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對象:
職業院校師生及社會在職人員
內容介紹:
本書通過對典型實例的結構分析,係統介紹瞭現代汽車的構造和工作原理。全書分上下冊包括7章。第1章介紹瞭汽車發展簡史和汽車基本概念。第2~3章介紹汽車發動機原理和構造,第4章介紹新能源汽車,第5章介紹汽車底盤的原理和構造,第6章介紹車身和附屬裝置,第7章介紹電器設備。本書介紹瞭一些近年來齣現的汽車新結構。可作為中高職和大、中專院校汽車工程專業教材,也可作為汽車工業部門的工作人員的閱讀參考資料。
第5章 汽車底盤構造 (1)
5.1 離閤器 (1)
5.1.1 離閤器的作用 (1)
5.1.2 離閤器的分類 (2)
5.1.3 摩擦式離閤器的結構及工作原理 (4)
5.1.4 摩擦式離閤器的分類 (5)
5.1.5 膜片彈簧離閤器 (5)
5.1.6 周布螺鏇彈簧離閤器 (8)
5.1.7 離閤器的操縱機構 (9)
5.1.8 汽車傳動係對離閤器的要求 (11)
5.2 變速器 (11)
5.2.1 變速器的作用和組成 (12)
5.2.2 變速器的分類 (12)
5.2.3 手動變速器的構造及工作原理 (14)
5.2.4 變速器的操縱機構 (22)
5.2.5 分動器 (26)
5.3 萬嚮傳動裝置 (27)
5.3.1 萬嚮節 (28)
5.3.2 傳動軸和中間支承 (34)
5.4 驅動橋 (36)
5.4.1 主減速器 (36)
5.4.2 差速器 (40)
5.4.3 半軸與橋殼 (44)
5.5 轉嚮係統 (46)
5.5.1 機械轉嚮係統 (46)
5.5.2 動力轉嚮係統 (49)
5.5.3 電子控製動力轉嚮係統 (54)
5.6 製動係統 (61)
5.6.1 車輪製動器 (64)
5.6.2 人力製動係統 (68)
5.6.3 駐車製動與輔助製動係統 (78)
5.6.4 製動防抱死係統 (82)
5.7 車架與車橋 (89)
5.7.1 車架 (90)
5.7.2 車橋 (92)
5.8 車輪與車胎 (96)
5.8.1 車輪 (96)
5.8.2 車胎 (98)
5.9 懸架 (103)
5.9.1 彈性元件 (104)
5.9.2 減振器 (108)
5.9.3 非獨立懸架 (111)
5.9.4 獨立懸架 (113)
第6章 車身及其附屬裝置 (119)
6.1 轎車車身的功用及組成 (119)
6.2 轎車車身的結構與造型 (120)
6.2.1 車身分類 (120)
6.2.2 轎車車身 (121)
6.3 車門的功用及組成 (121)
6.4 車窗的功用及組成 (123)
6.5 轎車座椅 (123)
6.6 汽車後視鏡 (124)
6.7 車廂空氣濾清器 (125)
6.8 汽車安全氣囊(SRS) (127)
第7章 汽車電氣係統 (129)
7.1 汽車電源係統 (134)
7.1.1 蓄電池 (137)
7.1.2 交流發電機及其調節器 (138)
7.2 汽車起動係統 (140)
7.2.1 概述 (140)
7.2.2 起動機 (146)
7.2.3 減速起動機和永磁起動機 (154)
7.3 汽車照明與信號係統 (158)
7.3.1 汽車照明裝置 (159)
7.3.2 汽車信號裝置 (161)
7.3.3 常用標識符號 (165)
這本書的參考資料和附錄部分做得非常詳盡,這對於深入研究非常有用。我瀏覽瞭後麵的參考文獻列錶,裏麵包含瞭許多權威的學術著作和期刊,這錶明作者在寫作過程中做瞭大量的研究和考證,保證瞭內容的準確性和可靠性。我還注意到附錄中可能包含瞭一些專業的數據錶格、公式推導或者術語解釋,這些都是學習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補充。我通常會把這些部分當作一種“寶藏”,在遇到疑難點或者需要進一步查證的時候,它們總能提供及時的幫助。對於想要更深入地瞭解某個主題的讀者來說,這樣的附錄能夠極大地節省他們尋找額外資料的時間。我希望這本書的附錄能夠包含一些常用公式的速查錶,以及一些行業標準或者法規的簡要介紹,這樣會更加實用。
評分這本書的章節劃分邏輯非常清晰,讓我能夠很方便地找到自己想要瞭解的部分。從目錄上看,每一章的標題都概括瞭核心內容,而且循序漸進,似乎是從基礎理論逐漸深入到更復雜的應用。這種結構安排對於我這種喜歡係統性學習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我通常會先瀏覽目錄,然後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性地閱讀,或者按照章節順序一步步來。這本書的目錄設計似乎考慮到瞭這一點,每個小標題都像一個獨立的知識點,可以單獨理解,又可以串聯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係。我尤其對其中幾個章節的標題産生瞭濃厚的興趣,它們聽起來就非常實用,而且似乎解答瞭我一直以來的一些疑問。我希望書中能有豐富的圖例和錶格來輔助說明,因為我發現,很多抽象的原理,隻有通過直觀的視覺呈現,纔能真正理解透徹。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非常吸引人,封麵的插畫色彩鮮艷,綫條流暢,給人一種專業又不失藝術感的感覺。拿到手裏,紙張的質感也很好,厚實而光滑,翻閱時沒有毛糙感,這對於一本需要反復查閱的工具書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考量。我特彆喜歡封麵設計中那些精巧的圖示,它們似乎已經預示瞭書中內容會是多麼細緻入微。雖然我還沒有開始深入閱讀,但光是這份精心製作的外觀,就讓我對這本書的品質充滿瞭期待。我一直覺得,一本好的書籍,從內到外的每一個細節都應該體現齣它的價值。這本書的印刷清晰度也很高,字跡工整,排版疏密得當,即使是長篇幅的描述,也不會讓人感到眼花繚亂。這是一種對讀者體驗的尊重,也是對知識本身的敬畏。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它,看看裏麵究竟蘊含著怎樣精彩的內容,它能帶給我怎樣的驚喜,又能在我的學習之路上給我帶來怎樣的幫助。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嚴謹,用詞準確,沒有絲毫的含糊不清。我注意到作者在描述一些專業術語時,還會給齣相應的解釋,這對於像我這樣非專業齣身的讀者來說,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而且,作者的錶述方式非常有條理,句子之間銜接自然,邏輯性很強,讀起來不會感到生澀或者晦澀。我發現,在閱讀過程中,我能夠很輕鬆地跟著作者的思路走,一步一步地理解復雜的概念。這種清晰流暢的錶達方式,讓我更加專注於知識本身,而不是糾結於文字的含義。我非常欣賞這種“化繁為簡”的能力,能夠將深奧的知識以一種易於理解的方式呈現齣來,這本身就是一種高超的學問。我期待書中能夠穿插一些實際案例的分析,這樣我就可以將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聯係起來,加深理解。
評分這本書的插圖質量著實令人驚艷。那些細節描繪得極為細緻,仿佛將真實的機械部件呈現在眼前。我反復翻看其中幾幅關於發動機內部結構的示意圖,每一個零件的形狀、大小、相對位置都清晰可見,甚至連一些細微的紋理都描繪得栩栩如生。這對於我理解那些抽象的機械原理至關重要。我一直認為,一本優秀的工程類書籍,如果缺乏高質量的插圖,將會大打摺扣。而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我特彆喜歡那些分解圖,能夠直觀地展現齣復雜組件是如何組裝在一起的,以及它們之間是如何相互作用的。這些圖不僅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也極具觀賞性,讓人忍不住多看幾遍。我希望書中還能有更多的3D透視圖或者動態示意圖,那樣的話,學習效果會更上一層樓。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