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方的茉莉花——中國的外來植物·花卉 曉蓓

遠方的茉莉花——中國的外來植物·花卉 曉蓓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曉蓓 著
圖書標籤:
  • 植物學
  • 花卉
  • 外來植物
  • 園藝
  • 科普
  • 自然
  • 中國植物
  • 植物誌
  • 植物圖鑒
  • 曉蓓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久點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上海文化齣版社
ISBN:9787553507033
商品編碼:29526902621
包裝:平裝-膠訂
齣版時間:2017-05-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遠方的茉莉花——中國的外來植物·花卉

定價:38.00元

作者:曉蓓

齣版社:上海文化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55350703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遠方的茉莉花——中國的外來植物?花卉》屬於“中國的外來植物”係列彩色叢書。旨在介紹中國引進的各種外來植物的文化涵義,以文化科普教育為特色,文圖並茂,生動有趣。

內容提要


《遠方的茉莉花——中國的外來植物?花卉》一書重點介紹瞭50種不同曆史時期引進中國的常見外來花卉,探究它們傳入中國的經過、花名的由來、被中國人接受並喜愛的過程,還著重研究瞭外來花卉在中國獲得的文化涵義。這些外來花卉加入到中國的大花園裏,體現瞭中外交流史上的成果,滿足瞭人民群眾對美的需求。比如茉莉花,原産自印度,如今卻已在許多正式外交場閤成為中國象徵。本書具有豐富的知識性與趣味性,生動地記述瞭中外交流史上,外來植物傳入中國並被一步步接受並*終紮根的曆史。

目錄


001 序
001 波斯菊
004 除蟲菊
006 雛菊
009 春
014 大花紫薇
017 大麗花
020 風鈴草
023 風信子
026 鳳仙花
029 鶴望蘭
032 紅花石蒜
035 花毛茛
038 火鶴花
042 雞蛋花
046 雞冠花
049 夾竹桃
052 金盞花
055 君子蘭
058 康乃馨
061 馬蹄蓮
064 曼陀羅
067 茉莉花
070 木棉花
073 南非萬壽菊
076 歐洲錦葵
078 歐洲報春
082 歐洲綉球
085 三色堇
088 矢車菊
091 水仙花
094 睡蓮
097 素馨花
100 曇花
103 唐菖蒲
106 午時花
109 勿忘我
112 仙客來
116 嚮日葵
120 蟹爪蘭
122 雁來紅
125 洋桔梗
129 洋蘭
136 一品紅
139 罌粟花
143 虞美人
146 鬱金香
150 鳶尾花
153 紫羅蘭
157 紫苜蓿

作者介紹


曉蓓,女,生於上海,旅遊文學專業,從事編輯齣版職業,主編有《中華探名典》《中國細節》《日本細節》等圖書。

文摘


序言



遠方的茉莉花——中國的外來植物·花卉 曉蓓 內容簡介 《遠方的茉莉花——中國的外來植物·花卉》這部著作,由曉蓓女士傾情撰寫,以其深厚的植物學功底和細膩的人文關懷,為讀者呈現瞭一幅關於中國外來植物與花卉的宏大畫捲。本書並非僅僅羅列圖鑒,而是深入探討瞭這些“遠方來客”如何融入中國大地,如何與本土植物和諧共生,又如何深刻影響瞭中國的園林藝術、農業生産乃至人們的生活習慣。 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避開瞭枯燥的學術堆砌,而是將科學的嚴謹與文學的溫度融為一體。曉蓓女士以講故事的方式,娓娓道來每一個外來植物的“前世今生”。從它們漂洋過海的艱辛曆程,到在中國落地生根的麯摺故事,再到它們在中國文化中留下的印記,都得到瞭生動而詳實的描繪。這使得讀者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也能感受到生命的力量與自然的魅力。 第一部分:遠道而來,紮根中國 在本書的開篇,曉蓓女士便帶領讀者一同迴顧瞭中國與世界植物交流的曆史長河。從古代絲綢之路的駝鈴聲聲,到近代以來更為頻繁的國際往來,植物的遷徙從未停止。本書選取瞭部分最具代錶性的外來植物,以其原生地、引入中國的時間、途徑以及最初的傳播者等信息為切入點,勾勒齣這些植物跨越山海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例如,對於許多中國傢庭都熟悉並喜愛的月季,本書將追溯其在中世紀歐洲的起源,以及如何通過各種渠道,最終抵達中國的園林。曉蓓女士將詳細介紹月季在中國漫長的栽培曆史中,是如何從最初的稀有觀賞品,逐漸演變為如今遍布城鄉的“花中皇後”。她會深入分析月季在中國的不同品種演變,以及它們在詩詞歌賦、繪畫藝術中留下的痕跡,展現其深厚的文化底蘊。 又比如,許多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番茄,本書也會對其海外之旅進行細緻的梳理。從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到西班牙的航海士,再到最終在中國大地上的廣泛種植,每一個環節都充滿瞭故事性。曉蓓女士會探討番茄在中國從最初的“狼桃”、“紅茄”等帶有異域色彩的稱謂,到如今傢喻戶曉的親切名字的轉變過程,以及它對中國飲食文化産生的革命性影響。 此外,本書還將涉及一些在現代中國鄉村和城市綠化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樹木和花卉,例如被廣泛應用於道路綠化和公園建設的法國梧桐,它們是如何在中國的城市化進程中扮演起“綠色衛士”的角色;以及在中國南方地區常見的洋紫荊,它們以其絢爛的色彩和頑強的生命力,為城市增添瞭許多亮麗的風景。 第二部分:融入本土,生命的新篇章 外來植物並非總是被動地接受環境,它們也以自己的方式,與中國的本土生態係統進行著微妙而深刻的互動。曉蓓女士在本部分著重探討瞭外來植物在中國各個生態區域的適應性。她將結閤具體的地理環境,如南北方的氣候差異、土壤條件、以及不同地區的農業耕作方式,來分析這些外來植物為何能夠在這裏繁衍生息,甚至成為當地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書將深入研究一些外來花卉,如薰衣草、鬱金香、玫瑰(區彆於月季)等,它們在中國是否形成瞭穩定的野生種群,還是主要以人工栽培的形式存在?它們對中國的原生花卉是否構成瞭競爭?又或者,它們是否在某些方麵,豐富瞭中國本土的植物多樣性?曉蓓女士會引用科學研究的成果,但會以通俗易懂的語言來呈現,讓讀者能夠理解這些植物學上的“生存哲學”。 在農業領域,外來植物的貢獻更是不可忽視。玉米、土豆、紅薯等高産作物,它們不僅改變瞭中國落後的農業生産麵貌,更是直接關係到億萬中國人的溫飽問題。本書將追溯這些作物的傳入曆史,分析它們在中國不同地區的推廣過程,以及它們如何與中國的傳統農耕文明相結閤,演變齣具有中國特色的種植模式。曉蓓女士會詳細介紹這些作物在中國的品種改良和育種曆程,展現瞭中國人民在馴化和利用外來植物方麵的智慧。 本書還將探討一些曾經被視為“入侵物種”的外來植物。它們在某些時期,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和繁殖能力,對本土生態係統造成瞭威脅。曉蓓女士不會迴避這些問題,而是會以科學、客觀的態度,分析這些植物入侵的原因,它們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具體影響,以及中國在控製和管理這些植物方麵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她會藉此機會,引發讀者對外來物種管理、生物多樣性保護等議題的思考。 第三部分:文化交融,風情萬種 植物的傳播,往往伴隨著文化的交流。外來植物在中國落地生根,也必然會與中國的傳統文化發生碰撞,並最終融入其中,成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在本部分,曉蓓女士將聚焦於外來植物在中國文化中的體現。 例如,薰衣草,從最初的香料植物,到如今在中國的普羅旺斯式的薰衣草莊園,它不僅是一種經濟作物,更成為瞭一種浪漫的象徵,一種生活方式的代錶。本書將探討薰衣草在中國齣現的曆史節點,以及它如何被賦予瞭新的文化內涵,成為現代中國人審美情趣的載體。 再比如,許多來自西方的花卉,如康乃馨、百閤等,它們在中國傳統節日和現代的各種慶典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本書會分析這些花卉在中國的文化語境中的意義演變,以及它們如何與中國原有的花卉文化相融閤,創造齣新的節日習俗和審美錶達。 本書還將重點介紹外來植物在中國園林藝術中的應用。許多經典的中國園林,如蘇州園林、皇傢園林,在不同曆史時期都引入瞭外來植物,豐富瞭園林的植物種類和景觀效果。曉蓓女士會選取一些具體的園林實例,分析外來植物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它們如何與亭颱樓閣、山石水榭相互映襯,共同營造齣獨特的藝術意境。 此外,本書還會涉及一些與外來植物相關的民俗文化。例如,某些外來水果在中國民間傳說和節日習俗中的象徵意義,或者某些外來花卉在中國婚慶、喪葬等場閤的應用。這些細節都將生動地展現外來植物是如何滲透到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並成為其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第四部分:未來展望,人與自然的新平衡 在本書的結尾,曉蓓女士將目光投嚮未來。她將對外來植物在中國的發展趨勢進行展望,並探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性。 她會分析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深入,未來會有更多新的外來植物進入中國,我們應該如何科學地評估其潛在風險,如何更好地利用其帶來的益處。同時,她也會強調在推廣和利用外來植物的同時,保護中國本土的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係統的健康與平衡的重要性。 本書並非僅僅是關於植物的科學考察,更是一次關於生命、文化和人類與自然關係的深刻反思。曉蓓女士通過《遠方的茉莉花——中國的外來植物·花卉》這部作品,為讀者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去審視那些曾經從遙遠國度飄洋過海而來的植物,去理解它們在中國這片土地上所書寫的生命傳奇,以及它們與我們共同構建的,一個更加豐富多彩的世界。 本書的語言風格將兼具學術的嚴謹和文學的雅緻,圖片精美,版式設計也充分考慮瞭讀者的閱讀體驗。它將是一本適閤植物愛好者、園林工作者、農業從業者,以及所有對自然和文化充滿好奇心的讀者的案頭必備之作。它會讓你在品味“遠方的茉莉花”所帶來的芬芳時,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國這個國傢,以及這片土地上生命的多樣與頑強。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遠方的茉莉花——中國的外來植物·花卉 曉蓓》的書名就足以勾起我的好奇心。茉莉花,這個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如此熟悉的名字,卻被冠以“遠方”的標簽,讓我不禁聯想到它漂洋過海來到中國的麯摺旅程。書中大概會講述這些來自異域的花卉,是如何跨越地理的阻隔,融入中國這片土壤,並最終成為我們文化和生活一部分的。我非常期待能在這本書裏看到詳細的植物學知識,比如它們的原生棲息地、最初是如何被引入中國的、以及在漫長的歲月裏,它們又經曆瞭怎樣的演變和適應。我猜想,書中應該會穿插一些關於這些外來花卉在中國文人墨客筆下的描繪,或許還有它們在園林藝術中的運用,以及在民間傳說和習俗中的身影。這些都將為我打開一扇瞭解中國植物史和文化史的新視角,也讓我對“茉莉花”這個名字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總而言之,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植物的介紹,更是一次關於文化交流和曆史變遷的探索,我對它充滿瞭期待,希望它能帶給我一場知識的盛宴和心靈的觸動。

評分

讀到《遠方的茉莉花——中國的外來植物·花卉 曉蓓》這個書名,我立刻被它所傳達的一種寜靜而又充滿故事感的氣息所吸引。想象一下,在古老的絲綢之路上,來自遙遠國度的芳香種子,如何被小心翼翼地保存,曆經韆辛萬苦,最終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落地生根,綻放齣絢爛的花朵。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描繪這些“遠方來客”的遷徙史的?它們是商旅的隨行者,是使節的饋贈,還是探險傢的發現?書中是否會詳細介紹這些外來植物在中國的傳播路徑,比如它們最先齣現在哪些港口城市,又是如何一步步深入內陸,最終遍布大江南北的?我特彆希望能看到關於一些耳熟能詳的花卉,比如鬱金香、玫瑰、牡丹(雖然牡丹是中國本土的,但它可能也會涉及一些與其他外來花卉的對比或影響),它們最初是如何在中國紮根,以及它們在中國文化中留下的印記。這本書對我而言,不隻是關於植物的科普,更像是一本穿越時空的文化交響麯,讓我聆聽那些無聲卻深刻的跨文化交流的故事。

評分

《遠方的茉莉花——中國的外來植物·花卉 曉蓓》——光是聽到這個書名,就感覺一股清新淡雅的香氣撲麵而來,仿佛能嗅到來自遠方的茉莉芬芳。我特彆想知道,書中是如何細緻入微地描繪這些外來花卉的“中國化”過程的。它們來到中國後,是否在名字上、在人們的認知中,都發生瞭一些有趣的變化?我猜想,作者一定搜集瞭大量曆史文獻和民間傳說,來展現這些花卉在中國落地生根的故事。比如,那些在唐宋時期就已傳入的異域珍奇,是如何被文人雅士贊頌,又如何成為宮廷禦苑的寵兒?又或者,在近代,隨著貿易的往來,更多色彩斑斕的花卉湧入中國,它們又在普通百姓的庭院中扮演瞭怎樣的角色?我期待書中能有詳實的植物學考證,但也更希望看到那些充滿人情味的故事,比如園藝師的匠心獨運,或是普通傢庭對一株新奇花卉的驚喜與嗬護。這本書對我來說,就像一份精心準備的禮物,裏麵藏著無數關於自然、曆史與人文的奇妙故事。

評分

《遠方的茉莉花——中國的外來植物·花卉 曉蓓》這個書名,總讓我聯想到那些跨越山海的旅程,以及那些曾經陌生的生命在中國土地上紮根、綻放的美好畫麵。我猜想,這本書會帶領我踏上一段奇妙的植物探險之旅,去探尋那些“來自遠方”的花卉,是如何在中國這片沃土上找到屬於自己的歸宿的。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界定“外來植物”的?是泛指所有非本土生長的,還是有更細緻的分類?書中是否會深入介紹這些花卉的引入曆史,比如它們是通過哪些渠道,在什麼時期,以何種方式被引入中國的?我期待看到關於那些耳熟能詳的、如今已成為中國代錶性花卉的外來品種的故事,比如月季、薔薇等,它們在中國漫長的曆史長河中,又扮演瞭怎樣的角色?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植物的圖鑒,更是一次關於文化交流、地理變遷和生命頑強適應性的深度探索,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它,去感受那些花卉背後所承載的豐富故事。

評分

《遠方的茉莉花——中國的外來植物·花卉 曉蓓》這個書名,簡直像一首婉轉悠揚的民歌,輕輕撥動瞭我內心深處對自然與曆史的好奇。我一直對植物的遷徙和演變充滿興趣,而這本書將視角聚焦在中國的外來花卉,這本身就是一個充滿戲劇性的主題。我猜測,作者在書中不僅僅是羅列植物的名稱和特徵,更會深入挖掘它們背後的故事。例如,某些花卉是如何在中國園林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它們是否曾被視為珍貴的貢品,或者在特定時期引發瞭人們的追捧和模仿?我希望書中能有生動的插畫或照片,幫助我直觀地瞭解這些外來花卉的形態特徵,它們與中國本土植物在視覺上的區彆與融閤。同時,我也期待書中能探討這些外來植物對中國生態環境和農業發展可能産生的影響,是積極的促進,還是帶來瞭新的挑戰?這本書在我看來,是一扇通往植物世界和中國曆史文化交匯處的窗口,它將讓我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去認識和欣賞我們身邊那些曾經“陌生”的色彩。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