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前必读】:
本店销售的书籍品相可能因为存放时间长短关系会有成色不等,请放心选购。
付款后,不缺货的情况下,48小时内发货,如有缺货的情况下,我们会及时在聊天窗口给您留言告知。
发货地北京,一般情况下发货后同城次日可以到达,省外具体以快递公司运输为准。
望每位读者在收货的时候要验货,有什么意外可以拒签,这是对您们权益的保护。
注意:节假日全体放假,请自助下单;如需帮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祝您购物愉快!商家热线:010-57272736
基本信息
书名:趣味力学
定价:21.00元
作者:别莱利曼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515341965
字数:
页码:
版次:5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中国青年出版社于20世纪50年始引进别莱利曼的系列作品。早期出版的系列作品影响了几代读者,广受好评,多次获奖,长销不衰。然而,近年来,市场中也出现了别莱利曼作品多种多样的“翻刻版”,甚至是“改写版”,这样的读物破坏了作品的逻辑性、准确性和流畅,对学习者来说是有害无益的。为满足读者对高品质图书的需要,中国青年出版社重新修订已出版的系列作品内容,全面整理、甄选别莱利曼的其他作品,组织翻译了《趣味数学世界》等作品,还特别收录了《趣味迷宫》《趣味七巧板》等单行专辑——这些趣味无穷的学习单元是与中国读者见面。经过重新改版整理的“别莱利曼趣味科学作品全集”,共1册,分为三卷:物理卷、数学卷、天文卷。现在将*为、准确、全面的“别莱利曼趣味科学作品全集”奉献给读者,希望大家能在这位科普大师的引导下轻松跨入科学之门。
内容提要
《趣味力学》是俄罗斯科普作家别莱利曼百余部作品之一。力学,是关于运动和力的学说,是物理学研究的发端,是*广义物理学的一个典型分支学科。但很多读者对于它的认识又往往是极为含混的。考虑到一些读者可能总是把已掌握的知识和渐渐忘记的知识弄混搞错,本书力求能够把这些无论由于好奇心或别的什么态度而产生的力学问题向读者们清晰化、明确化。《趣味力学》的目标是——唤醒读者沉睡的思维,培养他们对力学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同时,作者在书中没有回避数学运算,没有经过计算的推演而获得的物理知识是不扎实的。通过这些其实很简单的运算,读者才能从物理学尤其是力学中获得有意义的启示。《趣味力学》不是一本教科书,而是一本旨在通过习题和趣味的对比来提高读者们对自然的兴趣的图书。为了引入实例来证明一些力学定律,书中的故事涉及到了体育、杂技表演等等很多人们意想不到的领域。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这样的动力,热爱知识的、聪明的读者们就会自己找寻那些缺少的知识点,从而轻松地走进物理学的大门。
目录
章力学的基本定律1.1两只鸡蛋的题目 31.2木马旅行记 41.3常识和力学 51.4船上的决斗 61.5风洞 81.6疾驰中的火车 91.7怎样理解惯性定律? 101.8作用和反作用 121.9两匹马的题目 151.10两只游艇的题目 151.11步行的人和机车之谜 171.12怪铅笔 191.13什么叫做“克服惯性”? 201.14铁路车辆 20第二章力和运动2.1力学公式一览表 252.2的后坐力 262.3日常经验和科学知识 292.4月球上的大炮 302.5海底的射击 312.6移动地球 332.7错误的发明道路 362.8飞行火箭的重心在哪里? 38第三章重力3.1悬锤和摆证明了什么? 433.2在水里的摆 453.3在斜面上 463.4什么时候“水平”线不平? 473.5磁山 523.6向山里流去的河 533.7铁棒的题目 55第四章落下的抛掷4.1七里靴 594.2肉弹 634.3过危桥 674.4三条路 694.5四块石头的题目 714.6两块石头的题目 724.7掷球游戏 72第五章圆周运动5.1向心力 755.2宇宙速度 775.3增加体重的简单方法 795.4不安全的旋转飞机 825.5铁路转弯的地方 835.6不是给步行的人走的道路 855.7倾斜的大地 865.8河流为什么是弯的? 88第六章碰撞6.1研究碰撞现象为什么重要? 936.2碰撞的力学 936.3研究一下你的皮球 966.4在木槌球场上 1016.5“力从速度而来” 1026.6受得住铁锤击的人 104第七章略谈强度7.1关于海洋深度的测量 1097.2长的悬垂线 1107.3强韧的材料 1127.4什么东西比头发更强韧? 1127.5自行车架为什么是管子做的?… 1137.6七根树枝的寓言 116第八章功·功率·能8.1许多人对功的单位还不知道的东西 1218.2怎样产生一公斤米的功? 1228.3怎样计算功? 1228.4拖拉机的牵引力 1248.5活发动机和机械发动机 1248.6一百只兔子和一只象 1268.7人类的机器奴隶 1278.8不老实的称货法 1318.9亚里士多德的题目 1328.10脆性物品的包装 1348.11是谁的能量? 1358.12自动机械 1378.13摩擦取火 1398.14被溶解掉的弹簧的能 142第九章摩擦和介质阻力9.1从雪山上滑下 1479.2停下了发动机 1489.3马车的轮子 1499.4机车和轮船的能量用在什么地方? 1509.5被水冲走的石块 1509.6雨滴的速度 1539.7物体落下之谜 1579.8顺流而下 1599.9舵怎样操纵船只? 1609.10什么时候雨水淋得更湿一些? 161第十章生命环境中的力学10.1格列佛和大人国 16710.2河马为什么笨重不灵? 16810.3陆生动物的构造 16910.4灭绝的巨兽的命运 17010.5哪一个更能跳? 17110.6哪一个更能飞? 17310.7没有损伤地落下 17510.8树木为什么不长高到天顶? 17510.9摘录伽利略的著作 177
作者介绍
雅科夫·伊西达洛维奇·别莱利曼(Я. И. Перельман,1882~1942)是一个不能用“学者”本意来诠释的学者。别莱利曼既没有过科学发现,也没有什么称号,但是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科学;他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一个作家,但是他的作品的印刷量足以让任何一个成功的作家艳羡不已。
别莱利曼诞生于俄国格罗德诺省别洛斯托克市。他17岁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作品,1909年毕业于圣彼得堡林学院,之后便全力从事教学与科学写作。1913~1916年完成《趣味物理学》,这为他后来创作的一系列趣味科学读物奠定了基础。1919~1923年,他创办了苏联份科普杂志《在大自然的工坊里》,并任主编。1925~1932年,他担任时代出版社理事,组织出版大量趣味科普图书。1935年,别莱利曼创办并运营列宁格勒(圣彼得堡)“趣味科学之家”博物馆,开展了广泛的少年科学活动。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别莱利曼仍然坚持为苏联军人举办军事科普讲座,但这也是他几十年科普生涯的后奉献。在德国侵略军围困列宁格勒期间,这位对世界科普事业做出非凡贡献的趣味科学大师不幸于1942年3月16日辞世。
别莱利曼一生写了105本书,大部分是趣味科学读物。他的作品中很多部已经再版几十次,被翻译成多国语言,至今依然在全球范围再版发行,深受全世界读者的喜爱。
凡是读过别莱利曼的趣味科学读物的人,无不为他作品的优美、流畅、充实和趣味化而倾倒。他将文学语言与科学语言完全结合,将生活实际与科学理论巧妙联系:把一个问题、一个原理叙述得简洁生动而又十分准确、妙趣横生——使人忘记了自己是在读书、学习,而倒像是在听什么新奇的故事。
1959年苏联发射的无人月球探测器“月球3号”传回了人类历史上张月球背面照片,人们将照片中的一个月球环形山命名为“别莱利曼”环形山,以纪念这位的科普大师。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插图和图解简直是点睛之笔,将抽象的科学概念具象化,让它们变得生动有趣、易于理解。我一直认为,好的插图不仅仅是装饰,更是教学的辅助工具,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每一幅插图都精心绘制,线条流畅,色彩鲜明,准确地表达了文字所描述的内容,甚至有时候,一张图比千言万语更能打动人心。我特别喜欢它用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或场景来类比抽象的物理原理,这样的图解瞬间拉近了科学与生活的距离,让我不再觉得科学是遥不可及的。它帮助我直观地看到那些肉眼无法看见的微观世界,或者感受那些难以想象的宏观现象。这些精美的图解,让阅读的过程充满了视觉享受,也极大地加深了我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对于我这样一个视觉型学习者来说,这本书的插图简直就是我的“救星”。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结构简直是神来之笔,流畅而富有逻辑性,仿佛一条蜿蜒的小溪,自然而然地引领着读者进入科学的殿堂。作者并没有采取那种按部就班、线性推进的模式,而是巧妙地将不同领域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庞大的知识网络。我特别喜欢它在章节切换时的过渡处理,衔接得天衣无缝,让你感觉前后的知识点是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非孤立存在。它就像一位技艺高超的导游,带着你在知识的森林里穿梭,时而停留在壮丽的风景前让你驻足欣赏,时而又引领你深入幽静的小径,探索隐藏的奥秘。这种编排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让我渴望知道接下来会遇到什么。它不是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构建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让知识的脉络清晰可见,更容易被理解和记忆。这种别具匠心的结构,让整本书读起来毫不费力,反而充满了惊喜。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所传达的知识,更在于它所激发的那种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它让我重新审视了我们身边的许多寻常事物,原来在那些看似平凡的现象背后,都隐藏着如此奇妙而深刻的科学原理。它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未知世界的大门,让我开始主动去思考,去观察,去探究。阅读的过程中,我时常会因为发现一个之前从未注意到的现象,或者理解了一个困扰我已久的问题而感到兴奋。这种学习带来的成就感,是无可比拟的。它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思想的启迪。它让我明白,科学并非是实验室里的冰冷公式,而是渗透在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智慧。这本书给了我一种新的视角去看待世界,让我变得更加敏锐,更加热爱生活。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是一股清流,带着一种独特的幽默感,让人在阅读中不自觉地嘴角上扬。作者在讲述看似枯燥的道理时,总能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和令人忍俊不禁的段子来解释,仿佛一位博学又风趣的朋友在耳边娓娓道来。我尤其欣赏它那种“深入浅出”的能力,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也没有艰深术语的轰炸,而是用最贴近生活、最易于理解的方式,将复杂的概念一一剖析。有时候,我甚至觉得自己在听一场精彩的单口相声,只不过内容是关于物理世界的奇妙法则。这种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门槛,让我在不知不觉中吸收了很多知识。它打破了我对科普读物“严肃”、“枯燥”的刻板印象,证明了科学也可以如此有趣,如此富有魅力。读完每一章,我总会意犹未尽,期待着作者下一秒会抛出怎样的“包袱”。这种学习的快乐,是任何严肃教材都无法给予的。
评分这本书的包装和装帧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封面设计充满了复古的艺术感,色彩搭配大胆而和谐,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非同寻常的气质。拿到手里,那厚实的纸张和精美的印刷触感,立刻就传递出一种“正版”的重量感和质感。我特别喜欢它在细节上的用心,比如书脊的烫金字体,在灯光下流转着低调的光芒,还有内页的排版,字迹清晰,行距舒适,即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惫。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可以珍藏的艺术品,放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一直对那些在细节上精益求精的作品情有独钟,这本书无疑满足了我的所有期待。翻开书页,那股淡淡的油墨香扑鼻而来,瞬间勾起了我读书的欲望。我甚至可以想象,在很多年以后,这本书依然会是那个触感、那个味道,承载着我阅读时的那份愉悦。对于我这样一个对外在美学有较高追求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实体呈现,已经值回票价了。它让我相信,一本好书,从里到外都应该是值得细细品味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