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3D打印 打印未来
定价:36.00元
作者: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6-01
ISBN:978750466377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该书讲述了3D打印的原理和10种工艺,100个精彩案例,更配以精美图片,让专业人士和大众既了解了这门新技术的科学原理,又让我们充分体验了它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可谓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精美的图片,细致的阐述,让大众在学习、欣赏、思考中惊叹!喜欢这种体验吗?请打开《3D打印打印未来》吧!你的未来由你打印!
内容提要
《3D打印打印未来》是由我国从事增材制造的专家,学者集体编著,这些专家、学者分别来自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航工业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等单位。该书旨在科学前瞻、冷静客观并尽量通俗易懂地向社会公众介绍增材制造技术。本书主要说明了3D打印技术的由来、技术特点、工艺原理、发展现状、未来发展趋势等内容,并系统地整理了100个典型应用案例,以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直观形象的精美图片,使得该技术能够全面、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也为推动我国增材制造技术发展和产业应用贡献一份力量。
目录
引 言
3D打印与新工业革命
章 什么是3D打印
第二章 3D打印的由来
第三章 现在的3D打印
第四章 3D打印100例
第五章 3D打印的未来
后记
作者介绍
本书作者都是来自青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航工业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等单位的众多专家学者撰写和统稿。他们都是增材制造技术(3D打印技术)的*专家。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启发,在于它对“未来”的定义并非仅仅是技术上的进步,更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重塑。3D打印技术,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制造的工具,更是一种赋能的手段。我迫切想知道,书中是否会探讨3D打印在“人人皆可制造”的愿景实现中所扮演的角色?当制造业的门槛降低,普通人是否也能参与到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这将如何改变我们的消费习惯,让我们从被动的消费者转变为主动的创造者?我设想,或许未来会出现许多基于社区的3D打印工坊,人们可以在那里交流创意,共同完成作品,这不仅能促进技术传播,更能构建新型的社群关系。此外,我也对3D打印在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方面的贡献充满好奇。它是否能够帮助我们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浪费,甚至创造出更加环保和可降解的材料?书中是否会展示一些利用3D打印技术解决环境问题的案例,比如3D打印的再生材料,或者用于修复和保护生态系统的设备?我期待这本书能够超越纯粹的技术介绍,引导我们思考科技与社会、科技与环境的深层关系,从而为我们构建一个更加美好、更加可持续的未来提供思路。
评分这本书所展现的“打印未来”,让我联想到了一种全新的“生产力解放”。它似乎在打破传统工业的边界,将创意和技术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结合在一起。我尤其好奇,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3D打印在推动“大规模定制化”生产模式中的关键作用?传统的批量生产模式,往往难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而3D打印的灵活性和高效性,似乎为实现“一人一物”的定制化生产提供了可能。我希望能看到书中详细介绍,3D打印技术是如何做到这一点,例如在服装、鞋帽、家居装饰等领域的应用。是否会展示一些成功的案例,说明企业如何通过3D打印技术,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推出差异化的产品,从而获得竞争优势?此外,这本书是否也会关注3D打印技术在艺术和设计领域的应用?它是否能帮助艺术家和设计师突破材料和工艺的限制,创作出更加天马行空的作品?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3D打印技术如何赋能个体创造力,以及如何改变传统商业模式的深刻见解,让我们看到一个更加多元、更加个性化的未来生产图景。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眼球,那流畅的线条和色彩的搭配,仿佛预示着其中蕴含的无限可能。翻开扉页,一股扑面而来的科技感和人文关怀交织在一起,让人立刻被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所感染。我一直对“未来”这个概念充满好奇,而“3D打印”无疑是构建未来最核心的元素之一。这本书的标题就直接点明了主题,让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了解它究竟能为我们描绘出怎样一幅令人振奋的图景。我很好奇,它是否会从宏观的角度,阐述3D打印技术如何颠覆传统的制造业,如何为工业生产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例如,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高端领域,3D打印已经展现出惊人的潜力,它可以实现过去无法想象的复杂结构,大幅减轻零部件重量,从而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这些案例,并辅以精美的插图和详细的技术解析?更让我期待的是,这本书是否会触及3D打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比如个性化定制的家居用品、医疗植入物,甚至是建筑领域的新突破。我想象着,未来我们或许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家中就能打印出想要的物品,这将是多么便捷和充满乐趣的生活方式。此外,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作为本书的出品方,本身就代表着专业性和权威性,这让我对书中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充满了信心。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技术的介绍,更能引发我们对未来的思考,对科技如何改善人类生活的畅想。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惊喜,是它对于“打印未来”这一概念的深度挖掘和多维度呈现。它并非简单地罗列3D打印技术的参数和应用场景,而是更侧重于从一个更加人文和具有前瞻性的视角,来探讨这项技术将如何塑造我们未来的社会形态和生活方式。例如,我特别感兴趣的是,书中是否会深入分析3D打印技术在个性化教育和医疗领域的潜力?想象一下,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兴趣,定制独特的学习材料和模型;而病人则可以获得完全符合自己身体状况的定制化假肢、器官模型,甚至是生物打印的组织。这种“一对一”的服务模式,无疑将极大地提升教育和医疗的公平性和有效性。书中是否会通过生动的案例,展现这些令人激动的前景?我还在思考,3D打印技术的发展,是否会催生全新的职业和社会分工?当生产的门槛大大降低,个体创造力将得到前所未有的释放,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将会看到更多基于创意和设计的个体创业者,以及围绕3D打印生态系统而衍生的新型服务业?书中是否会探讨这些社会结构性的变革,以及我们该如何为迎接这些变化做好准备?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富有启发性的思考,让我们不仅仅是技术的观察者,更能成为未来的参与者和创造者。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我认为体现在它对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深刻洞察。在当前全球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3D打印技术无疑是中国在高端制造领域弯道超车的重要机遇。我很好奇,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中国在3D打印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和成就?例如,在哪些关键技术领域,中国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甚至走在了世界前列?是否会展示一些国内顶尖科研机构和企业在3D打印领域的创新项目,以及这些项目如何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比如国防、航空航天、新能源等?我特别想了解,本书是如何从“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的专业角度,来解读3D打印技术对中国工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它是否会提供一些数据和分析,来佐证3D打印在中国制造业转型中的关键作用?同时,我也关心书中是否会提及3D打印技术在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和乡村振兴方面的潜力。例如,是否可以通过3D打印技术,为偏远地区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生产制造解决方案,从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解决就业问题?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展现中国在3D打印领域的自信和实力,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充满希望的“中国智造”未来蓝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