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太阳能光伏产业--半导体硅材料基础(尹建华)(第二版)
定价:29.00元
作者:尹建华,李志伟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2-01
ISBN:9787122127273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太阳能光伏产业:半导体硅材料基础(第2版)》共分12章,较全面地讲述了有关硅材料的基本知识。内容包括硅材料的发展史与当前的市场状况;半导体材料的基本性质;晶体结构及其结构缺陷;能带理论的基本知识;pn结和金属半导体接触的特性;硅材料的制备;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的基本特性及用途;硅材料的加工。重点讲述了制备高纯多晶硅的三氯氢硅氢还原法,制备硅单晶的直拉法和浇铸多晶硅的制备方法以及杂质在硅中的特性;砷化镓材料的特性和制取方法。《太阳能光伏产业:半导体硅材料基础(第2版)》易懂、实用,可作为本科和高职院校硅材料技术专业的教材和从事硅材料生产的技术工人的培训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目录
章 概论
1.1 硅材料工业的发展
1.2 半导体市场及发展
1.3 中国新建、扩建多晶硅厂应注意的问题
本章小结
习题
第2章 半导体材料的基本性质
2.1 半导体材料的分类及性质
2.2 硅的物理化学性质
2.3 硅材料的纯度及多晶硅标准
本章小结
习题
第3章 晶体几何学基础
3.1 晶体结构
3.2 晶向指数
3.3 晶面指数
3.4 立方晶体
3.5 金刚石和硅晶体结构
3.6 倒格子
本章小结
习题
第4章 晶体缺陷
4.1 点缺陷
4.2 线缺陷
4.3 面缺陷
4.4 体缺陷
本章小结
习题
第5章 能带理论基础
5.1 能带理论的引入
5.2 半导体中的载流子
5.3 杂质能级
5.4 缺陷能级
5.5 直接能隙与间接能隙
5.6 热平衡下的载流子
本章小结
习题
第6章 pn结
6.1 pn结的形成
6.2 pn结的制备
6.3 pn结的能带结构
6.4 pn结的特性
本章小结
习题
第7章 金属半导体接触和MIS结构
7.1 金属半导体接触
7.2 欧姆接触
7.3 金属绝缘层.半导体结构(MIS)
本章小结
习题
第8章 多晶硅材料的制取
8.1 冶金级硅材料的制取
8.2 高纯多晶硅的制取
8.3 太阳能级多晶硅的制取
本章小结
习题
第9章 单晶硅的制备
9.1 结晶学基础
9.2 晶核的形成
9.3 区熔法
9.4 直拉法
9.5 杂质分凝和氧污染
9.6 直拉硅中的碳
9.7 直拉硅中的金属杂质
9.8 磁拉法
9.9 CCz法
本章小结
习题
0章 其他形态的硅材料
10.1 铸造多晶硅
10.2 带状硅材料
10.3 非晶硅薄膜
10.4 多晶硅薄膜
本章小结
习题
1章 化合物半导体材料
11.1 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特性
11.2 砷化镓(GaAs)
本章小结
习题
2章 硅材料的加工
12.1 切去头尾
12.2 外径滚磨
12.3 磨定位面(槽)
12.4 切片
12.5 倒角(或称圆边)
12.6 研磨
12.7 腐蚀
12.8 抛光
12.9 清洗
本章小结
习题
附录
附录A 常用物理量
附录B 一些杂质元素在硅中的平衡分凝系数、溶解度
附录C 真空中清洁表面的金属功函数与原子序数的关系
附录D 主要半导体材料的二元相图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作为一名在光伏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工程师,我一直认为扎实的理论基础是应对行业快速发展和技术迭代的关键。《太阳能光伏产业--半导体硅材料基础(第二版)》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对行业前沿的敏锐洞察,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宝贵的学习平台。尹建华老师的讲解,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的梳理,更深入地探讨了不同工艺参数对硅材料性能的影响,以及这些性能变化如何最终体现在光伏电池的效率上。书中对各种制备工艺的详细描述,如单晶硅的拉晶过程、多晶硅的铸锭技术,以及后续的切片、制绒、扩散等关键步骤,都充满了实践的智慧。我特别关注了关于硅片表面形貌控制的部分,这直接关系到光线的吸收效率,书中通过对不同制绒方法(如碱制绒和酸制绒)的优缺点分析,以及对绒面结构形态的图解,让我对如何优化表面钝化和减反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此外,书中对硅材料中的杂质和缺陷的研究,也给了我很多启发,这对于理解电池性能衰减的原因以及如何提高电池的长期稳定性至关重要。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专业书籍,它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光伏产业的核心技术。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对太阳能光伏行业充满好奇,但又缺乏专业背景的初学者量身打造的!我一直对“光伏”这个词耳熟能详,但深究下去,总感觉隔着一层纱,尤其是当提到“半导体硅材料”时,更是云里雾里。尹建华老师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半导体硅材料基础(第二版)》就像一把钥匙,轻轻一拨,就打开了我的认知之门。从最基础的硅是什么,它为什么能用来发电,到更深层次的晶体结构、掺杂技术,这本书都用一种非常易懂的方式娓娓道来。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一些专业术语的解释,不像教科书那样生硬,而是通过生活中的比喻或者形象的图示,让我能够迅速理解。例如,书中在解释晶体缺陷时,用了“小小的瑕疵”来形容,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它的影响。而且,这本书的编排也很合理,从宏观的产业背景切入,然后逐步深入到材料的微观世界,再回到宏观的应用,这种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让我感觉自己确实在一步步掌握知识,而不是被信息淹没。我发现,原来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太阳能板背后,竟有如此精妙的科学原理在支撑,这让我对科技的力量有了更深的敬畏。
评分阅读《太阳能光伏产业--半导体硅材料基础(第二版)》的过程,对我而言,更像是一场探索材料科学与能源未来之间深刻联系的奇妙旅程。尹建华老师的文字,既有科学家的严谨,又不失学者的风范,将原本可能枯燥晦涩的半导体硅材料知识,转化为引人入胜的篇章。我从书中了解到,硅,这个我们熟悉的元素,在经过一系列精密的科学处理后,竟然能够捕捉阳光中的能量,成为我们清洁能源的希望。书中对硅原子排列、晶体缺陷、掺杂浓度等基础概念的阐述,让我对半导体的“半”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是一种可以被精确调控的材料,其导电性能不像金属那样“全开”或像绝缘体那样“全关”,而是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开关”的功能,这正是光伏电池工作的核心原理。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少子”和“空穴”的讨论印象深刻,它们就像太阳能电池中的“信使”,承载着能量的传递,它们的存在和数量的多少,直接决定了电池的发电能力。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宏大的图景:从微观的硅原子,到宏观的太阳能电站,这一切都紧密相连,充满着智慧的结晶。
评分每当我看到屋顶上闪闪发光的太阳能电池板,心中总会涌起一股好奇:这些神奇的装置究竟是如何工作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半导体硅材料基础(第二版)》这本书,以一种非常令人满意的方式解答了我心中的疑惑,而且远超我的预期。尹建华老师用一种非常流畅的语言,将复杂的半导体物理学原理,化繁为简。我不再仅仅是看到一个“太阳能电池板”,而是开始理解它内部的“能量转换引擎”是如何运作的。书中对于“光电效应”的讲解,让我明白阳光是如何激发电子运动,从而产生电流的。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PN结的讲解,它就像是太阳能电池的“心脏”,负责引导电子和空穴的流动。书中通过生动的比喻,让我清晰地理解了P型硅和N型硅是如何通过掺杂产生的,以及它们结合形成的PN结是如何实现单向导电的。这种由点及面、由表及里的讲解方式,让我感觉自己正在一点点地揭开太阳能技术的神秘面纱,并且对这项技术充满了信心和期待。这本书让我觉得,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件充满乐趣和启迪的事情。
评分作为一个资深的行业评论员,我始终在寻找那些能够精准把握行业脉搏,并为从业者和投资者提供深刻见解的著作。《太阳能光伏产业--半导体硅材料基础(第二版)》无疑就是这样一本极具价值的书籍。尹建华老师在书中对半导体硅材料的深入剖析,不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更是将技术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他清晰地梳理了从硅砂到高纯硅,再到硅片、电池片的完整产业链条,并对每个环节的关键技术瓶颈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判。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不同硅材料类型(如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在成本、效率、应用场景等方面的对比分析,这对于理解当前光伏市场的竞争格局和技术路线选择至关重要。此外,书中对硅材料纯度要求、晶体生长技术、以及杂质控制等方面的探讨,也直接关联到光伏产品的性能和寿命,这对于评估投资风险和预测市场走向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这本书并非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部关于如何将基础科学转化为产业力量的生动案例,它为理解光伏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