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漫步太空书系探索印记(册)
定价:29.80元
作者:陈善广
出版社:湖南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0-01
ISBN:978753575466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本书将带您回顾人类探索太空的历程,并将着重向您描绘航天员出舱活动的历史,跟您一起展望未来人类的航天活动。希望能让您学到探索太空的基本知识,为将来进一步了解太空、认识未知的宇宙打下良好的基础。
内容提要
《探索印记》,即漫步太空简史。充分回顾四十多年来太空出舱活动历史演变。
本分册着重介绍航天员舱外活动的历史。挑选典型的出舱活动案例,详细介绍从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开展的出舱活动的发展历史,回望人类漫步太空的脚步,梦想与渴望,并对人类未来将要进行的太空探索的趋势进行了科学的展望。
目录
章 梦想的发端
一、神话中的探索
古希腊神话
中国古老的传说
链接:莫高窟的飞天壁画
二、诗意的科学探索
屈子的追问
柳宗元的回答
三、理论的萌芽
四、科幻小说中的科学预言
奇妙的《梦想》
不可思议的预言
链接:了不起的万户:个吃螃蟹的人
第二章 探索的历程
一、初的探索
链接:天文观测工具——望远镜
二、理论渐趋成熟
链接:齐奥尔科夫斯基的故事
链接:赫尔曼·奥伯特的故事
三、初探太空
链接:世界航天人——尤里·阿列克谢耶维奇·加加林
四、探索的延续
初期的空间站
走向成熟的空间站和航天飞机
国际空间站
链接:国际空间站的16批“居民”
链接:人类的老朋友——“哈勃”太空望远镜
第三章 梦想的实现
一、人类次舱外活动
列昂诺夫的历史性一刻
人类舱外活动密码解读
链接:初的预想:让狗作位“航天员”
链接:两种舱外活动方式
二、美国不甘人后的舱外活动
埃德·怀特的舱外活动
链接:航天先驱者——埃德·怀特档案
美国舱外活动密码解读
三、“阿波罗”登月
阿姆斯特朗的登月故事
“阿波罗”登月计划密码解读
链接:“阿波罗”计划登月活动大事记
链接:“阿波罗”之
四、太空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马斯格雷夫和彼得森得:从航天飞机上出舱的航天员
链接:航天飞机与载人飞船的区别
麦坎德利斯和斯图尔特:批“人体卫星”
萨维茨卡娅:个进行舱外活动的女航天员
链接:人类位女航天员瓦莲金娜·捷列什科娃
焦立中:个进行舱外活动的华裔航天员
链接:位进入太空的华裔航天员王赣骏
福阿莱和卡列里:次无人留守的太空行走
塞勒斯和福萨姆:次利用机械臂和延伸长杆进行太空行走
修复太阳能电池板:史上险太空行走
佩吉·惠特森:太空行走女王
链接:航空史上十大太空行走
链接:中国学生与国际空间站航天员的对话记录
第四章 途中的险阻
一、太空行走可能遇到的危险
舱外航天服的故障
预防减压病
空间碎片的袭击
链接:清理太空垃圾的对策
迷路的危险
二、太空行走事故
“上升”-2飞船太空行走事故
“双子星座”号飞船太空行走事故
“阿波罗”号飞船太空行走事故
“礼炮”号空间站太空行走事故
“和平”号空间站太空行走事故
链接:“挑战者”号失事
链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
链接:太空探索危险时刻
第五章 未来的探索
一、未来的探索活动
重返月球
探索火星
链接:中国将发射火星探测器
二、未来的航天设备
未来的探测工具
链接:美国的空天飞机计划
链接:俄罗斯的空天飞机计划
链接:NASA计划研制核动力宇宙飞船
未来的航天服
太空港
链接:未来的生命保障系统
链接:太空旅馆
中国式的行走
附录 世界出舱活动日志(1965-2008年)
作者介绍
陈善广,工学博士。现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兼任《航天员》和《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杂志主编,中国空间科学学会、中国宇航学会理事,清华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多所名校的教授。
文摘
序言
作为一名科幻爱好者,我总是能在科幻作品中寻找对宇宙的无限遐想,但“漫步太空书系探索印记”却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将科学的严谨与文学的浪漫完美融合。它没有落入俗套地去描绘外星文明的奇诡,也没有沉溺于技术设定的天马行空,而是以一种更加内敛和深刻的方式,展现了太空的真实魅力。书中对宇宙法则的阐释,例如引力、光速、时空的相对性等,虽然是科学理论,但在作者的笔下却充满了诗意和哲理。他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用生动的想象力去描绘它们在宇宙尺度下的运行轨迹,让我在惊叹于科学之美的同时,也感悟到生命的渺小与伟大。书中对于宇宙中的极端现象,比如超新星爆发的绚烂、黑洞吞噬一切的神秘、以及那些孕育着生命的宜居星球的可能性,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描绘。这些描绘不仅满足了我对未知的好奇,更激发了我对生命起源和宇宙终极命运的思考。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对宇宙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同时也对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有了更深的理解。
评分总的来说,“漫步太空书系探索印记”是一本能够激发深度思考的读物,它不仅仅是关于太空的科普,更是一次关于人类文明、宇宙哲学甚至生命意义的深刻探讨。作者在书中巧妙地将科学事实与哲学思考相结合,引导读者去审视我们在浩瀚宇宙中的位置。他通过对宇宙宏大尺度下的时间、空间、物质以及能量的剖析,让我对“存在”本身有了更深的理解。书中对于人类探索太空的动机和意义的阐述,也让我思考,为何我们总是渴望走向未知,这是否是人类基因中深埋的本能?读到关于宇宙的“终极命运”的章节时,我更是陷入了长久的沉思,思考着宇宙的无限循环和可能的结局。这本书并没有给出确切的答案,而是鼓励读者自己去探索和思考,这恰恰是我最欣赏的地方。它不强加观点,而是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让我们在科学知识的支撑下,去进行更深层次的哲学追问。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位智慧的导师,引导我在知识的海洋中,进行一场思想的远航。
评分我是一个对历史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尤其钟情于那些能够勾勒出人类文明发展脉络的著作。然而,在阅读“漫步太空书系探索印记”之前,我从未想过太空探索与人类历史的交织会如此深刻且引人入胜。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述太空的壮丽,更是在梳理人类如何一步步仰望星空,并最终踏足宇宙的漫长征程。它详细地回顾了从古代文明对天象的观测记录,到伽利略用望远镜揭示宇宙真相的里程碑,再到近代火箭技术的突破以及载人航天时代的开启。书中对于每一次重大太空事件的描述都细致入微,仿佛让我亲临现场,感受着那个时代的激动人心。我尤其惊叹于作者对科学决策背后的故事挖掘,比如冷战时期美苏两国在太空竞赛中的博弈,以及那些为了实现太空梦想而付出的巨大努力和牺牲。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太空探索不仅仅是科学技术的较量,更是人类智慧、勇气和合作精神的集中体现。它让我重新审视了人类文明的进程,认识到我们每一次向外探索的脚步,都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对自身和宇宙的认知。这种宏大的叙事视角,将我从一个单纯的宇宙爱好者,变成了一个对人类历史和未来都充满思考的观察者。
评分我一直对宇宙中的各种奇妙天体和现象充满了好奇,但很多科普书籍往往过于侧重理论,让我感到枯燥乏味。“漫步太空书系探索印记”这本书则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以一种非常独特且引人入胜的方式,将宇宙的奥秘呈现在我的眼前。书中对于星云的描绘,不仅仅是简单的色彩描述,而是让我感受到了那些气体尘埃在宇宙中孕育新生的壮丽景象;对于行星的介绍,也不仅仅是列举它们的组成成分,而是让我仿佛亲身漫步在火星的红色地表,感受着木星风暴的狂野;对于黑洞的探讨,更是让我对宇宙的极限有了全新的认识。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迷人,他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复杂的科学原理,同时又饱含深情,充满了对宇宙的热爱。书中穿插的各种太空探测器传回的震撼影像和数据,更是让这些天体变得触手可及。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地外生命可能性的探讨,它既有科学的严谨分析,又不乏对未来的浪漫憧憬,让我对接下来的宇宙探索充满了期待。这本书不仅增长了我的知识,更点燃了我对宇宙的无限热爱。
评分这套“漫步太空书系探索印记”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一直以来,我对浩瀚的宇宙充满了好奇,但真正能让我沉浸其中的书籍却寥寥无几。很多科普读物要么过于艰深,充斥着我难以理解的专业术语,读起来如同嚼蜡;要么过于肤浅,只是泛泛而谈,满足不了我渴望深入了解的愿望。直到我偶然发现了这套书,一切都改变了。从第一页开始,我就被深深吸引了。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引人入胜,他巧妙地将复杂的科学概念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和引人入胜的故事串联起来,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由星辰大海构成的宏伟画卷之中。书中对宇宙的起源、恒星的演化、星系的形成以及黑洞的奥秘的探讨,都让我耳目一新。尤其是关于暗物质和暗能量的部分,作者用非常直观的方式解释了这些目前仍然充满未解之谜的宇宙构成要素,让我对宇宙有了全新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它还穿插了大量宇航员的亲身经历和太空探索的精彩瞬间,这些真实的记录让冰冷的科学数据变得鲜活起来,也让我更加敬佩那些勇敢探索未知的先驱们。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宇宙的理解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同时也更加渴望继续我的太空探索之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