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高性能,低功耗,高可靠三維集成電路設計
定價:169.00元
售價:123.4元,便宜45.6元,摺扣73
作者: 林聖圭,楊銀堂,高海霞,吳曉鵬,董剛
齣版社:國防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12-01
ISBN:9787118113464
字數:
頁碼:520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高性能,低功耗,高可靠三維集成電路設計》係統地介紹瞭三維集成電路設計所涉及的一些問題,包括物理設計自動化、結構、建模、探索、驗證等,分成五部分,共20章。部分為三維集成電路設計方法及解決方案,主要討論矽通孔布局、斯坦納布綫、緩衝器插入、時鍾樹、電源分配網絡;第二部分為三維集成電路的電可靠性設計,主要討論矽通孔-矽通孔耦閤、電流聚集效應、電源完整性、電遷移失效機製;第三部分為三維集成電路的熱可靠性設計,主要討論熱驅動結構布局、門級布局、微流通道散熱問題;第四部分為三維集成電路的機械可靠性設計,主要分析全芯片和封裝級機械應力、機械應力對時序的影響、矽通子L界麵裂紋;第五部分為三維集成電路設計的其他方麵,主要討論利用單片三維集成實現超高密度邏輯的方法、矽通孔按比例縮小問題,並給齣一個三維大規模並行處理器設計實例。
《高性能,低功耗,高可靠三維集成電路設計》可作為高等院校微電子技術、電路與係統等專業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或參考書,也可作為從事三維集成電路設計的相關技術人員的參考資料。
部分 高性能低功耗三維集成電路設計
章 三維集成電路的矽通孔布局
1.1 引言
1.2 研究現狀
1.3 基礎知識
1.3.1 三維集成電路設計
1.3.2 大允許矽通孔數
1.3.3 小矽通孔數
1.3.4 綫長和矽通孔數的摺衷
1.4 三維集成電路物理設計流程
1.4.1 劃分
1.4.2 矽通孔插入和布局
1.4.3 布綫
1.5 三維全局布局算法
1.5.1 力驅動布局簡介
1.5.2 三維布局算法簡介
1.5.3 三維集成電路中的單元布局
1.5.4 矽通孔位置原理中矽通孔的預布局
1.5.5 三維節點的綫長計算
1.6 矽通孔分配算法
1.6.1 矽通孔分配算法的佳解
1.6.2 基於MST的矽通孔分配
1.6.3 基於布局的矽通孔分配
1.7 實驗結果
1.7.1 綫長和運行時間比較
1.7.2 金屬層和矽麵積比較
1.7.3 綫長和矽通孔數摺衷
1.7.4 綫長,管芯麵積和管芯數摺衷
1.7.5 矽通孔協同布局與矽通孑L位置對照
1.7.6 矽通孔尺寸影響
1.7.7 時序和功耗比較
1.8 結論
參考文獻
第2章 三維集成電路斯坦納布綫
2.1 引言
2.2 研究現狀
2.3 基礎知識
2.3.1 問題錶述
2.3.2 研究方法簡介
2.4 三維斯坦納樹構建
2.4.1 算法簡介
2.4.2 計算連接點和矽通孔位置
2.4.3 延時方程優化
2.5 采用矽通孔重布局進行三維樹精化
2.5.1 算法簡介
2.5.2 可移動範圍
2.5.3 簡化熱分析
2.5.4 非綫性規劃
2.5.5 整數綫性規劃
2.5.6 快速整數綫性規劃
2.6 實驗結果
2.6.1 實驗參數
2.6.2 樹構建結果
2.6.3 延時和綫長分布
2.6.4 矽通孔重布局結果
2.6.5 矽通孔尺寸和寄生效應影響
2.6.6 鍵閤類型影響
2.6.7 兩管芯和四管芯疊層比較
2.7 結論
附錄
參考文獻
第3章 三維集成電路的緩衝器插入
3.1 引言
3.2 問題定義
3.3 研究動機宴例
……
第二部分 三維集成電路設計中的電可靠性
第三部分 三維集成電路設計中的熱可靠性
第四部分 三維集成電路設計的機械可靠性
第五部分 其他論題
縮略語
這本書的書名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它可能是一本非常硬核的技術手冊,麵嚮的是那些已經具備紮實微電子學基礎,並且對前沿技術有深入需求的資深工程師和研究人員。我設想它會包含大量復雜的公式推導、詳細的電路拓撲圖,以及對不同設計選項的深入比較分析。特彆是“三維集成電路設計”這個方嚮,目前在國內的書籍市場上相對較少,大部分內容可能還是停留在比較基礎的介紹層麵。如果這本書能提供關於三維堆疊、垂直互連、異構集成等關鍵技術的詳細設計方法,甚至是一些具體的案例分析,那將是極大的福音。我特彆期待它能夠解答如何在三維結構中實現高效的電源分配和信號路由,如何進行跨層級的功耗和性能協同優化,以及如何評估和管理三維集成電路的整體良率。
評分這本書我剛拿到手,還沒來得及深入研讀,但從目錄和前言來看,它絕對是衝著解決當前半導體行業最棘手問題的去的。現在芯片設計,尤其是麵嚮高性能應用時,功耗和散熱就像一對如影隨形的孿生子,總是在挑戰設計的極限。傳統的設計思路往往是在性能和功耗之間做艱難的權衡,而這本書似乎在探索一種全新的範式,試圖通過三維集成技術來突破這個瓶頸。我特彆關注它在“高性能”和“低功耗”這兩個核心目標上,將如何結閤三維堆疊的優勢來發揮作用。比如,縮短互連長度帶來的時序和功耗改善,在更小的空間內集成更多的功能單元,以及如何巧妙地管理這些密集堆疊的熱量,這些都是我非常期待在書中找到答案的。我猜測它應該會涉及一些前沿的材料科學、先進的封裝技術,甚至可能是一些全新的電路設計理念,來共同支撐起“高性能”和“低功耗”的承諾。
評分這本書似乎瞄準的是一個非常具有前瞻性的研究和工程領域,其核心價值在於“高性能”、“低功耗”和“高可靠性”這三個看似難以同時完美兼顧的特性,通過“三維集成電路設計”這一技術來實現。我個人認為,現在很多高性能計算、人工智能、5G通信等應用,都在迫切需要這樣的技術突破。如果這本書能夠係統地闡述三維集成在提升計算密度、降低通信延遲、減少能量損耗方麵的具體優勢,並提供相應的理論模型和設計工具鏈的指導,那無疑會為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和工程師提供寶貴的參考。我期待書中能講解如何在高密度堆疊下有效散熱,如何優化電源管理以適應動態功耗變化,以及在復雜的三維結構中如何保證數據的完整性和通信的穩定性。
評分我對這本書的“高可靠性”這一部分尤其感到好奇。在傳統二維芯片設計中,可靠性一直是工程師們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去解決的問題,諸如電遷移、熱應力、輻射效應等等。而將芯片“疊起來”之後,情況變得更加復雜。三維集成電路的設計,如何在多層結構中保證信號的完整性,如何有效應對不同層級之間由於溫度差異和機械應力帶來的潛在失效風險,如何設計齣能在極端環境下依然穩定工作的電路,這些都是擺在我麵前的巨大挑戰。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針對三維集成特有的可靠性問題,給齣係統性的分析和創新的解決方案。也許會涉及到新的測試方法、失效機理分析,甚至是基於可靠性驅動的設計流程。畢竟,在很多關鍵應用領域,如航空航航天、汽車電子,甚至是一些工業控製係統,可靠性往往是比性能或功耗更為首要的指標,這本書若能在這一點上提供深刻的見解,那就太有價值瞭。
評分當我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時,立刻想到瞭我們團隊在研發新一代高性能計算芯片時遇到的瓶頸。我們一直在追求更高的計算密度和更低的單位能耗,但傳統的二維平麵設計已經越來越難以滿足需求。三維集成電路無疑是未來的一大趨勢,而這本書的標題直接切中瞭我們最關心的問題——如何在高密度的三維結構下,依然能保持卓越的性能,同時將功耗降到最低,並且保證芯片在長期運行過程中不會齣現各種匪夷所思的故障。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在三維互連布綫、時鍾樹設計、功耗均衡化以及熱管理方麵的創新思路。我也會仔細研究書中關於如何通過三維堆疊來縮短關鍵信號路徑、降低電容效應,從而提升速度和效率的論述,同時,對於“高可靠性”的探討,我也希望能看到一些針對三維結構特有的應力、溫度梯度以及工藝缺陷等方麵的分析和對策。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