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民国时期的科学计划与计划科学
:69.00元
售价:50.4元,便宜18.6元,折扣73
作者:付邦红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2-01
ISBN:9787504669810
字数:414
页码:25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本书分析和探讨了中央研究院从建立到其主要机构并入中国科学院(简称中科院)之前20年发展历史中的一些关键性问题。作者认真考察了中央研究院的体制渊源和模式选择,对中研院的评议会、院士制度等重要体制都做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解释;作者重点从“计划科学”的角度,对中研院的机构和学术发展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分析,揭示出一些饶有意味的现象。作者在搜罗翔实史料的基础上,以包括“计划科学”乃至计划经济等东西方科技、社会发展背景为参照,通过层层剖析而提出自己的看法,细心的读者都会从作者提供的史料和阐述的论点中获得新的启示和认识。
更多好书详见奇趣科学馆
href='#' target='_blank'>
href='#' target='_blank'>《有趣的科学》(平装全9册,DK*经典*热销的少儿科普丛书,荣获中国童书金奖,新闻出版总署向青少年推荐的百种图书)
href='#' target='_blank'>《DK科普典藏·礼品套装》(星空 海洋 人体 恐龙全4册)
《 href='#' target='_blank'>有趣的透视立体书 机械篇(全8册)》直观的机械透视感,通透的整体构造展现,每个分页即剖析一个独立的部件,更添加AR互动技术,手机平板等安卓系统就能展现3D立体的虚拟现实效果
《 href='#' target='_blank'>中国古老文化寻踪(全七册)》 用影像探寻文化形态,以文字揭示内在价值,抢救中国传统文化的“活的基因”
《 href='#' target='_blank'>檀岛花事:夏威夷植物日记》()(全三册)(附精美书签 植物旅行示意图)一套属于你的**。
《 href='#' target='_blank'>征程 从鱼到人的生命之旅》(中英对照)英国自然杂志倾力推荐图书,带你探索中国的“侏罗纪公园”!
《 href='#' target='_blank'>硅谷启示录》惊世狂潮 怦然心动(全2册)
《 href='#' target='_blank'>爆笑科学漫画》物理探秘 化学妙想 环保超人(中英文双语版)(漫画家——缪印堂,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阿诺 彭齐亚斯,鼎力推介)
《 href='#' target='_blank'>轻松自降三高》(套装共3册)全图解、超简单、特实用——让高血压、高血糖、高胆固醇刷刷刷地降下来!
《 href='#' target='_blank'>生态文明决策者必读丛书--生态农场纪实》
《 href='#' target='_blank'>创新的启示——关于百年科技创新的若干思考》(荣膺第九届文津图书奖)
《 href='#' target='_blank'>3D打印 打印未来》
付邦红,女,硕士,讲师。
1972年生于合肥,1996年7月毕业于安徽大学历史系,获史学学士学位。1996年7月-1999年8月在铜陵化学工业集团工作。1999年9月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从事中西科技交流史和物理学史研究。2002年4月-10月,受德国国家学术交流中心资助,在德国Erlangen-Nuremberg大学汉学系进行合作研究,同年10月获理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当我看到《民国时期的科学计划与计划科学》这个书名时,脑海中立刻涌现出无数关于那个时代的影像:蔡元培先生倡导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理念,陈省身先生等数学大师回国报效的壮举,以及各种科研机构、大学的建立与发展。这本书似乎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审视民国时期科学发展的“宏观图景”。我猜想,它可能不仅仅是罗列一些科学成就,更在于分析“计划”这个行为本身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在那个物质条件极其匮乏,人才流失严重的年代,如果没有某种程度的“计划”和“规划”,科学研究能否获得有效的资源配置和持续的动力?“计划科学”是不是那个时代对科学发展的一种反思,一种探索如何更有效地组织和管理科学活动的尝试?书中是否会对比不同时期、不同派别的科学计划,分析其异同,以及它们对中国科学独立自主发展的长期影响?我尤其期待能看到书中对那些未曾实现的科学计划的探讨,或许它们更能体现那个时代的困境与抱负。
评分这本《民国时期的科学计划与计划科学》从书名来看,就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与学术的深度。我一直对民国时期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深感兴趣,那是一个中西文化交汇、旧思想与新思潮激烈碰撞的年代。尤其是知识分子们,他们在民族危亡之际,肩负起了救亡图存的重担,科学的引进与发展无疑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我特别好奇,在那样的背景下,国家的科学“计划”是如何被构想和推行的?是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还是自下而上的需求驱动?又或者两者兼而有之?“计划科学”这个概念本身就引人遐想,它是否意味着一种更系统、更有组织性的科学研究模式的出现?书中是否会探讨这些计划的制定过程、执行力度,以及最终达成的成效?那些参与其中的科学家、教育家、政治家,他们的决策背后是怎样的考量?他们的远见卓识又留下了怎样的遗产?我期待书中能有扎实的史料支撑,通过具体的案例和数据,还原那个时代科学发展的真实图景,揭示其曲折探索的轨迹。
评分坦白讲,《民国时期的科学计划与计划科学》这个书名,一开始就带给我一种沉甸甸的历史感和一种深入探索的期待。民国时期,国家积贫积弱,但也是一批有识之士奋起直追,将科学视为强国之路的时代。我一直很好奇,在那样的历史条件下,所谓的“科学计划”究竟是如何从理念变为行动的?是如同苏联那样有明确的五年计划,还是更具中国特色的摸索?“计划科学”这个概念,让我觉得这本书不只是在讲述科学成就,更是在探讨一种关于科学发展本身的“方法论”或“哲学”。它是否会分析,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和决策者,是如何理解和运用“计划”这个概念来推动科学发展的?书中会不会出现具体的案例,比如围绕某个特定学科或某个重大科研项目而展开的计划,以及这些计划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取得的突破?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深入的分析,不回避其中的困难与局限,展现那个时代科学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着探索、争议和前行的勇气。
评分《民国时期的科学计划与计划科学》这个标题,一下子就抓住了我学术研究的兴趣点。民国时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极其关键的转型期,科学技术的引进和发展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一直对那个时期国家层面的科学决策和战略规划感到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和思想在驱动着这些“计划”的诞生?“计划科学”这个词组更是让我眼前一亮,它暗示了在那个时代,人们对于科学发展可能不仅仅是放任自流,而是开始思考如何通过某种系统性的框架来引导和促进。书中是否会深入剖析这些科学计划的制定背景,例如当时的国际科技格局、国内的社会经济状况,以及政治意图等?它会不会细致地梳理出不同时期、不同政府所提出的具体科学计划,例如关于基础科学研究的投入、应用技术开发的重点,或是人才培养的方略?我特别希望看到书中能够提供详实的史料,例如相关的政策文件、专家会议记录,甚至是参与者的一手回忆,来支撑其论述,从而勾勒出那个时代科学发展的脉络和逻辑。
评分《民国时期的科学计划与计划科学》这个书名,让我联想到了一段充满激情与探索的历史时期。那个时代,中国的知识分子和国家领导人,在面对西方列强的挑战时,深刻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并开始积极谋划发展。我猜想,这本书的核心内容,可能在于揭示那个时期中国如何在国家层面,尝试性地对科学研究和发展进行“规划”和“组织”,即“计划”的提出。而“计划科学”这个概念,则可能意味着,人们在那个时期,已经开始对科学活动本身进行系统性的思考,试图建立一种更有效率、更有方向的科学发展模式。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具体的科学计划,比如围绕工业化、国防、教育等领域制定的发展目标和科研方向?它是否会分析这些计划的提出者是谁,他们的思想渊源是什么,以及这些计划在当时的社会和政治背景下,是如何被讨论、被采纳或被搁置的?我非常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那些关于中国科学如何“站起来”的早期探索,以及那些“计划”背后所蕴含的民族复兴的宏大理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