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电子显微技术与应用 |
| 作者 | 徐柏森杨静 |
| 定价 | 40.00元 |
| 出版社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564170912 |
| 出版日期 | 2017-05-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徐柏森、杨静编*的这本《电子显微技术与应用》结合科学前沿的发展动态,对当今的电镜技术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介绍了编者们在电镜技术研究中的创新技术、技术和标准技术等成果。 本书与其它电镜书籍的区别在于侧重显微新技术在资源再生利用和生物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它既可供从事电镜工作的专业人员和有关人员参考,也可满足于农林、化工、医学等高等院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学习需要。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章 绪论 节 纳米科技 第二节 光学透镜成像原理 第三节 电子显微镜的产生和发展 第四节 电子显微镜的种类与特点 第五节 电子显微技术的应用与拓展第二章 电镜的基本概念 节 计量单位 第二节 分辨率 第三节 放大倍数 第四节 电镜的照明源 第五节 电子透镜 第六节 像差 第七节 电磁透镜的场深和焦深 第八节 电子束和样品的相互作用第三章 透射式电子显微镜 节 概述 第二节 电子光学系统 第三节 真空系统 第四节 电气控制系统 第五节 透射电镜的成像机理第四章 扫描电子显微镜 节 概述 第二节 扫描电镜的结构和原理 第三节 扫描电镜的成像机理 第四节 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其应用第五章 扫描透射电镜 节 概述 第二节 扫描透射电镜的结构和原理 第三节 扫描透射电镜的优点 第四节 扫描透射电镜的缺点第六章 扫描隧道显微镜 节 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第二节 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第三节 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应用优势第七章 X射线显微分析 节 X-射线显微分析的原理 第二节 X-射线显微分析仪 第三节 X-射线显微分析方式及应用 第四节 EMlEDS在生物材料上的应用第八章 电镜的维护、修理和升级改造 节 镜筒的维护 第二节 真空系统的维护 第三节 电子线路及电源检查 第四节 电镜的升级改造技术第九章 电镜技术的相关与标准技术 节 电镜技术的相关 第二节 电镜标准技术第十章 开展电镜技术工作的要求 节 电镜的选择 第二节 电镜的主要辅助设备 第三节 电镜的可选配件 第四节 电镜室的环境要求 第五节 电镜工作者的条件 第六节 电镜实验室的管理第十一章 透射电镜样品制备技术 节 超薄切片技术 第二节 负染色技术 第三节 金属投影技术 第四节 复型技术第十二章 扫描电镜样品的制备技术 节 扫描电镜样品的标准和类别 第二节 扫描电镜生物样品的制备程序 第三节 组织导电技术 第四节 样品的割断技术第十三章 微波辐射快速制样技术 节 微波辐射快速制样技术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微波辐射在生物样品上的应用第十四章 生物电镜样品的制备新技术 节 木材超薄切片制备技术 第二节 石化花粉的超薄切片制备技术 第三节 风化木材的聚乙二醇包埋技术 第四节 纤维横断面扫描电镜样品的制备技术 第五节 木材立方体的制样技术 第六节 生物活性纤维素的扫描电镜样品制备技术 第七节 天然色素的扫描电镜样品制备技术 第八节 胸腺细胞电镜样品的快速制备技术 第九节 叶绿素扫描电镜样品制备技术 第十节 纸张横断面的扫描电镜样品制备技术 第十一节 细菌侵染植物体的扫描电镜制样技术 第十二节 柳树叶能谱样品的制备技术第十五章 冷冻制样技术 节 冷冻原理和方法 第二节 冷冻超薄切片 第三节 冷冻断裂技术 第四节 安全注意事项第十六章 电镜细胞化学技术 节 电镜酶细胞化学技术 第二节 电镜酶细胞化学的常规操作 第三节 简介冷冻电镜细胞化学技术 第四节 其他生化物质的细胞化学技术第十七章 电镜免疫细胞化学技术 节 免疫学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免疫电镜技术的基本程序 第三节 免疫电镜技术的应用第十八章 电镜放射自显影技术 节 放射自显影技术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电镜放射自显影技术的样品制备 第三节 电镜放射自显影的图像分析 第四节 放射性的防护第十九章 电镜技术在生物大分子研究上的应用 节 电镜生物大分子技术研究概况 第二节 蛋白质电镜技术 第三节 核酸电镜技术第二十章 细胞的超微结构与功能 节 细胞 第二节 细胞的超微结构 第三节 细胞内含物第二十一章 电镜观察中的注意事项 节 观察内容的初步判断 第二节 放大倍数的正确使用 第三节 突出重点,关注全局 第四节 细胞生长变化和病理变异的形态区别 第五节 人工损伤和假象识别第二十二章 电镜胶片摄影技术 节 电镜的摄影技术 第二节 底片和相纸的选择 第三节 底片的冲洗 第四节 底片的减薄、加厚和清洁 第五节 电镜照片的洗印与放大 第六节 翻拍技术与幻灯片的制作附录1 常用试剂的配制附录2 电镜常用的危险性试剂附录3 英汉名词对照附录4 电子显微图像参考文献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充满了科技感,深邃的蓝色背景上,一个抽象的电子束图案若隐若现,仿佛预示着即将展开的微观世界探索之旅。拿到手里,厚重感十足,纸张的触感也很扎实,散发着淡淡的油墨香,让人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我一直对微观世界的奥秘充满好奇,特别是那些肉眼无法企及的精妙结构,这本书的标题立刻就吸引了我,让我觉得它能够满足我一直以来的求知欲。虽然我并不是专业的科研人员,但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像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去了解那些隐藏在物质表面之下,塑造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微观世界的奇妙之处。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电子显微镜本身就是一项伟大的发明,能够突破光学衍射极限,让我们看到前所未有的细节。这本书如果能深入浅出地介绍其工作原理,并辅以丰富的图例,那将是对我而言一次非常宝贵的学习经历。我尤其期待它能讲解一些有趣的案例,比如晶体结构的排列,或者生物细胞的内部构造,这些都是我一直以来在科普读物中津津乐道的,希望这本书能带来更专业的视角和更深入的解读。
评分作为一名对艺术和设计有一定追求的人,我常常会在一些极具美感的自然形态和人造结构中寻找灵感。当得知这本书涉及到“电子显微技术与应用”时,我立刻联想到了微观世界的独特美学。我相信,在极小的尺度下,物质的形态往往会呈现出超乎想象的秩序和规律,而这些“秩序”本身就蕴含着一种原始而纯粹的美感。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科学知识的传达,也能将电子显微镜下所捕捉到的那些令人惊叹的微观图像呈现出来。想象一下,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纹理、昆虫翅膀上鳞粉的排列、甚至金属材料的晶格结构,在电子显微镜下都可能展现出令人目眩神迷的几何图案和微妙的光影变化。如果这本书能够巧妙地将科学原理与艺术审美相结合,用高质量的显微图像来展示微观世界的视觉魅力,那么它将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是一本能够启发我创作灵感的艺术宝典。我期待它能够用最直观、最震撼的方式,让我感受到“小”中见大的哲学意味。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感到惊喜的书。拿到它的时候,我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只是觉得“电子显微技术”这个名字听起来挺酷的,大概会介绍一些高科技设备之类的。结果翻开之后,我发现它远不止于此。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引人入胜,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着我穿梭于肉眼看不见的微观领域。它没有使用过于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清晰的逻辑,将复杂的科学原理娓娓道来。我尤其喜欢它在介绍各种显微技术时,都会穿插一些实际应用案例,比如在材料科学领域,如何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材料的形貌和结构,从而设计出性能更优异的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如何利用它来研究病毒的结构,帮助科学家们开发抗病毒药物。这些真实世界的应用,让我深刻体会到这项技术的重要性,也让我对未来科技的发展充满了期待。这本书的排版也十分用心,大量的精美图片和图表,极大地增强了可读性,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书中介绍的内容,也为我提供了一个视觉上的盛宴。
评分我是一名对新兴科技领域充满好奇心的普通市民,平日里会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前沿科技的发展。我一直觉得,像“电子显微技术”这样高深的领域,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可能距离生活太遥远了,难以理解和体会。但是,当看到这本书的标题时,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冲动,想要去了解一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更加生活化、更加贴近我们日常的方式来介绍电子显微技术。比如,它是否在我们生活中使用的某种材料、某种产品、或者解决的某个社会问题中发挥了作用?它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环境问题,比如微塑料的污染?它又如何为我们研发更安全、更健康的食品提供保障?我更希望这本书能够解答我的一些疑问,比如,电子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是否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类比来理解?它的发展趋势又会是怎样的?这本书如果能够帮助我打破科学的壁垒,让我觉得这些“高大上”的技术并不神秘,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它将是一本非常成功的科普读物,能够真正做到“科技惠民”。
评分我是一位对科学发展史感兴趣的读者,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技术进步如何一步步推动人类认知的边界。从早期的光学显微镜,到如今的电子显微技术,每一次技术的飞跃都带来了对世界的全新认识。这本书能够系统地梳理出电子显微技术的发展脉络,介绍其关键的突破点和里程碑式的发明,这对我来说意义重大。我很好奇,在历史上,是哪些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智慧,最终将我们带入了如此微观的世界?又是经历了多少次的失败和尝试,才有了今天我们所见的精密仪器?书中如果能够穿插一些历史故事,讲述那些默默奉献的科学家们的故事,那将更加增添阅读的趣味性。同时,我也希望能看到不同类型的电子显微镜,比如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它们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是什么?在不同的研究领域,又分别有哪些代表性的应用?这本书的标题暗示了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我期待它能为我揭示一个更加立体和完整的电子显微技术图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