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卫星导航定位与抗干扰技术
定价:58.00元
作者:陈军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121291500
字数:
页码:26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实用性强,对于从事导航、导航对抗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及科技人员非常有帮助,是一本很值得向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和高等院校推荐的专业书籍和教学参考书。
导航定位技术产生的效能以及在民用和军用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导航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卫星导航干扰及抗干扰的研究已成为各国关注的热点。本书立足于导航定位与抗干扰技术,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一本非常有实际指导和借鉴意义的技术专著。
内容提要
卫星导航定位在社会生活和军事领域的作用日益显著,从日常的定位到军事的制导均离不开导航。随着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应用领域和环境的日益复杂化,其抗干扰技术也成为相关研究和应用的焦点。本书重点关注卫星导航定位的基本原理和抗干扰技术,全书内容丰富,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导航定位的概念、卫星导航系统的组成和发展、卫星信号的捕获跟踪技术、卫星导航系统的干扰与抗干扰技术,以及导航和定位在各领域的应用。
目录
目 录
章 绪论 1
1.1 导航概述 1
1.1.1 导航的定义 1
1.1.2 导航的作用 1
1.1.3 导航与定位的关系 2
1.2 导航定位技术发展概况 2
1.2.1 导航定位技术的早期起源 2
1.2.2 航海时代的导航 5
1.2.3 导航定位技术的近代发展 8
1.2.4 卫星导航系统的兴起 12
1.2.5 现代卫星导航系统 13
1.3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抗干扰技术概况 15
1.3.1 抗干扰卫星发射技术 16
1.3.2 抗干扰接收技术 16
1.3.3 伪卫星法 18
1.3.4 其他抗干扰技术 18
参考文献 19
第2章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21
2.1 GNSS频谱分配问题 21
2.1.1 全球频谱分配 21
2.1.2 美国的频率分配 22
2.1.3 欧洲的频率分配 23
2.1.4 频率分配问题的协商 24
2.2 导航卫星系统构成 25
2.2.1 空间部分 25
2.2.2 地面部分 30
2.2.3 用户部分 33
2.3 GNSS基础参数 35
2.3.1 位置参数 35
2.3.2 信号相关参数 38
2.4 GNSS现状 40
2.4.1 GPS 40
2.4.2 GLONASS 43
2.4.3 Galileo 46
2.4.4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48
2.4.5 各系统的总结和比较 48
参考文献 51
第3章 卫星信号的捕获与跟踪 53
3.1 发射部分 53
3.1.1 简介 53
3.1.2 码的结构及生成 55
3.1.3 信号的结构及生成 58
3.2 信号的调整 59
3.2.1 下变频 60
3.2.2 镜像频率 61
3.2.3 采样 62
3.3 接收机结构 67
3.3.1 信号捕获存在的问题 68
3.3.2 提高卫星信号功率电平的方法 71
3.3.3 接收机无线电结构 71
3.3.4 DLL和PLL 74
参考文献 79
第4章 导航解算技术 81
4.1 地球坐标系及其转换 81
4.1.1 常用坐标系 81
4.1.2 我国坐标系 93
4.2 时间系统 96
4.2.1 世界时系统 96
4.2.2 原子时系统 99
4.2.3 力学时系统 99
4.2.4 协调世界时 100
4.2.5 GPS时 100
4.2.6 GLONASS时 101
4.2.7 北斗时 101
4.3 PVT解的计算 102
4.3.1 三边测量的基本原理 102
4.3.2 坐标系 103
4.3.3 球面交叉法 104
4.3.4 双曲面分析模型 108
4.3.5 与到达角相关的数学计算 110
4.3.6 小二乘法 112
4.3.7 速度的计算 113
4.3.8 时间的计算 114
4.4 卫星位置计算 115
4.5 误差的量化估计 116
4.6 伪距误差对计算定位的影响 118
4.7 卫星与接收机几何分布的影响(DOP的概念) 119
4.8 互用性与完好性 121
4.8.1 互用性 121
4.8.2 完好性 122
4.9 多径对导航解的影响 123
参考文献 128
第5章 软件接收机技术 130
5.1 软件接收机的基本概念 130
5.2 软件接收机硬件设计 131
5.2.1 天线 131
5.2.2 射频增益 131
5.2.3 信号采集 132
5.3 软件接收机设计中关键参数的计算 133
5.3.1 信号传输时间 133
5.3.2 用户位置处的信号强度 133
5.3.3 多普勒频移 134
5.3.4 多普勒频率的平均变化率 136
5.3.5 多普勒频率的大变化率 136
5.3.6 由于用户加速度而产生的多普勒频率变化速率 136
5.4 软件接收机关键模块软件化 137
5.4.1 GPS信号捕获模块 137
5.4.2 GPS信号跟踪模块 145
5.4.3 导航电文获取模块 149
5.4.4 卫星位置计算模块 154
5.4.5 伪距计算模块 161
5.4.6 用户位置计算模块 164
参考文献 166
第6章 卫星导航系统中的干扰技术 168
6.1 卫星导航系统的脆弱性 168
6.1.1 卫星信号发射功率 168
6.1.2 抗干扰容限 169
6.1.3 卫星信号码元和载波 169
6.1.4 其他弱点 169
6.2 潜在干扰 170
6.2.1 潜在干扰概述 170
6.2.2 MSS对GPS接收机的干扰分析 170
6.3 人为干扰 173
6.3.1 干扰技术体制 173
6.3.2 干扰途径 175
6.3.3 对GPS接收机的干扰装备 176
6.4 压制干扰效果分析 177
6.4.1 压制干扰对GPS信号的影响 177
6.4.2 干扰样式对干扰效果的影响 180
参考文献 185
第7章 卫星导航系统中的抗干扰技术 187
7.1 卫星导航系统抗干扰技术概述 187
7.2 自适应调零天线抗干扰技术 190
7.2.1 自适应调零天线原理 190
7.2.2 自适应调零天线常用的佳加权系数准则 192
7.2.3 典型自适应调零算法 195
7.3 卫星导航/INS组合导航抗干扰技术 207
7.3.1 卫星导航/INS组合导航工作原理 208
7.3.2 卫星导航/INS组合导航抗干扰能力分析 216
7.3.3 组合导航抗干扰能力仿真分析 220
7.3.4 惯导精度对抗干扰影响分析 222
7.4 GPS接收机的抗干扰技术 223
7.4.1 射频干扰检测技术 225
7.4.2 前端滤波技术 225
7.4.3 码/载波跟踪环技术 226
7.4.4 窄带干扰处理技术 228
7.4.5 天线抗干扰技术 228
参考文献 229
第8章 卫星导航与定位技术的应用 231
8.1 传统应用 231
8.1.1 军用海事应用 231
8.1.2 初的商业海事应用 232
8.1.3 海事导航 232
8.1.4 时间相关应用 233
8.1.5 测地学 234
8.1.6 土木工程 234
8.1.7 其他陆基应用 235
8.2 个人应用 236
8.2.1 汽车导航(引导和服务) 237
8.2.2 旅行信息系统 238
8.2.3 室内引导应用 238
8.2.4 基于位置的服务 238
8.3 科学应用 241
8.3.1 大气科学 241
8.3.2 构造地质学和地震学 242
8.3.3 自然科学 243
8.4 公共监管应用 243
8.4.1 与完好性有关的应用 243
8.4.2 服刑人员管理 243
参考文献 244
作者介绍
陈军,1993年07月~1997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63880部队技术部助工; 1997年12月~2001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63880部队技术部工程师; 2001年12月至今,中国人民解放军63880部队技术部高级工程师。
文摘
序言
坦白说,这本书的难度是偏高的,它绝对不是给“零基础小白”准备的入门读物。在讨论到接收机端的信号处理部分时,例如涉及卡尔曼滤波器的迭代优化和非线性问题的处理时,需要读者具备扎实的概率论和线性代数基础。我个人就不得不时不时地回头翻看几年前的数学教材来巩固知识点。但是,正是这种挑战性,才让它充满了价值。它就像一个严苛的导师,逼迫着读者不断地走出舒适区,去掌握那些真正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核心技术。对于已经在相关领域工作几年,希望从“会用”升级到“精通”的工程师或者研究生来说,这本书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深度和广度。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看待导航信号和干扰问题的视角都变得更加立体和成熟了,不再满足于表面的解决方案,而是开始追溯问题的根源。这本书绝对是值得反复研读的工具书和参考手册。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印刷质量也绝对是值得称赞的。要知道,技术书籍,尤其是涉及大量公式和图表的理工科著作,如果排版混乱,阅读体验会直线下降。但这本书的字体选择适中,段落间距合理,关键公式和重要的定义都用粗体或不同的颜色进行了强调,使得阅读疲劳感大大降低。我记得有一次,我熬夜研读关于时间同步误差的模型那一章,本来很担心会因为长时间阅读而注意力分散,但精美的图表和清晰的层次结构,保证了我能持续保持专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中的参考文献部分做得非常详尽和规范,很多关键结论都有明确的原始出处标注,这对于我后续想进行更深入的文献调研,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可以说,这本书在“阅读体验设计”上,也体现了极高的专业水准,这点很多同类书籍都未能做到位。
评分我是一个对新技术发展史特别感兴趣的人。这本书在追溯卫星导航技术发展脉络时,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历史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它不是简单地罗列不同系统的发展时间线,而是非常深入地分析了每一个关键技术节点背后的地缘政治、技术瓶颈以及需求驱动。例如,书中对不同国家导航系统(如GPS、GLONASS、北斗)在设计哲学上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这种跨文化的视角让我对全球导航格局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更难得的是,它在谈论未来发展趋势时,并没有陷入盲目乐观的窠臼,而是审慎地指出了当前多模融合、量子导航等前沿领域面临的巨大挑战。这种既肯定成就又保持批判性思维的写作态度,非常符合我这种追求深度思考的读者的口味。阅读过程中,我仿佛在和一位博学多闻的行业老兵进行一场高水平的学术对话。
评分说实话,我刚开始接触这个领域时,感觉那些算法和数学模型简直是天书,各种矩阵运算和误差分析看得我头昏脑涨。但是,当我开始啃这本书的进阶章节时,发现了一个惊喜。作者在讲解抗干扰技术,特别是针对欺骗和噪声干扰的部分,使用了非常直观的类比和图形化的解释。比如,在描述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时,书中不仅仅给了公式,还配上了非常精妙的二维示意图,将“零陷”的形成过程生动地展示出来。这对于我这种更偏向工程实践的读者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我立刻尝试着将书中的一个滤波算法应用到我手头的仿真数据中,发现效果立竿见影。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没有停留在“是什么”的层面,而是深入到“为什么会这样”和“我们如何改进”的层面去探讨问题,这种深入骨髓的剖析,让理论不再是枯燥的符号,而是解决实际工程难题的有力工具。它的实战价值远超我的预期。
评分这本书刚拿到手的时候,我就被它的厚度和精美的装帧吸引住了。封面设计得非常大气,那种深邃的蓝色调让人联想到浩瀚的星空,很符合卫星导航的主题。迫不及待地翻开第一章,作者的叙述风格极其严谨,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授在娓娓道来,每一个概念的引入都循序渐进,逻辑链条清晰得让人几乎不需要停下来查阅背景知识。我尤其欣赏它在基础理论部分的处理,例如对经典坐标系转换的详尽推导,那些公式的推导过程,我感觉作者是真正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思考,把每一步的难点都提前预判并进行了细致的讲解。不仅仅是理论的罗列,书中还穿插了许多实际应用案例的背景介绍,比如城市峡谷效应下信号的衰减机制分析,这些都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读完前几章,我对整个卫星导航系统的框架有了非常宏观且深入的理解,这为后续深入学习更复杂的技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整体感觉这本书的学术深度和广度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绝非市面上那些流于表面的科普读物可比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