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PCB电流与信号完整性设计
定价:49.00元
作者:(美)布鲁克斯,丁扣宝,韩雁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6-01
ISBN:978711149997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着重物理概念,避免复杂的数学推导,阐述了基本电路的电流源、电流造成的信号完整性问题,以及如何解决串扰和电磁干扰问题。主要内容包括:温度、PCB传输线、反射、耦合电流、功率分配、趋肤效应、介电损耗和通孔等,并给出了每个常见问题的实用设计方案。本书适合作为电子与通信工程及其相关专业的教材。对于从事集成电路设计、系统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来说也是一本很好的参考书。
目录
出版者的话
译者序
前言
部分 电流的性质
章 电子和电荷
1.1 电子流
1.2 原子结构
1.3 绝缘体
1.4 电荷场
1.5 磁场
1.6 驱动电流的力
1.7 电压与电流
1.8 电流方向
1.9 半导体空流
第2章 基本的电流概念
2.1 电流类型
2.2 传播速度
2.3 电路的时序问题
2.4 电流的度量
2.5 测量技术
2.6 热、噪声和电流阈值
第3章 基本的电流定律
3.1 电流在回路中流动
3.2 回路中的电流处处恒定
3.3 欧姆定律
3.4 基尔霍夫定律
3.5 基尔霍夫第二定律
第二部分 基本电路中电流的流动
第4章 电阻电路
4.1 电阻率
4.2 电阻的电流和相位
4.3 串联电阻
4.4 并联电阻
4.5 功率和能量
4.6 电阻分压器
第5章 电抗电路:电容器和电容
5.1 电容的性质
5.2 电容的定义
5.3 电流'通过'电容器
5.4 AC电流'通过'电容器
5.5 位移电流
5.6 电容的欧姆定律
5.7 容抗与频率的关系图
5.8 电容的相移
5.9 电容器的组合形式
5.10 电容器功耗
5.11 电容公式
第6章 电抗电路:电感器和电感
6.1 电感的性质
6.2 电感的定义
6.3 DC电流'通过'电感器
6.4 AC电流'通过'电感器
6.5 电感的欧姆定律
6.6 感抗与频率的关系图
6.7 电感相移
6.8 电感器的组合形式
6.9 电感器功耗
6.10 电感的一般公式
6.11 趋肤效应
第7章 电抗电路:谐振
7.1 串联谐振
7.2 并联谐振
第8章 阻抗
8.1 阻抗的含义
8.2 阻抗的大小
8.3 阻抗相位
8.4 串联RLC电路示例
8.5 并联RLC电路示例
8.6 功率因数
8.7 谐振时的RLC电路
8.8 谐振点附近R的影响
8.9 阻抗的组合形式
第9章 实际元件和寄生效应
9.1 电阻器
9.2 电感器
9.3 电容器
9.4 元件间的耦合
9.5 自谐振
0章 时间常数和滤波器
10.1 RC时间常数
10.2 L/R时间常数
10.3 RC滤波器
10.4 品质因数Q
1章 变压器
11.1 磁场回顾
11.2 耦合效率-铁心
11.3 耦合效率-频率限制
11.4 耦合效应-匝数比
11.5 电流和阻抗比
11.6 变压器损失和效率
11.7 绕组极性:楞次定律
2章 差分电流
12.1 概念
12.2 一些说明
12.3 差模和共模(奇模和偶模)
12.4 模式转移或转换
3章 半导体
13.1 电子壳层回顾
13.2 半导体掺杂
13.3 半导体二极管结
13.4 齐纳二极管
13.5 通过二极管的电流
13.6 双极晶体管
13.7 场效应晶体管
第三部分 电压源和电流源
4章 电压源和电流源
14.1 基本电压源和电流源
14.2 理想电压源和电流源
14.3 等效电路
第四部分 电路板上的电流
5章 电流在电路板上的流动
15.1 信号电流
15.2 电源电流
15.3 返回电流
6章 电流和走线温度
16.1 基本概念
16.2 历史背景
16.3 各种关系
16.4 熔断电流
7章 电流反射
17.1 一个命题
17.2 基本问题
17.3 临界长度
17.4 传输线
17.5 终端
17.6 反射系数
17.7 耦合影响阻抗的方式
17.8 电流如何流动
17.9 差分电流如何流动
8章 耦合电流/EMI/串扰
18.1 基本概念
18.2 天线
18.3 EMI
18.4 串扰
9章 电流分布和旁路电容
19.1 问题的本质
19.2 传统方法
19.3 电源分布阻抗方法
19.4 采用哪种方法
第20章 随频率变化的电阻和有损传输线
20.1 趋肤效应
20.2 介质损耗
20.3 传输线损耗
第21章 电流和过孔
21.1 过孔功耗
21.2 过孔电感
21.3 过孔特征阻抗
21.4 过孔内的反射
21.5 盲孔和埋孔
第22章 电流和信号完整性
22.1 历史视角
22.2 PCB设计规则
22.3 差分走线设计规则
22.4 过孔设计规则
22.5 相信这些设计规则的原因
附录A 电流和麦克斯韦
附录B 眼图
附录C 电路板的消亡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简洁却又不失专业感。我一直对PCB设计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处理复杂电路时,对电流和信号完整性的理解至关重要。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这本书的内容,但从其书名和作者的知名度来看,我对其内容充满了期待。特别是“PCB电流与信号完整性设计”这个主题,是当前电子产品小型化、高性能化趋势下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套系统性的理论框架,并辅以大量的实例和实操指导,帮助读者理解电流分布、信号耦合、阻抗匹配、EMI/EMC等核心概念,并掌握相应的分析和优化方法。我相信,一本好的技术书籍不仅能传授知识,更能激发读者的思考和创新能力,我期待这本书能成为我PCB设计之路上的良师益友。
评分在翻阅这本书的目录和封面时,我被它所涵盖的深度和广度所吸引。作为一个初学者,我一直为PCB设计中的信号完整性问题感到头疼,常常在实际操作中遇到各种难以解释的现象。这本书的书名直接点明了核心问题,让我看到了解决这些困境的希望。我特别关注书中是否会深入讲解高速信号传输的原理,比如时域和频域的分析方法,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布局布线来抑制反射、串扰和振铃。此外,我对书中关于电源完整性的论述也很感兴趣,毕竟稳定可靠的电源是所有电路正常工作的基石。如果这本书能够结合最新的EDA工具和设计流程,提供一些实用的技巧和最佳实践,那将是极大的帮助。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清晰易懂的语言,避免过于晦涩的理论,让像我这样的初学者也能循序渐进地掌握这些复杂的概念。
评分我一直认为,PCB设计不仅仅是画图,更是对物理规律的深刻理解和巧妙运用。尤其是在处理高频信号和高密度电路时,信号的完整性与电流的合理分配是决定产品成败的关键。这本书的书名直接切中了这一核心痛点,这让我对它寄予厚望。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阐述诸如信号耦合、阻抗控制、差分信号设计、电源去耦等一系列重要的信号完整性设计原则,并给出具体的计算公式和设计指南。同时,对于电流分布方面,我也希望它能涉及如何通过合理的布线和过孔设计,减小电流密度,避免热点产生,以及如何处理地弹效应和电源噪声等问题。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实际的设计案例,分析常见的信号完整性失效模式及其规避方法,那就更加完美了。
评分作为一名硬件工程师,我深知在现代电子产品设计中,PCB设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尤其是在追求高性能和小型化的过程中,信号完整性和电流分布的优化变得尤为关键。这本书的书名“PCB电流与信号完整性设计”恰好触及了我的专业需求。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高速信号传输中的各种挑战,例如反射、串扰、时序抖动等,并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够详细讲解电流的分布规律,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PCB布局布线来确保电源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避免出现电磁干扰(EMI)和电磁兼容性(EMC)问题。如果书中能包含一些实用的设计工具的使用指导,以及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的案例分析,那将是极大的福利,能帮助我更好地应对实际工作中的复杂问题。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在我的意料之中,因为当前电子行业的飞速发展对PCB设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特别是随着集成电路的性能不断提升,信号传输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信号完整性问题变得尤为突出。作为一名资深的PCB工程师,我深知在实际项目中,如何有效控制电流分布和保证信号完整性,直接关系到产品的稳定性和性能。因此,一本能够系统性地梳理和讲解这些关键技术的书籍,对于行业内的从业人员来说,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前沿的分析工具和仿真方法,以及一些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的优化策略。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加深读者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