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的茉莉花——中国的外来植物·花卉 晓蓓

远方的茉莉花——中国的外来植物·花卉 晓蓓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晓蓓 著
图书标签:
  • 植物学
  • 花卉
  • 外来植物
  • 园艺
  • 科普
  • 自然
  • 中国植物
  • 植物志
  • 植物图鉴
  • 晓蓓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久点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文化出版社
ISBN:9787553507033
商品编码:29526902621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远方的茉莉花——中国的外来植物·花卉

定价:38.00元

作者:晓蓓

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55350703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远方的茉莉花——中国的外来植物?花卉》属于“中国的外来植物”系列彩色丛书。旨在介绍中国引进的各种外来植物的文化涵义,以文化科普教育为特色,文图并茂,生动有趣。

内容提要


《远方的茉莉花——中国的外来植物?花卉》一书重点介绍了50种不同历史时期引进中国的常见外来花卉,探究它们传入中国的经过、花名的由来、被中国人接受并喜爱的过程,还着重研究了外来花卉在中国获得的文化涵义。这些外来花卉加入到中国的大花园里,体现了中外交流史上的成果,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的需求。比如茉莉花,原产自印度,如今却已在许多正式外交场合成为中国象征。本书具有丰富的知识性与趣味性,生动地记述了中外交流史上,外来植物传入中国并被一步步接受并*终扎根的历史。

目录


001 序
001 波斯菊
004 除虫菊
006 雏菊
009 春
014 大花紫薇
017 大丽花
020 风铃草
023 风信子
026 凤仙花
029 鹤望兰
032 红花石蒜
035 花毛茛
038 火鹤花
042 鸡蛋花
046 鸡冠花
049 夹竹桃
052 金盏花
055 君子兰
058 康乃馨
061 马蹄莲
064 曼陀罗
067 茉莉花
070 木棉花
073 南非万寿菊
076 欧洲锦葵
078 欧洲报春
082 欧洲绣球
085 三色堇
088 矢车菊
091 水仙花
094 睡莲
097 素馨花
100 昙花
103 唐菖蒲
106 午时花
109 勿忘我
112 仙客来
116 向日葵
120 蟹爪兰
122 雁来红
125 洋桔梗
129 洋兰
136 一品红
139 罂粟花
143 虞美人
146 郁金香
150 鸢尾花
153 紫罗兰
157 紫苜蓿

作者介绍


晓蓓,女,生于上海,旅游文学专业,从事编辑出版职业,主编有《中华探名典》《中国细节》《日本细节》等图书。

文摘


序言



远方的茉莉花——中国的外来植物·花卉 晓蓓 内容简介 《远方的茉莉花——中国的外来植物·花卉》这部著作,由晓蓓女士倾情撰写,以其深厚的植物学功底和细腻的人文关怀,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关于中国外来植物与花卉的宏大画卷。本书并非仅仅罗列图鉴,而是深入探讨了这些“远方来客”如何融入中国大地,如何与本土植物和谐共生,又如何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园林艺术、农业生产乃至人们的生活习惯。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避开了枯燥的学术堆砌,而是将科学的严谨与文学的温度融为一体。晓蓓女士以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每一个外来植物的“前世今生”。从它们漂洋过海的艰辛历程,到在中国落地生根的曲折故事,再到它们在中国文化中留下的印记,都得到了生动而详实的描绘。这使得读者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生命的力量与自然的魅力。 第一部分:远道而来,扎根中国 在本书的开篇,晓蓓女士便带领读者一同回顾了中国与世界植物交流的历史长河。从古代丝绸之路的驼铃声声,到近代以来更为频繁的国际往来,植物的迁徙从未停止。本书选取了部分最具代表性的外来植物,以其原生地、引入中国的时间、途径以及最初的传播者等信息为切入点,勾勒出这些植物跨越山海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例如,对于许多中国家庭都熟悉并喜爱的月季,本书将追溯其在中世纪欧洲的起源,以及如何通过各种渠道,最终抵达中国的园林。晓蓓女士将详细介绍月季在中国漫长的栽培历史中,是如何从最初的稀有观赏品,逐渐演变为如今遍布城乡的“花中皇后”。她会深入分析月季在中国的不同品种演变,以及它们在诗词歌赋、绘画艺术中留下的痕迹,展现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又比如,许多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番茄,本书也会对其海外之旅进行细致的梳理。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到西班牙的航海士,再到最终在中国大地上的广泛种植,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故事性。晓蓓女士会探讨番茄在中国从最初的“狼桃”、“红茄”等带有异域色彩的称谓,到如今家喻户晓的亲切名字的转变过程,以及它对中国饮食文化产生的革命性影响。 此外,本书还将涉及一些在现代中国乡村和城市绿化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树木和花卉,例如被广泛应用于道路绿化和公园建设的法国梧桐,它们是如何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扮演起“绿色卫士”的角色;以及在中国南方地区常见的洋紫荆,它们以其绚烂的色彩和顽强的生命力,为城市增添了许多亮丽的风景。 第二部分:融入本土,生命的新篇章 外来植物并非总是被动地接受环境,它们也以自己的方式,与中国的本土生态系统进行着微妙而深刻的互动。晓蓓女士在本部分着重探讨了外来植物在中国各个生态区域的适应性。她将结合具体的地理环境,如南北方的气候差异、土壤条件、以及不同地区的农业耕作方式,来分析这些外来植物为何能够在这里繁衍生息,甚至成为当地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书将深入研究一些外来花卉,如薰衣草、郁金香、玫瑰(区别于月季)等,它们在中国是否形成了稳定的野生种群,还是主要以人工栽培的形式存在?它们对中国的原生花卉是否构成了竞争?又或者,它们是否在某些方面,丰富了中国本土的植物多样性?晓蓓女士会引用科学研究的成果,但会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呈现,让读者能够理解这些植物学上的“生存哲学”。 在农业领域,外来植物的贡献更是不可忽视。玉米、土豆、红薯等高产作物,它们不仅改变了中国落后的农业生产面貌,更是直接关系到亿万中国人的温饱问题。本书将追溯这些作物的传入历史,分析它们在中国不同地区的推广过程,以及它们如何与中国的传统农耕文明相结合,演变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种植模式。晓蓓女士会详细介绍这些作物在中国的品种改良和育种历程,展现了中国人民在驯化和利用外来植物方面的智慧。 本书还将探讨一些曾经被视为“入侵物种”的外来植物。它们在某些时期,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和繁殖能力,对本土生态系统造成了威胁。晓蓓女士不会回避这些问题,而是会以科学、客观的态度,分析这些植物入侵的原因,它们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具体影响,以及中国在控制和管理这些植物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她会借此机会,引发读者对外来物种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议题的思考。 第三部分:文化交融,风情万种 植物的传播,往往伴随着文化的交流。外来植物在中国落地生根,也必然会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发生碰撞,并最终融入其中,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在本部分,晓蓓女士将聚焦于外来植物在中国文化中的体现。 例如,薰衣草,从最初的香料植物,到如今在中国的普罗旺斯式的薰衣草庄园,它不仅是一种经济作物,更成为了一种浪漫的象征,一种生活方式的代表。本书将探讨薰衣草在中国出现的历史节点,以及它如何被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成为现代中国人审美情趣的载体。 再比如,许多来自西方的花卉,如康乃馨、百合等,它们在中国传统节日和现代的各种庆典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书会分析这些花卉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中的意义演变,以及它们如何与中国原有的花卉文化相融合,创造出新的节日习俗和审美表达。 本书还将重点介绍外来植物在中国园林艺术中的应用。许多经典的中国园林,如苏州园林、皇家园林,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引入了外来植物,丰富了园林的植物种类和景观效果。晓蓓女士会选取一些具体的园林实例,分析外来植物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它们如何与亭台楼阁、山石水榭相互映衬,共同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意境。 此外,本书还会涉及一些与外来植物相关的民俗文化。例如,某些外来水果在中国民间传说和节日习俗中的象征意义,或者某些外来花卉在中国婚庆、丧葬等场合的应用。这些细节都将生动地展现外来植物是如何渗透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并成为其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第四部分:未来展望,人与自然的新平衡 在本书的结尾,晓蓓女士将目光投向未来。她将对外来植物在中国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并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她会分析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未来会有更多新的外来植物进入中国,我们应该如何科学地评估其潜在风险,如何更好地利用其带来的益处。同时,她也会强调在推广和利用外来植物的同时,保护中国本土的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平衡的重要性。 本书并非仅仅是关于植物的科学考察,更是一次关于生命、文化和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晓蓓女士通过《远方的茉莉花——中国的外来植物·花卉》这部作品,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审视那些曾经从遥远国度飘洋过海而来的植物,去理解它们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所书写的生命传奇,以及它们与我们共同构建的,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 本书的语言风格将兼具学术的严谨和文学的雅致,图片精美,版式设计也充分考虑了读者的阅读体验。它将是一本适合植物爱好者、园林工作者、农业从业者,以及所有对自然和文化充满好奇心的读者的案头必备之作。它会让你在品味“远方的茉莉花”所带来的芬芳时,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这个国家,以及这片土地上生命的多样与顽强。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到《远方的茉莉花——中国的外来植物·花卉 晓蓓》这个书名,我立刻被它所传达的一种宁静而又充满故事感的气息所吸引。想象一下,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来自遥远国度的芳香种子,如何被小心翼翼地保存,历经千辛万苦,最终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落地生根,绽放出绚烂的花朵。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描绘这些“远方来客”的迁徙史的?它们是商旅的随行者,是使节的馈赠,还是探险家的发现?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这些外来植物在中国的传播路径,比如它们最先出现在哪些港口城市,又是如何一步步深入内陆,最终遍布大江南北的?我特别希望能看到关于一些耳熟能详的花卉,比如郁金香、玫瑰、牡丹(虽然牡丹是中国本土的,但它可能也会涉及一些与其他外来花卉的对比或影响),它们最初是如何在中国扎根,以及它们在中国文化中留下的印记。这本书对我而言,不只是关于植物的科普,更像是一本穿越时空的文化交响曲,让我聆听那些无声却深刻的跨文化交流的故事。

评分

《远方的茉莉花——中国的外来植物·花卉 晓蓓》——光是听到这个书名,就感觉一股清新淡雅的香气扑面而来,仿佛能嗅到来自远方的茉莉芬芳。我特别想知道,书中是如何细致入微地描绘这些外来花卉的“中国化”过程的。它们来到中国后,是否在名字上、在人们的认知中,都发生了一些有趣的变化?我猜想,作者一定搜集了大量历史文献和民间传说,来展现这些花卉在中国落地生根的故事。比如,那些在唐宋时期就已传入的异域珍奇,是如何被文人雅士赞颂,又如何成为宫廷御苑的宠儿?又或者,在近代,随着贸易的往来,更多色彩斑斓的花卉涌入中国,它们又在普通百姓的庭院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我期待书中能有详实的植物学考证,但也更希望看到那些充满人情味的故事,比如园艺师的匠心独运,或是普通家庭对一株新奇花卉的惊喜与呵护。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一份精心准备的礼物,里面藏着无数关于自然、历史与人文的奇妙故事。

评分

《远方的茉莉花——中国的外来植物·花卉 晓蓓》这个书名,总让我联想到那些跨越山海的旅程,以及那些曾经陌生的生命在中国土地上扎根、绽放的美好画面。我猜想,这本书会带领我踏上一段奇妙的植物探险之旅,去探寻那些“来自远方”的花卉,是如何在中国这片沃土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宿的。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界定“外来植物”的?是泛指所有非本土生长的,还是有更细致的分类?书中是否会深入介绍这些花卉的引入历史,比如它们是通过哪些渠道,在什么时期,以何种方式被引入中国的?我期待看到关于那些耳熟能详的、如今已成为中国代表性花卉的外来品种的故事,比如月季、蔷薇等,它们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植物的图鉴,更是一次关于文化交流、地理变迁和生命顽强适应性的深度探索,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去感受那些花卉背后所承载的丰富故事。

评分

这本《远方的茉莉花——中国的外来植物·花卉 晓蓓》的书名就足以勾起我的好奇心。茉莉花,这个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如此熟悉的名字,却被冠以“远方”的标签,让我不禁联想到它漂洋过海来到中国的曲折旅程。书中大概会讲述这些来自异域的花卉,是如何跨越地理的阻隔,融入中国这片土壤,并最终成为我们文化和生活一部分的。我非常期待能在这本书里看到详细的植物学知识,比如它们的原生栖息地、最初是如何被引入中国的、以及在漫长的岁月里,它们又经历了怎样的演变和适应。我猜想,书中应该会穿插一些关于这些外来花卉在中国文人墨客笔下的描绘,或许还有它们在园林艺术中的运用,以及在民间传说和习俗中的身影。这些都将为我打开一扇了解中国植物史和文化史的新视角,也让我对“茉莉花”这个名字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植物的介绍,更是一次关于文化交流和历史变迁的探索,我对它充满了期待,希望它能带给我一场知识的盛宴和心灵的触动。

评分

《远方的茉莉花——中国的外来植物·花卉 晓蓓》这个书名,简直像一首婉转悠扬的民歌,轻轻拨动了我内心深处对自然与历史的好奇。我一直对植物的迁徙和演变充满兴趣,而这本书将视角聚焦在中国的外来花卉,这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主题。我猜测,作者在书中不仅仅是罗列植物的名称和特征,更会深入挖掘它们背后的故事。例如,某些花卉是如何在中国园林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它们是否曾被视为珍贵的贡品,或者在特定时期引发了人们的追捧和模仿?我希望书中能有生动的插画或照片,帮助我直观地了解这些外来花卉的形态特征,它们与中国本土植物在视觉上的区别与融合。同时,我也期待书中能探讨这些外来植物对中国生态环境和农业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是积极的促进,还是带来了新的挑战?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扇通往植物世界和中国历史文化交汇处的窗口,它将让我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去认识和欣赏我们身边那些曾经“陌生”的色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