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前必读】:
本店销售的书籍包含(二手旧书、新书)均为正版,品相可能因为存放时间长短关系会有成色不等,请放心选购。
付款后,不缺货的情况下,48小时内发货,如有缺货的情况下,我们会及时在聊天窗口给您留言告知。
发货地为北京,一般情况下发货后同城次日可以到达,省外具体以快递公司运输为准。
二手书籍,8成新左右,不缺页,不影响阅读和使用,发货前会再次检查。
二手书籍,没有光盘、学习卡等附带产品。
二手书籍,或多或少都有笔记和重点勾画,比较挑剔和习惯用新书的买家请谨慎购买。
望每位读者在收货的时候要验货,有什么意外可以拒签,这是对您们权益的保护。
注意:节假日全体放假,请自助下单;如需帮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祝您购物愉快!商家热线:010-57272736
基本信息
书名:全国高职高专应用型规划教材 机械机电类-数字电子技术
定价:30.00元
作者:宋卫海,杨现德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3-01
ISBN:978730116948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凝聚了编者多年的教学积累和精华,充分体现了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突出应用性、针对性、实用性。此外,本书知识结构合理、重点突出,做到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每一章都有相应的实验或实训。全书共分9章。章是数字电路概述,第2章是逻辑代数基础,第3章是逻辑门电路,第4章为组合逻辑电路,第5章是触发器,第6章是时序逻辑电路,第7章是555定时器与脉冲产生电路,第8章是存储器与可编程逻辑器件,第9章是数/模和模/数转换器。
本书适合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的电子通信、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这方而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章 数字电路概述
1.1 概述
1.1.1 电路中的信号
1.1.2 数字电路的特点
1.1.3 数字电路的应用举例
1.1.4 数字脉冲波形的主要参数
1.2 数制
1.2.1 数制
1.2.2 不同数制间的转换
1.3 码制
1.3.1 编码位数
1.3.2 常用BCD码
1.3.3 用二进制码表示十进制数
1.3.4 格雷码
1.3.5 ASCIl码
习题一
第2章 逻辑代数基础
2.1 逻辑代数中的运算
2.1.1 基本逻辑运算
2.1.2 常用复合逻辑运算
2.2 逻辑代数的基本定律公式及规则
2.2.1 逻辑代数中的基本定律和公式
2.2.2 逻辑代数中的常用公式
2.2.3 逻辑代数中的三个基本规则
2.3 逻辑函数
2.3.1 逻辑函数的定义
2.3.2 逻辑函数的建立
2.3.3 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
2.4 逻辑函数的代数化简与变换
2.4.1 逻辑函数化简的意义
2.4.2 简逻辑函数式
2.4.3 逻辑函数的代数化简
2.4.4 逻辑函数的代数变换
2.5 逻辑函数的卡诺图化简法
2.5.1 卡诺图
2.5.2 卡诺图表示逻辑函数
2.5.3 卡诺图法化简逻辑函数原理
2.5.4 用卡诺图化简逻辑函数的步骤
2.5.5 具有无关项的逻辑函数的化简
实验2.1 分立元件实现门电路
习题二
第3章 逻辑门电路
3.1 二极管、三极管和MOS管的开关特性
3.1.1 二极管的开关特性
3.1.2 三极管的开关特性
3.1.3 MOS管的开关特性
3.2 分立元件构成的逻辑门电路
3.2.1 基本逻辑门电路
3.2.2 组合逻辑门电路
3.3 集成逻辑门电路简介
3.3.1 数字集成逻辑门电路
3.3.2 集成逻辑门电路性能指标
3.4 TTL集成逻辑门电路
3.4.1 TTL与非门
3.4.2 集电极开路门(OC门)
3.4.3 TTL三态输出门(TSL门)
3.4.4 集成TTL与非门举例——5400TTL/7400TTL.
3.4.5 TTL集成逻辑门电路的使用注意事项
3.5 CMOS集成门电路
3.5.1 CMOS反相器
3.5.2 CMoS与非门电路
3.5.3 CMOS或非门电路
3.5.4 CMOS三态门电路
3.5.5 CMOS传输门
3.5.6 MOS电路的使用注意事项
3.6 外集成电路的命名方法
3.6.1 我国现行国家标准规定的命名方法(见表3-6-1)
3.6.2 以荷兰飞利浦公司为例介绍国外集成电路的命名方法(见表3-6-2)
实验3.1 TTL和CMOS逻辑功能测试
实验3.2 门电路多余输入端的处理
实验3.3 三态门逻辑功能测试及应用
习题
第4章 组合逻辑电路
第5章 触发器
第6章 时序逻辑电路
第7章 555定时器与脉冲产生电路
第8章 存储器与可编辑逻辑器件
第9章 数/模和模/数转换器
附录1 EWB简介
附录2 常用数字集成电路型号及引脚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评价四: 我最近正在尝试自学一些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基础知识,但总觉得数字电路的基础不够牢固,特别是对组合逻辑和时序逻辑的模块化设计概念理解不深。读了《弘全国高职高专应用型规划教材 机械机电类-数字电子技术》的后半部分关于常用集成电路和可编程逻辑器件的介绍后,我的思路豁然开朗。这本书没有直接跳入VHDL或Verilog的编程细节,而是非常恰当地引入了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的概念,比如PAL和GAL,用它们作为连接“软件编程”和“硬件逻辑”的桥梁。作者用非常清晰的流程图展示了如何将一个复杂的逻辑表达式映射到CPLD或FPGA的查找表(LUT)中,这对于我理解现代数字系统设计流程至关重要。更棒的是,它在介绍计数器和寄存器组时,清晰地区分了同步和异步清零、置位操作的区别,并强调了在系统复位(Reset)设计中的重要性,这保证了我后续学习更高级的硬件描述语言时,能够从底层原理上保持代码的健壮性。这本书的逻辑递进性做得非常出色,读起来一点也不吃力。
评分评价一: 最近在网上淘到一本关于数字电子技术的教材,名字叫《正版弘全国高职高专应用型规划教材 机械机电类-数字电子技术》。说实话,刚拿到手的时候,我对这本书的期望值并不算太高,毕竟市面上的教材五花八门,真正能做到深入浅出又紧密结合实际的并不多。然而,这本书的开篇几章就给了我一个惊喜。作者在介绍基础逻辑门电路时,没有像很多传统教材那样堆砌复杂的数学公式,而是通过大量形象的比喻和实际应用场景来阐述原理。比如,在讲解CMOS反相器时,他竟然拿工厂里的流水线上的“开”和“关”来做类比,让我这个初学者一下子就抓住了核心概念。而且,书中的例题设计得非常巧妙,很多都是来源于实际生产线上遇到的问题,比如如何用最少的逻辑门实现某个控制功能,这比单纯的理论推导要来得实在得多。我尤其欣赏的是,它在引入新概念时,总是会先回顾一下相关的模拟电路基础,确保知识点的连贯性,避免了那种“空中楼阁”的感觉。对于我们这些希望未来能上手操作的读者来说,这种注重实践的编写风格,无疑是巨大的福音。光是这些基础部分的扎实程度,就让我觉得这本书物超所值了。
评分评价五: 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也值得一提,虽然内容才是硬道理,但好的载体能让人心情愉悦。纸张的质感很好,不像有些教材用那种反光的纸,长时间阅读眼睛会比较累。更重要的是,书中的所有电路图、波形图和逻辑图都采用了清晰的线条和足够的留白,即便是那些复杂的脉冲图和状态转移图,也能一眼看清关键的信号上升沿和下降沿。我特别喜欢它在每章末尾设置的“知识回顾与拓展思考”环节。这些思考题往往不是简单的计算题,而是开放性的、需要综合运用本章知识去分析实际工程问题的类型,比如“如果在一个高速同步系统中引入一个传输延迟较大的器件,你会如何调整时钟沿或增加缓冲器?”这类问题,真正地锻炼了我们作为应用型人才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总而言之,这是一本结构严谨、图文并茂,且极其注重培养读者工程实践能力的优秀教材,对于高职高专层次的学习者来说,是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
评分评价三: 作为一个长期在自动化设备维护岗位上摸爬滚打的工程师,我深知理论与实际操作脱节的痛苦。很多教科书只停留在“理想化”的层面,一旦遇到实际电路中的噪声干扰、信号延迟或者负载匹配问题,书本上的知识就显得苍白无力了。我特地去查阅了《数字电子技术》中关于时序逻辑和存储器的部分,发现这本书的处理方式非常“接地气”。例如,在讲解触发器(Flip-Flops)时,它不仅讲了基本的工作原理,还专门辟出一个小节讨论了“毛刺(Glitch)”对同步电路的影响,并给出了几种常见的去毛刺电路方案。这在很多大学教材里是看不到的深度。再比如,在描述RAM和ROM的工作原理时,作者没有仅仅停留在地址线和数据线的概念上,而是结合了最新的存储器芯片结构图进行解析,让我能清晰地看到数据是如何在存储单元阵列中被高效存取的。我试着按照书中的某个时序逻辑电路设计实例自己画了一遍PCB草图,发现它考虑到了布局布线对时序的影响,这种对工程实践的关注,极大地提升了这本书的实用价值,绝非那种只适合应试的死板教材。
评分评价二: 我是在准备一个关于单片机嵌入式系统的课程设计时,朋友推荐我翻阅一下这本《机械机电类-数字电子技术》。坦白讲,我之前对数字电路的学习一直停留在比较表面的层次,知道有与非门、或非门这些,但真要让我设计一个时序电路或者分析一个复杂组合逻辑电路的故障,我就立马抓瞎了。这本书的章节安排简直是为我这种“半吊子”学员量身定做的。它并没有急于介绍那些眼花缭乱的集成芯片型号,而是花了相当大的篇幅去讲解了数制转换和编码、逻辑函数的化简这些看似枯燥,实则至关重要的基础功。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它对卡诺图(K-map)的讲解,作者用了一种非常直观的“合并相邻”的视觉化方法,配合大量的图示,我居然在半小时内就彻底掌握了如何快速有效地化简四变量以上的函数,这比我之前看其他资料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都没搞明白的效率高了太多。另外,书中对不同逻辑电平标准(如TTL和CMOS)的详细对比分析,也让我对实际电路设计中的兼容性问题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只是教你“怎么做”,更教你“为什么这么做”,这种深层次的理解,才是真正区分教材好坏的关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