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大家小书 天道与人文
定价:22.00元
作者:竺可桢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6-01
ISBN:9787200086812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281kg
编辑推荐
大家写给大家看的书。阅读大家经典,感受大家风范,普及大家知识,传承大家文化。
内容提要
许多文史工作者在选用素材时,都有“六经注我”或堆砌编排的特点,其*终分析可能失之偏颇。竺可桢选用材料十分讲究,对历史的分析基本上做到了唯材料是举。《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一文,对气候变迁的分期,既不是根据温度变迁的周期,也不是根据历史朝代的不同,更不是根据纪年方式的变更。而纯粹是“根据手边材料的性质”。把气候时期分为“考古时期”、“物候时期”、“方志时期”、“仪器观测时期”,这种分期方式与气候变迁本身并无关系,表面上看来极不合自然逻辑,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是*方便实用且能*接近客观真实的一种方式,典型地体现了他所反复提倡的“求是”精神。
目录
作者介绍
竺可桢(1890-1974),又名绍荣,字藕舫,浙江上虞人。科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1913年入哈佛大学研究院地理系专攻气象学,获博士学位。1927年任东南大学地学系主任。1928年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1933年参与倡议成立中国地理学会。1936年担任浙江大学校长。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职。撰有《远东台风的新分类》、《中国气候区域论》、《中国气流之运行》、《论新月令》、《东南季风与中国之雨量》等论文和专著。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给了我一次深入心灵的旅行,它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让我重新认识了“天道”和“人文”这两个看似遥远,实则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概念。竺可桢先生的文字,具有一种穿透时空的力量,他将科学的严谨与哲学的深邃完美结合,引领我感受着宇宙的浩瀚与生命的顽强。在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时空坐标系中,看到了地球亿万年的变迁,看到了人类文明从萌芽到繁盛的轨迹。书中对于自然力量如何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细致描绘,以及人类如何运用智慧去适应和改造自然的历程,都让我深感震撼。我看到了那些在严酷环境下生存下来的人们,他们所展现出的坚韧与智慧,以及由此形成的独特文化。这些故事,让我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反思,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我们是否应该更多地关注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如何传承和发展那些宝贵的人文精神?这本书,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更触动了我的灵魂。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将宏大叙事与个体情感巧妙结合的作品情有独钟,而这本书无疑满足了我这样的期待。它不仅仅是关于科学的知识普及,更是关于人类精神的探索。竺可桢先生将严谨的科学论证与深沉的人文情怀融为一体,让我对“天道”有了更具象的理解。他没有将“天道”置于高高在上的神坛,而是将其展现在地球的脉动、星辰的轨迹、生命的演化之中,这些自然的规律,本身就带着一种无可辩驳的权威性,而人类,正是这些规律下的产物,又是能够理解和改造这些规律的主体。这种既渺小又伟大的辩证关系,在书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每每读到关于人类适应环境、改造自然,以及自然反作用于人类的故事,我都深深地被那些先辈们的智慧和勇气所打动。他们并非盲目地对抗“天道”,而是在理解“天道”的基础上,寻找与自然和谐共处之道,这其中蕴含的哲学思考,以及由此衍生的社会结构、文化形态,都让我觉得既熟悉又充满启发。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恰似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邀请我与竺可桢先生一同审视“天道”与“人文”的宏大命题。在翻阅的过程里,我并非是在简单地阅读文字,更像是置身于一个宏伟的思想殿堂,感受着那些深邃的洞见如何层层叠叠地展开。竺可桢先生以其深厚的学养和广阔的视野,将天文地理、自然科学与人类文明的演进巧妙地融为一体,他笔下的“天道”,并非是虚无缥缈的哲思,而是根植于宇宙运行规律、地球演变历史以及生命起源的科学认知,这种对自然的敬畏与探索,本身就蕴含着一种深刻的人文关怀。我常常在想,当我们仰望星空,俯察大地,这些超越凡俗的宏大景象,是如何影响和塑造了人类的思想,又如何驱动着文明的进程?书中对气候变迁、地质变迁等宏观历史的叙述,让我惊叹于时间的长河所承载的巨大力量,而这些自然的力量,又如何与人类的活动、社会的变迁相互作用,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读到此处,我仿佛能听到古老的回响,感受到人类在面对自然挑战时所展现出的坚韧与智慧。
评分初次接触这本书,我被其沉静而磅礴的气势所吸引。它不像许多科普读物那样喧嚣,而是以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引领我一步步深入“天道”与“人文”的交织之处。竺可桢先生的文字,如同一汪清泉,洗涤了我对许多概念的固有认知。他并非在灌输知识,而是在分享一种观察世界的方式。他将地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与人类文明的兴衰起伏并行不悖地展开,让我意识到,我们所处的时代,不过是漫长历史中的一瞬,而我们所做的一切,也都是在这浩瀚的“天道”运行中,留下的微小痕迹。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人类如何在极端环境下生存、发展,并创造出独特文化的描述。这些故事,充满了生命的力量和不屈的精神,也让我反思,在现代社会,我们是否正逐渐遗忘那些与自然搏斗、与环境共存的宝贵经验?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视角,让我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人与历史的关系,其深度和广度,都远超我的想象。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感到心灵被一种前所未有的广阔所拥抱。竺可桢先生以其渊博的学识,将我们从日常的琐碎中拉出,带我们去见证“天道”的宏伟与“人文”的绵延。“天道”在他笔下,不再是抽象的哲学名词,而是具象的宇宙法则,是地球的呼吸,是生命的律动。而“人文”,则是在这宏大的自然背景下,人类活动的全部印记,是文明的创造,是思想的传承。我惊叹于作者如何能够将如此宏大的主题,分解为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篇篇引人入胜的论述。他通过对不同文明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演化,揭示了自然条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同时,也展现了人类智慧在改造自然、适应环境过程中的强大创造力。我从中看到了人类与自然之间复杂而微妙的互动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如何塑造了我们今天的世界。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理解“天道”,就是理解我们自身存在的基础,而尊重“人文”,则是对我们自身价值的肯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