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高盛在中国
定价:36.00元
作者:李德林著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6-01
ISBN:9787550605015
字数:
页码:
版次: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高盛中国20年“魅影”:一直在掠夺从未被揭穿?2010年财经热点大书《高盛阴谋》第二波热浪来袭,财经**胆李德林惊爆高盛中国阴谋,揭秘高盛在中国的秘密布局。
死了,黄金、白银、大宗商品大幅下跌?中国股市狂跌?联想、TCL、吉利、太子奶、工商银行、海普瑞……我们都被高盛了!高盛在中国是靠钻政策漏洞食国企“腐肉”发的大财?在中国,对国外投行看来似乎无法跨越的政策难题在高盛手中,为何不止一次地被它悄悄化解?高盛究竟有何秘密“武器”?
海内外知名财经界高端人士、专业媒体强力主推,央视大型纪录片《华尔街》顾问,台湾东森新闻财经主播倾力推荐!
高盛诱拐中国企业?美联社、福布斯、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纷纷惊呼:“中国畅销书扇了高盛一耳光!”《人民日报》海外版头条社论,警惕华尔街精英操纵股指谋利!
本书独创图表解析法,深度解析高盛在中国的手法。通俗易懂,读者高度评价,非常好看!
内容提要
继2010年畅销大书《高盛阴谋》后,作者继续追踪高盛在中国二十年的魅影,揭露一个不要脸的高盛。看“华尔街诡秘的投资银行”如何玩转中国企业!
为什么国资委顾问称高盛更大问题在中国?
联想IBM的PC部门另有内幕?
高盛是怎么把柳传志、杨元庆玩儿进去的?
TCL突现7.06亿巨额亏损有何隐情?
吉利沃尔沃,谁才是真正的赢家
海普瑞“破发”跟高盛“养猪”有什么关系?
太子奶“被破产”是高盛搞得鬼吗?
高盛是如何混进中国工商银行的?
……
从中国大PC厂商到中国大行,从TCL巨亏到创业板首富“海普瑞”破发,从吉利沃尔沃到太子奶“被破产”……这一桩桩、一件件中国商业史上的重大事件,没有一件不跟高盛有关。高盛到底在中国搞什么阴谋?为什么与高盛对赌的中国企业没有几个有好下场的?敬请关注《高盛阴谋》第二部《高盛在中国》!
目录
作者介绍
李德林,财经作家,《证券市场周刊》编委、主编助理,“《南方周末》致敬2008年度经济报道”以及“影响中国华语传媒盛典年度经济报道”获得者。2004年出版《德隆内幕》,荣获该年度“受中国企业家欢迎的十大商业图书”。著有《阴谋》《阴谋2》《天下庄》《迷影豪庄》《帝国沧桑》《黄光裕真相》等多部作品。2010年著有财经热点大书《高盛阴谋》,3个月畅销10万册,高居经济类畅销榜名。美联社、福布斯、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纷纷惊呼:“中国畅销书扇了高盛一耳光!”
哪里有大事发生,哪里就有李德林!敢说,敢写,不畏惧恐吓追杀,拼死追求真相就是李德林的风格!2003年,德隆事件令人发指,他写了;2008年,黄光裕事件震撼全国,他又写了!看完《高盛阴谋》后,请看《高盛在中国》,告诉你高盛不可不说的惊人真相!
文摘
序言
读到《高盛在中国》这个书名,我立刻联想到的是一系列的金融大事件和那些风云变幻的年代。高盛,作为世界顶级的投资银行,它的每一次在中国市场的动作,都足以引起行业的广泛关注。我猜想,这本书应该不仅仅是关于一个公司的发展史,更可能是一部浓缩的中国金融市场发展史。书中或许会详细描绘高盛如何把握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机遇,如何在中国建立起自己的业务版图,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它所扮演的关键角色。我想象着书中可能探讨到的,是中国加入WTO后,对外资金融机构带来的影响,高盛又是如何凭借其全球视野和专业能力,在中国市场中抢占先机。或许,书中还会涉及一些高盛在中国面临的挑战,例如本土金融机构的崛起,监管政策的变化,以及文化差异带来的磨合。这些挑战,是否让高盛在中国的发展道路上,经历过坎坷与波折?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这些问题,并通过具体的案例,展现高盛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最终实现其在中国市场的战略目标。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次了解中国金融崛起的重要窗口,也是一次审视国际金融巨头在中国战略的绝佳机会。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叫做《高盛在中国》,单从书名来看,就勾起了我极大的好奇心。高盛,这个在全球金融界享有盛誉的名字,它在中国这片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土地上,究竟留下了怎样的足迹?是怎样的故事,怎样的人物,怎样的战略,才描绘出它在中国金融市场上的画卷?我脑海中浮现出的是一个宏大的叙事,关于资本的流动,关于商业的博弈,关于中国经济腾飞浪潮中,一家国际顶尖投行如何乘风破浪,又经历了怎样的风云变幻。我想象着书中可能详述的,是高盛早期进入中国时,所面临的种种陌生与不适应,是它如何凭借其专业的知识、敏锐的洞察力和强大的资源,在中国市场中站稳脚跟,并逐渐深入。也许,书中还会穿插着一些鲜活的案例,那些高盛参与过的重大并购、IPO项目,它们背后隐藏着怎样的谈判技巧、风险评估和市场判断?那些在关键时刻做出决策的金融巨头,他们的智慧与远见又是如何体现在这些案例中的?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高盛是如何理解中国的独特商业文化,又是如何与本土企业进行合作,最终实现共赢的。这本书,仿佛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中国金融市场的演变,也让我对高盛这家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的期待。
评分《高盛在中国》,这个名字让我立刻充满了遐想。我脑海中勾勒出的,是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描绘着高盛这家金融巨头在中国这片充满活力与变革的土地上,是如何一步步扎根、发展,并最终留下深刻印记的。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高盛进入中国市场的动机与战略,是怎样的宏图大略,驱使着它将目光投向这片东方沃土?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高盛在中国运营过程中所遇到的独特挑战,例如复杂的监管环境、本土文化的融合、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我想象着,那些曾经在高盛中国分部工作过的金融精英们,他们是如何凭借其专业的知识和敏锐的洞察力,在中国市场中搏击风浪,并为中国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的。书中是否会通过生动的故事,展现高盛在中国参与的那些标志性项目,那些资本运作,那些企业并购,它们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和智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不仅仅看到高盛的商业成就,更能理解它在中国市场中的角色,以及它如何与中国的经济发展同频共振。
评分《高盛在中国》,这个书名本身就承载着一种深刻的时代感和金融的厚重感。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高盛这家在全球金融领域举足轻重的机构,它在中国这片充满无限潜力的土地上,究竟经历了一段怎样跌宕起伏的旅程。这本书,在我看来,绝不仅仅是关于一家公司的流水账,更可能是一部浓缩了中国金融市场近几十年来发展历程的史诗。我期待书中能够细致入微地描绘高盛如何在中国搭建起其业务网络,如何与中国的金融机构、政府部门以及本土企业建立起联系。我想象着,书中会穿插着那些令人惊叹的金融案例,高盛是如何凭借其专业的分析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帮助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又或是如何在中国引入海外先进的金融理念和工具。与此同时,我也好奇,高盛在中国的发展是否也伴随着挑战与摩擦?那些本土力量的崛起,是否让这家百年老店在中国市场感受到压力?我希望书中能够呈现一个全面而客观的视角,既展现其辉煌成就,也揭示其面临的困境与应对。
评分《高盛在中国》,仅凭书名,便足以激起我作为一名金融爱好者无尽的探究欲。高盛,这个名字本身就代表着金融界的尖端智慧和雄厚实力,而“在中国”这个定语,则瞬间将我的思绪拉向了中国改革开放后波澜壮阔的经济变革时期。我脑海中浮现的,不仅仅是冰冷的数字和交易,而是一幕幕鲜活的商业图景:高盛如何带着其全球化的视野和专业的金融工具,在中国这片新兴市场中寻觅机遇;它如何与中国的企业、政府深度互动,参与到中国经济腾飞的伟大进程中;又或者,它在中国市场面临过怎样的文化冲击、监管挑战,以及与本土力量的博弈。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解答这些疑问,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故事和案例,来展现高盛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留下的独特印记。或许,书中还会描绘出那些在中国金融界叱咤风云的人物,他们与高盛的交集,以及他们在中国金融发展道路上所扮演的角色。这本书,在我看来,是理解中国金融市场演变和国际金融机构在中国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