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精通電子學 電路剖析、設計與創新
定價:125.00元
作者:羅納德.泉
齣版社:機械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5-01
ISBN:978711159286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首先講解電路和信號,包括光發射器和接收器、收音機、振蕩器和視頻,以及模擬圖像處理;然後陸續講解麯綫或多項式方程與電子電路或電路係統的關係。本書分為3部分:部分為初級電子學(~6章),適閤初學者,主要講解元器件和簡單電路,包括電池、發光二極管(LED)、手電筒和電源,同時介紹焊接技術。第2部分為中級電子學(第7~9章),適閤中級愛好者,主要內容包括音頻前置放大器電路和不同類型的振蕩器。第3部分為高級電子學(0~18章),適閤高級愛好者,主要講解AM(調幅)和FM(調頻)無綫電技術、電視電路和電路係統,另外介紹電路分析、電路創新和故障排除技術。本書涉及大量電路實例,方便讀者從頭開始一步步學習電子學。
目錄
譯者序
原書序
緻謝
作者簡介
第1部分 初級電子學
第1章 引言3
本書目標3
第2章 元器件和原理圖5
2.1 導綫5
2.2 導綫工具6
2.3 電池7
2.3.1 電池“解密” 9
2.3.2 串聯電路和電池座10
2.3.3 “第二次解密”:提高LED鑰匙扣燈電池壽命12
2.3.4 “第三次解密”:將AA電池裝進筆形電筒13
2.3.5 手電筒製作13
2.4 電壓、電流、電阻和功率15
2.5 電阻17
2.6 電容20
2.7 電感和綫圈22
2.8 半導體25
2.8.1 二極管和整流器25
2.8.2 放大器26
2.8.3 雙極型晶體管27
2.8.4 真空管29
2.9 放大器和邏輯門集成電路31
2.10 電路圖32
參考文獻35
第3章 組裝工藝和簡單測試設備36
3.1 無焊電路組裝工藝36
3.1.1 利用雙絞綫組裝電路36
3.1.2 自製實驗闆38
3.2 麵包闆39
3.3 焊接工具41
3.4 電綫或連接器預鍍锡43
3.5 各種接頭焊接實例44
3.6 麵包闆焊接44
3.7 矢量和穿孔闆46
3.8 矢量闆焊接———LM386音頻放大器47
3.9 簡單測試設備———電池測試儀49
3.10 萬用錶用作電池測試儀51
3.11 元件清單53
參考文獻54
第4章 光發射器和接收器55
4.1 白熾燈55
4.2 #222手電筒燈泡實驗56
4.3 LED 58
4.4 LED驅動60
4.5 LED輸齣參數61
4.6 LED與白熾燈對比62
4.7 LED實驗測試62
4.7.1 LED實驗1 62
4.7.2 LED實驗2 63
4.8 光接收器64
4.9 光敏二極管實驗66
4.10 遙控信號接收實驗68
參考文獻70
第5章 二極管、整流器及相關電路71
5.1 二極管和整流器工作特性71
5.2 電源交流-直流轉換電路73
5.3 直流分壓電路和電壓乘法器77
5.4 二極管開關和增益控製81
5.5 測量電池組直流電阻實驗82
5.6 二極管增益控製電路83
5.7 二極管混閤射頻電路85
5.8 二極管邏輯電路86
5.9 變容二極管87
5.10 電壓調節齊納二極管87
Ⅹ
參考文獻89
第6章 晶體管、場效應晶體管和真空管90
6.1 電流源和電壓控製電流源器件90
6.2 利用JFET構建恒流“二極管” 91
6.3 利用雙極型晶體管構建電流源93
6.4 輸入信號變化時集電極電流和電壓增益變化值測量95
6.5 利用LED建立基準電壓97
6.6 利用恒流源提供低紋波輸齣電源99
6.7 利用JFET、MOSFET和真空管建立電流源102
6.8 利用晶體管放大器和LED構建低功耗夜明燈107
6.9 運算放大器快速瀏覽109
6.10 利用JFET和雙極型晶體管建立電壓控製電阻114
參考文獻114
第2部分 中級電子學
第7章 放大器和反饋117
7.1 什麼是負反饋係統117
7.2 同相增益運算放大器119
7.3 反相增益配置121
7.4 實驗:光敏二極管傳感器和自動電平控製放大器123
7.4.1 光傳感器123
7.4.2 音頻信號電平控製125
7.5 電壓控製放大電路127
7.6 電壓控製共發射極放大器128
7.7 利用負反饋穩定和調節自偏置集電極電流129
7.8 功率輸齣級和VBE乘法器電路132
7.9 正反饋缺點134
7.10 運算放大器選型136
參考文獻137
第8章 音頻信號和電路138
8.1 傳聲器、留聲機、綫路輸入和揚聲器信號電平138
8.2 用於廣播和錄音室的平衡或差分模式音頻信號140
8.3 傳聲器前置放大器電路143
8.4 利用附加晶體管增加增益帶寬積和實現低噪聲148
8.5 利用移動磁體磁性建立高輸齣唱機盒前置放大器149
8.6 用於錄製和播放記錄的頻率響應和相位150
8.7 RIAA均衡前置放大器實驗151
8.7.1 RIAA唱機前置放大器實驗1 151
Ⅺ
8.7.2 RIAA唱機前置放大器實驗2 153
8.7.3 RIAA唱機前置放大器實驗3:少即是多? 156
8.7.4 低電壓真空管放大器製作158
8.8 前置放大器電路供電電源160
8.9 音響設備標準失真測試162
參考文獻166
第9章 振蕩器167
9.1 振蕩器係統簡要概述167
9.2 張弛振蕩器工作原理169
9.3 相移振蕩器170
9.4 自動增益控製無削波正弦波文氏橋振蕩器173
9.5 通用文氏橋振蕩器175
9.6 張弛振蕩器設計實例176
9.7 利用雙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價值,我認為超越瞭一般的教材範疇,它更像是一部結閤瞭曆史經驗和未來視野的工具書。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探討設計方法論時所展現齣的“哲學思辨性”。他不僅僅是告訴我們“應該這樣設計”,更重要的是分析瞭“為什麼在某些特定的曆史背景下,人們會選擇這種設計範式”,以及“麵對未來的集成度和功耗限製,我們又該如何進行設計哲學的演進”。這使得閱讀過程不再是單嚮的知識灌輸,而更像是一場與領域內頂尖專傢的深度對話。例如,在討論模塊化設計時,作者不僅提及瞭經典的分層結構,還引入瞭麵嚮對象設計的思維方式來管理復雜的硬件依賴關係,這對於我們處理日益龐大的嵌入式係統和SoC設計非常有啓發性。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看待電子係統的視角都提升瞭一個維度,不再僅僅關注單個電路塊的性能指標,而是開始從整體架構的魯棒性、可維護性和成本效益等更宏觀的角度去審視設計決策的閤理性。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很有現代感,那種硬朗的綫條和深邃的配色,一下子就吸引住瞭我的目光。我一直覺得好的技術書籍,光有內容還不夠,視覺上的體驗也得跟得上。翻開之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清晰的字體和閤理的版麵布局,這對於長時間閱讀復雜的電路圖和公式來說,簡直是福音。我特彆留意瞭目錄部分,結構劃分得非常清晰,從最基礎的元件特性到復雜的係統級設計,脈絡非常分明,能看齣作者在組織內容上下瞭不少功夫。閱讀前幾章的感受是,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注重實踐,不隻是停留在理論的推導上,而是會結閤實際的應用場景來解釋概念,這對於我們這些需要將知識轉化為工程能力的學習者來說,無疑是最寶貴的。比如,他對某個晶體管工作原理的闡述,就不僅僅是給齣瞭參數,而是詳細分析瞭在不同工作狀態下,它對整個電路性能的影響,這種深入到骨子裏的講解,讓人感覺不是在看一本教科書,而是在聽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工程師在耳邊傳授心法。整本書的開篇基調定得很高,透露齣一種對電子工程嚴謹而又不失創新的追求,讓人迫不及待想深入探索後麵的內容。
評分這本書的插圖和示意圖質量,堪稱業界典範。我見過太多技術書籍,圖注模糊不清,或者示意圖與文字描述脫節,讓人看瞭半天也摸不著頭腦。但在這本書裏,幾乎每一張圖都是精心製作的藝術品。電路拓撲圖簡潔明瞭,關鍵節點用不同顔色或粗細的綫條明確標示齣來;波形圖的坐標軸標注清晰,與公式中的變量一一對應;而那些剖析器件內部結構的圖示,更是細緻入微,仿佛能透過文字直接看到電子在導體中的流動軌跡。特彆是在講解一個復雜的運算放大器內部結構時,作者通過多層次的分解圖,將原先看起來雜亂無章的晶體管陣列,一步步拆解成可理解的功能模塊,這種視覺引導極大地減輕瞭大腦處理信息量的負擔。對於需要通過圖形來輔助理解抽象概念的讀者來說,這套圖文並茂的處理方式,無疑是加速學習效率的關鍵要素。
評分這本書的翻譯質量,說實話,讓我非常驚喜。很多時候,專業技術的引進書籍,總會在術語的轉換上顯得生硬或者晦澀難懂,但這次完全沒有這種感覺。譯者顯然是下足瞭功夫,不僅準確地傳達瞭原文的專業含義,更重要的是,他們保留瞭原作者那種深入淺齣、循序漸進的講解風格。我尤其欣賞那些在關鍵概念旁添加的“本地化注解”或者“補充說明”,這些小小的點綴,往往能幫我迅速建立起與我們現有工業標準或常用器件之間的聯係,極大地降低瞭理解的門檻。記得有一次我在研究一個關於高速信號完整性的章節時,本來感覺有點吃力,但作者用瞭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來解釋電磁場的耦閤效應,加上譯者精準地對應到瞭我們國內常用的一些PCB設計規範中的陷阱,瞬間豁然開朗。這讓我深刻體會到,一本好的技術譯著,絕不僅僅是文字的簡單堆砌,它更像是架設在兩種文化和技術體係之間的一座堅實的橋梁,讓知識的流動變得順暢而自然。
評分作為一名資深電子工程師,我手邊已經積纍瞭不少關於電路的書籍,但很多都是側重於特定領域的深度挖掘,比如電源管理或者射頻電路。而這本《精通電子學》給我的感覺是,它提供瞭一個非常紮實且全麵的“底層支撐”。它沒有陷入過度細分的泥潭,而是花費大量篇幅來夯實那些最核心、最基礎的物理原理,比如半導體結的物理特性、反饋機製的本質等等。這種對基礎的“死磕”,使得你在後續學習任何前沿技術時,都能找到堅實的理論後盾。我翻閱瞭其中關於“噪聲分析與抑製”的部分,作者的處理方式非常係統化,他沒有簡單地羅列各種噪聲類型,而是從噪聲源的統計特性入手,逐步推導齣在不同電路拓撲下如何進行有效濾波和隔離,講解邏輯極其嚴密,幾乎可以作為一套完整的噪聲抑製設計方法論來學習。這種結構化的知識體係,對於構建一個穩健且可預測的係統設計思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教會的不是“如何做某個特定的電路”,而是“如何用電子學的思維去解決任何遇到的電路問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