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科普书 地球与资源大观:地球生物的明天(生物进化)
定价:29.80元
作者:徐帮学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7-01
ISBN:9787206108457
字数:
页码:14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放眼古今中外,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的文明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与生物进化相关的科普知识。
内容提要
生物界的几百万种生物是怎样起源的,这就是进化知识。所谓进化是指一个生命体所有的变化过程。
从小到大,从单一到复杂,有时也会相反,出现这样的变化是因为生命体自身发展,或者是受到了周围环境的影响。本书将揭示地球和地球上生存的生物是怎么演变而来的,只要随着本书一起开始愉快的旅程,那进化是什么就自然会明白了。
目录
章 生命的起源
节 生物从何而来
达尔文以前的进化论
达尔文的进化论
现代进化论
第二节 DNA的自白
进化前沿:基因
进化之源:基因突变
进化催化剂:基因重组
种群财富:基因库
生命奥秘:基因组
第三节 千年之后的样子
未来的人类
的进化者
新人类物种
进化论悖论
第二章 生机盎然的古生代
节 大幕拉开
混乱的地球
生物大爆发
海洋的统领
绚丽夺目的寒武纪
第二节 进军陆地
海底乐园
非凡的跃迁
奥陶纪大灭绝
第三节 鱼类时代
热闹非凡的泥盆纪
脊索动物之父
第二次生物大灭绝
第四节 两栖类时代
提克塔利克的成功
人丁兴旺的两栖类
早长出脚的鱼
第三次牛物大灭绡
第三章 群雄并起的中生代
节 爬虫盛世
地球新主人
百家争鸣的三叠纪
首座城市
第二节 史前霸王
恐龙崛起
恐龙繁盛
集体失踪
第五次生物大灭绝
第三节 美化了的爬行动物
鸟的祖先是谁
形形的鸟
三分天下
第四节 趋向的裸子植物
进化阶梯
裸子植物中的活化石
植物界的大熊猫
第四章 开创文明的新生代
节 哺乳动物时代
扬眉吐气
次大爆发
进化
第二节 地球精灵
永恒的哲学话题
踏上地面的灵长
人类的出面
第三节 植物界
破解“讨厌之谜”
植物我为王
第五章 世界太奇妙
节 动物世界之旅
古书中的神兽:大熊猫
史前巨无霸:恐龙
与人类同龄:麋鹿
冬眠的鸟:白胸秧鸡
第二节 走进植物王国
地震“预报员”
天然“消防员”
“酒鬼”植物
穿越时空的真蕨
开在顶处的花
第六章 探索未知的奥秘
节 关于人的奥秘
史前“手印”
“大脚怪”
第四肤色
吸血僵尸
第二节 关于动物的奥秘
神秘的太岁
毒蛇“朝圣”
速冻巨象
冻不死的虫
第三节 关于植物的奥秘
“变性达人”
会说话的花
“草”
作者介绍
徐帮学,自2001年至今一直从事文学写作和图书编辑工作。曾参与策划主编过60多部图书。个人作品有:《食疗本草:彩色图文本》《做事做到位的大绝学》《心理减压健康书》《活力养生健康书》《餐桌上的宜与忌》《给上班族的减压枕边书》《史记文白对照全注全译》《新学生实用汉英大辞典》等。
文摘
《科普书·地球与资源大观:地球生物的明天(生物进化)》:
小软舌螺和托莫特壳类都是寒武纪时期出现的软体动物,它们都有一副中空的保护壳,这种角状的外壳使它们看上去就像戴着一尖的帽子。鉴于目前科学家们只发现了这些生物的外壳化石,因此他们只能推测壳中很可能是一种长有触须的或是像蛞蝓一样的软体生物。这种生物应该是头足类动物的祖先。现存的头足类动物包括章鱼、乌贼等。
曾有一些科学家提出,动物进化出外壳是为了储存或过滤养分。但大部分科学家认为,外壳是生物经过进化所形成的一种基本的自我保护形态,主要是为了躲避食肉动物的攻击。外壳的出现,标志着寒武纪时期地球生物的生存环境发生了重大改变。生物间的生存竞争由此开始,捕食者与食者的数量虽说此消彼长,却始终保持在一种平衡状态。但从某些方面来说,保护壳的出现也的确算得上是生物的一种悲哀,因为这表明生物在很早以前便具备了攻击与竞争的本能。
地球进人寒武纪后,尽管大气层中的氧气含量不断增加,但生物的活动范围依然只局限于海洋世界中。海底生活着软体动物、蠕虫类动物以及各种甲壳类动物。化石研究发现表明,近1/3的寒武纪生物其实都属于同一类生物。
尽管这些生物后还是无法逃脱灭绝的命运,但由此可见,地球生物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它们已经进化出相当复杂的身体构造。
科学家们在加拿大西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落基山脉发现了寒武纪世界令人惊异的另一番景象。在落基山脉的伯基斯页岩层中挖掘出的远古海洋生物化石,其数量之多,曾轰动一时。其中不单有三叶虫化石,还有海绵、海蜇及一些类似蠕虫的生物。有的“蠕虫”长有尖刺,有的则长着利齿。其中还有一种奇怪的生物,由于它们长得太过古怪,似乎只有在梦境中才会出现,因此被命名为“怪诞虫”。
……
序言
这本书就像是一扇窗户,让我得以窥见地球生命演化的壮丽画卷,更重要的是,它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未来的思考之门。我原以为“生物进化”就是一个关于过去的故事,讲述着远古时代的生物如何一步步演变成今天的模样。然而,这本书的视角极其独特,它将进化论的目光投向了遥远的未来,探讨在人类活动和环境剧变的影响下,地球上的生物将会面临怎样的挑战,又将以何种方式去适应和演变。它不仅仅是罗列了一些科学事实,而是像一位充满智慧的哲人,引导读者去思考生命的可塑性、韧性以及存在的终极意义。书中对于未来可能出现的“新生物”的设想,虽然带有科学推测的色彩,但却基于扎实的进化理论和对环境趋势的分析,让我对接下来的地球生命演化充满了好奇和敬畏。它让我意识到,生命的进化之路永无止境,而人类,作为地球上最活跃的物种之一,也同样身处这场宏大的进化叙事之中。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和排版都挺有吸引力的,色彩搭配大胆而和谐,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在讲一个关于地球和生命的故事。我本来是抱着学习一些基础生物进化知识的心态来翻阅的,想着能够了解一些恐龙灭绝、物种演化之类的经典案例。但当我深入阅读后,发现它在探讨地球的未来和生物的演化方向上,有着更加宏大且引人深思的视角。书中提到的生物适应性进化,不仅仅是针对过去的环境变化,而是着重于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极端气候、资源枯竭等挑战下,生物将如何进行自我调整和演化。这让我感到非常新奇,也意识到生物进化并非一个静止的过程,而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充满活力的动态反应。它不仅仅是教科书上的枯燥理论,而是与我们当下所处的地球环境以及未来可能面临的危机紧密相连。这种将科学知识与现实议题相结合的方式,无疑增加了书籍的阅读价值和现实意义,让我觉得不仅仅是在“看书”,更像是在进行一场关于地球命运的深度思考。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带领读者进行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地球生命之旅。从遥远的生命起源,到如今形形色色的生物,每一个章节都像是一部精心制作的纪录片,但又比纪录片更加深入和富有洞察力。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生物多样性丧失原因的分析,它并没有简单地归咎于某一个因素,而是从生态系统的相互关联性、人类活动的多重影响等多个角度进行了剖析,让我对地球生态的脆弱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书中对于未来生物演化方向的预测,也并非是天马行空的想象,而是基于严谨的科学推论和模型分析。它让我看到了生命在面对严峻挑战时,所展现出的惊人潜力和韧性。同时,也让我反思人类在地球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视野被大大拓宽了,对地球生命的复杂性和美好有了全新的理解,也更加坚定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信念。
评分这本书以一种非常引人入胜的方式,将“地球与资源”和“生物的明天”这两个宏大的主题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我最初是出于对地球资源问题的关注而拿起这本书,期待能从中了解一些关于资源枯竭的科学知识和解决方案。但当我读到后面,才发现它更深层次地探讨了这些资源问题将如何反过来影响地球上的生物,以及生物将如何适应这些变化,甚至在新的环境中孕育出新的生命形态。书中关于生物适应极端环境的案例分析,让我对生命的顽强和智慧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再是简单地讲述物种的起源和灭绝,而是聚焦于生命在不确定和变化的环境中所展现出的强大适应力。这种将资源、环境和生物进化紧密联系起来的叙事方式,让我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动态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不仅拓宽了我的科学视野,更引发了我对于人类在地球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中所扮演角色的深刻反思。
评分我原本以为这本书会是那种比较枯燥的学术科普,充斥着各种专业术语和复杂的理论模型。但实际翻阅后,我发现它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相当用心,语言流畅易懂,即使是没有深厚生物学背景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书中大量的插图和表格,更是将复杂的概念形象化,大大降低了阅读难度,也让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我尤其被书中对不同物种在特定环境下如何演化出独特生存策略的描写所吸引。比如,它详细介绍了极端环境下的生物,如深海热泉、干旱沙漠中的生命是如何通过精巧的生理结构和行为模式来克服困难的。这些案例不仅让我惊叹于生命的奇迹,也让我开始思考,在人类不断改变地球环境的情况下,其他生命形式是否也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进化压力”。这本书让我从一个更加宏观的视角去审视生命存在的意义以及地球生态系统的相互依存性,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生物进化的书,更是一部关于生命适应与抗争的史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