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對象:
本書知識全麵,論述深入淺齣,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閤,可作為高等院校相關專業本科高年級學生和研究生的教材和參考書,也可作為半導體照明行業從業人員的培訓參考資料及相關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資料。
內容介紹:
本書以半導體發光為主軸,將半導體照明相關知識全麵整閤,為讀者提供瞭全麵的基礎原理與應用介紹,內容集學術性與應用性為一體。讀者隻要具備大學物理、高等數學的基礎知識就可閱讀本教材。全書共分為8章,第1章簡述瞭電光源與照明的發展及半導體照明行業的概貌,第2章結閤半導體照明技術介紹瞭光度學與色度學的基礎知識,第3章介紹瞭半導體照明光源的物理基礎,第4章介紹瞭發光二極管原理、主要性能及白光源的實現,第5章介紹瞭半導體照明光源的材料與器件,第6章介紹瞭半導體照明燈具、評價與設計技術,第7章簡要介紹瞭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的知識,第8章簡要介紹瞭半導體照明技術的發展與展望。
目錄:
第1章 緒論 1
1.1 光源與照明的發展曆史 2
1.2 典型電光源 3
1.2.1 白熾燈與鹵鎢燈 4
1.2.2 熒光燈、節能燈和無極燈 5
1.2.3 高壓鈉燈 6
1.2.4 半導體照明光源 7
1.3 照明的經濟核算 8
1.4 照明設計標準簡介 9
1.5 照明電器産品標準簡介 11
1.6 照明的生物安全 13
1.7 綠色照明 14
1.8 半導體照明技術與産業 15
1.8.1 技術特點 15
1.8.2 産業概述 16
1.8.3 發展與創新 19
思考題 19
參考資料 20
第2章 光度學與色度學基礎 22
2.1 人眼結構與視覺 22
2.2 光度學 23
2.2.1 視覺函數 23
2.2.2 輻射度學與基本參量 24
2.2.3 光度學與基本參量 25
2.2.4 輻射光源的光視效能與光效 27
2.3 色度學 27
2.3.1 顔色匹配函數與色度圖 27
2.3.2 色純度 33
2.3.3 白光光源色參數 34
2.3.4 顔色的混閤與顯色性 36
2.4 輻射光源的光色指標 39
思考題 41
習題 41
參考資料 42
第3章 半導體照明光源物理基礎 43
3.1 晶體學基礎 43
3.1.1 空間點陣 43
3.1.2 晶麵指數和晶嚮指數 44
3.1.3 常見晶體結構及其幾何特徵 45
3.1.4 晶體的堆垛方式 46
3.2 晶體的電子結構 47
3.2.1 晶體的結閤鍵 47
3.2.2 晶體中電子的能態 48
3.2.3 晶體的結閤能 51
3.3 半導體基礎 54
3.3.1 能帶與載流子的運動 54
3.3.2 本徵半導體 55
3.3.3 摻雜半導體 55
3.3.4 簡並半導體及能帶 57
3.3.5 外加電場下半導體的能帶圖 58
3.4 直接帶隙與間接帶隙半導體 59
3.5 pn結及特性 60
3.5.1 pn結的形成 60
3.5.2 pn結的特性 61
3.5.3 載流子的復閤 65
3.6 半導體發光材料條件 70
3.7 異質結及特性 73
3.7.1 異質結概念 73
3.7.2 異質結半導體材料特性 74
3.8 量子阱及特性 76
思考題 78
習題 79
參考資料 79
第4章 發光二極管 81
4.1 發光二極管芯片結構及原理 81
4.1.1 發光二極管芯片基本結構 81
4.1.2 光子與電子的相互作用 82
4.1.3 發光二極管原理 84
4.2 雙異質結發光二極管 86
4.3 量子阱結構發光二極管 88
4.4 發光二極管特性 89
4.4.1 電性能 89
4.4.2 光性能 92
4.4.3 熱性能 98
4.5 白光發光二極管 102
4.5.1 熒光粉轉換白光發光二極管 103
4.5.2 多芯片封裝白光發光二極管 105
4.5.3 單片集成白光發光二極管 106
4.6 照明用白光發光二極管的特徵參數與要求 108
4.6.1 光通量 108
4.6.2 發光效率 109
4.6.3 顯色指數 110
4.6.4 色溫 111
4.6.5 穩定性 112
4.6.6 熱阻對色溫的影響 112
4.6.7 抗靜電特性 115
4.6.8 典型産品 117
思考題 118
習題 118
參考資料 119
第5章 半導體照明光源材料與器件 121
5.1 半導體發光材料體係 123
5.1.1 化閤物半導體 123
5.1.2 發光二極管典型材料 124
5.2 外延技術 129
5.2.1 晶體結構與外延 129
5.2.2 典型外延技術 131
5.2.3 GaN基外延材料的MOCVD生長 138
5.2.4 外延材料的測試分析 141
5.3 芯片技術 144
5.3.1 芯片工藝流程 144
5.3.2 芯片結構與實現 148
5.4 光萃取技術 151
5.4.1 基本原理 151
5.4.2 芯片設計與光提取 151
5.5 熒光材料 159
5.5.1 發光與發光材料 159
5.5.2 照明燈用發光材料 164
5.5.3 白光LED用發光材料 165
5.6 LED封裝材料與技術 181
5.6.1 封裝材料 182
5.6.2 封裝工藝 184
5.6.3 典型封裝結構 187
5.6.4 熱管理 192
思考題 195
參考資料 196
第6章 半導體照明燈具、評價與設計技術 201
6.1 半導體照明燈具 201
6.1.1 基本構成 201
6.1.2 典型燈具及應用 202
6.2 半導體照明燈具評價 205
6.2.1 燈具配光麯綫 206
6.2.2 光束角 206
6.2.3 光通量 207
6.2.4 色溫 207
6.2.5 顯色指數 207
6.2.6 燈具遮光角 208
6.2.7 燈具發光效率 208
6.2.8 燈具利用係數 208
6.3 半導體照明燈具設計 208
6.3.1 光學設計 208
6.3.2 驅動電路設計 216
6.3.3 可靠性設計 230
6.4 照明中的控製技術 252
6.4.1 智能燈具的應用現狀 252
6.4.2 智能照明中的傳感器技術 253
6.4.3 智能照明中的MCU 254
6.4.4 智能照明中的通信網絡 258
6.5 半導體照明標準 264
6.5.1 我國半導體照明産品的標準體係 264
6.5.2 國內外標準化組織 266
6.5.3 主要標準概述 268
思考題 272
習題 272
參考資料 273
第7章 有機發光二極管 276
7.1 有機半導體發光機理 276
7.2 OLED的電氣性質 278
7.2.1 載荷子注入模型 278
7.2.2 載荷子輸運模型 278
7.3 OLED材料 279
7.4 OLED的器件結構 282
7.4.1 OLED的一般結構 282
7.4.2 OLED照明專用結構 283
7.5 OLED的製備工藝 285
7.6 OLED的封裝 288
7.7 OLED的應用 290
7.7.1 OLED的顯示應用 290
7.7.2 OLED的照明應用 292
思考題 293
第8章 半導體照明展望 294
8.1 概述 294
8.2 技術發展 295
8.2.1 LED材料、器件與封裝 296
8.2.2 可見光通信技術 297
8.2.3 非視覺照明應用技術 298
8.3 市場分析 298
8.3.1 總體市場前景趨勢 299
8.3.2 分類市場規模分析 300
參考資料 305
附錄A 中外文對照關鍵詞索引 307
從內容的廣度和深度來看,這本書無疑是一部重量級的參考手冊。它所覆蓋的知識點非常全麵,從最基礎的材料特性到復雜的係統集成,幾乎形成瞭一個完整的知識閉環。作者在某些特定領域,比如器件的性能優化和失效分析方麵,提供瞭非常深入的見解和實用的分析方法,這些內容顯然是基於多年的實踐經驗總結齣來的,價值非凡。我嘗試用它來解決一個工作中的實際問題時,發現其中提供的分析框架和解決思路具有很強的普適性和操作性。唯一的不足,也許是由於內容過於龐雜,部分篇幅的更新速度可能跟不上技術迭代的飛速發展。在這個日新月異的領域,書籍的滯後性是難以避免的挑戰,如果能配閤在綫資源或定期的勘誤更新機製,那就更好瞭。但即便如此,其作為基礎理論和方法論的參考價值,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依然是無可替代的。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布局是其一大亮點,清晰的邏輯結構和閤理的章節劃分,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流暢性。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復雜概念時所采用的圖文並茂的方式,那些精細繪製的示意圖和流程圖,往往能起到韆言萬語難以達到的解釋效果。特彆是那些涉及到器件結構和工作原理的部分,圖示的精確度極高,幾乎不需要讀者進行額外的想象和推斷。不過,在某些交叉學科的術語解釋上,我感覺還可以再增加一些行業內的“黑話”或者更接地氣的比喻,畢竟對於初學者來說,教科書式的語言有時會顯得過於刻闆和疏離。另外,如果能在每章的末尾設置一個“知識點迴顧與自測”的小環節,相信對於鞏固學習效果會更加有幫助,也能讓讀者更直觀地檢驗自己的掌握程度。這種細緻入微的編排,體現瞭作者對讀者學習路徑的深度思考。
評分這本書的學術態度是極其認真的,它沒有采取迎閤大眾口味的浮誇敘事,而是堅持用一種冷靜、客觀的筆觸去剖析專業問題。這種對真理的執著追求,使得這本書充滿瞭知識分子的風骨。我個人認為,真正的專業書籍,其價值不應在於它能多快教會你“做什麼”,而在於它能讓你深刻理解“為什麼會是這樣”。這本書恰恰在“為什麼”的層麵做得極其齣色,它構建瞭一個強大的理論支撐體係,讓你在麵對新的技術變革時,依然能夠憑藉紮實的理論基礎做齣準確的判斷。當然,這種深度也意味著學習的門檻相對較高,需要讀者投入大量的時間進行消化和吸收,它不是一本可以輕鬆消遣的書籍。它更像是一位沉默的、極具智慧的導師,在你需要的時候,提供最可靠的思想導航。閱讀它,更像是一場智力的攀登,迴報是堅實可靠的知識結構。
評分這本書的文字風格頗具學術深度,語言精確、邏輯嚴密,但又不失應有的可讀性。作者在敘述理論框架時,展現齣一種深厚的功底,對於基礎原理的追溯和發展脈絡的梳理非常到位,讓人感覺知識體係是建立在堅實的曆史基礎之上的。我尤其欣賞作者在引證文獻和前沿研究成果時的嚴謹態度,每一個重要的論斷背後似乎都有詳實的數據和實驗支撐。然而,對於那些剛剛跨入這個領域的年輕讀者來說,可能需要更高的專注度和一定的背景知識儲備纔能完全跟上作者的思維節奏。有些地方的論述過於濃縮,如果能用更具啓發性的提問或者更長的鋪墊來引導,或許能更好地激發讀者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總的來說,這是一部可以作為“案頭字典”和“進階指導”的典範之作,但對於零基礎入門,可能需要搭配一些更淺顯的輔讀材料。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確實很吸引人,封麵的設計簡潔大氣,主色調的選用也非常符閤專業書籍的調性。剛拿到手的時候,我就被它沉甸甸的質感和精良的印刷質量所打動。內頁的紙張選擇也相當考究,閱讀起來觸感舒適,即便是長時間翻閱,眼睛也不會感到過分的疲勞。我認為,一本好的教材或參考書,除瞭內容本身的價值之外,其物理形態也是影響讀者體驗的重要因素。從這本書的整體包裝和裝幀來看,齣版方在這方麵下瞭不少功夫,體現齣對知識傳播的尊重。不過,我也注意到書脊在頻繁翻閱後可能會有些許磨損的跡象,這或許是所有精裝書籍都難以避免的通病,但如果能在書脊的粘閤工藝上再做優化,那就更完美瞭。總體而言,作為一本麵嚮專業領域的書籍,它的外觀和手感絕對是上乘之作,讓人願意時常把它擺在案頭,隨時翻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