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北京市社区体育设施现状与发展研究 | 
| 作者 | 刘欣葵,谭善勇 | 
| 定价 | 38.00元 | 
| 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 ISBN | 9787513625609 | 
| 出版日期 | 2014-04-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中华体育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发展体育的物质基础在于基本的体育设施建设。党在十四届六中全会公报《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有物质保证。没有必要的物质保证, 精神文明建设的许多任务就难以落实。”文件中还明确要求, 必须增大精神文明建设的投资。因此, 加强城市生活社区体育设施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本书从北京城市发展与北京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回顾与展望入手,对外社区体育设施现状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北京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现状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和细致的研究,分析提出了目前北京市社区体育设施以及可享用的体育设施建设的基本特点、问题及对策建议。 | 
| 作者简介 | |
| 刘欣葵,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香港浸会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首都环境建设委员会特聘专家,北京市西城区顾问。主要著作有《首都体制下的北京规划建设管理》《北京城市规划建设管理60年》《城市规划管理制度与法规》《北京——从传统古都到中国式世界城市》。主要研究领域为城市规划、城市管理。 谭善勇,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专家,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理事,北京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北京城市管理学会理事,北京城市发展研究院院务委员等。出版的部分专著和教材有《城市化与中国经济增长研究》(即将出版)《房地产传媒运营理论与实践》《城市经济学》《城市管理概论》《城市管理学》《房地产经济学》《城市房地产投资分析》等。主要研究领域为城市与区域经济、房地产经济与管理。 | 
| 目录 | |
| 篇社区体育设施概述及外情况 章社区体育设施综述 1.1社区体育、社区体育设施 1.2外社区体育设施发展概况 1.3加强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的意义 第2章北京城市社区体育建设回顾与展望 2.1北京城市社区体育建设的背景 2.2北京努力建设国际体育中心城市的实践 2.3北京城市体育设施建设情况回顾 2.4北京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管理的积极探索 2.5北京市近期加强群众性体育设施建设情况 2.6北京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发展不均衡的原因分析 2.7北京城市社区体育建设与社区体育服务展望 第3章外社区体育设施发展现状 3.1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的标准与管理经验 3.2国外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的标准与管理经验 第2篇北京市居住区配套体育设施现状调研分析 第4章北京市居住区体育配套设施的总体情况 4.1北京市居住区配套体育设施调查范围方法 4.2居住区配套体育设施总体情况 4.3体育配套设施千人指标情况 4.4北京市居住区体育配套设施经营情况 第5章北京市居住区体育配套设施区域和类型情况比较 5.1区域情况比较 5.2三种类型居住区情况比较 第6章北京市居住区体育配套设施总体评价及案例分析 6.1北京市居住区体育设施总体评价 6.2北京居住区体育设施配套典型案例 第7章北京市居住区体育设施存在问题及相关建议 7.1居住区体育设施管理中存在问题分析 7.2改进居住区体育配套设施的相关建议 第3篇北京市城市社区可享用体育设施现状调研分析 第8章北京市城市社区可享用体育设施总体情况 8.1北京市城市社区可享用体育设施调查说明 8.2调查范围内社区可享用体育设施的总体情况 第9章社区可享用体育设施的分区县比较分析 9.1西城区46个社区可享用体育设施分析 9.2石景山区38个社区可享用体育设施分析 9.3房山区14个社区现实可享用体育设施比较分析 9.4通州区21个社区现实可享用体育设施比较分析 9.5延庆县5个社区可享用体育设施分析 9.6五区县可享用体育设施的比较分析 0章社区体育设施配建方案 10.1社区体育设施配建意愿分析 10.2社区体育设施配建标准及社区评级研究 10.3社区体育设施配建的原则和方式附录 附录1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模及标准 附录2北京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设计指标(2006年) 附录3石景山区新建改建居住区公共服务和市政基础 配套设施建设管理暂行办法 附录4顺义区居住小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有关规定(试行) 附录5社区可享用体育设施调查表1——基本信息调查表 附录6社区可享用体育设施调查表2——街道与社区居委会 所属体育设施调查表 附录7社区可享用体育设施调查表3——居住区配套建设体育设施调查表 附录8社区可享用体育设施调查表4——社区及周边公共体育设施调查表 附录9社区可享用体育设施调查表5——社区体育设施配建意愿调查表 附录10社区可享用体育设施调查表6——社区体育设施配建方案表 参考文献 重要术语索引表 地名索引表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最近一直在关注关于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改善的议题,偶然看到了这本书的介绍,感觉它触及了一个非常重要但又常常被忽略的方面——社区体育设施。我们都知道,体育是强身健体的重要途径,而社区体育设施的普及程度和质量,直接关系到普通市民能否便捷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我经常在公园里看到一些简单的健身器材,但很多时候都显得零散且不够系统。这本书,从“现状”和“发展”两个角度去切入,让我觉得它一定是对这个领域做了深入的探索。我猜测,它可能会详细分析当前北京市社区体育设施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比如分布是否合理?数量是否充足?设施类型是否多样化?是否存在“重城轻乡”或者“重南轻北”的情况?等等。更重要的是,它可能还会提出一些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发展策略,比如如何结合城市规划,科学布局体育设施;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提升设施的使用效率和智能化水平;如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多元化的投资和管理模式;如何根据不同年龄、不同群体,提供个性化的体育服务等等。这本书的内容,对于理解我们身边的城市是如何在细节上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非常有参考价值。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非常学术,但仔细想想,它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所在的城市,特别是近几年来,大家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越来越强烈,到处都能看到健身房、运动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反观社区层面,虽然也有一些小小的健身角,但总感觉有些“鸡肋”。要么就是设备老旧,要么就是空间狭窄,根本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所以,这本书的出现,我觉得非常有价值。它就像一面镜子,能让我们看到社区体育设施的真实面貌,找出其中的不足之处。我特别好奇作者是如何进行“现状研究”的,是做了大量的实地调研?还是收集了海量的数据?我很期待书中能揭示出一些我们普通民众不易察觉的深层问题。同时,“发展研究”部分更是关键,它应该会给出一些前瞻性的思考和建议,比如如何规划和建设新的设施,如何更好地运营和管理现有的设施,甚至是如何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进来,共同推动社区体育的发展。我个人认为,社区体育设施的完善,不仅关乎个人的健康,更关乎整个社区的活力和居民的幸福感,这本书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条可行的路径。
评分从书名来看,《北京市社区体育设施现状与发展研究》似乎是一本偏向学术研究的著作,但其关注的主题——社区体育设施,却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常常思考,为什么很多社区的体育设施总是显得有些“鸡肋”,要么设备陈旧,要么数量不足,要么根本不适合特定人群的使用。这本书的出现,正好可以填补这方面的认知空白。我猜测,它很可能对北京市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社区体育设施进行了细致的调研和梳理,揭示出当前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比如场地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不高,专业管理人才的缺乏,以及居民参与度和满意度的问题等等。更吸引我的是“发展研究”部分,我非常期待书中能提出一些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或许它会探讨如何通过政策引导,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社区体育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如何利用智能化技术,提升设施的使用体验和管理效率?又或者,如何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社区体育服务体系,让体育真正融入到居民的日常生活之中?这本书的内容,对于我们理解城市精细化治理的逻辑,以及如何让公共服务更贴近民生,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评分作为一个长期居住在城市,又热爱运动的普通市民,这本书的书名《北京市社区体育设施现状与发展研究》深深吸引了我。我平时下班后,经常会去家附近的公园或者一些简易的运动场地活动一下,但说实话,很多时候都觉得不够尽兴。要么是场地太小,人太多;要么是设备太单一,玩不了几样。这本书的出现,让我觉得终于有人在认真思考这个问题了。我非常想知道,它具体分析了北京哪些区域的社区体育设施情况?是否存在一些普遍性的困境,比如资金投入不足、场地维护困难、管理机制不完善等等?我期待书中能给出一些真实的数据和案例,让我能更直观地了解现状。而“发展研究”部分,更是我关注的重点。我希望它能提出一些真正能够落到实处的建议,比如如何利用闲置的公共空间改造为运动场地?如何鼓励年轻人参与到社区体育的管理和运营中来?如何让社区体育设施的设计更人性化、更智能化,从而吸引更多人愿意来使用?这本书,我觉得不仅仅是写给相关部门看的,更是写给我们这些普通市民的,它能帮助我们认识到自己所处的环境,并可能激发我们参与到改善社区体育设施的行动中来。
评分这本书我前两天刚在网上看到的,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细读,只是大概翻了一下目录和简介,但光看书名《北京市社区体育设施现状与发展研究》,我就觉得它非常有现实意义。我们社区里虽然有些简单的健身器材,但说实话,很多时候都闲置着,要么是维护不好,要么就是不适合我们老年人的需求。我常常想,为什么不能建一些更专业的、更有趣的设施呢?比如,如果能有专门的乒乓球室,或者几个干净的羽毛球场地,甚至是一些适合康复锻炼的器械,那对我们老百姓来说,简直是天大的福音。这本书既然是研究现状和发展,我想它肯定会深入剖析当前存在的问题,比如场地不足、分布不均、管理不善等等,并且很有可能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这对我来说非常有启发。我特别期待看到书中关于“发展”的部分,希望它能描绘出一个更美好的未来,让我们的社区体育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也能真正促进全民健身的普及。我本人就是社区的常客,对这方面的事情非常关心,所以这本书对我来说,简直就是“量身定做”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