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西高山汉话研究 9787516182031

桂西高山汉话研究 9787516182031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吕嵩崧 著
图书标签:
  • 桂西汉话
  • 高山汉话
  • 方言学
  • 语言学
  • 桂林方言
  • 少数民族语言
  • 语音
  • 词汇
  • 语法
  • 社会语言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学精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16182031
商品编码:29624781468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桂西高山汉话研究

定价:128.00元

售价:96.0元,便宜32.0元,折扣75

作者:吕嵩崧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51618203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山语流痕:中国西南山区少数民族语言变迁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深入探讨中国西南山区少数民族语言变迁历史与现状的学术专著。作者以宏大的历史视野和细致的田野调查为基础,系统梳理了该地区各民族语言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吸收、融合、分化以及面临的现代挑战。全书围绕“变迁”这一核心主题,从语言内部结构、语音系统、词汇层面,到社会文化语境、历史迁移、政策影响等多个维度,对西南山区少数民族语言的动态演变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剖析。 第一章:西南山区语言格局的形成与早期演变 本章追溯中国西南山区复杂而独特的语言格局的形成历史。在漫长的古代,随着不同民族群体的迁徙、交融和碰撞,原有的语言形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作者首先考察了早期汉族文化向西南的传播对当地原住民语言产生的影响,包括音韵上的借用、词汇的渗透以及语法结构的初步影响。接着,详细阐述了各少数民族在与周边民族(包括其他少数民族和部分汉族群体)长期互动中,语言上相互影响、兼收并蓄的过程。特别关注了在地理阻隔和相对孤立的环境下,一些早期语言如何独立发展,形成独特的语言支系。作者运用历史文献、考古资料以及语言类型学的分析方法,勾勒出西南山区在不同历史时期语言分布的主要轮廓和演变趋势,为理解后续章节的论述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章:语音系统的动态演变:声韵母的流变与地域特征 语音是语言最基础也是最敏感的组成部分,容易受到接触和迁移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本章聚焦于西南山区少数民族语言的语音系统,深入探讨其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动态演变。作者通过对不同方言点、不同年龄层人群的语音采集和分析,揭示了语音流变的具体机制,如语音的丢失、新增、合并以及声调的简化或复杂化。书中详细列举了大量实例,展示了地域性的语音变异如何形成,以及这些变异与历史迁移、社会隔离的关系。例如,某些地区因为与汉族方言长期接触,其声母系统可能出现送气音或鼻化韵的增减;而一些偏远山区的语言,则可能保留了更多古老的语音特征,或演变出独具特色的声调系统。本章的分析强调了语音变异的系统性和规律性,同时也展现了西南山区语言语音丰富性和多样性的魅力。 第三章:词汇层面的变迁:借用、创造与遗失 词汇是承载文化信息的重要载体,也是语言变迁最活跃的层面之一。本章重点分析西南山区少数民族语言在词汇上的吸收、创造和遗失现象。作者详细考察了各少数民族语言在不同历史时期从周边语言,尤其是汉语言中借用的词汇,并对其借用方式(如音译、意译、直接借用)进行了分类和分析。同时,也关注了少数民族群体在新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为表达新事物、新概念而进行的词汇创造。此外,词汇的遗失也是语言变迁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探讨了由于社会变迁、技术发展或语言接触的影响,一些传统词汇逐渐退出使用,被新的词汇所取代的现象。作者通过对比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词汇资料,呈现了西南山区少数民族语言词汇的丰富度和动态性,以及词汇变迁背后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变迁。 第四章:语法结构的变异与适应 与语音和词汇相比,语法结构通常更为稳定,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本章探讨了西南山区少数民族语言语法结构的变异与适应。作者分析了在与外部语言接触过程中,一些语法范畴,如时态、体、语气、名词的性数等,可能发生的变化。书中也探讨了在少数民族语言内部,由于长时间的独立发展,可能形成的与主流语言不同的语法模式。例如,一些语言可能发展出独特的语序规则,或拥有非常精巧的词缀系统来表达复杂的语法意义。作者还将目光投向了现代社会,分析了在双语或多语环境下,少数民族语言的语法结构如何受到强势语言的影响,以及它们自身如何进行调整以适应现代交流需求。本章的研究揭示了语法结构变异的深刻性,以及语言在保持自身特性的同时,如何展现出惊人的适应能力。 第五章:社会文化语境下的语言变迁:身份认同与世代传承 语言变迁的背后,必然是深刻的社会文化变迁。本章将视角从语言本身转向社会文化语境,深入探讨了社会因素对西南山区少数民族语言变迁的影响。作者分析了身份认同在语言传承中的关键作用,探讨了当一个族群的身份认同发生改变时,语言的使用和传承会随之发生怎样的变化。接着,本章重点关注了世代传承的挑战,分析了在现代化进程加速、教育体系同质化、人口流动加剧等因素影响下,少数民族语言在代际传递过程中面临的断层风险。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研究,揭示了不同地区、不同族群在语言传承上面临的机遇与困境,以及一些积极的应对策略,如民族语言教育、文化复兴运动等。 第六章:现代挑战与未来展望:语言的保护与发展 进入21世纪,西南山区少数民族语言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本章集中讨论了这些现代挑战,包括全球化带来的语言压力、强势语言的竞争、以及部分少数民族语言濒临消亡的危机。作者详细分析了导致这些挑战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西南山区少数民族语言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本章将重点关注当前正在进行的语言保护与复兴工作,包括政府的政策支持、学术机构的田野调查与研究、以及少数民族社群自身的努力。作者强调了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呼吁语言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家、以及当地社群共同努力,为西南山区丰富多彩的语言遗产的延续和发展贡献力量。书中也探讨了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化工具、多媒体技术等,为少数民族语言的记录、传播和教学提供新的可能。 结论 《山语流痕:中国西南山区少数民族语言变迁研究》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丰富的实证材料和深刻的理论洞察,为读者呈现了一幅西南山区少数民族语言动态演变的壮丽画卷。本书不仅是对该地区语言学宝库的一次全面梳理,更是对人类语言多样性及其背后深刻社会文化意义的深刻反思。通过对语言变迁的研究,本书旨在唤起人们对少数民族语言的重视,理解它们作为文化载体的独特价值,并为它们的保护与传承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启示。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语言学,特别是方言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总觉得每一门方言都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记录着迁徙、融合、演变的故事。当我在书店里看到《桂西高山汉话研究》这本书时,我的眼睛立刻被吸引住了。我一直对那些“高山汉话”特别好奇,总觉得这些在艰苦环境中孕育出的方言,一定蕴含着独特的韵味和深厚的底蕴。我猜想,这本书的研究对象——桂西高山汉话,可能与我们平时接触到的普通话或者沿海地区的方言有着显著的区别,或许在发音上更加古朴,词汇上承载着更多的历史信息,甚至在一些语法结构上也能窥见语言演变的痕迹。我特别想知道,作者是如何界定“桂西高山汉话”的范围的?是通过地理位置,还是语言特征?这本书的研究方法是怎样的?是田野调查为主,还是结合了历史文献?这些问题都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希望它能为我打开一扇了解中国南方山区汉话独特魅力的窗户。

评分

从书名《桂西高山汉话研究》来看,我猜想这本书应该是一部非常专业的学术著作。我对中国各地的方言都抱有浓厚的兴趣,特别是那些在地理条件相对艰苦、民族文化交融复杂的地区形成的方言。广西西部的高山地带,是一个充满神秘感的地方,而在这里生存的汉话,想必也一定有着它独到的发展轨迹和特色。我非常想知道,作者是如何界定“桂西高山汉话”的,它的地理范围究竟有多广?在语音上,它可能保留了哪些古汉语的特征?或者是在与周边少数民族语言的长期互动中,产生了哪些融合的现象?在词汇方面,是否有一些非常具有地方特色的词语,能够反映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历史变迁?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详实的语音记录、词汇列表和语法分析,让我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这门方言的魅力,同时也为我理解中国汉语方言的多样性提供更深入的视角。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桂西高山汉话研究》引起了我的强烈关注。作为一个对中国语言多样性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对那些在地理环境相对隔绝、文化融合度高的地区形成的方言特别着迷。广西西部的高山地带,本身就充满着神秘和故事,而在这里流传的汉话,我毫不怀疑其独特性和研究价值。我迫切地想知道,这本书会如何界定“桂西高山汉话”的范围?它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与我们熟知的其他汉族方言相比,究竟有哪些鲜明的特点?例如,是否在声调系统上有所创新,或者是在词汇上保留了许多古汉语的遗迹,又或者是在表达方式上展现出独特的逻辑?我期待这本书能为我揭示这些隐藏在山峦间的语言之美,让我能够窥见这片土地上人民的生活和历史。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桂西高山汉话研究》立刻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对中国西南地区的方言一直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地处高山、相对封闭的环境下形成的语言,总觉得它们可能保留了更多古汉语的特征,或者是在与周边少数民族语言的长期接触中,形成了独特的交叉影响。我一直很好奇,在广西西部的高山地带,汉话是如何发展演变的?它与我们熟知的普通话、粤语、客家话等方言相比,有哪些显著的异同?是语音系统上的差异,比如声母、韵母、声调的不同,还是词汇上的独特性,保留了许多古老的词语,或者是在地方习俗、生活方式的影响下产生的特色词汇?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这些问题,通过详细的语音、词汇、语法分析,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清晰的桂西高山汉话的面貌。我也想了解,这本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是什么?是否运用了最新的语言学研究成果?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和ISBN号我都看到了,但是在我实际阅读之前,我一直对它充满了好奇和期待。我对“桂西高山汉话”这个概念本身就非常感兴趣。在我的认知里,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在语言上有很大的差异,尤其是那些相对偏远、地势复杂的高山地区,语言的演变和保留可能会更加独特。我一直很好奇,在广西西部的高山地带,汉话是如何在与周边其他方言甚至少数民族语言的长期互动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貌的?是语音上有什么特别的韵律,还是词汇上保留了许多古老的痕迹,亦或是语法结构上呈现出一些少见的变体?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这些未知的语言现象,让我对中国汉语方言的多样性有一个更深入、更细致的理解。同时,我也关注这本书的研究方法,是通过实地考察、文献梳理,还是结合了多种研究手段?这些都会影响我对研究成果的接受程度和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