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低截获概率机载雷达信号处理技术
定价:58.0元
作者:汪飞,李海林,夏伟杰,周建江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3-01
ISBN:9787030446398
字数:392000
页码:
版次:31
装帧:平装
开本:16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导语_点评_推荐词
内容提要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序言
“机载雷达”这个词,又为这本书增添了应用场景的维度。这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探讨,而是将技术落地到实际的平台——飞机上。机载雷达需要在有限的空间、有限的功耗下,实现复杂的功能。低截获概率与机载平台的结合,意味着在保证隐身能力的同时,还要满足机载雷达对探测距离、分辨率、抗干扰等性能的要求。我很好奇,书中会如何平衡这些看似矛盾的需求。例如,为了降低截获概率,可能需要采用更复杂的信号,但复杂的信号处理起来也更耗时耗资源。这本书能否给出一些巧妙的解决方案,例如分布式处理、智能化资源分配等,来应对这些挑战?我想象中,书中会描绘出雷达在空中悄然工作,像一位无声的哨兵,为飞行员提供关键的情报支持。
评分“信号处理技术”是这本书的核心内容,也是技术实现的关键。从接收到的微弱回波信号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并且要保证这些信息不被敌方截获,这其中的技术难度可想而知。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相关的信号处理流程,从信号的采样、滤波,到目标检测、跟踪、识别等各个环节。特别是在低截获概率的约束下,这些处理过程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是否需要引入一些特殊的算法,例如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或者,书中会介绍一些能够有效抑制杂波、干扰,同时又不暴露自身特征的信号处理方法?我脑海中会浮现出复杂的数据流,以及背后精密的算法在不断地进行着高强度的运算。
评分最后,这本书的作者团队,汪飞、李海林、夏伟杰、周建江,这些名字对于我而言是陌生的。但这并不妨碍我对这本书的期待。一个由多位专家组成的团队,共同编写一本关于前沿技术的书籍,本身就说明了这本书的专业性和深度。我猜测,这几位作者可能在雷达信号处理领域有着深厚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工程经验。他们的知识积累和研究成果,应该都凝聚在这本书中。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扎实的理论知识,也能提供一些实际的工程参考,让我对低截获概率机载雷达信号处理技术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成为我了解这个领域的一本权威性的读物。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隐身”于电磁频谱中的技术非常感兴趣。低截获概率雷达,顾名思义,就是让雷达信号在传播过程中,其特征不易被敌方截获和识别。这背后一定涉及了非常精妙的信号设计、调制方式以及处理算法。我特别好奇,这本书会如何阐述这些技术。是会深入讲解具体的数学模型和物理原理,还是会从工程实现的层面进行介绍?我期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了解雷达“黑科技”的大门,让我明白,为什么现在的雷达会越来越“安静”,越来越难以捕捉。我甚至会想象,书中是否会提到一些具体的LPI雷达体制,比如扩频雷达、跳频雷达,或者其他更前沿的隐身技术,它们是如何巧妙地运用物理学的原理,在茫茫电磁海洋中隐藏自己行踪的。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让我非常好奇,"低截获概率机载雷达信号处理技术"。首先,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一种神秘感和技术前沿的意味。低截获概率(LPI)这个概念,对于我这样对雷达技术不太深入的读者来说,就已经引发了很大的联想。我猜想,这一定是一种非常先进的雷达技术,它能够让雷达在工作时,不那么容易被敌方侦测到。这在现代战争中,尤其是在电子对抗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试想一下,我们的战机在执行任务时,如果能悄无声息地完成对目标的探测和跟踪,那将是多么大的优势!我脑海中浮现出各种电影和小说中描绘的隐形战机,而这本书似乎就揭示了其背后可能涉及的关键技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