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西瓜生产实用技术 李新峥 等 9787508280578

大棚西瓜生产实用技术 李新峥 等 9787508280578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新峥 等 著
图书标签:
  • 西瓜
  • 大棚栽培
  • 蔬菜种植
  • 农业技术
  • 实用技术
  • 李新峥
  • 种植技术
  • 温室栽培
  • 设施农业
  • 果蔬生产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天乐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金盾出版社
ISBN:9787508280578
商品编码:29517819983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3-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大棚西瓜生产实用技术

定价:8.00元

作者:李新峥 等

出版社:金盾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4-01

ISBN:9787508280578

字数:72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李新峥、陈碧华、孙丽编著的《大棚西瓜生产实用技术》内容介绍:西瓜既解渴爽口,又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在世界十大果品中,西瓜仅次于葡萄、香蕉、柑橘和苹果,居第五位。我国是西瓜生产大国,其栽培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位,西瓜总产量占全球的1/2以上。我国西瓜栽培面积**的地区是河南、山东、安徽等省,其次是江苏、浙江、湖南、河北等省。

内容提要


本书由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大宗蔬菜产业技术创新团队成员编著。李新峥、陈碧华、孙丽编 著的《大棚西瓜生产实用技术》内容包括:西瓜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大棚西瓜品种选择,大棚西瓜育苗技 术,大棚西瓜栽培,小棚双膜西瓜栽培,无籽西瓜栽培,小西瓜栽培,大棚西瓜无土栽培,大棚西瓜病虫 害防治等。《大棚西瓜生产实用技术》文字通俗易懂,技术科学实用,适合广大瓜农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 人员学习使用,也可供农业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 考。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绿野瓜香:现代温室西瓜种植指南》 引言 西瓜,作为夏季最受欢迎的水果之一,以其清甜多汁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赢得了无数消费者的喜爱。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品质、反季节水果的需求日益增长,温室西瓜的种植技术也随之蓬勃发展。本书旨在为广大西瓜种植者提供一套系统、实用、前沿的温室西瓜生产技术指南,帮助大家掌握从选种育苗到采收上市的全过程,实现产量与品质的双丰收。我们深入浅出地讲解科学的栽培管理方法,结合最新的农业科技应用,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份真正有助于提升种植效益的宝贵参考。 第一章:温室西瓜产业概况与发展趋势 1.1 温室西瓜的优势与市场前景 温室种植打破了自然气候的限制,能够实现西瓜的周年化生产,满足市场不同时期的需求。相较于露地栽培,温室西瓜具有以下显著优势: 品质稳定可控: 通过精确调控光照、温度、湿度、养分等环境因素,可以有效避免极端天气对西瓜生长造成的影响,保证果实大小均匀、糖度稳定、口感优良。 病虫害防治更容易: 温室环境相对封闭,有利于早期发现和隔离病虫害,减少农药使用量,生产出更加安全健康的农产品。 上市时间灵活: 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精准安排播种、移栽和采收时间,规避集中上市带来的价格波动,实现错峰销售,提高经济效益。 提高土地利用率: 通过精细化管理和合理的品种选择,可以在有限的土地面积内实现多次高效种植。 当前,随着消费者对健康、绿色、优质农产品的追求不断提升,温室西瓜的市场需求持续旺盛。尤其是在非传统产区或反季节销售中,温室西瓜因其独特的优势,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精准农业、智慧农业等新技术与温室西瓜种植的深度融合,也为产业的升级提供了新的机遇。 1.2 温室西瓜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尽管温室西瓜种植前景广阔,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生产成本较高: 温室建设、设备投入、能源消耗等都会增加初期投资和运营成本。 技术要求高: 精准的环境调控、科学的肥水管理、病虫害的早期识别和防治,都需要种植者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市场竞争加剧: 随着种植户数量的增加,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如何在品质和成本之间找到平衡点,是赢得市场的关键。 病虫害抗性问题: 长期在封闭环境下种植,若管理不善,易导致某些病虫害的抗药性增强。 应对策略主要包括: 优化温室结构与设备: 选择节能型、智能化温室,引进先进的自动化灌溉施肥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等,降低能耗,提高管理效率。 加强技术培训与交流: 积极参与各类农业技术培训,学习先进的栽培理念和操作技巧,与其他优秀种植户交流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 注重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 打造优质品牌,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进行销售,与商超、电商平台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拓展销售网络。 推行绿色防控与生物防治: 优先使用生物农药、天敌昆虫等,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提高病虫害防治的可持续性。 第二章:温室西瓜品种选择与品质鉴别 2.1 适宜温室种植的西瓜优良品种推荐 选择适宜温室种植的品种是成功的第一步。综合考虑抗病性、丰产性、适应性、果实品质以及市场接受度等因素,以下几类品种在温室种植中表现尤为突出: 早熟高产型: 这类品种生育期短,生长快,能够迅速进入采收期,抢占市场先机。例如,一些早熟的小果型品种,如“早春红玉”、“京欣”系列中的早熟品系,适应性强,产量稳定。 抗病耐逆型: 温室内环境相对稳定,但一旦发生病害,传播速度会更快。选择抗枯萎病、白粉病等常见病害的品种,能够显著降低管理难度。例如,一些杂交育种的抗病品种,在抗病方面表现优异。 高品质精品型: 随着消费者对品质要求的提高,一些果肉细嫩、口感沙甜、糖度高(Brix值高)、风味浓郁的品种越来越受欢迎。例如,一些黑皮西瓜、黄皮西瓜或具有独特风味的特色品种,在高端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礼品包装型: 一些果形周正、大小适中、外观靓丽的品种,适合进行礼品化包装销售,能够带来更高的附加值。 在选择品种时,应充分了解当地的气候特点、温室条件以及目标市场的消费习惯,并参考近几年的市场反馈,做出最优选择。建议初期可以进行小范围的试种,对比不同品种的表现,再逐步扩大种植规模。 2.2 西瓜果实品质的关键指标与鉴别方法 优质西瓜的品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外观: 果形周正,无畸形;果皮光滑,颜色鲜艳,花纹清晰(如果是花皮品种);瓜藤新鲜,不易脱落;果脐(底部)平坦或微凹。 肉质: 颜色均匀,呈鲜红色或粉红色;质地细嫩、脆爽或沙甜,不发绵;无明显空心、白筋或纤维。 口感: 甜度高,有自然的果香,不生涩。 营养价值: 富含水分、糖分、维生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A)及矿物质(如钾、镁)。 鉴别方法: 听声音: 用手指弹击瓜身。熟透的西瓜会发出“当当”声,像敲木头;半生不熟的会发出“噗噗”声,像拍肚子;太熟的会发出“咕咕”声,像敲水。 看瓜蒂: 瓜蒂新鲜,向上弯曲,说明是刚采摘不久,品质较好。如果瓜蒂干枯发黄,甚至掉落,则说明西瓜放置时间较长。 察瓜脐: 瓜脐(果实底部的小坑)小而紧的,为好瓜。如果瓜脐过大,则表明瓜肉较稀,品质不佳。 摸瓜皮: 表面光滑,用指甲轻轻刮,若能轻易刮下一层粉末,则表明成熟度适中。 品尝: 这是最直接的鉴别方法。通过切开品尝,可以直观地了解西瓜的甜度、肉质和风味。 第三章:温室西瓜的育苗管理 3.1 种子处理与催芽 高质量的西瓜苗是丰收的基础。在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必要的处理: 选种: 挑选饱满、完整、无损伤的优质种子。 消毒: 用清水浸泡3-4小时,然后用10%的磷酸三钠溶液或50℃温水浸泡15-20分钟,或用1%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0分钟,以杀灭种子表面的病菌。消毒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浸种: 将消毒后的种子放入30-35℃的温水中浸泡4-6小时,充分吸收水分。 催芽: 将浸泡好的种子捞出,沥干表面水分,用湿布或纱布包裹,置于28-30℃的恒温条件下进行催芽。每天检查,保持催芽布的湿润,当大部分种子露出发芽(芽长2-3毫米)时即可播种。 3.2 育苗基质的选择与配制 育苗基质的质量直接影响幼苗的生长发育。 要求: 疏松透气、保水保肥、无病虫害、pH值适中(6.0-7.0)。 常用配方: 草炭土+珍珠岩+蛭石: 比例为6:2:2,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 腐熟的农家肥+园土+稻草灰: 比例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注意充分腐熟,避免烧根。 商品育苗基质: 市场上有多种商品育苗基质,成分稳定,使用方便,是现代温室种植的常用选择。 配制时,应将各种材料充分混合均匀,并进行消毒处理(如用蒸汽熏蒸或药剂消毒),以杀灭其中的病原菌和虫卵。 3.3 育苗盘与播种技术 育苗盘选择: 常用穴盘育苗,如口径5-7厘米的育苗穴盘,既能满足根系生长,又方便管理和移栽。 播种: 将配制好的育苗基质填入育苗盘,轻轻压实,并用水浸透。 将催好芽的种子放入每个穴的中央,芽点朝下,覆土约1-1.5厘米。 播种后,再次用细水雾喷湿表面,保持基质湿润。 将育苗盘放置在28-30℃的环境下,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约1-2天即可出苗。 3.4 幼苗管理(苗期温湿度、光照、肥水) 温湿度管理: 出苗期: 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80%-90%),温度28-30℃。 苗期: 幼苗出土后,逐渐降低空气湿度至60%-70%,白天温度25-28℃,夜间18-20℃。控制昼夜温差,促进幼苗健壮生长。 光照管理: 幼苗出土后,应给予充足的光照,但避免强光直射,以免灼伤幼苗。可采用补光灯补充光照,保证每天有10-12小时的光照时间。 肥水管理: 水分: 保持基质湿润但不过度,避免积水。 施肥: 幼苗长出2片真叶后,可开始施用稀薄的叶面肥,以尿素、磷酸二氢钾为主,浓度掌握在0.2%-0.3%。每周施用1-2次。 病虫害防治: 重点预防猝倒病、立枯病等病害。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对苗床进行消毒。 第四章:温室环境调控与定植管理 4.1 温室结构与自动化设备 现代温室的设计应充分考虑采光、保温、通风、遮阳、灌溉、施肥等功能。 结构: 常见的有连栋温室、单体温室等,根据种植规模和预算选择。材料多采用钢骨架,覆盖材料可以是玻璃、PC板或薄膜。 自动化设备: 环境监测系统: 实时监测温室内温度、湿度、光照强度、CO2浓度等,并可自动联动相关设备。 自动灌溉施肥系统(水肥一体化): 精准控制灌溉量和肥料配比,提高水肥利用率,降低劳动强度。 通风系统: 包括顶部和侧面通风口,以及强制通风风扇,用于调节温湿度和CO2浓度。 加热与降温系统: 如电加热器、燃气锅炉、水空调、湿帘风机等,用于维持适宜的温度范围。 遮阳系统: 如外遮阳网、内遮阳幕,用于调节光照强度,降低高温。 4.2 温室温湿度、光照与CO2浓度调控 温度: 育苗期: 28-30℃。 伸蔓期(苗期至开花坐果前): 白天25-30℃,夜间18-20℃。 开花坐果期: 白天28-32℃,夜间20-22℃。 膨瓜期: 白天26-30℃,夜间18-22℃。 转色成熟期: 白天25-28℃,夜间16-18℃。 注意: 极端高温(高于35℃)或低温(低于10℃)会对西瓜生长产生不利影响,需及时调控。 湿度: 空气湿度: 保持在50%-70%。高湿度容易引发病害,低湿度影响授粉。 土壤湿度: 保持在60%-70%田间持水量。 光照: 西瓜是喜光作物,需要充足的光照。温室设计应最大化自然光照,必要时补充人工光源。 CO2浓度: 在光照充足、温度适宜时,可适当提高CO2浓度(800-1200 ppm),促进光合作用,提高产量和品质。可通过施肥、发酵有机物或专用CO2发生器来提高。 4.3 定植前的准备与定植技术 土壤准备: 提前深翻土地,每亩施用3000-5000公斤腐熟的有机肥,配合磷、钾肥。起垄作畦,垄高20-30厘米,垄距根据品种和栽培方式确定。 定植时间: 根据当地气候和温室条件,选择合适的定植时间。一般在幼苗长到3-4片真叶,植株健壮时定植。 定植密度: 根据品种特性、栽培模式(单蔓、双蔓、多蔓)以及温室大小,合理确定种植密度。一般每亩种植600-1000株。 定植方法: 将幼苗从育苗盘中小心取出,尽量不伤根系。 在畦面上挖定植穴,深度以能将土坨完全埋入为宜。 将幼苗放入穴中,扶正,然后覆土压实,并立即浇透“定根水”。 注意,定植时避免将瓜苗的叶片埋入土中,以免腐烂。 第五章:温室西瓜的田间管理 5.1 蔓、叶、瓜的整枝打权技术 整枝打权是提高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技术之一,目的是集中养分供应给果实,同时保证植株的通风透光。 单蔓整枝: 保留主蔓,摘除所有侧蔓。适用于追求大果或特定品种。 双蔓整枝: 保留主蔓和一根健壮的侧蔓,其余侧蔓全部摘除。这是最常用的方法,能有效兼顾产量和果实大小。 三蔓或多蔓整枝: 保留主蔓和2-3根侧蔓,适用于一些分枝能力强的品种,产量较高。 打权(摘除无效枝): 及时摘除匍匐蔓、孙蔓(侧蔓上的侧蔓)等,减少养分消耗。 瓜的留取: 留瓜位置: 一般每株留1-2个瓜。第一次留瓜多在主蔓或侧蔓的第10-15节位,果实发育良好。 留瓜数量: 根据品种、肥力、栽培密度和管理水平确定,一般亩留瓜量控制在1000-1500个。 去雄: 花期时,注意去除雄花,以免授粉过多导致瓜形不均。 5.2 肥水管理与追肥策略 水分管理: 基肥: 结合整地施足。 催苗肥: 定植后,根系恢复生长,可追施淡水肥,促进幼苗生长。 伸蔓肥: 植株快速生长期,需水量和养分需求大,可追施氮肥,配合少量钾肥。 坐瓜肥: 坐瓜后,应及时追施磷钾肥,促进果实膨大。 膨瓜肥: 果实快速膨大期,养分需求量最大,应保证充足的肥水供应。 转色肥: 果实成熟前2-3周,停止大量施用氮肥,转为施用磷钾肥,提高糖度。 追肥方式: 水肥一体化: 将肥料溶解于水中,通过滴灌或喷灌系统进行施用,效率高,易于控制。 沟施或穴施: 将固体肥料施入植株根部附近的土层中。 施肥原则: 氮、磷、钾配合: 满足西瓜生长各阶段对营养的需求。 有机肥与化肥结合: 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 薄肥勤施: 避免一次性施肥过量,造成烧根或徒长。 5.3 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 温室环境相对封闭,一旦病虫害发生,容易迅速蔓延。因此,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农业防治: 选育抗病品种。 轮作倒茬。 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植株抗性。 保持温室通风透光,降低湿度。 及时清除病残株和杂草。 物理防治: 防虫网: 阻挡害虫进入温室。 黄板、蓝板诱杀: 诱杀蚜虫、粉虱等。 粘虫胶带。 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天敌: 如瓢虫、草蛉等。 施用生物农药: 如Bt(苏云金杆菌)制剂、白僵菌、绿僵菌等。 化学防治: 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注意用药时期和剂量。 注意农药的交替使用,延缓抗药性。 重点防治对象: 枯萎病、炭疽病、白粉病、霜霉病、蚜虫、瓜绢螟、蓟马、瓜叶螨等。 常见病害及防治: 枯萎病: 轮作、选用抗病品种、土壤消毒、避免连作。 炭疽病: 保持通风、及时摘除病叶、喷洒代森锌、百菌清等药剂。 白粉病: 降低湿度、通风、喷洒三唑酮、甲基硫菌灵等。 常见虫害及防治: 蚜虫、粉虱: 释放天敌、黄板诱杀、喷洒菊酯类或新烟碱类农药。 瓜绢螟: 保护天敌、释放赤眼蜂、喷洒Bt制剂或辛硫磷。 第六章:西瓜的采收与上市 6.1 适时采收的标准与方法 适采期判断: 花熟期: 通常在开花授粉后30-40天(根据品种而定)。 外观变化: 果皮颜色由深绿变浅绿,花纹(如有)更加清晰;瓜藤变干,卷须枯萎。 听声音: 用手指弹击瓜身,发出“当当”的沉闷声。 看瓜脐: 瓜脐周围的果皮颜色变黄。 品尝: 小范围试吃,判断甜度和成熟度。 采收方法: 轻拿轻放: 避免碰伤或摔伤果实,以免影响外观和储存。 留瓜柄: 采收时,保留一段瓜柄,既美观,又能延长保鲜期。 分批采收: 成熟度不一致时,分批采收,确保上市的都是成熟度最佳的果实。 6.2 采收后的处理与包装 清洁: 清除果实表面的泥土和杂物。 分级: 按照大小、形状、外观、成熟度等标准进行分级。 包装: 保护性包装: 使用泡沫网套、纸箱或塑料筐,防止果实之间相互碰撞。 美观性包装: 根据市场需求,设计精美的包装,提升产品附加值,适合礼品化销售。 标识: 包装上应标明品名、品种、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 6.3 储藏与运输 短期储藏: 温度: 10-15℃为宜。 湿度: 保持在75%-85%的相对湿度。 通风: 保持良好的通风,避免乙烯气体堆积。 避免堆叠: 单层放置,防止挤压。 运输: 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 确保温度和湿度稳定。 固定好货物: 防止在运输过程中晃动。 注意防晒防雨。 第七章:温室西瓜的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 7.1 打造特色品牌,提升产品竞争力 挖掘独特卖点: 例如,有机种植、无公害生产、特定品种的口感风味、独特的种植区域特色等。 设计独特Logo和品牌故事: 赋予品牌文化内涵,引起消费者情感共鸣。 注重产品质量: 稳定的高品质是品牌生命力的根本。 7.2 多元化市场营销策略 线上销售: 利用电商平台(淘宝、京东、拼多多等)、社交媒体(微信、抖音、小红书)进行宣传和销售。 线下销售: 直供商超: 与大型连锁超市建立合作关系。 农贸市场: 设立销售点,直接面对消费者。 社区团购: 组织社区团购活动,方便快捷。 展会促销: 参加各类农产品展会,扩大品牌知名度。 体验式营销: 组织采摘节、品尝会等活动,让消费者亲身感受西瓜的种植过程和美味。 会员制服务: 建立客户会员体系,提供专属优惠和服务,培养忠实客户。 结语 温室西瓜的种植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和精湛的实践操作。本书从选种到上市,从技术管理到市场营销,全方位地介绍了温室西瓜生产的各个环节。希望本书能够成为广大西瓜种植者的得力助手,帮助大家在现代农业的大潮中,种出更多优质、美味的西瓜,收获丰厚的经济效益,并为消费者带来更加美好的夏季享受。农业的发展永无止境,我们鼓励大家持续学习,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共同推动温室西瓜产业迈向更高的台阶。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大棚西瓜生产实用技术》这本书,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的专业性和系统性。书号9787508280578,这串数字代表着一部经过国家正规出版机构认可的、具有科学价值的著作。作者李新峥,我对他研究的方向一直非常关注,他对于设施农业的理解和实践,可以说是国内顶尖的。我之所以对这本书如此期待,是因为我一直以来都对大棚西瓜的种植抱有浓厚的兴趣,但总觉得缺乏系统性的指导。很多时候,我们依赖于经验,但经验往往存在局限性,而且容易失传。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系统地学习到大棚西瓜种植的各个环节,从选址建棚到最终采收。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环境调控”的部分。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因素,对西瓜的生长发育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如何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生育期,精准地调控这些环境参数,是提高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详细的图表和操作指南,帮助我理解各种调控手段的原理和应用。另外,这本书的“实用技术”强调了它面向实践的特点,这对我来说尤为重要。我希望书中能够包含一些“看图识病”的内容,帮助我快速识别西瓜常见的病虫害,并提供有效的防治措施。同时,我也期待书中能有关于“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详细介绍,这是一种能够实现精准施肥、节水增效的先进技术,如果能够掌握,必将大大提升我的种植效益。我设想,这本书的每一个章节,都将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把钥匙,为我打开通往高效、可持续大棚西瓜种植的大门。

评分

初次翻阅《大棚西瓜生产实用技术》,我就被其扎实的内容和清晰的条理所吸引。这本书的出版号是9787508280578,这足以证明它是一部经过精心打磨的著作。作者李新峥,这个名字对于关注农业科技的人来说,应该并不陌生。他的作品往往能将复杂的科学原理,转化为易于理解和操作的实践方法,深受广大基层农技人员和种植户的喜爱。我一直认为,发展高科技农业,尤其是像大棚西瓜这样的精致农产品,离不开对生产技术的深度挖掘和科学应用。这本书正好填补了我在这一领域的知识空白。我特别期待书中关于“品种选择与繁育”的内容。市场上西瓜品种繁多,但并非所有品种都适合大棚栽培,更别提需要兼顾产量、品质、抗病性等多种因素。究竟哪些品种在大棚环境下表现最佳?如何进行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推广?这些都是我非常想了解的。同时,我关注书中对“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论述。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也会影响农产品的安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更多非化学、生态友好的病虫害防治方案,比如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让大棚西瓜生产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此外,这本书的“实用技术”这四个字,让我看到了它最大的价值所在。它不是一本理论堆砌的书,而是真正能够指导实际操作的书。我设想,书中会包含大量的插图、表格和案例分析,让读者能够一目了然地掌握各项技术要领。例如,在嫁接技术的部分,是否会有详细的嫁接步骤图解?在施肥管理方面,是否会提供不同土壤类型和不同生长期的具体施肥配方?这些细节的呈现,将极大地提升本书的可读性和应用性。

评分

我拿到《大棚西瓜生产实用技术》这本书,第一感觉就是它分量十足,无论是纸张的厚度还是内容的丰富程度,都预示着这是一部值得我潜心钻研的作品。书号9787508280578,这个数字代码背后,我仿佛能看到无数个辛勤劳作的农人,他们怀揣着丰收的梦想,期待着用科学的方法,种出更甜、更脆、更具市场竞争力的西瓜。作者李新峥,这个名字我并不陌生,他的著作总是以严谨求实的态度和深入浅出的语言著称,这次聚焦大棚西瓜,我想必是经过了长期的实践调研和技术总结。我对大棚西瓜的种植,一直抱着一种既敬畏又好奇的态度。敬畏的是,它需要精细化的管理,一丝一毫的差错都可能导致前功尽弃;好奇的是,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通过科技的力量,创造出无限的可能。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这一切的窗口。我尤其对书中关于“设施栽培”的章节充满期待。大棚的结构设计、材料选择、通风保温系统的安装调试,这些基础性的工作,对于后期的种植管理至关重要。我希望书中能有详细的图文解析,指导如何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和经济条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大棚模式。此外,我也关注书中关于“水肥一体化”技术的介绍。传统的水肥管理方式,往往效率低下且容易造成浪费。而水肥一体化,能够实现精准施肥、节水增效,这对于提高西瓜的品质和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革命性的意义。我希望书中能有具体的案例分析,展示不同时期、不同生育阶段的施肥方案,以及如何通过水肥监测设备,实现智能化管理。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传授技术,更在于它能够激发农户的创新思维,让他们认识到,现代农业不仅仅是体力劳动,更是智慧和科学的结晶。

评分

《大棚西瓜生产实用技术》这本书,给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它是一本“干货满满”的指南。9787508280578这个书号,赋予了它严谨的学术基础,而作者李新峥的名字,则保证了其内容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我之所以对这本书充满期待,是因为我一直认为,在大棚西瓜的种植过程中,科学的技术和精细化的管理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西瓜的栽培模式”。不同的栽培模式,例如单杆栽培、双杆栽培,或者是有绳栽培,对西瓜的生长和产量都有着不同的影响。我希望书中能够分析各种栽培模式的优缺点,以及适合不同环境和品种的选择建议。另外,我也对书中关于“温度与湿度管理”的技术细节非常感兴趣。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对西瓜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生长缓慢、病害发生甚至减产。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详细的温度和湿度调控方案,包括如何利用通风、遮阳、喷雾等设备,来实现精准管理。这本书的“实用技术”定位,让我坚信它能够帮助我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我设想,书中会包含大量的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实践经验,来印证各项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我期待它能成为我手中一本“操作手册”,指引我一步步走向更加科学、高效的大棚西瓜种植之路。

评分

初次拿到《大棚西瓜生产实用技术》,我就被它“实用”二字所吸引。9787508280578这个书号,象征着它是一部经过严格审校、内容扎实的作品。李新峥这个名字,在我看来,代表着一种深入基层、解决实际问题的精神。我之所以如此期待这本书,是因为我深知,在大棚西瓜的生产过程中,有很多环节都需要精细化的技术指导,而这本书恰恰能够填补这一空白。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西瓜的施肥管理”的部分。施肥是决定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关键,但如何根据不同生长阶段、不同品种、不同土壤条件,科学地配比和施用肥料,一直是我比较头疼的问题。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详细的施肥方案,包括有机肥和化肥的合理搭配,以及微量元素肥料的应用技巧。同时,我也对书中关于“病虫害防治的绿色技术”充满了好奇。在大棚这种相对封闭的环境下,病虫害的防治尤为重要,而传统的化学防治方式,不仅对环境有害,也可能影响农产品的品质。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更多生态、环保的防治方法,比如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以及如何利用植物自身抗性来抵抗病虫害。这本书的“实用技术”定位,让我相信它能够为我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我设想,书中会包含大量的图表和流程图,能够清晰地展示各项技术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我期待它能够成为我手中一本“贴身顾问”,帮助我在大棚西瓜的种植过程中,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评分

这本《大棚西瓜生产实用技术》在我手中,沉甸甸的,仿佛承载着丰收的希望。9787508280578这个书号,标注着它的专业性,而作者李新峥的名字,则是我信任的保证。他对农业生产技术的钻研,向来是严谨而深入的。我之所以会选择阅读这本书,是因为我深知,在大棚西瓜的种植过程中,每一步都充满了技术挑战,而科学、系统化的技术指导,是必不可少的。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土壤改良与基质培肥”的内容。一个健康的土壤环境,是大棚西瓜高产优质的基础。我希望书中能详细介绍如何通过增施有机肥、微生物菌剂等方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同时,我也对书中关于“授粉与留瓜”的章节充满了好奇。大棚西瓜的授粉,常常需要人工辅助,如何选择合适的授粉方式,又如何科学地进行留瓜,才能保证果实大小均匀、品质优良?这些都是需要专业指导的。我还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采收与贮运”的实用建议。一个好的西瓜,从田间到餐桌,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忽视。如何判断西瓜的成熟度?如何进行科学的采收,以减少商品损耗?如何进行有效的贮藏和运输,以保证西瓜的新鲜度和口感?这些问题,都是种植户们在实际生产中经常会遇到的难题,我相信这本书一定能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它的“实用技术”之名,绝非虚设,我期待它能成为我手中的一把利器,帮助我在大棚西瓜的生产中,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实现效益的持续增长。

评分

初次看到《大棚西瓜生产实用技术》这本著作,我就被它丰富的内涵和实用的价值所吸引。9787508280578这个书号,不仅代表着它的正规出版,也象征着它所蕴含的科学严谨。作者李新峥,他的名字在我看来,已经成为了“农业科技”的代名词,他总是能将复杂的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和实践的内容。我一直认为,大棚西瓜的生产,是一门融合了生物学、农学、工程学等多学科的艺术,而这本书,我相信正是这门艺术的百科全书。我尤其期待书中关于“授粉策略与技术”的详细阐述。大棚种植,人工授粉是关键,但如何才能确保授粉的效率和成功率,避免授粉不足或过度授粉,对西瓜的品质和产量都有着直接的影响。我希望书中能提供不同时期、不同品种的授粉指导,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授粉工具和方法。同时,我也对书中关于“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论述充满了兴趣。在相对封闭的大棚环境中,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往往非常迅速,如何有效地进行绿色防控,避免对环境和农产品造成二次污染,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详细的病虫害发生规律、识别方法以及多种绿色防控措施的组合应用。这本书的“实用技术”这四个字,是我选择它的重要原因。我期待它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用朴实的语言,指导我完成每一个种植环节,从选种育苗到采收上市,都能游刃有余。

评分

我拿到《大棚西瓜生产实用技术》,第一个联想到的就是它所蕴含的知识宝库。9787508280578这个书号,仿佛是一个开启高效农业之门的密码。李新峥这个名字,早已在我心中和“农业科技”划上了等号,他的著作,总是能带来新的启发和实用的解决方案。我一直认为,大棚西瓜的种植,不仅仅是简单的育苗、移栽、施肥,它是一个集科学、技术、管理于一体的复杂系统。而这本书,我相信正是对这个系统的全面解析。我特别希望书中能够深入探讨“光照管理”的艺术。大棚西瓜对光照的需求非常高,而冬季或阴雨天气,光照往往不足。我希望书中能介绍如何通过调整棚膜的透光性、使用补光灯等方式,来优化光照条件,从而促进西瓜的生长和果实的成熟。同时,我也对书中关于“病害预警与诊断”的章节抱有极大的期待。在大棚封闭的环境下,一旦发生病害,传播速度往往非常快,损失也可能很大。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早期预警的信号,以及准确的病害诊断方法,并给出快速有效的防治对策,最好是能够强调绿色、环保的防控理念。这本书的“实用技术”定位,让我相信它不会止步于理论的阐述,而是会给出切实可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我设想,书中会包含大量的表格和图示,能够清晰地展示不同时期、不同品种西瓜的生长周期,以及各项管理措施的关键节点。我期待它能够帮助我,从一个“经验型”的种植者,转变为一个“技术型”的种植者,用科学武装我的生产实践。

评分

《大棚西瓜生产实用技术》这本书,拿在手里,有一种踏实的感觉。9787508280578这个书号,让我对它的内容充满信心。李新峥,这个名字本身就代表着一种专业和权威,他对于农业生产技术的深刻理解,是这本书最坚实的后盾。我之所以对这本书如此期待,是因为大棚西瓜的种植,在我看来,是一种“精雕细琢”的农业生产方式。它需要精细化的管理,对每一个细节都不能掉以轻心。我希望书中能够系统地介绍“西瓜的嫁接技术”。虽然我知道嫁接可以提高西瓜的抗病性、抗逆性和产量,但具体的嫁接方法、时机以及如何提高成活率,一直是我比较困惑的地方。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详细的图文教程,让我能够准确掌握这项关键技术。此外,我也特别关注书中关于“营养液配方与管理”的内容。现在很多现代化的温室大棚都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营养液来为作物提供生长所需的养分。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不同生长阶段西瓜的营养液配方,以及如何监测和调整营养液的浓度和pH值,从而实现精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这本书的“实用技术”定位,让我更加确信它能够帮助我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难题。我设想,书中会提供一些“常见问题解答”,针对大棚西瓜种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疑难杂症,给出专业的分析和解决方案。我期待它能成为我手中一本“万能手册”,帮助我在大棚西瓜的种植道路上,少走弯路,多收硕果。

评分

这本《大棚西瓜生产实用技术》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细研读,但光是目录和作者的背景介绍,就足以让我对它充满了期待。李新峥这个名字,在我的脑海中似乎早已和“高效农业”划上了等号,他撰写的关于农作物种植的书籍,我曾零星地接触过,印象里都是那种既有理论深度,又能指导实践的典范。这次听说他出了关于大棚西瓜的专著,我更是迫不及待地想从里面学到真经。我一直对大棚西瓜的生产技术非常好奇,尤其是在我们地区,虽然气候条件并不是最理想,但通过科学的大棚种植,也能产出品质不错的西瓜,这背后一定蕴含着不少独到的技术和经验。这本书的书号是9787508280578,这通常意味着它是一本经过严格审校、内容扎实的专业书籍,由正规出版社出版,这让我对它的权威性非常有信心。我设想,书中一定会详细介绍不同品种西瓜的选育、嫁接技巧,如何科学地构建和管理大棚环境,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的精准控制,以及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措施。毕竟,大棚种植最大的挑战就在于如何模拟出最适宜的生长环境,并有效应对各种潜在的风险。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施肥和水分管理的章节,这可是影响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关键环节。是采用滴灌还是漫灌?不同生长阶段所需的养分如何配比?这些细节的处理,往往决定了最终的收成。而且,这本书的副标题“实用技术”也让我看到了它朴实无华的价值所在,它不是那种空谈理论的书籍,而是真正能帮助农户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手册。我期待能从中了解到一些前沿的栽培理念,同时也能学到一些祖辈传承下来的、经过时间检验的传统经验,将两者有机结合,实现大棚西瓜生产的效益最大化。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