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纠缠?它是量子粒子之间的连接,是宇宙的结构单元。一旦两个粒子发生纠缠,当一个粒子发生变化,在另一个粒子中反映出来,不管它们是在同一间实验室,还是相距数亿光年。这种现象及其含义看起来是如此有悖于常理,以至于爱因斯坦本人称它为“幽灵一般的”,并且认为它将导致量子论的衰落。然而,科学家们后来发现,量子纠缠——“上帝的效应”,是爱因斯坦很少犯的—但也许是大的—之一。在《量子纠缠》中,科学作家布莱恩?克莱格描述了纠缠及其历史和应用。该书可读性强,引人入胜,全书不含公式。布莱恩?克莱格和阿米尔·艾克塞尔的书迷们以及那些对量子的各种奇异可能性感兴趣的人们,将会发现此书让人爱不释手。
序
关于艾丽斯和鲍勃的注记
第1章 纠缠的开始
第2章 量子的对决
第3章 成双成对的光
第4章 秘密的纠缠
第5章 布利什效应
第6章 虚幻的机器
第7章 镜子啊镜子
第8章 奇怪啊奇怪
注释
精选参考书目
致谢
布赖恩·克莱格,拥有剑桥物理学学位,为众多杂志撰写专栏、特写和评论。作品有《无限简史》、《科学人:罗吉尔·培根生平》、《光年:人类为光痴迷的离奇故事》。他的作品已经被译成十种语言。他和妻子、两个孩子一起住在英格兰的威尔特郡。
人类是否有会跨越星球之间的超大距离进行交流,研究出无法破译的密码,设计出能够在大海中捞到针的计算机,或者甚至学会建立隐形传输,那么,布莱恩?克莱格的《量子纠缠》中描述的让人惊异的科学,将因其对宇宙—我们自身的描绘,让人震惊和着迷!它是如此奇异,要掌握它(量子纠缠),想象力几乎不够用。
如果你认为科学是可以预测的、具有颠覆常识性的事物,也许甚至有一点枯燥乏味,那是因为你没有遇到量子纠缠。量子纠缠是一种非常奇特的、无处不在的物理现象,它颠覆了常理。因此,本书将其称为“上帝的效应”。量子纠缠无法用通常的语言加以描述,它可在瞬间从宇宙的一端传到另一端。它是科学中*奇怪的效应,然而却很少有人听说过它。量子纠缠把常识击得支离破碎。
第1章 纠缠的开始
纠缠,这是一个充满暗示的词语。它让人想起被无法解开的羊毛球缠住的小猫或两个人之间复杂的人际关系。但是,在物理学中,它指的是一个非常特殊而又奇特的概念,它如此奇异、重要而且具有影响力,因此,我把它称为“上帝效应”。一旦两个粒子发生纠缠,不管两个粒子处于何处,它们彼此之间仍保持着强大的关联,用这种关联可以实现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若要稳妥使用“量子”一词,得先去掉其神秘面纱。这只不过是建立这样一个概念:我们研究的“量子”,是构成现实事物的微小能量和物质。一般而言对于大量存在的同种结构微粒,不管是光的光子、物质的原子还是亚原子粒子,如电子、量子都是它们的组成微粒。
同量子打交道意味着我们研究的是某些数量固定的可测量的对象,而不是连续变化的量。实际上,量子化事物和连续事物之间的差别类似于数字信息(基于0秒和l秒的量子)和承载任何数值的摸拟信息之间的差别。在物理世界中,量子通常是非常小的单元,正如量子跃迁是非常小的变化一样——这一点与其在日常话题中的意义颇为不同。
作为本书的核心,量子纠缠现象正是这种令人难以理解但却是构成我们周围世界的微小粒子之间的关联。在量子的层面上,粒子可以被完全地连接起来,被连接的对象(如光子、电子和原子)就成为现实当中同一事物的组成部分。即使这些纠缠的粒子后来被分开到宇宙相反的两端,它们仍然保持着这种奇怪的关联。一个粒子发生变化,其变化在其他粒子中反映出来——不管它们之间相隔多远。上帝效应具有不确定的普遍性。
这种不受限定的关联使得量子纠缠的应用能够得以实现。在数据加密中若有密码的传送,这种关联可使其完全不被截获。它在量子计算机的运行中起到基本的作用——在量子计算机中,每个比特都是单个亚原子粒子,能够进行超出任何传统计算机范围的计算,甚至程序可在宇宙的整个生命周期内运行。纠缠使得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输粒子成为可能,还可以不通过两个地方之间的空间来传输物体。
……
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让我看到了科学的“人性化”一面。很多时候,我们觉得科学是冰冷而遥远的,是那些天才们的专属领域。但这本书通过讲述科学家们探索量子纠缠过程中的各种争论、实验和思考,让我感受到了科学研究的艰辛与乐趣。我看到了爱因斯坦等伟大的物理学家们,在面对与自己直觉相悖的现象时,是如何努力去理解和解释的。书中的那些历史故事,比如玻尔和爱因斯坦之间的辩论,充满了智慧的火花,也展现了科学思想的碰撞。我不再仅仅是崇拜那些科学结论,而是开始理解科学是如何一步步演进的,理解那些伟大的发现背后,是无数人的智慧、汗水和坚持。这让我觉得,科学并非高不可攀,它同样充满了人类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而我,也可以通过学习,成为其中微小的一部分。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的吸引了我!那种深邃的蓝色背景,点缀着流动的光线,仿佛直接把我拉入了一个未知的宇宙。我一直对物理学的神秘领域非常好奇,特别是那些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中的概念,但却被科学实实在在地证实了。量子纠缠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引人遐想的空间,让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能够让两个遥远的粒子产生如此紧密的联系,以至于一个粒子的状态变化会瞬间影响到另一个。我常常在想,如果真的存在这种“幽灵般的超距作用”,那它在现实世界中又会有怎样的应用呢?会不会像小说里描述的那样,实现超光速的信息传递,或者改变我们对空间和时间的认知?这本书的标题《科学可以这样看丛书:量子纠缠》让我觉得,它可能会用一种更加易于理解的方式来解读这些复杂的概念,而不是堆砌一堆我根本看不懂的数学公式。我非常期待它能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引导我一步步揭开量子世界的面纱,让我不再望而却步,而是能真正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插图也是我非常欣赏的部分。拿到手里时,纸张的触感就很不错,不是那种廉价的印刷品。每当书中出现一些关键的概念,比如“贝尔不等式”或者“EPR佯谬”,作者都会配上一幅精心设计的插图,这些插图不是简单的装饰,而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辅助理解作用。它们用一种可视化的方式,将那些抽象的物理过程展现在我眼前,比如两条曲线的交织,或者两个光子的纠缠轨迹,让我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清晰的画面。而且,书中的文字也很流畅,没有那些生硬的学术术语堆砌,即使是那些稍微有些深奥的段落,读起来也不会感到费力。作者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他知道什么时候该放慢脚步,什么时候该提供一些引导,让我们能够轻松地跟随他的思路。这种严谨又不失趣味的表达方式,让我觉得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而不仅仅是为了获取信息。
评分从这本书中,我获得的不仅仅是关于量子纠缠的知识,更是一种全新的看待世界的方式。它挑战了我固有的认知,让我明白,我们所感知的现实,可能只是一个更宏大、更奇妙的宇宙中的冰山一角。书中对“观测者效应”的探讨,更是让我思考,在量子世界里,我们作为观察者,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这种将物理学与哲学相结合的视角,让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单纯的科普范畴。我开始用一种更加开放和好奇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遇到的种种现象,即使是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也可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深刻道理。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思想世界的大门,让我对未知充满了敬畏,同时也更加渴望去探索和理解。
评分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好像经历了一场智力冒险!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它不像一般的科普读物那样,上来就抛出一堆理论和公式,而是通过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和生动的比喻,将那些抽象的量子概念具象化。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描述“叠加态”时,那个关于“既是活的又是死”的猫的例子,虽然听起来有些诡异,但却非常巧妙地展现了量子世界与我们日常经验的巨大差异。而且,书中并没有回避量子纠缠的“反直觉”之处,而是坦诚地探讨了它的哲学含义,这让我对“实在性”、“测量”等概念有了全新的思考。我不再仅仅是作为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开始主动地去质疑和探索。书中的一些讨论,比如量子纠缠在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中的潜在应用,更是让我看到了科学前沿的无限可能性,仿佛触碰到了未来的脉搏。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在教授知识,更是在激发我探索未知的好奇心和批判性思维,让我学会用更开放的眼光去看待科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