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洛陽旅遊文化大觀:漢英對照
:49.80元
售價:37.4元,便宜12.4元,摺扣75
作者:段奡卉 李曉霞
齣版社:中國旅遊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9-01
ISBN:978750325676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本書圖文並茂,翻譯準確通暢,嚮我們展示瞭一個韆年帝都的悠久文化,為人們提供瞭一本在洛陽旅遊的詳細指南,使人們可以更好地體會洛陽的魅力。
本書的編撰者,從河洛尋根、帝都文化、名人文化遺址等十個方麵詳細介紹瞭洛陽的文化等特色,並進行瞭語言翻譯,遵循瞭忠實、通順的翻譯原則,以“信”“達”“切”為翻譯標準,*限度地使譯文同原文在內容上保持瞭一緻。
章 洛陽旅遊文化概述1
第二章 河洛尋根20
節 根在河洛的民族意識 20
1.1 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炎黃二帝 21
1.2 河洛是中華民族共同圖騰——龍的發源地 21
1.3 河洛是中華民族尋根意識的重要標識——姓氏的誕生地 22
第二節 尋文化之根 23
2.1 河圖、洛書、八卦“三符”的發祥地 25
2.2 夏、商、周“三代”都城的所在地 26
2.3 儒、釋、道“三教”的濫觴地 26
2.4 經學、玄學、理學“三學”的肇始地 28
第三節 尋姓氏之根 28
第三章 帝都文化52
節 五都薈洛 52
1.1 夏都斟 53
1.2 商都西亳 53
1.3 東周雒邑 54
1.4 漢魏故城 54
1.5 隋唐故城 55
第二節 帝都泱泱 56
2.1 鍾鳴鼎食,周公禮樂 56
2.2 天子駕六,九龍問鼎 57
2.3 萬象神宮,通天浮屠 58
2.4 大唐三彩,韆年明珠 60
第三節 偉業煌煌 61
3.1 盛於運河 61
3.2 繁於絲路 63
第四節 北邙帝陵 65
4.1 二十四帝——湮滅,繁華不再 66
4.2 十墓九空——草木萋萋,雄渾肅穆 67
第四章 名人文化遺址92
節 燦若群星的曆史名人 92
第二節 武聖文化——關林 94
2.1 武聖關羽 95
2.2 精美的古建築群 95
2.3 悠悠關林蘊豪氣 97
2.4 關公豪情佑華人 97
2.5 關林朝聖大典 99
第三節 曆史名人故裏、故居 99
3.1 蘇秦故裏 99
3.2 玄奘故裏 100
3.3 白居易故居 101
3.4 李賀故裏 101
3.5 範仲淹墓 102
3.6 邵雍故居 103
3.7 二程故裏 103
3.8 王鐸故裏 105
第四節 科教文化遺址 106
4.1 杜康造酒遺址——中祖 106
4.2 東漢太學遺址——傳授儒傢經典的高學府 107
4.3 靈颱遺址——東漢大的天文颱 108
4.4 五花寺塔—— 黃河流域古老壯觀的佛塔 109
4.5 韆唐誌齋——中國的墓誌銘博物館 109
第五章 釋源祖庭白馬寺148
節 中國佛教發源地 148
第二節 佛國世界白馬寺 150
第三節 白馬寺印度佛殿——國際佛殿苑的“異域城堡” 153
第六章 龍門石窟168
節 中國石刻藝術的瑰寶 168
第二節 博大壯美的盧捨那大佛 169
2.1 佛教中的盧捨那 170
2.2 藝術中的盧捨那 172
第三節 龍門石窟佛教造像的藝術特色 173
第七章 洛陽牡丹文化190
節 美麗傳說話牡丹 191
第二節 古今詩賦詠牡丹 192
第三節 唯有牡丹真國色 195
3.1 牡丹之韻 195
3.2 牡丹之魂 198
3.3 牡丹之戀 199第四節 花開時節動京城 201
4.1 經濟舞颱的靈魂角色 202
4.2 曆史古都的華美嫁衣 203
4.3 文化交流的點睛之筆 203
第五節 洛城無處不飛花 204
第八章 洛陽山水旅遊文化234
上篇 伏牛山度假旅遊區 235
節 人間仙境白雲山 235
1.1 白雲山的雲朵如仙境般幻美 236
1.2 白雲山的山水如仙境般俊美 236
1.3 白雲山的四季如仙境般秀美 237
第二節 道教聖地老君山 237
2.1 文化苑 238
2.2 悟道老君山 239
2.3 道法自然老君山 239
第三節 地質奇觀雞冠洞 240
第四節 竹鄉水韻重渡溝 242
4.1 重渡溝的水 242
4.2 重渡溝的竹 243
4.3 重渡溝的農傢賓館 243
下篇 黃河風情旅遊區 244
節 彪炳韆鞦——小浪底大壩工程 244
1.1 黃河寜,天下平 244
1.2 黃河安瀾的壯舉 245
1.3 高峽齣平湖 245
1.4 “小浪底觀瀑節” 246
第二節 天然地質博物館——龍潭大峽榖 247
2.1 龍潭峽榖的地質之奇 247
2.2 龍潭峽榖的自然之謎 247
第九章 洛陽民俗風情旅遊文化275
節 民俗文化之縮影——洛陽民俗博物館 275
1.1 刺綉廳 275
1.2 婚俗廳 276
1.3 民間藝術廳 277
1.4 皮影廳 277
1.5 特色展品——匾額 277
第二節 民間嫁娶之畫捲——洛陽婚俗 278
2.1 議婚 279
2.2 訂婚 279
2.3 成婚 279
第三節 樸實平民之吟唱——洛陽麯藝 280
3.1 洛陽麯子 280
3.2 河洛大鼓 282
3.3 武皇十萬宮廷樂舞 282
第四節 民間藝術之奇葩——洛陽剪紙 283
第五節 民間智慧之結晶——洛陽鏟 285
5.1 一把洛陽鏟,刺破陰陽界 285
5.2 樸素的原理,神奇的功力 286
5.3 改邪歸正,考古利器 286
第十章 洛陽飲食旅遊文化308
節 華夏一絕——洛陽碗湯 308
1.1 糧食不夠水來湊——湯的起源 309
1.2 “老喝傢”的套路——喝湯習俗 310
1.3 濃香醇鬱的百味湯湯 310
第二節 韆年不散的宴席——洛陽水席 313
2.1 洛陽水席起源 313
2.2 章法有序的“三八席” 314
2.3 水席之“牡丹燕菜”史話 314
第三節 中祖——洛陽杜康 315
3.1 杜康造酒劉伶醉 315
3.2 復興杜康、為國爭光 316
第四節 洛陽特色風味小吃 317
4.1 老漿醇香,圓潤溫胃——洛陽漿麵條 317
4.2 灌湯利口、焦脆軟香——小街鍋貼 318
4.3 皮薄如紙,鮮香不膩——新安燙麵餃 318
4.4 窮吃細講究——洛寜蒸肉 319
4.5 皮薄餡香、洛陽味兒——馬蹄街餛飩 319
4.6 傢傳秘方、片嫩味濃——洛陽牛肚王 320
4.7 色香四溢、翹首饞咽——夾馬營燒雞兔肉 320
4.8 麵筋蛋喧、洛陽特製——雞蛋灌餅 321
參考文獻 345
洛陽旅遊文化大觀手繪圖(漢英對照) 348
這本書在文化解讀的深度上,給我帶來瞭一股清新的空氣。很多關於洛陽的介紹,容易陷入對“九朝古都”的簡單重復贊美中,但這本書顯然要更進一步,它敢於觸及一些更微妙、更具爭議性或更少被提及的曆史側麵。它探討瞭盛世背後的隱憂,也細緻描繪瞭衰落時期的堅韌與傳承。尤其是對於一些文化符號的重新解讀,非常具有啓發性,讓讀者對一些耳熟能詳的曆史事件有瞭全新的、更具批判性的認識。這種不迴避復雜性的態度,使得這本書的立意瞬間拔高,不再是單純的“宣傳冊”,而是成為瞭一個嚴肅的文化對話載體。它鼓勵讀者去思考“為什麼”和“如何”形成今天的洛陽,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是什麼”的層麵,這份求真務實的精神,非常值得稱贊。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節奏和深度把握得相當到位,它沒有落入那種泛泛而談的旅遊指南的俗套,反而像一位溫文爾雅、博學的嚮導,帶著你一步步深入洛陽的文化肌理之中。作者在介紹每一個曆史遺跡時,不僅僅是簡單地描述其建築特色或地理位置,更側重於挖掘其背後的曆史典故、文化意涵以及與周邊地域的關聯性。比如,當談到某個特定的寺廟或宮殿遺址時,作者會巧妙地穿插當時的政治風雲、社會風貌,甚至是一些民間傳說,使得原本靜止的磚石似乎都活瞭起來,充滿瞭故事性。這種敘事手法,極大地滿足瞭那些對曆史有深度探究欲望的讀者,讓人在行走於古城的大街小巷時,腦海中能浮現齣曆代繁華的景象,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到此一遊”的膚淺層麵。閱讀過程是一種持續的“發現”過程,不斷有新的知識點被點亮。
評分作為一本緻力於文化傳播的讀物,其內容結構的邏輯性是我最為欣賞的一點。它似乎不是簡單地按地理位置羅列景點,而是構建瞭一個多維度的文化地圖。比如,它可能將主題分為“帝都氣象”、“宗教文化”、“詩詞歌賦”、“飲食風俗”等幾個核心闆塊,然後在這些闆塊下,再細分到具體的地點和人物。這種結構的好處是,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點進行選擇性閱讀,而不必被綫性敘事所束縛。如果我對佛教曆史特彆感興趣,可以直接跳到相關章節進行深入研讀;如果隻是想瞭解洛陽的美食文化,也能快速定位所需信息。這種模塊化的設計,極大地提升瞭工具書的實用價值,同時也體現瞭編纂者對洛陽文化體係的深刻理解和係統梳理能力,讓讀者能夠更宏觀地把握這座城市文化的復雜性與豐富性。
評分從閱讀的整體體驗來看,這本書在細節處理上體現齣一種極高的專業水準,這不僅僅體現在文字的準確性上,更體現在對目標讀者的體貼入微。比如,書中對一些古籍中晦澀難懂的記載,都進行瞭現代化的、易於理解的轉述和注釋,確保即便是初次接觸洛陽曆史的讀者也能輕鬆入門。同時,排版上的留白處理得恰到好處,使得長時間閱讀時眼睛不易疲勞,文字與圖片之間的切換也十分流暢自然,彼此映襯,互相佐證。它成功地在“學術的嚴謹性”和“大眾的可讀性”之間找到瞭一個完美的平衡點。這是一種高明的編輯策略,它使得這本書既可以作為學術參考的輔助材料,又能成為普通旅行者提升見識的伴侶。讀完之後,你會由衷地感覺自己對洛陽的認知提升瞭一個量級,心中充滿瞭對這座城市更深層次的嚮往與敬重。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給我留下瞭非常深刻的印象。拿到手裏的時候,首先注意到的是它封麵的質感,那種微微泛著啞光的光澤,讓人愛不釋手。色彩的搭配也很有心思,不是那種俗艷的艷麗,而是沉穩中帶著一絲古典韻味,很符閤它所承載的主題——洛陽的厚重曆史與文化。內頁的紙張選擇也非常考究,印刷的清晰度極高,無論是文字排版還是插圖的呈現,都展現齣一種專業和匠心。特彆是那些曆史照片和現代景緻的對比圖,細節處理得非常到位,即使是那些泛黃的老照片,紋理和層次感也依然清晰可見。裝訂方式也看得齣是下瞭功夫的,平攤在桌麵上時非常服帖,閱讀起來體驗感極佳。整體來說,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信息載體,更像是一件精心製作的藝術品,光是擺在書架上,就能感受到一種濃鬱的書捲氣和對洛陽這座古都的敬意。這種對物質層麵的重視,無疑提升瞭閱讀的儀式感和價值感,讓人在翻閱之前就已經心生喜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