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五维人格论:心理实验及发现的哲学思辨
定价:39.00元
作者:周松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8-01
ISBN:9787510805479
字数:245000
页码:22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童年的回忆总让我们难以释怀,对童年的研究在心理学上有着特殊的价值。为什么人类的童年如此与众不同很多动物也在“童年”迅速发育。他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的意义吗?
自我、自主、自我完善、自我实现、个体自我和人类自我各是怎样的?人类自我在当前灾难不断的自然威胁面前该如何走向?
不仅我们每个人生存的价值在于“当前”,所有生命个体生存的价值皆在于“当前”,这是遗传将生命延续和串联,诠释着生命存在的根本价值。
目录
序言
绪论:五维人格论的概念
幼年对人生为什么会有这么重要的影响?五维人格的意义是什么?如何具体地表达或者标识一个人的人格?人格的诸多特征表现有哪些?人类生存的环境内涵是什么?
人格论——认知章
活在“当前”的价值是什么?情感和认知又是怎样的互动关系?对比参照累加更新法则在认知中是如何得以表现的?自我认知是如何发生的?意识的分类有什么标准?心理机制发育的速度有什么特征?当前需要对一个人决策的影响是怎样的?
人格论——情感章
人格每一维度两极倾向的表现是怎样的?心理活力弹性是什么?旁观诱发效应有怎样的特征?自我镜像对一个人的成长有何价值?自然选择和自主选择有何特征?自我的意义是什么?存在感的核心是什么?什么是垃圾行为和病毒行为?情感认知热聚机制的表现是怎样的?是恋父恋母情结吗?感受性对情感的决定性作用是怎样的?你的生存利益共同体有哪些?
人格论——行为章
有效刺激的理论价值是什么?什么是圣人行为、正负延迟行为.?刺激反应的相对转化是怎样的?复合行为有怎样的表现?连带刺激反应行为的意义是什么?行为四命题是什么?
人格论——遗传章
信使是什么?两个合起来还是?能量消耗小原则在生命存活中有何意义?意识怎样进化?食性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影响?
人格论——社会章
男女的社会定位是怎样的?社会化有何意义?宗教在社会中的价值是什么?
人格论——综合章
心理学的现代意义是什么?如何描述人格?如何看待心理测量?弗洛伊德理论的价值是怎样的?什么是镜面技术?人格分裂是怎样的?
后记
作者介绍
周松,男,1971年生,祖籍江苏,落户于广东。毕业于南京晓庄师范学院,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多年从事教育、心理咨询工作及相关的课题研究,临床治疗经验丰富,有多篇论文发表。现供职于南京市金陵科技园林规划设计院,从事心理咨询及“景观心理学”研究工作。
文摘
序言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解人性的视角。作者周松并没有简单地将人格划分为几个孤立的特质,而是试图构建一个更具动态性和整合性的模型。书中对“五维人格”的阐释,让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对性格的认知是否过于片面。例如,书中对于其中某个维度的描述,就精准地概括了我曾经在某些情境下的行为模式,让我不禁拍案叫绝。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提出理论的同时,并没有回避其背后的哲学意味。他并没有将科学发现当作终点,而是将其作为进一步思考的起点,引导读者去探索人格的本质、动机的根源,以及不同维度在个体生命历程中的作用和影响。这种将实证研究与哲学思考相结合的方式,使得这本书既有科学的严谨性,又不失人文的温度。我常常在阅读过程中,停下来思考书中的例子,并将其与我自身的生活经历进行对照,这种自我反思的过程本身就是一次宝贵的学习。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引导,引导我去更深刻地理解人性的复杂与丰富。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吸引力,深邃的蓝色背景搭配着抽象的线条,仿佛预示着书中将要探索的是人类内心深处那难以捉摸的维度。书名“五维人格论”本身就充满了科学探索的意味,让人好奇这“五维”究竟是指什么,它们又是如何构建起一个人复杂多面的性格的。作者周松的名字出现在封面上,虽然我对他并不熟悉,但“心理实验及发现的哲学思辨”这个副标题,却一下子点燃了我对这本书的兴趣。它暗示了这本书不仅仅是对理论的梳理,更包含着作者在实际研究中的亲身经历和深度思考。我尤其期待书中关于“心理实验”的部分,不知道作者会设计怎样的实验来验证他提出的“五维人格论”,这些实验又会带来哪些颠覆性的发现。而“哲学思辨”则预示着这本书将不止步于科学的描述,还会深入到对人格本质、人性和存在意义的探讨,这正是我在阅读中常常追求的深度。读一本关于心理学的书,如果能触及哲学层面的思考,那绝对是一次精神的盛宴。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理解自我和他人的新视角,也希望能因此拓展自己对人类心理的认知边界。
评分在我看来,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能够系统性地审视和理解人类人格的框架。周松教授构建的“五维人格论”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一系列扎实的心理实验基础之上。书中对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过程的详细介绍,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理论是如何从实践中产生的。这不仅增加了本书的说服力,也让我对心理学研究的严谨性有了更深的认识。更让我惊喜的是,作者并没有止步于科学的层面,而是将这些科学发现巧妙地融入到哲学思辨之中。他探讨了人格的意义、个体的自由意志、以及人类存在的本质等议题,这些思考极大地拓展了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读这本书的过程,仿佛是一场与作者思想的深度对话,它鼓励我去质疑、去探索,去重新审视自己以及身边的人。对于任何希望深入了解人类心理,并对人性和存在进行哲学思考的读者来说,这本书都绝对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益,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迪。周松在书中反复强调,人格的形成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并且受到多种因素的相互影响。他提出的“五维人格论”并非僵化的分类,而是一种帮助我们理解个体差异和内在联系的工具。我尤其被书中对于“维度之间相互作用”的论述所吸引。它让我意识到,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一个人的某一个特质,而需要将其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系统之中去理解。这对于我理解人际关系,以及如何与不同类型的人相处,都非常有帮助。书中对“心理实验”的描述,也让我对科学研究的方法有了更直观的认识,理解了严谨的科学探索是如何一步步揭示人类内在奥秘的。而当作者将这些科学发现延伸到哲学思考时,更是让我对“人是什么”这个问题产生了更深层次的疑问。这本书让我明白,理解一个人,就如同理解一个复杂的宇宙,需要耐心、细致,更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反思。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结构和论证方式非常欣赏。作者周松似乎在一步步地构建他的“五维人格论”的体系,从基础的概念引入,到具体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再到最终的哲学升华,整个过程都显得非常有条理和逻辑。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每一个“维度”的详细阐述,作者不仅给出了明确的定义,还通过大量的案例和生动的故事来佐证,使得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感。更难得的是,书中并没有为了迎合某种既定的理论而强行解释数据,而是诚实地展现了实验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局限,以及作者对这些挑战的思考和应对。这种严谨的态度让我对书中的结论更加信服。而且,作者在处理“哲学思辨”的部分时,也非常巧妙。他并没有采用枯燥的哲学论述,而是将哲学问题融入到对人格的探讨中,让读者在理解人格的同时,也自然而然地接触到一些深刻的哲学思考。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这本书读起来既有学术的深度,又不乏趣味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