读,我甚至会尝试脱离中文,只看英文,并大声朗读,模仿其中的语调。这种螺旋式上升的学习路径,正是高效语言习得的关键。它成功地将“阅读”从一个被动的接收信息的过程,转化为了一个主动的、多层次的语言解构与重构的过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的平台和工具,让读者能够根据自己的不同学习阶段,反复使用、持续进步,这才是真正高品质的学习材料的体现。
评分作为一名英语学习者,我最看重的是学习材料的实用性和系统性,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扎实。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双语对照,更像是一个结构化的学习工具包。我惊喜地发现,在章节结束后,它似乎还暗含了一些对重点词汇和复杂长难句的精炼总结,虽然没有大张旗鼓地标榜为“词汇表”或“语法点”,但那些被巧妙穿插的解析,精准地指出了哪些是需要重点关注的语言现象。例如,书中对一些过去完成时态或者虚拟语气在特定场景下的用法解析,就比教科书上的抽象定义来得更生动、更具象化。这种将语言知识点“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故事情节中的编排方式,让枯燥的语法记忆变得有趣起来。它鼓励读者主动去观察、去比较,从阅读的实践中提炼出学习方法,这比死记硬背有效得多。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的非常吸引人,封面色彩搭配得既古典又耐看,字体选择也很有品味,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一本用心制作的读物。内页的纸张质感上佳,厚实而不失柔韧性,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这对于需要反复研读的经典名著来说,简直是太贴心了。更值得称赞的是它的开本设计,拿在手里分量适中,无论是放在书包里携带还是在家中书桌上摊开阅读,都非常舒适。我特别留意了它的排版细节,中英文字体的间距和行距处理得恰到好处,左侧英文原著与右侧中文译文的对照阅读体验非常流畅,没有那种生硬的拼凑感,使得阅读的节奏感可以自由切换,极大地提升了学习效率。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体现了出版方对读者体验的重视,让人在接触这本书的第一时间就产生了强烈的亲近感和信赖感,感觉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摆在书架上也是一种享受。
评分我尝试用这本书进行了一次“沉浸式”的英语学习实验,效果出乎意料地好。以往阅读经典时,遇到生词总是需要频繁地查阅工具书,打断了情节的连贯性。然而,这本双语对照的设计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当我专注于英文段落时,如果遇到不确定的词汇或复杂的句式,视线稍微向下或向右一瞥,中文释义和更自然的语境就立刻呈现出来,这种即时的反馈机制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挫败感。特别是对于一些文学色彩浓厚、用词比较古老的表达方式,中文的精准翻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它帮助我理解了英文文本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作者的真实意图,而不是停留在字面意思的猜测上。这种“即时翻译+深度理解”的模式,让我在不知不觉中消化了大量的词汇和地道的表达,感觉自己的语感正在被潜移默化地重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