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饼投掷——青少年田径技术训练丛书

铁饼投掷——青少年田径技术训练丛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 山崎祐司,李鸿江 审 著
图书标签:
  • 铁饼投掷
  • 田径
  • 青少年
  • 技术训练
  • 运动
  • 体育
  • 训练
  • 技巧
  • 教学
  • 田径运动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炫丽之舞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体育出版社
ISBN:9787500921349
商品编码:29556809871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2-10-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铁饼投掷——青少年田径技术训练丛书

定价:10.00元

作者:山崎祐司,李鸿江 审

出版社:人民体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10-01

ISBN:978750092134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铁饼的投掷姿态在田径运动中可算是*雅的动作之一,要想掌握艺术般的旋转,不用说,没有一朝一夕的苦练是不可能的,无论什么样的选手,不可能一开始就做得漂亮。因为,经过旋转将物体掷出这样的技术,也许离日常生活太遥远,只有通过反复的练习才能达到动作的自动化。
本书向有于志铁饼运动的朋友进行了尽可能容易理解,无论一个人也好、很多人也好,只要使他们能喜欢上铁饼运动,都是*的幸事。

目录


章 铁饼运动概述
1.铁饼运动的历史
2.日本和中国历史
3.女子铁饼运动的历史
4.纪录的变迁
5.铁饼的规格
6.运动员的资质
第二章 铁饼运动的技术与训练
1.关于技术和训练
2.技术类型
3.握法和练习
4.挥臂动作和练习
5.旋转和练习
6.后用力和练习
7.换腿和换腿练习
8.完整动作练习
9.连续动作照片分析
第三章 投掷的方法
1.作为技术练习的投掷
2.作为素质训练的投掷练习
第四章 掷铁饼的训练
1.关于训练
2.训练的五个原则
3.铁饼运动所必需的肌肉力量
4.力量训练
5.跑的训练
6.跳的训练
7.投的训练
8.其他的训练
第五章 训练计划
1.年度计划
2.比赛期计划
3.训练期计划
第六章 运动会
1.调整方法
2.准备活动
3.比赛技巧
4.风和雨
5.镁粉和毛巾
第七章 铁饼运动的科学化
1.运动生物力学
2.生理学
3.营养学
4.心理学
5.医学
第八章 大型运动会纪录集锦
1.高中生运动会
2.大会
3.日本锦标赛
4.世界锦标赛、世界杯赛
5.奥运会
参考文献·参考资料

作者介绍


山崎祐司1958年生于岛根县,1980年毕业于筑波大学体育专业。在中学执教5年,现在茨城县立龙崎高中任职。1978年创日本学生纪录。日本锦标赛铁饼5次优胜,好纪录是58.08米,1991年亚洲田径锦标赛第3名。1983-1984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洲隆古化奇学校留学。筑波大学教

文摘


序言



《铁饼投掷——青少年田径技术训练丛书》 铁饼投掷:青少年田径的经典与未来 铁饼是一项古老而充满魅力的田径项目,它不仅考验运动员的力量、速度和协调性,更蕴含着技术、策略和心理的博弈。对于青少年运动员而言,铁饼投掷是一条通往卓越的挑战之路,它能帮助他们建立坚实的身体素质,培养专注的意志,塑造沉着冷静的比赛心态。本书《铁饼投掷——青少年田径技术训练丛书》旨在为青少年运动员、教练员以及关心青少年田径发展的读者,提供一份全面、系统、且极具实践价值的铁饼技术训练指南。 本书内容不包含以下部分: 铁饼制造与历史的详细考据: 本书不会深入探讨铁饼材质的演变、古代奥运会中铁饼的起源传说,或者不同历史时期铁饼技术风格的变迁。我们将聚焦于现代铁饼投掷的技术本身。 国家级或国际级专业运动员的个人传记或励志故事: 本书不会收录某位世界冠军的成长经历、训练秘诀或比赛感悟。我们的重点在于技术动作的拆解与训练方法。 与铁饼投掷无关的其他田径项目介绍: 例如,本书不会涉及短跑、跳高、铅球、标枪等其他田径项目的技术细节、训练方法或比赛规则。 运动心理学在铁饼训练中的理论深度探讨: 虽然书中会提及比赛心态的培养,但不会深入分析如认知行为疗法、应激反应机制等心理学理论。 运动损伤的详细治疗与康复方案: 本书会强调训练中的科学性以预防损伤,但不会提供针对具体运动损伤的医疗诊断或具体的康复训练计划。 商业推广、市场分析或器材销售信息: 本书纯粹是技术训练的专业书籍,不包含任何商业广告或市场推广内容。 对青少年运动员的过度保护性建议: 本书鼓励青少年在科学指导下挑战自我,不会提供过度的、限制其潜能开发的保护性建议。 哲学层面的艺术化解读: 尽管铁饼投掷动作优美,但本书的侧重点在于科学的训练方法,而非对其动作进行艺术化的哲学解读。 超越现代田径规则的训练设想: 本书严格遵循现行的田径比赛规则和技术标准,不会提出或探讨未来可能出现的、超出当前规则的训练方法或器械。 关于铁饼运动的社会影响或文化意义的广泛论述: 本书专注于技术训练,不会对铁饼运动的社会地位、文化象征意义或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进行宏观的探讨。 本书核心内容概述: 本书将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用的训练理念,将铁饼投掷这项复杂的技术分解为易于理解和掌握的各个环节,并为青少年运动员量身定制了一套循序渐进的训练体系。 第一部分:基础认知与准备 铁饼投掷的运动特点与科学原理: 深入剖析铁饼投掷动作的力学基础,包括旋转、加速、发力时机的关键点,解释为什么正确的姿势和动作能产生更大的抛掷距离。我们将从生物力学的角度,讲解身体各部位如何协同发力,传递能量。 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铁饼投掷并非仅凭蛮力,而是力量、速度、柔韧性、协调性和爆发力的综合体现。本部分将详细介绍针对青少年身体特点,如何通过科学的陆上训练,有效提升这些关键素质。这包括但不限于: 力量训练: 针对核心肌群、腿部力量、背部力量以及肩部和手臂力量的专项训练,强调在安全前提下的渐进负荷原则。 速度与爆发力训练: 短距离冲刺、跳跃类练习,以及利用弹力带、药球等辅助器材进行爆发力训练。 柔韧性与协调性训练: 动态拉伸、关节活动度训练,以及模仿铁饼动作的协调性练习,帮助运动员建立流畅的身体连接。 安全意识与预防伤病: 强调训练前的热身、训练中的保护措施、训练后的放松拉伸等重要环节,教授运动员识别潜在的运动损伤风险,并掌握简单的自我保护和初步处理方法。 第二部分:核心技术动作分解与精炼 本书将铁饼投掷的完整技术流程,从起跑到最后的发力,细致入微地进行分解,并提供针对性的练习方法。 站立与持饼: 正确的持饼方法: 讲解如何根据手掌大小和手指长度,找到最舒适、最稳固的持饼方式,确保在旋转过程中不脱手,并且能够有效地传递旋转力。 起始站姿: 分析不同站姿(如背对投掷方向、侧对投掷方向)的优劣,以及如何调整重心,为后续的旋转打下基础。 准备姿势与摆臂: 预备挥摆: 详细讲解预备挥摆的目的,如何通过摆臂带动身体的预热和启动,以及挥臂的幅度和节奏。 身体的调整: 在摆臂的同时,如何调整身体重心,为进入旋转做准备。 旋转技术: 这是铁饼投掷的核心技术之一,本书将重点讲解: 反向摆动: 讲解摆臂与身体的协调配合,如何利用身体的惯性进行反向摆动。 重心转移与步法: 详细分析青少年运动员在旋转过程中如何进行有效的重心转移,以及步法的衔接。本书将区分不同旋转步法(如三步、五步)的特点,并提供相应的练习方法,帮助运动员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步法。 身体的抗旋转与协调: 讲解如何在高速旋转中保持身体的稳定,同时又能有效地将旋转力传递出去。 最后的发力(“打开”与蹬地): 身体的“打开”: 讲解在旋转即将完成时,如何通过身体的“打开”动作,将旋转产生的速度转化为直线速度。 蹬地与送髋: 强调下肢蹬地和髋部发力的重要性,这是产生强大抛掷力量的关键。 手臂的送出与鞭打: 分析最后手臂送出铁饼的轨迹和发力时机,以及如何形成类似“鞭打”的动作,将最后的能量传递给铁饼。 放松与收尾: 讲解发力后的身体姿势,以及如何在不影响平衡的情况下自然收尾,避免二次伤害。 第三部分:分阶段训练指导与进阶 入门阶段(针对初学者): 动作模仿与分解练习: 从基础动作开始,进行慢动作模仿,分解练习,强化对每个技术环节的理解。 轻重量训练: 使用较轻的铁饼,甚至空手模仿,重点在于动作的规范性。 陆上模仿训练: 不使用铁饼,通过身体模仿来练习旋转和发力过程。 发展阶段(技术巩固与力量提升): 逐步增加负荷: 逐渐使用标准重量的铁饼,并在保证技术动作的前提下,适当增加训练强度。 专项陆上训练: 强化力量、速度和协调性训练,与技术训练相结合。 结合视频分析: 鼓励运动员和教练员利用视频记录,分析动作细节,及时纠正错误。 提高阶段(技术优化与比赛模拟): 技术细节的打磨: 关注动作的流畅性、节奏感,以及在不同旋转速度下的动作稳定性。 比赛情境模拟: 在接近比赛的条件下进行训练,模拟比赛的压力和节奏。 心理调适与比赛策略: 简要介绍在比赛中如何保持专注,应对紧张情绪,以及根据对手和场地情况调整策略。 第四部分:辅助训练与个性化调整 常用训练器械的使用: 介绍如何利用药球、弹力带、力量架等辅助器械,进行更科学、更有效的力量和爆发力训练。 周期性训练计划的制定: 讲解如何根据运动员的年龄、训练水平和比赛日程,制定合理的年度、月度、周度训练计划,实现训练效益的最大化。 个体化训练的原则: 强调每个运动员身体条件和技术特点的差异性,鼓励教练员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训练指导和调整。 技术动作常见错误分析与纠正: 针对青少年运动员在铁饼投掷中容易出现的典型错误,如身体晃动、发力不协调、送饼轨迹偏差等,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提供针对性的纠正方法。 结语 《铁饼投掷——青少年田径技术训练丛书》相信会成为广大青少年田径爱好者、教练员以及家长手中宝贵的训练工具。我们希望通过本书,能够帮助更多青少年运动员在铁饼投掷的道路上,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培养出色的身体素质,激发他们对田径运动的热爱,最终在赛场上绽放光彩。这是一项需要耐心、毅力与智慧的运动,愿本书陪伴每一位追逐铁饼梦想的青少年,共同成长,飞得更高,更远!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其实是抱着怀疑态度的,毕竟现在市面上的体育书籍太多了,很多都是泛泛而谈,没什么干货。但这本书却让我眼前一亮,它的深度和广度远超我的预期。特别是在探讨运动心理学与技术执行的结合点上,这本书展现了非凡的洞察力。它清晰地阐述了,为什么有些运动员在关键时刻会“掉链子”,并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锚定技术”和“积极自我对话”的训练方法。书中对于不同发展阶段青少年的生理限制和潜力挖掘,有着非常科学的论述,这确保了训练方案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我记得有一章专门讨论了营养与恢复,内容详实到连日常的加餐和赛后的拉伸方案都详细列出了时间表和推荐食物,这种精细化的管理指导,对于想要系统提升成绩的家庭来说,价值巨大。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非常人性化,大量的留白和清晰的章节划分,让即使是需要快速查阅某一特定技术点的教练或家长,也能迅速定位所需内容。它成功地在专业性与易读性之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不至于让初学者望而却步,又能让有一定基础的人找到更深层次的提升点。

评分

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独特,它不像是教科书,更像是一系列精心组织的、具有强烈画面感的“技术情景再现”。作者似乎总能预判到我们在学习某项技术时可能出现的困惑点,并在接下来的段落中,用非常形象的比喻来解释那些抽象的力学原理。比如,对于一个复杂的身体转动,它会将其比喻成一个精密的钟表齿轮系统,拆解得细致入微,让人瞬间茅塞顿开。在处理技术纠错方面,这本书更是独树一帜。它没有简单地说“你错了,你应该这样做”,而是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观察-诊断-修正”流程,并列举了常见的五种错误姿态及其对应的纠正练习,这种系统化的反馈机制极大地提高了训练的效率。我尝试用书中的方法去纠正几个孩子的小问题,效果立竿见影,他们对自己的进步感到非常兴奋。这本书的严谨性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它对技术参数的描述精确到毫厘,但语言表达却保持着一种令人愉悦的流畅感,阅读体验极佳,让人忍不住一口气读完。

评分

这本关于青少年田径训练的书籍,我真的要给它点个大大的赞!它不像市面上那些枯燥乏味的训练手册,而是充满了活力和实用的建议。作者似乎非常了解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特点,书中对于如何建立自信心、如何处理比赛中的紧张情绪,都有非常深入的探讨。我尤其欣赏它在技术讲解方面的细致入微,每一个动作分解都配有清晰的图示,让人一目了然。比如,在谈到力量训练时,它不仅仅是给出一系列的动作列表,而是深入剖析了这些训练对青少年身体发育的潜在影响,并强调了科学性和循序渐进的重要性,这一点对于担心孩子受伤的家长来说,简直是定心丸。书中还穿插了一些成功运动员的案例分析,这些故事激励人心,让孩子们在学习技术的同时,也能汲取到精神层面的养分。阅读过程中,我能感受到作者对这项运动的热爱和对青少年成长的关怀,这种真诚的态度使得整本书读起来非常亲切,完全没有说教感。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和蔼可亲的教练,在身边耳提面命,让人愿意去亲近和实践书中的每一个建议。我感觉,这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指南,更是一本关于如何健康、快乐地参与田径运动的心灵导师。

评分

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对“团队合作”和“教练员与家长关系”的探讨。田径虽然是个体项目,但其背后的支持系统至关重要。书中有一章节专门写给教练和家长,阐述了如何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目标一致的合作关系,避免因为教育理念不合而给孩子造成压力。这种对“生态圈构建”的重视,是我在其他同类书籍中从未见过的。它甚至提供了沟通模板,教家长如何在不干涉教练专业性的前提下,有效地表达关心和支持。此外,书中对于不同年龄段的运动员在训练负荷和心理调适上的差异化处理,体现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它清楚地区分了“发展性训练”和“竞技性训练”的侧重点,确保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是放在首位考量的。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是技术宝典,更是一部关于如何科学、有爱、全面地培养下一代田径人才的综合指南,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清晰、可持续的成长路径图。

评分

我是一位兼职的青少年体育爱好者,接触过不少田径训练的资料,但这本书在“全面性”上做得尤其出色。它没有仅仅局限于某一个单一的训练模块,而是构建了一个完整的青少年田径生态系统。我尤其喜欢它对“非核心”训练的重视,比如跨界引入了瑜伽和普拉提的元素,用于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核心稳定性,这在很多传统的田径教材中是很少被如此强调的。此外,书中对于器材的选用和场地环境的适应性变化,也给出了非常实用的建议,这对于资源有限的学校或社区训练团队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举个例子,它教我们如何在没有标准跑道的情况下,利用自然地形进行有效训练,这些“野路子”的智慧,恰恰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实战经验。更难能可贵的是,书中对于如何培养青少年的“终身运动习惯”这一点给予了足够的篇幅,它强调的不是短期的成绩,而是如何让孩子们爱上运动本身,将体育精神融入到未来的生活中。这种宏观的教育理念,让这本书的价值超越了单纯的技术指导范畴。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