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科学种植 | 作者 | 李亦菲,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师范大学科学 |
| 定价 | 16.00元 | 出版社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303087013 | 出版日期 | 2007-09-01 |
| 字数 | 页码 | 112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新科学探索丛书·奇妙的生物·科学种植:农业生产技术及应用》结合当前我国农业以及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形势,系统介绍了测土配方施肥、无土栽培、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芽苗菜生产、植物组织培养、果树和蔬菜嫁接、食用菌栽培、果蔬加工、切花保鲜、农药使用、节水灌溉等农业生产实用技术。在每一个单元里还都精心设计了2~3个相关内容的实践活动。 《新科学探索丛书·奇妙的生物·科学种植:农业生产技术及应用》内容涉及化学、土壤学、生物学、工程学等多学科知识,适合于具备文化知识基础的中学生使用。在设计实践活动的时候,考虑到有些学校没有实验条件,所以有意设计了如“自制防治蚜虫农药”“制作干花贺卡”“制作简易的节水灌溉装置”等简单易行的活动,认真完成这样的实践活动,同样能够达到了解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树立现代农业生产理念、培养科学探索精神和科学实践能力的教育目的。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单元 土壤生万物的奥秘 第二单元 都市里的农田 第三单元 神奇的药水 第四单元 生产快的蔬菜 第五单元 试管里的绿色生命 第六单元 奇妙的嫁接技术 第七单元 人工培育的山珍 第八单元 美味的果蔬制品 第九单元 长开不谢的鲜花 第十单元 农药带来的祸患 第十一单元 蓝色星球上的水危机 |
| 编辑推荐 | |
| 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从拿起工具开始农业生产的那一天开始,如何减轻劳动强度、如何提高劳动效率就成为人们的理想和追求。从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到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再到以机械化、水利化、化学化和电气化为标准的石油农业,后发展到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为标志的生态农业。人类在不断探索着、前进着。 |
| 文摘 | |
| 一、食用菌概述 能够食用的蘑菇通常称为食用菌。香菇、平菇、金针菇、白灵菇、杏鲍菇、木耳等都是常见的食用菌。大部分食用菌都是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据测定,一般新鲜的食用菌中蛋白质的含量是普通水果和蔬菜的几倍到几十倍,甚至比牛奶的蛋白质含量还要高。同时,食用菌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食用菌除营养价值高外,还具有独特的医疗作用,例如香菇能增强人体对病毒的抵抗力,经常食用香菇还可以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金针菇能预防和治疗系统疾病和胃肠道溃疡,能促进儿童智力发育和身体发育;木耳能清肺润肺,还能治疗痔疮和痢疾;平菇、香菇、草菇、金针菇、黑木耳等食用菌中还发现有抗癌物质存在。正是因为营养价值高,又具有防病治病的功效,食用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我国已经报道过的食用菌有650多种,其中40多种能够进行人工栽培。人工栽培食用菌,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和酒糟、木屑等废旧材料为原料,栽培食用菌后的废料还可以用来做饲料和肥料。因此,发展食用菌种植产业,是解决农业生产废料出路、剩余劳动力就业以及农民增收问题的一条重要渠道。 (一)食用菌对营养的要求 1.碳源物质碳源是构成细胞物质和供给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能量的重要物质。食用菌不能利用二氧化碳和碳酸盐等无机态碳,所需要的碳来自葡萄糖、蔗糖、有机酸、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淀粉等有机态碳。植物废体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物质,是食用菌的良好碳源。 2.氮源物质食用菌的氮源物质主要是尿素、氨基酸、蛋白质等有机氮。麦麸、豆饼、谷糠、棉籽饼、禽畜粪便等都是食用菌可利用的有机氮源。 …… |
| 序言 | |
| 单元 土壤生万物的奥秘 第二单元 都市里的农田 第三单元 神奇的药水 第四单元 生产快的蔬菜 第五单元 试管里的绿色生命 第六单元 奇妙的嫁接技术 第七单元 人工培育的山珍 第八单元 美味的果蔬制品 第九单元 长开不谢的鲜花 第十单元 农药带来的祸患 第十一单元 蓝色星球上的水危机 |
初次接触《科学种植》,我便被它所蕴含的科学精神所吸引。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仅仅是书名就让我联想到了一系列关于植物生长奥秘的探索。我想象中,这本书将不仅仅是提供一些简单的种植技巧,更可能是一次关于生命科学的启蒙。它或许会从植物细胞的运作机制讲起,探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基本生命过程,并以此为基础,深入讲解不同植物对光照、水分、养分、土壤以及温度等环境因素的需求。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包含关于植物与微生物相互作用的知识,例如土壤中益生菌的作用,或者根系与菌根的共生关系,这些往往是影响植物健康生长的重要因素。此外,我也对书中可能涉及的植物育种、嫁接等技术充满好奇,这些能够帮助我们获得更优良品种的科学方法,想必会给我带来全新的视野。这本书的ISBN是9787303087013,这个独特的数字编码,仿佛是通往知识殿堂的一把钥匙。我期待它能够引领我走进植物科学的奇妙世界,让我不再仅仅是植物的“照顾者”,而是能够理解它们,与它们和谐共生的“伙伴”。
评分初次接触这本书,虽然还未深入阅读,但它的名字“科学种植”便轻易勾起了我对于自然和生命力的无限遐想。我想象中,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如何让植物生长的指南,更可能是一次对生命奥秘的探索之旅。这本书或许会带领我们走进植物的微观世界,揭示细胞层面的神奇变化,以及它们如何巧妙地与周围环境互动。我期望书中能够提供关于植物生理学、遗传学以及生态学等方面的入门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那些看似复杂的科学原理。比如,关于植物如何感知光线、水分、养分,它们又是如何通过根、茎、叶等器官进行能量转换和物质运输的,这些过程如果能被详细阐述,对我来说将是极大的启发。我尤其好奇,书中会不会提及一些前沿的种植技术,例如组织培养、基因改良等,即便只是简单的介绍,也能让我对现代农业和园艺的发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本书的ISBN是9787303087013,这个号码仿佛是一个钥匙,开启了我对未知科学领域的探索之门。我期待它能在我心中播下好奇的种子,让我对植物世界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敬畏。
评分手里这本《科学种植》,虽然还躺在书架上,但我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畅想它会带给我的惊喜。我一直对那些能够让生活空间增添活力的绿色植物情有独钟,但现实往往是,我精心挑选的植物,有时却难以适应我的“照料”。我渴望掌握真正科学的方法,而不是凭着感觉去“碰运气”。这本书,我猜想,一定能填补我在种植知识上的空白。我希望它能详细讲解植物的生长周期,不同阶段需要怎样的支持。比如,从播种育苗到开花结果,每一个环节都应该有其独特的“语言”,需要我们去倾听和回应。书中会不会分享一些关于环境控制的技巧?比如如何通过调整室内温度、湿度,甚至通风来模拟植物最适宜的生长环境?我尤其对植物的“情绪”和“信号”感兴趣,它们会不会通过叶片的颜色、形状,或者生长姿态来告诉我们它们需要什么?这本书的ISBN是9787303087013,这个数字组合似乎承诺着一种深入骨髓的科学性,我期待它能教会我如何读懂植物的“心声”,成为一个真正懂得它们需求的“园丁”。
评分一本我最近刚拿到手,还没来得及仔细翻阅的书,但光是看书名《科学种植》和它所涵盖的领域,就足以让我对它充满了期待。我一直对如何让家里的植物长得更好、更健康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娇贵些的花卉,常常因为我的一些“胡乱”操作而垂头丧气,让我颇感挫败。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一盏指路明灯,让我看到了掌握科学方法、告别“摸索式”园艺的希望。我猜想,这本书里应该会包含很多关于土壤、光照、水分、肥料等基础知识的详细讲解,并且会用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从最基本的光合作用原理讲到具体的植物生长需求。我特别希望能看到关于不同植物类型(比如观叶植物、开花植物、多肉植物等)在这些方面的差异化处理建议。另外,作为一个在城市里居住的人,我对室内种植的技巧尤其感兴趣,书中会不会讲解如何模拟自然环境,如何应对季节变化,如何防治病虫害等问题,是我非常关心的部分。这本书的ISBN是9787303087013,这个数字好像预示着它背后蕴含着丰富的知识体系,我非常期待能够通过阅读它,真正地“科学”起来,让我的小绿植们从此告别“挣扎”,迎来“春天”。
评分我最近入手的一本新书,书名是《科学种植》,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细读,但仅仅是书的封面和标题就给了我一种踏实的感觉。我一直觉得,种东西不仅仅是把种子埋进土里,浇点水那么简单。很多时候,尽管我尽心尽力,植物还是会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让我感到有些无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系统地解答我这些长久以来存在的疑问。比如说,关于土壤的配比,什么样的土适合什么样的植物?水分的多少,什么时候浇水最合适?光照的需求,强光、弱光、散射光,它们对植物生长的具体影响是什么?还有肥料的使用,有机肥、化肥,什么时候用,用多少?我期待书中能有非常具体的操作指南,甚至是一些图示,能够清晰地展示每一个步骤,让我能够照着做,避免走弯路。同时,我非常关注植物的健康问题,比如各种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是否有天然无害的方法?这本书的ISBN是9787303087013,这个数字默默地传递着一种严谨和科学的信号。我希望它能成为我手中可靠的工具书,让我的种植之旅从此变得更加得心应手,少一些失败,多一些绿意盎然的收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