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科学与人文:双赢与融合
定价:38.00元
作者:曹莉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302308713
字数:300000
页码:42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9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科学与人文能否融合、如何融合是中国和世界高等教育常议常新的话题;“中西融会、古今贯通、文理结合”是清华大学长期以来坚持和追求的教育理念及育人目标。“清华大学新人文讲座”第六辑《科学与人文:双赢与融合》是第四辑《艺术、科学与文化创新》的拓展和延伸。演讲多是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和人文社科领域的名师大家,他们从多元的角度,以丰富的例证和亲身的体验生动说明和诠释了科学与人文对话、理工与人文交融的可能和意义。
目录
总序 胡显章
坚持科学与人文的融合(代序) 李树勤
讲 什么是创新?如何创新?——从黄昆的科学成就谈治学创新之道 朱邦芬
第二讲 走向不惑: 我的求学之路 薛其坤
第三讲 促进人文、艺术、科学教育的融合,追求真、善、美的统一顾秉林
第四讲 物理科学的乐趣与面向社会需求 李家明
第五讲 物理学的诱惑 杨振宁
第六讲 生命与梦想 吴庆余
第七讲 工程科技勤求索赏月吟诗乐趣多 王玉明
第八讲 从环境保护科学来看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 钱易
第九讲 科学与人文: 何处喜相逢?——一种跨学科的应用视角 杨永林
第十讲 读爱因斯坦给后世的信 李学勤
第十一讲 数学的人文内涵与技术外延 白峰杉
第十二讲 科学与人文融合为人与为学并进——谈清华精神胡 显章
后记
作者介绍
曹莉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学士、硕士,剑桥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美国康奈尔大学、哈佛大学富布赖特访问学者。现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外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欧美文学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副主任兼办公室主任。主要社会:中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及英语文学研究分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国际英文教授协会(IAUPE)2010—2013年联等。
文摘
序言
一看到《9787302308713 科学与人文:双赢与融合》这个书名,我就被它深深吸引了。我的第一反应是,这是否是在挑战我们长期以来对科学和人文的刻板印象?我们习惯性地将它们视为两个不同的领域,甚至常常觉得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难以逾越的界限。科学代表着理性和客观,而人文则关乎情感和主观。然而,这种划分是否真的符合现实?我们现代社会的发展,不正是科学技术和人文价值相互作用的结果吗?这本书的书名提出的“双赢与融合”,让我对这种联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好奇作者是如何论证,科学的发展不仅不会挤压人文的空间,反而能为人文提供新的视角和工具,反之,人文的精神关怀和价值导向,又能为科学研究指明方向,避免其走向极端。我预想,书中可能会探讨一些跨学科的案例,比如,基因技术的发展如何引发关于生命伦理的讨论,数字技术如何改变了我们对历史和文化的认知,或者,艺术创作如何受到科学灵感的启发。这种“融合”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所面临的许多复杂问题,或许能够提供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打破思维定势,引导我们以更全面、更包容的视角去看待科学和人文,并从中找到各自发展的最大潜力。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我一直觉得,在现代社会,“科学”和“人文”仿佛是两条平行线,各自发展,很少真正交汇。尤其是当我们谈论“科学”时,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冰冷的数据、严谨的逻辑和技术的革新,而“人文”则更多地与情感、艺术、哲学和历史相关联。这两者之间似乎存在着一道看不见的鸿沟,人们常常需要在其中做出选择,或者至少是认为它们是相互排斥的。然而,这本书的书名“科学与人文:双赢与融合”直接点出了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主题——它们并非是对立的,而是能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甚至能够达到一种“双赢”的局面。这让我非常期待了解作者是如何阐述这种融合的可能性,以及这种融合对于我们个人和社会究竟意味着什么。我猜想,作者可能会从历史的角度,追溯科学和人文在不同时代的不同关系,以及它们如何逐渐分离。然后,或许会深入探讨当前社会中,这种分离带来的困境,比如技术发展失控、价值观缺失等。最吸引我的是“双赢与融合”这个概念,我非常好奇作者会提出哪些具体的理论或案例,来说明科学如何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人文精神,人文又如何能够为科学发展提供更深厚的思想根基和伦理导向。这本书似乎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可能是一次关于我们如何重新审视自身、审视世界的重要思想启迪。
评分我一直觉得,在当今社会,人们常常把科学和人文看作是两个相互独立的领域,甚至有时候会觉得它们是相互排斥的。比如,谈到科学,我们想到的是严谨的公式、冰冷的实验数据,是追求客观的真理;而说到人文,我们联想到的是情感、艺术、哲学,是那些更加感性、更具人文关怀的东西。然而,这本书的书名——《9787302308713 科学与人文:双赢与融合》——直接触碰到了我内心深处的一个疑问:这两者真的就不能走到一起吗?“双赢与融合”这个概念,让我觉得眼前一亮。我迫切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将科学的严谨逻辑与人文的深邃思考相结合的。是否会有一些具体的例子,来展示科学的进步如何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福祉,或者,人文的价值如何能够为科学的发展提供更坚实的道德基础和更广阔的想象空间。我猜想,作者可能会通过分析当前社会中存在的某些困境,比如技术带来的伦理挑战,或者人文精神在科技浪潮中的式微,来论证这种融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充满了一种积极的、建设性的意味,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在探讨一个学术问题,更是在为我们如何构建一个更加和谐、更加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指明方向。
评分拿到这本书,我脑海中首先闪过的是我对“科学”和“人文”长期以来泾渭分明的认知。总是觉得,搞科学的要讲究实证、逻辑,追求客观;而搞人文的则更关注主观体验、价值判断,强调情感共鸣。我一直对这种二元对立感到一丝遗憾,觉得在追求进步的过程中,我们似乎丢掉了什么。这本书的书名,尤其“双赢与融合”这几个字,像一束光,照亮了我一直以来模糊的思考方向。我迫切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将这两个看似遥不可及的领域联系起来的。是不是通过某个历史事件,某个思想家,或者某个科学发现,能够展现出科学与人文的天然联系?我设想,作者可能首先会剖析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带来的挑战,比如环境问题、信息爆炸带来的伦理困境,以及我们对于意义的追寻似乎变得更加迷茫。然后,这本书或许会提出,人文精神的缺失,恰恰是导致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反过来,科学的进步,如果缺少了人文的关怀和引导,也可能变得冰冷而缺乏温度。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融合”路径,比如,如何将人文素养融入科学教育?又或者,科学的研究方法能否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人文现象?这本书的书名给我一种强大的召唤感,让我觉得它能够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帮助我们构建一个更加完整、更加和谐的世界观,这对我来说,是极其宝贵的。
评分拿到这本书,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我一直以来对“科学”和“人文”的看法,总觉得它们是两极分化的概念。一个代表着严谨的理性、客观的求证,另一个则关乎情感的抒发、价值的探讨,它们似乎各自占据着一片独立的天地,很少真正产生交集。但是,这本书的书名——《9787302308713 科学与人文:双赢与融合》——却打破了我固有的思维模式。它提出的“双赢与融合”的概念,让我感到非常惊喜和好奇。我非常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将这两个看似遥远的领域联系起来的,又是如何论证它们之间存在着互惠互利的可能。我猜测,书中可能会涉及到一些历史上的思想家,他们是如何在科学和人文之间寻求平衡的,又或者,会分析一些现代的社会现象,来展示科学的进步如何能够促进人文的发展,反之,人文的关怀又如何能够引导科学朝着更符合人类整体利益的方向前进。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带有一种强烈的启发性,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学术理论的书,更可能是一本能够为我们提供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新思路的书籍,让我非常期待去探索其中的奥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