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通信防雷技術手冊-(精裝版)
定價:49.00元
作者:劉裕成,韓誌強
齣版社:人民郵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4-01
ISBN:9787115452955
字數:
頁碼:121
版次:0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性:本專業講述通信行業防雷知識的實操手冊。
作者參與起草瞭多項行業電源技術的規範的製訂,並於2012年被中國防雷質量協會評選為“中國防雷影響力人物傑齣貢獻人員”,內容規範。
實用性:闡述通信防雷的理論依據和工程技術,包括各種通信局站和設備的防雷技術設計內容,理論結閤實際,實用性強,通俗易懂。
內容提要
通信防雷主要采用“避”和“抗”兩種方法,避就是盡量避開雷擊,抗主要是提高設施和設備的抗雷擊能力。本書是作者的實戰經驗總結,作者認為防雷技術還是基於電磁場和電工理論,因此本書也著重於防雷基礎理論知識,並基於此闡述瞭通信係統的防雷技術,包括直擊雷的防護、感應雷的防護、接地技術、綫路的防雷、通信中心(局)的防雷、無綫基站的防雷等。
目錄
章 雷電産生及其參數
第2章 雷電如何對通信設備造成危害
第3章 雷擊防護技術簡介
第4章 直擊雷的防護
4.1 雷擊分區
4.2 雷擊保護的分級
4.3 通信大樓的直擊雷防護係統
4.4 地電位升的防護
4.5 電位分布不均的防護
4.6 空間電磁感應的防護
4.7 跨步電壓的防護
4.8 接觸電壓的防護
第5章 感應雷擊的防護
第6章 接地技術
6.1 接地電阻
6.2 接地電阻的計算
6.3 地網的主要結構
6.4 降低接地電阻的措施
6.5 接地電阻的測量
第7章 電源防雷及避雷器
第8章 信號綫防雷及避雷器
第9章 通信綫路的防雷
9.1 電纜通信綫路的直擊雷防護
9.2 電纜通信綫路的感應雷擊防護
9.3 光縴通信綫路的直擊雷防護
0章 通信中心(局)的防雷
10.1 直擊雷防護
10.2 地綫係統
10.3 機房設備接地布置---等電位連接
10.4 綫纜進局
10.5 電源防雷
10.6 信號綫防雷
1章 無綫基站的防雷
11.1 雷電引入途徑
11.2 直擊雷防護
11.3 天綫的防護
11.4 天饋綫及天饋饋電端口的防護
11.5 時鍾信號係統的防護
11.6 信號/控製端口的防護
11.7 電源端口的防護
11.8 光纜的防雷
2章 避雷器
12.1 避雷器的工作原理
12.2 避雷器主要元器件
12.3 電源避雷器的工作原理和主要技術參數
12.4 信號避雷器的工作原理和主要技術參數
作者介紹
高級工程師,主任工程師,研究院專傢委員會委員。1983年至今一直在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廣東研究院計量檢測中心(信息産業通信産品防護性能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從事通信防護技術研究、標準製定、防雷測試工作。主持完成多項科技項目研究和標準的製定工作,其中負責起草瞭“電子雷擊試驗方法”等3項國傢標準,還主持完成瞭“信號網絡浪湧保護器技術要求和測試方法”等近十多項通信行業標準;在標準方麵獲得多項奬勵,其中“無綫基站防雷接地技術要求和測試方法”獲得2012年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一等奬,“通信防護係列標準”獲得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三等奬,“客戶端防護標準係列”獲得2012年中國電信集團標準鼓勵奬。多年來,作者在外刊物上發錶瞭多篇論文,包括“無接地條件的網絡設備防雷方法探討”(電信科學,2013,第29捲第8A期)等。 一項防雷測試方法發明“一種檢驗xDSL modem終端雷電防護能力的試驗方法和試驗裝置”2013年獲得授權。作者作為實驗室技術負責人,主持關鍵技術研究工作,保證測試技術的水平,國傢實驗室認可委員會主持的多項能力驗證活動中,測試準確度處於高水平。劉裕城由於多年來對防雷技術和電磁防護的貢獻,獲得業界的肯定,2012年被中國防雷質量協會評為“中國防雷影響力人物傑齣貢獻人員”奬。
文摘
《通信防雷技術手冊(精裝版)》:
根據基站建築物的形式(專用機房、公共建築物及民用建築物)和鐵塔、桅杆、抱杆等,接閃器應采用常規避雷針、避雷帶和避雷網格三種形式。
基站建築物頂層的建築鋼筋可作為避雷網的一部分,整個屋麵的避雷網網格不大於10m×10m或12m×8m,沿屋角、屋脊、屋簷和簷角等易受雷擊的部位應敷設避雷帶,所有避雷針和避雷帶應相互連接。
避雷針采用熱鍍鋅圓鋼或鋼管焊接製成。針長Im以下:圓鋼不小於12mm,鋼管不小於20mm;針長1~2m:圓鋼不小於16mm,鋼管不小於25mm。
避雷網宜采用熱鍍鋅圓鋼或扁鋼(混凝土內的鋼筋一般不用熱鍍鋅),避雷帶應優先采用圓鋼,圓鋼直徑不小於8mm。
YD/T 2324—2011《無綫基站防雷技術要求和測試方法》對接閃器等做瞭如下具體要求。
(1)避雷針適宜於鐵塔、桅杆或增高架的無綫基站直擊雷保護。
(2)樓頂鐵塔、增高架應與避雷帶在不同方嚮不少於兩處連接。
(3)鐵塔的金屬構件在電氣連接的情況下,可不設置專門的避雷針引下綫,雷電流通過避雷針、塔身和塔腳入地。
(4)非金屬天綫塔杆應采用避雷針及其引下綫保護方式。
(5)避雷帶、避雷網格適宜於基站設在公共建築物的直擊雷保護。
(6)基站設在民房時,宜利用避雷帶方式,不宜再設獨立的避雷針。
(7)天綫宜利用抱杆自身的避雷針進行保護,天綫與抱杆應電氣連通,抱杆應接地。
……
序言
這本書的整體風格非常穩重,傳遞齣一種“乾貨滿滿”的信號。封麵上那種簡潔、專業的設計,摒棄瞭花哨的裝飾,直擊主題,這正是我喜歡的風格。它沒有試圖用花哨的封麵去吸引眼球,而是通過一種沉靜的力量,暗示著內容的專業性和實用性。當我翻開這本書,撲麵而來的就是一種嚴謹的學術氛圍,文字的編排、圖錶的插入,都顯得恰到好處,沒有絲毫多餘。我能夠感覺到,作者在內容的組織上花費瞭大量的心思,力求將復雜的通信防雷技術以最清晰、最易於理解的方式呈現給讀者。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工程師,用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分享他的寶貴知識,讓人感受到一種信賴感。
評分不得不說,這本書的設計感非常強烈,它在視覺上傳達瞭一種專業、可靠的信號。封麵簡潔而有力,沒有過多的修飾,反而突齣瞭主題的嚴肅性。拿在手中,那種厚重和質感,都讓人對這本書的內容充滿瞭信心。我個人非常喜歡這種“內秀”的設計,它不需要華麗的外錶來掩飾,而是將所有的重點都放在瞭內容的深度和價值上。書本的整體裝幀顯得非常精緻,無論是紙張的選擇還是印刷的質量,都透露齣一種高標準的製作工藝。這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是一本技術參考書,更是一件可以長期使用的工具,它的耐用性和易讀性都讓我感到滿意。
評分這本書的包裝精美,觸感溫潤,拿在手裏就有一種厚重感,顯然是下瞭功夫的。封麵設計簡潔大氣,采用瞭沉穩的藍色調,點綴著細緻的金屬綫條,整體透露齣專業和可靠的氣息。翻開扉頁,紙張的質感也相當不錯,厚實且略帶米黃,閱讀起來不會反光,對眼睛很友好。從裝幀上看,這本書的製作工藝相當用心,看得齣來是麵嚮專業人士或者對品質有較高要求的讀者的。雖然我還沒有深入研讀內容,但僅從這初步的觸感和視覺體驗來看,這本書已經給我留下瞭極佳的第一印象。這種紮實的裝訂和高質量的印刷,往往預示著內涵的豐富和知識的嚴謹,讓人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它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手冊,更像是一件可以珍藏的工具書,擺在書架上本身就是一種視覺的享受。
評分從第一眼看到這本書,我就被它那種沉穩而專業的氣質所吸引。封麵的設計,簡約而不失格調,金屬色的點綴恰到好處,整體散發齣一種技術領域的嚴謹和可靠感。書本拿在手裏,沉甸甸的,觸感也很細膩,能感受到它高質量的用料和精良的製作工藝。我尤其喜歡這種不張揚的設計,它讓我覺得內容本身纔是最重要的。打開書頁,紙張的厚度適中,印刷清晰,排版也十分大氣,這對於長時間閱讀技術文獻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這本書整體給人的感覺就是一種厚積薄發的專業性,讓人迫不及待地想去探索它所蘊含的知識。
評分初拿到這本書,我就被它那種嚴謹、科學的氣場深深吸引。翻閱的瞬間,那種撲麵而來的技術感,仿佛把我帶入瞭一個充滿挑戰但又井然有序的專業領域。封麵上的設計語言,無聲地訴說著這本書所承載的深度和廣度,那種沉靜而又充滿力量的設計,恰恰呼應瞭我對通信防雷技術這類精密學科的認知。這本書的排版布局也十分清晰,章節劃分閤理,索引清晰明瞭,這對於快速查找和深入理解技術細節至關重要。我尤其欣賞這種對細節的關注,因為它直接關係到讀者能否高效地獲取信息,並將其有效地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從書脊的厚度和頁碼的估算來看,內容量必定相當可觀,足以覆蓋這個領域的多方麵知識,令人躍躍欲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