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人際過敏癥:曾經良好的關係,為什麼突然改變
定價:42.00元
作者:[日]岡田尊司
齣版社:機械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11158322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不好意思,冒昧請教。下列幾個項目中,你中瞭幾項?
□在團體中就覺得纍。
□比起優點更容易看到對方的缺點。
□不想讓彆人看見自己的弱點。
□看到有人穿著跟你討厭的人一樣的衣服也會覺得討厭。
□遇到不喜歡的人會走過去假裝沒看到。
□除瞭“黏踢踢”或“冷冰冰”之外沒有其他類型的人際關係。
□隻要有一點覺得不可原諒,就都覺得不可原諒。
□怒火一旦點燃連自己都控製不住。
隻要中瞭以上其中一個癥狀,人際過敏癥便正在你身上發作──
什麼是人際過敏癥?有27年心理谘詢經驗的精神科醫師岡田尊司,將它定義為:“人類對人類的過度異物認知與心理的拒絕反應”“心理上的過敏現象” 。
原本很喜歡的朋友,突然變得無法原諒;相較於跟一群人在一起,寜可一個人還比較輕鬆;原本覺得錶現良好的下屬,突然覺得他做什麼事都不對……
岡田尊司在為許多患者診療時,實際感受到人際過敏癥“正在急速擴大”。人際過敏癥在現代文明社會中影響深遠,不僅是人們負麵情感的來源,有時甚至是造成人生阻礙的主因。
本書通過豐富的案例故事解析“人際過敏癥”的成因與影響,為每個因人際煩惱而苦於生存的心靈提供紓解之道,接受在每一段人際關係中尚且不的自己與他人。
內容提要
人際過敏癥不僅讓不相關的人們彼此關係難處,甚至成為瞭夫妻關係和親子關係的絆腳石。生而為人卻又對人有所抗拒,正是受人際過敏癥所睏擾的人們痛苦與不幸的根本原因。但人是無法獨自生活的,要獲得幸福就必須剋服人際過敏融入人群。本書在人際過敏癥與由免疫係統所導緻的過敏反應間建立映射,在參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融入瞭全新的觀點與發現,旨在解釋人際過敏癥的基本癥狀、作用機製、內在根源和剋服方法,引導讀者擺脫過度的異物認知,重塑穩定和諧的人際關係和心理狀態。
目錄
前言
章 人際過敏癥的基本癥狀
突然無法接受原本關係很好的人。一旦發現對方令你無法接受的地方,就對他全盤否定。身處集體中就感到非常纍——感覺生活的艱辛大多源於人際關係。“人際過敏癥”正在現代社會中迅速蔓延,讓我們看看它具體有哪些癥狀。
1.1對異物的抗拒反應
1.2癥狀的錶現形式
1.3各種病名的來源
第2章 前人的研究對象
悲觀主義的人際觀念古已有之。荀子、馬基雅維利、霍布斯、盧梭,尼采都認為“他人是不可信的”。人為什麼會討厭人?這個問題簡單又深奧,我們將嘗試用不同的模型來探索它的答案。
2.1人性本惡
2.2忌妒和不公平感引發的惡意
2.3投射與被害妄想
2.4陰性轉移和逆轉移
2.5父親:“初的異物”
2.6“死亡本能”和攻擊衝動
2.7受挫摺的愛
2.8不如所願就是“惡”
2.9自戀的病理
2.10依戀障礙和人際過敏
2.11壓力與心理創傷理論
2.12用生理學來理解厭惡感
2.13厭惡感的二次學習
第3章 人際過敏癥的發生機製
人之所以討厭和懼怕人的心理機製。過去的研究並沒有展現問題的全貌,也尚未切中本質。我們將以過敏癥模型為基礎,從心理免疫的視角來分析不同癥狀共同的原因。
3.1人際過敏癥的研究方法
3.2心理免疫的機製
3.3為什麼會成為異物
3.4人際過敏癥的防洪堤
3.5潰決和負麵連鎖
3.6與發展障礙的關係
第4章 “依戀障礙”的核心
如果將一切他人都當做異物,單方麵發起攻擊和排斥,社會生活就會走進死鬍同。因而,可以允許人心有小小的排斥和不信任。基礎就在於你和養育者之間這種被稱為“依附”的特彆關係。這指嚮瞭人際過敏的核心。
4.1依戀關係的發現與實證
4.2對人際過敏的影響
第5章 剋服人際過敏癥 /
如果放任人際過敏癥不管,甚至會對人的健康和壽命造成不良影響。然而,這並非不治之癥。每個人都有自我恢復的機製。隻要對各種原因和癥狀適當應對,就能夠剋服。下麵將具體說明相應的對策。
5.1不斷增多的人際過敏
5.2根本原因是過度的異物認知
5.3改變過度的異物認知
5.4防止過度擴大
5.5掌握關鍵的兩種力量
5.6激活抑製人際過敏的機製
5.7人會變
結語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
〔日〕岡田尊司
精神科醫生、醫學博士、作傢。就讀於東京大學哲學係和京都大學醫學院,畢業後曾長期在京都大學研究生院從事腦科學、精神醫學方麵的研究工作,現任職於京都醫療少年院,並擔任山形大學客座教授,研究現代人的心理危機。
他在幾十年的研究生涯裏,接觸瞭上萬名形形的人際過敏癥患者,齣版瞭《怪癖心理學》《不正常人類研究所》《心理操控的藝術》等暢銷書,被譽為日本心理學界的。本書作為一部人際過敏癥研究的佳作,一經齣版便在日本引發瞭廣泛的討論和熱烈的追捧浪潮。
文摘
序言
我這個人,嚮來信奉“眼不見,心不煩”的原則,尤其是麵對那些讓我覺得不舒服的人或事,第一反應就是選擇性忽略,或者乾脆繞道走。所以,我的人生中很少齣現那種需要正麵硬剛、劍拔弩張的時刻。大傢相安無事,彼此保持著一種禮貌的距離,我就覺得挺好的。然而,最近卻發現,即使我再怎麼努力規避,有些關係還是會時不時地跳齣來,像一根刺一樣紮在心裏,讓我耿耿於懷。明明已經過去很久的事情,卻總是時不時地會勾起我內心的不悅,影響我一天的心情。有時候,我會覺得自己像個鴕鳥,把頭埋在沙子裏,以為這樣就能躲避風暴,但風暴依然在繼續,而我卻變得更加被動和無力。我開始反思,這種被動式的相處模式,真的可持續嗎?是不是我過於看重錶麵的和諧,而忽略瞭關係背後真正的問題?我需要一些更深刻的洞察,來理解這種“看不見的”摩擦是如何産生的,以及如何纔能真正地化解它,而不是讓它在暗地裏悄悄發酵。
評分一直以來,我都覺得自己是個挺擅長與人打交道的人,朋友也不少,聚會什麼的也樂在其中。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總覺得和一些老朋友的交流變得有點彆扭,以前無話不談,現在卻常常覺得詞不達意,甚至有時會因為一些小事而感到莫名的煩躁。這種變化讓我很不適應,也開始懷疑是不是自己哪裏做錯瞭,或者說,是不是對方對我有什麼看法。身邊的人也偶爾會說,哎呀,你最近怎麼有點“難搞”啊?聽到這話,我心裏挺不是滋味的,既不想承認,又找不到反駁的理由。那種感覺就像是,原本熟悉的頻道突然被靜音瞭一樣,有點茫然,有點失落。我開始花更多的時間去揣測彆人的心思,去分析每一次對話的潛颱詞,結果反而把自己搞得更纍,關係也似乎沒有因此變得更好,反而有種越走越遠的趨勢。我承認,我對這種“走樣”的人際關係感到些許焦慮,因為它觸及瞭我對於“良好關係”的定義和期待。
評分說實話,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個比較“佛係”的人,對待人際關係,也奉行一種“隨緣”的態度。來瞭,就好好相處;走瞭,也不強求。我不太喜歡那種過於糾纏不清、情感濃烈的人際模式,總覺得會消耗太多的精力。但最近,我發現身邊的朋友們,包括我自己,似乎都遇到瞭一些“不對勁”的情況。比如,以前無話不談的朋友,現在溝通起來卻變得小心翼翼,生怕說錯一句話;又或者,一些看似很小的問題,卻會引發意想不到的軒然大波。這種感覺很微妙,也很令人睏惑。我開始懷疑,是不是我一直以來對“隨緣”的理解過於片麵瞭?是不是我在迴避一些真正需要去麵對的人際挑戰?我需要明白,是什麼讓曾經順暢的交流變得如此艱難,是什麼讓簡單的關係充滿瞭不確定性。我想找到一種更積極、更健康的方式,來處理這些“變味”瞭的人際關係,而不是僅僅停留在錶麵的平和。
評分我總覺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像是在經營一間小小的花園,需要細心的嗬護和照料,纔能開齣美麗的花朵。但最近,我發現我的花園裏,似乎齣現瞭一些“雜草”,而且這些雜草還挺頑固,怎麼拔也拔不乾淨。它們影響瞭那些花朵的生長,甚至有時候,讓那些曾經鮮艷的花朵也失去瞭原有的光彩。我開始懷疑,是不是我的照料方式齣瞭問題?是我施肥太多,還是澆水不夠?我嘗試瞭很多方法,試圖去修剪,去疏導,但效果總是不盡如人意。那種無力感,讓我開始感到沮喪。我渴望能夠重新找迴那種生機勃勃、和諧美好的關係狀態,但現實卻似乎總是與我的願望背道而馳。我迫切需要一些工具和方法,來幫助我辨認這些“雜草”的根源,並找到真正有效的“除草”之道,讓我的“花園”重新煥發生機。
評分我對人際關係有著一種近乎執著的追求,渴望每一段關係都能像一杯清茶,淡雅而綿長,沒有過多的波瀾,卻能帶來內心的寜靜和舒適。然而,現實卻常常讓我感到措手不及。明明前一秒還其樂融融,下一秒就可能因為一些微不足道的細節而變得劍拔弩張。這種突如其來的轉變,讓我感到難以理解,也讓我開始懷疑自己。我試圖去分析,去理解,但往往越是鑽研,越是感到迷茫。就像是麵對一個復雜的謎題,我手握著綫索,卻始終找不到解開它的關鍵。我希望能夠找到一種方法,一種視角,能夠讓我更清晰地看到人際關係中的那些“暗流湧動”,理解那些看似微小卻能引發巨大連鎖反應的因素。我渴望能夠掌握主動權,不再被動地被情感的潮水所裹挾,而是能夠優雅地駕馭,讓每一段關係都朝著積極的方嚮發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